打開冰箱,裡頭也是塞到爆。
櫥櫃的抽屜隔層多且深,每次拿調料都要彎腰很小心地拿,容易碰到瓶瓶罐罐不說,時間長了很傷腰椎。廚房空間不大,過道位置居然還擺了一張餐桌,顯得廚房更加擁擠。
兒童房則是把睡眠區和玩耍區混在一起,兩個小朋友共住一間,左邊昏暗的角落裡擺了一張上下床,右邊則是畫架和衣櫃。再走近一看,角落裡居然還塞了一臺鋼琴,因為空間小,凳子都很難拉出來,鋼琴幾乎成了擺設...明明空間不小,東西卻都堆在了角落,布局存在明顯的問題。衣帽間的畫面更衝擊眼球,裡面堆了一摞收納盒,但東西還是多到塞無可塞,包包和衣物都無序地堆放在一起。這還僅僅是當季的衣物,楊東根說這個房間一年要更換四次...被換掉的過季衣物,則堆在二樓盡頭的雜物間裡。而這雜物間,才是正真大boss,主持人一進去直接精神崩潰,就連狗狗艾莎看到也立馬掉頭走掉!
面積狹小、燈光昏暗,層高不足一米六,各種過季衣服、玩具、雜物堆積如山,東西多到無處下腳,亂得叫人頭皮發麻。一到換季,他倆就得扒拉出當季的衣服,穿過二樓的學習區,走陡峭的樓梯,跑上跑下做更換衣帽間的大工程,光是想想就崩潰。雜物間的外面是孩子們的領域,學習、玩樂都在這裡進行,一眼看過去滿地都是玩具。
雖然用墊子劃分了學習區和遊樂區,但似乎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在遍地都是玩具的環境中,完全無法集中學習。
牆邊擺放了成排的收納盒和置物架,但顯然並沒有什麼作用,依舊亂得不行。看到這裡,楊東根家需要整理的所有空間也都徹底展示出來了。了解了楊東根家的情況和夫妻倆的需求後,節目組也沒有讓他們失望,請了著名的整理收納專家親自為楊東根家設計整理,先品品讓楊東根都忍不住落淚的整理前後對比吧(沒錯,整理的力量,任誰看了都會落淚)從對比圖可以看出,節目組和專家真的花費了很大的心思來規劃,這次也是節目組開播以來用了最長時間的一次整理,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看看專家是怎麼整理的,順便學習學習!/。整理第一步:
學會區分「必需品」和「物慾」
看過收納文的朋友大概都知道,整理的第一步永遠是斷舍離,區分「必需品」和「物慾」。
很多人在整理的時候會不知道扔什麼,覺得自己沒什麼需要扔的東西,楊東根也是這樣。
這時候讓自己清楚意識到「原來我有這麼多東西」是很重要的一點,於是楊東根在節目組的幫助下把雜物都翻出來擺在了一起。
面對著擺一起後數量驚人的雜物,楊東根也終於下定決心進入扔扔扔模式。
包包捐了12個,限量版手辦?同樣捐!
連充滿回憶的、楊東根直言象徵著年輕的自己的hip hop裝備,也被捐了出去。
這時候妻子也沒有閒著,開始攻克主婦的共同難題——冰箱。
冷凍室的食物同樣全拿出來,同種類的放在一起,來不及吃完的趕緊分享出去,過期的扔掉。
這裡節目組還附帶了一個冰箱管理小tips:製作屬於你的「冰箱筆記」。
冰箱塞得滿滿的,但卻根本記不清裡面有什麼?冰箱筆記寫起來!
在便籤上列出冰箱裡的食物明細,貼在冰箱上,方便我們隨時掌握家裡的存貨,避免食物放過期的情況發生。
/。整理第二步:
重新配置空間,分類歸納
分類好必需品和物慾後,接下來就到了對空間進行重新整理分類的時間了。玄關走廊的大型畫作被換成了小型畫框,走廊顯得更加寬敞,也讓美麗的家庭照得以展示。客廳的沙發和電視調換了位置,一入門看到的不再是大型電視,而是一排低矮的沙發,視野更加開闊的同時更方便照看孩子。原本在廚房過道的餐桌被搬到了客廳窗臺邊,除了作為餐桌,還能用來學習看書和娛樂。
坐在桌前望著窗外的森林美象,也太愜意了~
客廳旁邊的廚房,因為移走餐桌後變得寬敞起來,為妻子提供休閒空間,平時沒事可以在這裡看看書喝喝咖啡。對於櫥櫃空間大且深的問題,整理師則巧妙地運用了衣帽間的收納盒。
去掉隔板放入貼上標籤的收納盒,即增加了收納容量,也更方便拿取。
再看衣帽間,經過斷舍離後,原本分居兩地的衣服如今成功在這裡團聚。
抽屜櫃代替了雜亂的透明收納盒,視覺上簡潔了不少。
滾輪落地晾衣架懸掛著一年四季的衣服,根據不同功能季節進行了分類。
楊東根家之前的一個很大問題是空間功能劃分不合理,孩子的休息區中混著玩樂地帶,玩具區跟學習區在同一空間。
所以節目組這次乾脆把楊東根家重新「安排」了一遍。
移走了玩具,搬進了書桌,兒童房裡休息區和學習區融為一體,有了這個安靜的環境,孩子們終於可以專心的學習或者休息了。
兒童房角落的鋼琴搬到了樓上,替換的是一層層的抽屜收納櫃,抽屜的高度配合層高的斜線,大大地提高了空間利用率。二樓成為了完全的娛樂活動空間啦,繪畫區、玩具區和彈琴區都在這裡,一邊是書和音樂一邊是美術和玩具,在這裡,孩子可以盡情蹦跳玩耍。玩具按分類地收納在柜子裡,每個抽屜貼上對應標籤,孩子們玩完玩具後也能清楚知道該放回哪裡。而終極大boss雜物間,成功瘦身後搖身一變成為了楊東根的秘密花園。
牆的一邊滿滿都是東根的回憶,另一邊則擺滿了演藝作品和榮耀獎盃,一個一個小小的單品,承載著楊東根的事業之路。做夢都想要一個私人空間的楊東根,看見改造後的雜物間後,瞬間淚目了。屏幕前的我也跟著感動起來,也許生活就是這樣,平凡日子的一個驚喜一個小小的舉動都會讓人倍感溫暖。就這樣,通過專業收納整理師和節目組的努力,楊東根的家改造完成了,相信他們的家庭生活以後會更加愜意啦。之前跟朋友討論過為什麼說整理物品的同時也是在整理自己的內心。
這期節目裡的楊東根,其實就在充分演繹著這句話。
曾經的楊東根是熱衷freestyle的hip hop戰士,收集球鞋、限量版手辦、rapper必備的棒球帽和大墨鏡。
如今的楊東根是以家人為首位的超級奶爸,為了不在孩子面前說髒話而遠離hip hop,為了給孩子的物品讓路,捨棄掉了自己年輕時的「收藏品」。
20歲的楊東根,只是楊東根,而40歲的楊東根,同時還是丈夫和父親。
通過這次整理,讓他更明確了什麼才是自己當下生活中的首位。
整理的意義不僅為了得到一個舒適的房間,同時也是為了讓我們確認自己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