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形容這部電影呢?
奇詭神秘充滿想像力,暗黑殘忍卻又內含溫熱,用一個個悲涼的故事撕扯人心,卻也在虐心的同時讓我們看到人性善良的底色。
總之,《妙先生》所要告訴我們的事情,既簡單又複雜,觀影過程中會抱怨:一部動畫片,為什麼要我們這麼難受?但看到最後又會生出如同歌詞中所述的感慨:
「但就算這塵世再寒涼再冷漠
你心頭那捧血也依然要溫熱
在殘破人間拼湊一個完整的魂魄
你並非真的一無所有
只要仍抱有善良的心啊
可為了一個信念死去
這究竟值不值得」
周深這首《能解答一切的答案》,其實並不是真正的答案,而是引發我們深入的思考,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選擇。就像電影中丁果說的:「殺與不殺,死與不死,救與不救,其實都只是一個選擇。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比生死更重要的事情」,如果只有我能做,我就去做?
丁果選擇了集齊12朵彼岸花、拿到崑崙劍、走進千佛窟,探尋彼岸花的秘密;殷鳳選擇了「殺好人,救壞人」,因為她相信「人性本善」;笑人選擇了釋放彼岸花,消滅人類;而蕭篤選擇了犧牲自己,解救人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那麼作為我們普通人,我們能為他人、為這個世界做點什麼呢?
我們也許平凡如螻蟻,但每一次善念,都會讓這個世界變好一點;而每一次貪慾,則會招致更多的災禍。
彼岸花的秘密也在於此,萬事萬物都是有內在聯繫的。電影中,貪婪紛爭、餓殍遍野的事情為什麼會越來越多?先開始,大家都以為是彼岸花惹的禍,但到了最後我們才發現,「百因必有果」——不是彼岸花引發了人類的惡念,而是人類的墮落招來了彼岸花。如果不是那些權貴富商愛慕虛榮,盲目追逐冰婉玉,就不會有那麼多平民百姓,在利益的驅使下瘋狂下湖採摘;如果不下湖採摘冰婉玉,那些平民百姓就不會患上苦寒症;如果沒有患上苦寒症,農民們就不會放棄耕作,一門心思的尋找火蟬蛻;如果不是過度捕捉火蟬,彼岸花的孢子也不會大量飄灑到人間(因為火蟬捕食彼岸花的孢子),也就不會造成彼岸花為禍人間,慘絕人寰。而彼岸花在人間大量繁殖,進而激發了人類的貪念,讓冰婉玉與火蟬蛻的交易愈演愈烈……逐漸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而這都是人類自己造的孽。
所以人類的貪慾才是一切問題的根本——「沒有買賣,沒有傷害」!關鍵在於,當我們明白這一切,當你我在面對誘惑時,該如何選擇!就像那些明明知道「從自己體內取出彼岸花就會死」的好人一樣,他們為了更多人能好好活下去,甘願赴死。「善良本身就是犧牲」,這句臺詞,尤其殘忍!特別是對於一些少年兒童來說,教他們一生溫暖純良容易,但讓他們在關鍵時刻敢於犧牲自己,真的很難!
所以,這才是本片最悲哀也最讓人難受的地方!同時也是最觸動人心的地方——因為總有一些人,最終選擇了「捨生取義」!
本片設置了很多「自相矛盾」的劇情,雖然擰巴,卻影射了現實世界。
比如為了探尋彼岸花的秘密,必須集齊12朵彼岸花,但每提取一朵就必須殺死宿主;而宿主都是心地純潔的好人,因為彼岸花只附著在好人的身體裡;所以最後就形成了「殺好人,救壞人」這樣一個「極不合理」的邏輯。
提取彼岸花的過程也很矛盾,必須是宿主甘心赴死,如果不願意死而被殺或者自殺,則無法提煉出金色彼岸花。但是這世界上哪有輕易地、甘心赴死的人?
還有彼岸花的由來也是個矛盾,它是有妙先生製造出來的,但妙先生又讓尋跡者去尋找彼岸花、探尋它的秘密,從而將其消滅。
以上種種矛盾,其實也是現實世界我們很多人可能面臨的困境——是非善惡,誰也能說得清?
本片的影像風格極具中國水墨畫的神韻,那些人物的裝束、各種動植物的造型都是光怪陸離、美輪美奐,給人一種東方奇觀之感。配樂也非常好聽,除了主題曲之外,雲香回憶往事那段蘇州評彈也極具民族特色。
但在視覺效果的呈現上也存在一些問題,因為水墨畫的特點就是寫意、抽象,色彩是一片一片的,還有暈染的效果,不會像工筆畫、油畫中那些對於細節的清晰刻畫。如果是靜止的畫作,可能在理解上並無障礙;可如果是動畫,就涉及到劇情的理解。當人物有一些複雜的動作時,再加上背景的變化,整個畫面就像是色塊的雜糅,仿佛打翻了調色板,讓人看起來有些模糊甚至暈眩。比如最後笑人與丁果等人的終極一戰,作為觀眾,真的分不清他們每個人在幹什麼,就知道在打架,但用了哪些招數?具體都有哪些行為?為什麼會這麼做?都顯得含混不清。
中國畫、民族風、原創,這些都值得力挺!但在視覺效果以及劇情設置上還是可以更加精益求精,以便於讓更多普通觀眾尤其是青少年理解與喜歡!
PS:這部電影,在疫情期間上映,正當其時,很多動漫中的預言和影射,你看懂了嗎?
作者:藍雨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