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MA 105mm F1.4 DG HSM | Art、
E卡口 SIGMA 24mm F1.4 DG HSM | Art、
E卡口 SIGMA 35mm F1.4 DG HSM | Art
上市信息請拉至文末↓
「bokeh」 是一個通用名詞
意思是「沒有焦點的部分」
也就是所謂「虛化」
適馬 105mm F1.4 DG HSM | ART
有一個別名
「BOKEH-MASTER(虛化大師)」
©Satoru Korenaga
最初,「bokeh」是一個通用名詞,意思是「沒有焦點的部分」,即我們所說的「虛化」。因此,在攝影術誕生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它從不被當作是攝影中重要的元素,更別說是被當做影像的關鍵組成了。
然而,在日本人攝影師眼中,雖然它是模糊的,但它更是一種「味道」。他們試圖確立一些東西,讓「失焦」作為攝影表現的一種重要的方式。西方人則很難理解。即使在這種審美觀點普及之後,這些西方人的語言裡也依然找不到一個詞彙可以精準地對應「bokeh」一詞,並能表達這種藝術表現。而「失焦」一詞只能用來說明模糊的狀態而已。所以,他們只能直接使用「bokeh」這個詞,而它現在早已成為了一個攝影領域的基本術語。
新的 SIGMA 105mm F1.4 DG HSM | Art 是 F1.4 大光圈 Art 系列中最長的焦段。像其他一些SIGMA鏡頭一樣,這個鏡頭看起來非常漂亮。當 SIGMA 135mm F1.8 DG HSM |Art 在去年三月發布時,我問廠家有沒有 F1.4 的可能性。他們說:「我們試圖按照 F1.4 進行設計,但是發現設計出來的體積會變得不可控,太大了。」 儘管因為它的體積大小,確實讓我不禁嘴角上揚,但是我也並沒有覺得這個大小不切實際。值得一提的是,105mm的焦段和規格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因為它是此前的鏡頭陣容中所沒有的。
這個鏡頭有一個別名 「BOKEH-MASTER(虛化大師)」。毋庸置疑,它表達了對其焦外虛化質量的信心。當然,只有具備良好的焦外虛化能力,才能拍出好照片。這款 SIGMA 鏡頭具有出色的解析度和清晰度,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像差。此外,焦外非常「自然」,更能起到突出主題的作用。現在,就讓我們來檢查成像質量。
SIGMA Art 系列中的 85mm F1.4 已在坊間得名「人像鏡皇」。而這支 105mm 比 85mm 焦段的鏡頭長了 20mm,差異很小,完全可以應用於相同的拍攝場景。但是我也必須承認105mm焦段使拍攝者與拍攝對象之間的工作距離更遠,拍攝上靈活性略差。但是這20mm的差距卻可以提供更上一層的背景虛化,這種優勢不光是體現在虛化程度上,也體現在虛化質量上。下面我們來看看 SIGMA 105mm F1.4 DG HSM |Art 的焦外虛化效果。
©Satoru Korenaga
©Satoru Korenaga
©Satoru Korenaga
所有的三張照片都是光圈全開拍攝的。背景部分的虛化如同「奶油」一般化開。它太漂亮了,不像其他許多鏡頭容易產生僵硬的焦外(從遠處開始混合)和討人厭的色彩邊緣。儘管奶油般的焦外虛化程度是根據拍攝者、被攝對象和背景之間的位置關係而決定的,但其表達的內容是溫和柔軟的,虛化部分不會呈現令人感覺不適的二線性輪廓勾線。另一方面,就如我所期望的,焦內的毛髮看起來非常尖銳。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則是純淨的光斑表現,這比虛化更有用。你還可以從三張照片中,查看不同時間段,點光源的還原以及皮膚紋理的再現。
同時你也可以看出全開光圈的情況下幾乎看不到暗角。為了確保周邊充足的光線,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光學系統的第一組元件的直徑最大化。憑藉其 105mm 的大型濾鏡口徑,SIGMA 105mm F1.4 DG HSM | Art 與其他同類鏡頭相比,可以提供更大的周邊光量。這款鏡頭大量減少漸暈,同時提供美麗的散景效果,非常適合人像攝影。12 組 17 片的結構,對於定焦鏡頭而言是一個用料十足的配置。其中包含三片 FLD 鏡片,兩片 SLD 鏡片以及一塊非球面鏡片組成。該光學系統將軸向色差降到最低,從而提供極高的解析度以及充足的周邊光量。焦點區域非常銳利,而焦外區域則以高度自然的色彩呈現美麗的焦外虛化效果,使得該鏡頭成為人像攝影的強大選擇。
