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家族的發言人稱,霍金逝世,享年76歲。
霍金子女聲明:深感悲痛 他的成就將流芳百世
霍金的子女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親愛的父親今天去世了,我們深感悲痛」。聲明稱,霍金「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一個不平凡的人,他的研究和成就的影響將持續多年」。
他的勇氣、堅持以及他的傑出及幽默鼓舞了世界各地的人。」聲明的最後,霍金的子女也說:「我們將永遠懷念他。」
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
霍金最後一次接受採訪 談宇宙的邊界
2018年3月,霍金最後一次接受採訪,參加國家地理Star Talk節目,主持人問霍金:「每個人都想知道,大爆炸前宇宙是什麼樣的?」霍金給出答案:「宇宙的邊界就是它沒有邊界,大爆炸前宇宙什麼都沒有。」
輪椅上的物理學「大神」
霍金童年時學業成績並不突出,但喜歡設計複雜的玩具。他於1959年在牛津取得自然科學一級榮譽學士學位,20歲往劍橋大學研究宇宙學。
霍金早期的照片
1963年,21歲的霍金被診斷為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醫生當時認為,他只能存活2-3年。然而,醫生的預測並不準確,霍金繼續進行他的科研工作,結了兩次婚,並育有三個孩子。
1985年,霍金因肺炎而漸喪失說話能力。他只能靠右眼的肌肉移動特製眼鏡的按鈕,操作發聲器「講話」。
1988年,霍金出版《時間簡史》,解釋宇宙、黑洞和大爆炸等天文物理學理論。《時間簡史》被譯成40餘種文字,出版逾1000萬冊,但因書中內容極其艱澀,很多人買回家並不看,因此被戲稱為「讀不來的暢銷書」。
1979至2009年任盧卡斯數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獲得CH(英國榮譽勳爵)、CBE(大英帝國司令勳章)、FRS(英國皇家學會會員)、FRSA(英國皇家藝術協會會員)等榮譽。
即使全身癱瘓,霍金仍然積極生活:他從事科研,教書,做報告,藉助電腦語音合成器與世界交流。他的故事被改編成電影,飾演霍金的英國男星艾迪•瑞德曼獲得奧斯卡金像獎影帝。霍金還曾在美國喜劇《辛普森一家庭》和科幻影集《星際迷航記》中客串。
2012年4月6日播出的熱播美劇《生活大爆炸》第五季第21集中,史蒂芬·霍金本色出演參與了客串。
有網友說:「至少我們能在《生活大爆炸》中,反覆看到霍金教授。」 ↓
霍金的預言
除了對於理論物理的研究,霍金對於人工智慧、外星人等領域的評論也屢屢引發人們的關注。過去數年,霍金曾多次表示,發展全面的人工智慧可能導致人類的毀滅。
霍金語錄一:「外星人」在看著你
在2015年倫敦皇家科學學會尋找外星生命跡象的啟動儀式上,霍金就說過:「在無限的茫茫宇宙中,一定存在著其它形式的生命。」
他說:「或許外星生命會正盯著我們看呢。」「不管最終地外智慧生命到底存在還是不存在,現在該是有人正式投入進來。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要弄個明白。」
據介紹,這個項目將動用部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望遠鏡,更遠地深入宇宙中去捕捉任何無線電波和雷射信號。
霍金語錄二:千年內人類須移民外星 否則「滅絕」
霍金在美國洛杉磯發表演講時稱,他認為,未來1000年內,基本可以確定的是地球會因某場大災難而毀滅,如核戰爭或者溫室效應。因此,他強調人類必須移居其它星球。美國航空航天局局長格裡芬也表示,單獨一顆行星上的物種,是不可能永久生存下來的。
在太陽系中,火星是除地球之外可供人類居住的最佳選擇。但火星載人探測要幾十年之後才能實施,探測一次往返要450天。
霍金表示:「人類滅絕是可能發生的,但卻不是不可避免的,我是個樂觀主義者,我相信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最終可以帶人類衝出太陽系,到達宇宙中更遙遠的地方。」
霍金語錄三:智能機器是真正人類「終結者」
霍金多次表示,「徹底開發人工智慧可能導致人類滅亡」。
按照霍金的說法,人工智慧科技在初級發展階段的確為人類生活帶來便利,但是,機器將可能以不斷加快的速度重新設計自己。而人類則受制於生物進化速度,無法與其競爭,最終被超越。科學界把這種人工智慧超越人類智慧的轉折點命名為「奇點」。
事實上,美國Space X執行長、大名鼎鼎的「鋼鐵俠」原型設計者埃隆·馬斯克,微軟創始人兼慈善家比爾·蓋茨,也都警告過要注意人工智慧的「危害」。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科學家、谷歌、IBM和微軟等企業員工及與人工智慧領域有關的投資者,也聯名發出公開信,表達同樣的憂慮。
霍金語錄四:「黑洞」不存在?只有「灰洞」?
