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音樂「使人想起蔬菜燉牛肉的簡單幸福」丨伯恩斯坦指揮海頓《D大調第104號「倫敦」交響曲》(Hob.1.104)

2021-02-17 音樂之光Muselit

海頓的交響曲總是清新、自然,對位功力深厚。主題小巧而非宏大,如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英國第一位重要的浪漫主義詩人,「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國」【李叔同譯文】就是出自他的《天真的預言》)的詩句般天真歡快,而且對主題的運用技法純熟!然而在開始部分,有一個深沉的調子。其實海頓的音樂不像大家通常認為的那樣全是啤酒、遊戲與舞蹈。他的四重奏有些地方非常陰鬱;弦樂四重奏《臨終七言》(The Seven Last Words of Our Saviour On the Cross,Hob.XX/2)則充滿悲劇性;清唱劇《創世紀》(The Creation,Hob.XXI:2)序曲描寫天地未開渾沌一片,這部作品在同時代中獨一無二。

約第‧沙瓦爾(Jordi Savall)演繹《臨終七言》

海頓應薩洛蒙(Johann Peter Salomon,1745-1815,小提琴家、作曲家與音樂經理人)之約在英國寫了十二部交響曲。他的名字從1765年開始在英國漸漸為人所知。18世紀70年代,他的作品被J.C.巴赫(Johann Christian Bach【1735-1782】,J.S.巴赫最小的兒子,排行十一。1762年他前往英國倫敦,在皇家劇院上演歌劇,後因長期居住在倫敦,J.C.巴赫常被稱為「英國巴赫」或「倫敦巴赫」,他與阿貝爾合作創辦「阿貝爾與巴赫音樂會」,對莫扎特音樂風格的形成亦影響極深)、阿貝爾(Carl Friedrich Abel【1723-1787】他是J.S.巴赫的學生,1758年去倫敦,因為與J.C.巴赫合作舉行音樂會,在當時的倫敦音樂界扮演重要的角色)和其他人在音樂會上演出。

1783年阿賓頓伯爵(Willoughby Bertie Abingdon,英國貴族,音樂贊助人)試圖請海頓執掌剛成立的「職業音樂會」組織(Professional Concerts)。加裡尼(Giovanni Gallini,,義大利舞蹈演員,海頓的朋友)想讓海頓寫一部歌劇,問他要什麼條件。薩洛蒙派了一個叫白蘭德——這名字起得吉祥(Bland,英文原意為「談吐乏味」,此為諷刺)——的音樂出版商到海頓那裡,想要說服他離開德國到倫敦發展。但海頓不願意離開埃斯特哈齊親王(Prince Esterhazy)。尼克勞斯親王(Prince Nicolaus)1790年去世後,他的繼承人安東親王(Prince Anton)不喜歡音樂,解散宮廷樂隊,只保留了銅管樂隊;但他把尼克勞斯親王給海頓的年金從1000金幣增加到1400。海頓於是在維也納安家,住在貝多芬後來也住過的「漢伯格」租的房子(Johann Nepomuk Hamberger,海頓的朋友,奧地利官員)。

一天他正在家裡作曲時,一個人出現了,說:「我叫薩洛蒙,從倫敦來,要把你帶走。明天我們會把工作的事情談妥的。」海頓被『工作』這個詞逗樂了。一個季度的合同條款是這樣的:300 鎊寫一部歌劇給經紀人加裡尼,300 鎊寫6部交響曲加200鎊版權費,200 鎊寫20部新作品用在海頓指揮的音樂會上演出,200鎊作為一場慈善音樂會的定金。薩洛蒙還在福萊銀行(Fries & Company)裡存了5000金幣作為保證金。海頓有500金幣作為旅費,又向親王借了450金幣。海頓同意一面彈琴一面指揮。

