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寧芝
以往,介入手術和開放手術要分別完成,現在,這兩種手術能夠得到「一站式解決」——這樣的手術室就是「複合手術室」。
近日,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在複合手術室,成功為一名26歲的高危產婦完成了剖宮產手術。
原來,這名產婦家住四川崇州,孕期被診斷為中央性前置胎盤。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產科主任醫師吳曉蘭介紹,這是一種孕後期出血率極高的孕期併發症之一,一旦出血,產婦和孩子都有危險。
如何安全生下寶寶?吳曉蘭反覆查看袁女士的檢查報告,並請血管外科、麻醉手術中心會診,討論手術方案。
若是傳統的剖宮產術,一旦術中出現大出血,只能採用全子宮切除來挽救患者生命,這意味著患者將不可能再懷孕。若先做介入手術預防出血,再進入手術室進行剖宮產手術,這樣患者將會往返多個學科,身心也將經歷多次考驗。
最終,醫生決定在醫院新投入使用的複合手術間進行複合手術,同一個手術室內進行「腹主動脈造影+腹主動脈臨時阻斷術+經腹子宮下段剖宮產術」。
麻醉手術中心護士長敖永瓊說,複合手術室能減少病人的搬動和轉運,減輕病人心理壓力,比普通手術方式縮減大約一個小時的手術時間,保證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此外,還能有效預防和減少術中出血,從而降低切除子宮的風險。血管外科醫生也能在現場嚴密監測患者術中的病情變化,隨時能夠應對各種突發狀況,更大程度降低手術風險,保證患者安全。
1月15日,在該院麻醉手術中心、介入診療科團隊的支持下,血管外科副主任醫師姚佐懿與產科主任醫師吳曉蘭為袁女士實施了手術,幫助產婦產下重達5.4斤的兒子,產婦子宮得已保全,術中出血控制在600毫升。
「像這樣前置胎盤的剖宮產術,一般出血量可能在2000毫升以上,但這名產婦出血量小,是因為有了複合手術室的多科協作。」吳曉蘭說,複合手術室這樣高端複合手術室的投用,將大大提升手術的安全性和病人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