在一篇《黑洞的信息保存與氣象預報》的論文中,霍金指出黑洞其實是「不存在」的,不過「灰洞的確存在」,再次震驚物理學界。
霍金1976年提出著名的「霍金輻射」理論,即黑洞在形成中質量減少的同時,還不斷在以能量形式向外界發出輻射。但一旦黑洞濃縮並蒸發消失後,其中所有信息就隨之消失,與量子力學認定該類物質信息永不會完全消失的理論相矛盾。這就是所謂的「黑洞悖論」。
30多年來,霍金試圖以各種推測來解釋這一矛盾觀點。現在看來,他給了一個更具說服力的答案。霍金承認,自己最初有關黑洞邊界「視界」的認識是有缺陷的,光線其實是可以穿越視界的。他稱,黑洞從來都不會完全關閉自身,物質和能量在被黑洞困住一段時間以後,又會被重新釋放到宇宙中。
霍金曾發文祝福中國高考考生
2016年,霍金曾在中國一年一度的高考前發文祝福中國考生,這也讓他在中國成了「網紅」。
當年6月6日,高考前一天,史蒂芬·霍金的新浪官方微博帳號用中文和英文發布祝福說:「你們中的許多人即將參加2016高考,我在這裡祝願你們,新一代的科學人才,金榜題名。這是你們勤學不輟的頂峰,也標誌著你們美好未來的開始」。
這條微博還說:「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我的父母一直很重視教育。我很慶幸這一路來學習給我帶來得無數的機會。無論你勵志成為一名醫生、老師、科學家、音樂人、工程師或是作家 —— 請勇往直前地追逐你的夢想。你們是下一代的大思想家和意見領袖;未來將因你們而生」。
不少網友回覆:「霍金大神!!!感覺幸運指數一下子就爆表了!祝我可以金榜題名心想事成吧 2016高考加油!!」「太感動了,有了大神的祝福,明天什麼也不怕了。」
霍金生前的最後一條微博回復的是王俊凱關於宇宙的好奇問題。
對於霍金的離去,王俊凱也在微博發文:緬懷霍金先生,您永遠屬於宇宙星辰,您的教誨我也會銘記在心。↓
網友:偉大的天才一路走好
在得知霍金去世的消息後,世界各地網友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紀念這位物理學家。
有網友在社交媒體平臺推特發文「剛剛看到霍金去世的消息」,並配上了哭泣的圖片。↓ 網友說,霍金「屬於星辰宇宙」「最接近外星人的地球人走了」……
Am:世間再無霍金,時間永留簡史。一代偉人,走好
看上去很_美:他仿佛伴隨著我的成長,他的離開令我感到悲傷,深刻緬懷!
網名都~~:「記住要仰望星空,不要低頭看腳下。無論生活如何艱難,請保持一顆好奇心。你總會找到自己的路和屬於你的成功。」 一一史蒂芬·霍金。R.I.P
時間永留簡史——霍金的一生影像。
出生於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的那天
離開在愛因斯坦誕辰的今天。
霍金先生,好夢!
來源:新華網 中國新聞網 環球時報
編輯:藍夢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