Hanover Square Rooms

薩洛蒙從1786年開始作為經紀人承辦音樂會,有時也在別人辦的音樂會上演奏小提琴。他在倫敦漢諾瓦廣場音樂廳(Hanover Square Rooms, 亦稱女王音樂廳,由加裡尼、J.C.巴赫、阿貝爾共同創建)創立了一系列會員制的音樂會。他把海頓作為吸引觀眾的一張王牌。和「職業音樂會」有聯繫的小提琴家克雷默(Wilhelm Cramer,【1746-1799】,倫敦最著名的小提琴家和指揮家)也曾接觸過海頓,而海頓不想離開親王。當親王的死訊傳到薩洛蒙耳中時,他正巧在波恩。於是他遍火速趕到維也納……

1791年3月11日,薩洛蒙-海頓第一場音樂會於漢諾瓦廣場音樂廳上演。按慣例,海頓「坐在大鍵琴旁」;薩洛蒙站著作為樂隊的首席。上演的作品是《D大調第101號交響曲》(Hob.I:101,又名「時鐘」交響曲)12部「倫敦」交響曲中的第二部)。慢板重複了一次,這種處理手法不同尋常,但評論家們更偏愛第一樂章。

伯恩斯坦指揮《第101交響曲》

當時樂隊的構成如下:十二到十六把小提琴、四把中提琴、三把大提琴、四把低音提琴、長笛、雙簧管、大管、圓號、小號以及鼓——總共有約40名樂手。

海頓和薩洛蒙離開維也納那天是1790年12月15日,經慕尼黑和波恩到達加萊。於1791年元旦跨過英吉利海峽,從多佛乘公共馬車抵達倫敦。整個旅程耗時17天,海頓受到了高規格的接待。

海頓於1792年6月底左右離開倫敦。薩洛蒙還請他寫了6部新的交響曲。他於1794年2月4日回到倫敦,並一直呆到1795年8月15日。在新落成的國王劇院華麗的音樂廳裡,樂隊規模達到60人。海頓的各項事業收入豐厚,開音樂會,教課,寫交響樂等等,可以掙到1200鎊。他被國王、王后、權貴們授予各種榮譽。曾經26次在嘉頓行宮(Carlton House)威爾斯親王音樂廳演出。但他很久都沒有等到自己的報酬,便從維也納寄了一張100畿尼的帳單,很快得到了議會的處理。

下期預告

海頓《第94號交響曲「驚愕」》

(巴黎交響曲系列)

有人類的地方,就有音樂之光!