抓拍沒有理論。同樣,在選擇鏡頭時沒有規則。如果你願意,你可以在街道上使用 400mm F2.8 進行隨意抓拍。但事實上,我不會使用 105mm 或 135mm 以上的任何焦段進行抓拍(我只是在談論定焦鏡頭),因為我想拍攝起來更加輕鬆。儘管我知道可以在街上使用廣角鏡頭實現寬廣的拍攝,但是這不是我想要的內容,用長焦拍攝帶來的壓縮感才能加強我對畫面的表現能力。
這個鏡頭的眾多優點之一就是構圖簡單。但我無意將它與廣角鏡頭進行比較,因為拍攝題材完全不同。使用長焦鏡頭時,我們不必非常嚴謹地調整水平,並且很容易以理想的大小定位拍攝對象。顯然,強烈虛化的背景突出了主題,因為不必要的元素被虛化了,而且化開了。這意味著即使是普通的場景也能立即變得如此美麗。同時我還想提一下,這支鏡頭的自動對焦速度簡直太神奇了。
©Satoru Korenaga
©Satoru Korenaga
©Satoru Korenaga
©Satoru Korenaga
105mm F1.4 DG HSM | Art 的另一個不得不提的特點,就是它的高效防塵防滴濺結構。在鏡身各連接處均設有特殊密封部件,包括手動對焦環,變焦環和遮光罩連接部位。確保攝影師可以在各種類型的天氣下工作。另外,鏡頭前鏡片也由防水和防油汙塗層保護,使清潔變得十分容易。
你會把SIGMA 105mm F1.4 DG HSM | Art 與什麼樣的主題聯繫在一起?「鮮花」,是我的回答,也是本次分享的最後一個主題。由於它們通常在我們的鏡頭中是擬人化的,所以攝影方法與人像相似。角度的選擇也追尋這個概念,只要注意光照條件以及背景內容是否適合,即可拍攝。雖然鮮花不像人那樣會回應我們的要求,但是我們仍然希望能用高品質的虛化和清晰的細節質感來定義它們。更重要的是,我們希望紋理再現的質量(如花瓣和葉子的溼潤感和柔軟度)高於拍攝人像所需的質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鮮花是一個高難度的課題。
但是有個小小的問題——花比人小。即使使用 105mm 焦距,由於最近焦距為 100cm ,構圖有時也很困難。一個好的解決方案是使用已經發布的 70mm F2.8 DG MACRO | Art 配合拍攝。
©Satoru Korenaga
©Satoru Korenaga
©Satoru Korenaga
©Satoru Korenaga
©Satoru Korenaga
bokeh 是一種神秘的現象,因為這種影像是我們肉眼所不可見的。我們在評價合焦部分時,可以通過解像力、質感等「現實」的指標來評價好壞。但是與之相對的,焦外部分則完全是想像的世界,是個人喜好的問題了。正因為這樣,虛化表現可以成為一種表現手法,得名「bokeh」,其價值也得到了世界攝影人的共同認可。
第一臺相機是否具有光圈機制?亦或是後人發明了它?我不知道。無論如何,我相信調整光圈以控制景深或虛化是攝影師表達他內心感受的一種重要方式。但是,請注意,我們只能控制虛化的程度,其畫面表現取決於鏡頭的特性。換句話說,你挑選的鏡頭要具有你鍾意的虛化效果。但我相信SIGMA 105mm F1.4 DG HSM | Art 就是那支能滿足你的鏡頭。
近期,讓大家等候已久的7支Art定焦的E卡口版本,已陸續開始上市發售了。而今天介紹的這款SIGMA 105mm F1.4 DG HSM | Art也將會推出索尼E卡口版本。
而這次的SIGMA 105mm F1.4 DG HSM | Art逢上市,竟然就迎來一波 六月促銷價:9,797元
同時在 6月12日,E卡口版本的 SIGMA 24mm F1.4 DG HSM | Art 與SIGMA 35mm F1.4 DG HSM | Art 也將上市發售。這兩支「私房利器」相信大家不會陌生。由於索尼強大的眼控對焦加持,使得 24mm 和 35mm 這兩支鏡頭在拍攝私房的時候更顯威猛。使用眼控對焦的好處在於,無論模特怎麼擺姿勢,腦中只要專注思考如何構圖即可。擺脫了以往對完焦又要二次構圖的操作。習慣二次構圖的一定知道其中的苦惱,對焦眼睛還要二次構圖,還要控制手在移動過程中的速度,以及焦平面的誤差修正等等,而這些問題在索尼相機上都迎刃而解。配合擁有索尼協議的原生E卡口24mm F1.4 DG HSM | Art 與 35mm F1.4 DG HSM | Art 這兩支「私房利器」,再加上五軸防抖的加持,以及 F1.4 帶來的韻味 BOKEH 定能讓您的拍攝旅程美妙而驚奇。
神勇攝影器材適馬形象體驗店即將到貨!數量有限歡迎選購!! 店面地址:馬連道攝影器材城四樓南區105室
聯繫電話:010-63344424 13522443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