相關焦點

  • 這是海頓最後一部交響曲丨如何聆聽《第104號交響曲「倫敦」》?
    海頓《第104號交響曲》簡析海頓《第104號交響曲》的創作特徵
  • 從《「告別」交響曲》看海頓交響曲創作丨西方古典音樂入門手冊(十八)
    從1770年開始,海頓在交響曲創作上施展出無窮的魅力。評論家們認為,這時候的海頓開始進入真正的創作成熟期,他的天賦被完全挖掘出來,體現出其富麗堂皇且富於想像力的特點。這一時期的創作速度以及質量與海頓此後創作的巴黎交響曲集和倫敦交響曲集,一起並稱為作曲家交響曲創作領域的三大高峰。
  • 海頓——《驚愕交響曲》
    >作品故事 海頓第94號交響曲(G大調第94號交響曲,Symphony No.94 in G Major)是海頓十二首倫敦交響曲的第二首,寫於1791年,於1792年3月23日在倫敦漢諾瓦廣場音樂廳首演。
  • 【古典主義時期 音樂巨匠】「交響樂之父」——海頓
    海頓《降B大調第九十八交響曲》海頓一共寫了104部有編號的交響曲作品,還有兩以「A」、「B」命名的降B大調交響曲以及一部交響協奏曲。從1757年海頓開始創作第一部交響曲,直至1795年完成最後一部第104號《倫敦交響曲》,在三十多年的創作歷程中,其交響曲分為如下幾個創作階段。
  • 海頓《時鐘》交響曲
    海頓:D大調第101交響曲「時鐘」寫了一百部交響曲,年已六十二歲的海頓如果在第一百零一部中有些重複之處,或許也是情有可原的,然而沒有。他的新作品仍然充滿神來之筆。隨著作品數目和他本人年齡的增加,他的交響曲越來越富於個性。1794年和1795年他把最後六部交響曲獻給歡欣鼓舞的倫敦聽眾時,他經常受到讚譽的特點之一就是想像力豐富多彩。
  • 音樂精靈伯恩斯坦丨他是美國古典音樂代言人,他長著英俊而不輕浮的面龐,他關心全人類的耳朵與心靈,又思考於世界的和平與寧靜……
    1943年11月14日,伯恩斯坦在紐約臨時頂替生病的指揮大師瓦爾特指揮了一場紐約愛樂樂團的音樂會,他那熱烈奔放的風格很快吸引了眾人的目光,並使其一夜成名,從此一步登天。1959年他成為紐約愛樂樂團的首席指揮,成為領導本國知名樂團的首個美國人。對於驕傲的美國人民來說,伯恩斯坦無疑是第一位偉大的美國本土指揮家。
  • 海頓和莫扎特,各寫了多少交響曲?
    《第94號「驚愕」交響曲》 往期海頓:1、演奏海頓、莫扎特鋼琴作品時要注意的一些基本觸鍵原則;2、嚴鋒談海頓丨他給人「一種超越快樂與憂傷的不可思議的優美」,他以後音樂發展一瀉千裡,但「健康、天然、質樸和自我放鬆」卻再難以尋覓;3、雜家阿城談音樂丨音樂很主觀,主觀的東西不要吵丨可以忽略莫扎特,我不太喜歡,我喜歡海頓,海頓是純音樂,沒有功利性,莫扎特有功利性;4、作曲家瞿小松丨作曲不是法律丨
  • 聽伯恩斯坦指揮舒曼《C大調第二交響曲》丨舒曼說:這部作品「是不折不扣的朱庇特」
    伯恩斯坦指揮舒曼《第二交響曲》
  • 音樂人物:海頓
    莫扎特未能參加他的入會儀式,因為當天他必須出席他父親列奧波德·莫扎特的音樂會。莫扎特也是該組織的成員。正是這種關係更加加深了海頓和莫扎特之間的深厚友情。  3.3 獨立音樂人  1790年Nikolaus大公去世,他的繼承人沒有絲毫的音樂品位,因此解散了宮廷樂隊並讓海頓退休。
  • 海頓為何是「爸爸」?讀了這篇就知道
    在這階段當過僕人、送信員、擦皮鞋、家庭教師等工作,他在義大利音樂家波波拉家當僕人和鋼琴伴奏期間,學到了音樂創作方面的一些知識,1750年寫出地步彌撒曲,1751年完成了第一部小歌劇《阿斯莫希伊》。到1753年海頓開始研究傳統音樂,並創作一些弦樂四重奏作品。1759年,27歲的海頓寫出了《第一(D大調)交響曲》,但那時海頓的音樂作品未能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 交響樂之父 | 海頓老爸誕辰285周年
    海頓於1785年2月11日加入共濟會所Zur wahren Eintracht。莫扎特未能參加他的入會儀式,因為當天他必須出席他父親列奧波德·莫扎特的音樂會。莫扎特也是共濟會成員。正是這種關係更加加深了海頓和莫扎特之間的深厚友情。獨立音樂人1790年尼古勞斯大公去世,他的繼承人沒有絲毫的音樂品味,因此解散了宮廷樂隊並讓海頓退休。
  • 海頓一生音樂審美的三個不同階段
    一方面,海頓靠自己在教會學校裡學到的本事掙錢謀生,一方面繼續刻苦學習,發展自己的事業,並開始了他最初的作曲實踐,不久,與義大利作曲家波爾波拉{1}相識學習作曲,並充當他的伴奏和助手,獲得了音樂創作的基本訓練,在聲樂方面、作曲方面和義大利語方面大獲裨益。1758年左右,他成為莫爾金伯爵的音樂總監,這位伯爵居住在維也納,但夏天卻在故鄉波西米亞度過,海頓為伯爵的樂隊寫下了他的第一首交響曲。
  • 《再現伯恩斯坦》百歲冥誕紀念專輯
    1943年11月14日,25歲的伯恩斯坦臨時代替因病無法指揮的華爾特(Bruno Walter),首次指揮紐約愛樂管弦樂團,大獲成功因而一夕成名。而這一套專輯也特別收錄了同年11月11日他指揮紐約愛樂於廣播電臺的演出錄音,為他一舉成名天下之的傳奇,寫下歷史紀錄。
  • 【今日指揮大師】伯恩斯坦
    伯恩斯坦17歲考入哈佛大學學習音樂,他是一位集指揮家、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理論家於一身的藝術大師,其藝術造詣舉世推崇。在這種情況下能和樂團保持良好關係已屬不易,更別說是要教給他們東西了。當伯恩斯坦第一次與這個天王樂團合作排練時,一曲奏畢,團員和他都心知肚明,「我們的關係將是長久且甜美的」。伯恩斯坦是極少數可以再給這個超級樂團東西的指揮,因此維也納愛樂頒給伯恩斯坦「榮譽副同志」的殊榮。
  • 海頓第45交響曲 | 告別與思鄉
    升F小調《第45「告別」交響曲》(Symphony No. 45 inF♯ minor),由奧地利作曲家約瑟夫·海頓創作於1772年。▲ 亞當·費舍爾/丹麥廣播交響樂團海頓在晚年時,曾將創作這部交響曲的經過告訴了他的傳記作者艾伯特·克裡斯託夫·戴斯以及格奧爾·奧古斯特·格裡辛格。 當時,海頓的贊助人、富有的匈牙利王子尼古拉斯·艾斯特哈齊,帶著他所有的樂手和隨從居住在匈牙利鄉村自己心愛的夏日皇宮「艾斯特哈齊堡」內。
  • (六)卡拉揚指揮 貝多芬交響曲全集—— 第六交響曲《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交響曲)
    《F大調第六交響曲》與貝多芬著名的《第五交響曲"命運"》作於同時,但內容卻大不一樣。貝多芬天生愛好自然,曾花盡大半時間踏遍郊野。他頻常地離開維也納,為的是到偏遠的鄉郊工作。他在1808年夏天的書信中說:"我在灌木、大樹、草坪和巖石間行走的時候,是多麼快樂啊!因為樹叢、花草和巖石,都能給人以共鳴。"
  • 海頓與貝多芬交響曲風格比較
    欣賞海頓與貝多芬的作品,給人以不同的音樂享受。海頓的作品,就像是一首輕快的小詩給人以心靈慰藉;貝多芬的音樂則給人一種沉重感,是對人生這部濃墨重彩的史詩給予最透徹的解讀。但不得不稱讚的一點:他們均是時代的經典,史冊上不可小覷的一筆。
  • 海頓: 第六交響曲 「早晨」
    D大調第6交響曲「早晨」慕尼黑交響樂團/阿爾弗萊德·舒爾茨海頓第6交響曲「早晨
  • 【音樂百科】最為健康的作曲家——海頓
    法蘭茲·約瑟夫·海頓堪稱為古典作曲家中最出類拔萃的一位。他的一生跟隨著新的音樂觀念一起成長蛻變,而且在風格塑造上居功厥偉,非他人所能比擬,可算是啟蒙時代的典範。簡言之,海頓是一位各方面都良好的人,這一點也表現在他的音樂上——少有作曲家能像他一樣, 全然擺脫神經過敏的折磨 (或許在這方面能和他媲美的只有德弗札克)。
  • 伯恩斯坦指揮貝多芬交響曲第六號《田園交響曲》
    本曲大約完成於1808年,是他少數的各樂章均有標題的作品之一,也是貝多芬九首交響樂作品中標題性最為明確的一部。此時的貝多芬雙耳已經完全失聰,這部作品正表現了他在這種情況下對大自然的依戀之情,是一部體現回憶的作品。這部作品1808年在維也納首演,由貝多芬親自指揮,在首演節目單上,他寫到:「鄉村生活的回憶,寫情多於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