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主義時期 音樂巨匠】「交響樂之父」——海頓

2021-02-08 溫州大劇院


1792年至1794年,兩次赴英國倫敦訪問,在此期間創作了12部「倫敦交響曲」 。1798年,創作清唱劇《創世紀》,在維也納皇家話劇院首次公演。1808年,為慶祝76歲生日,最後一次在公開場合出現。1809年5月31日,海頓在維也納去世,終年77歲  。

海頓是一位多產的作曲家。一生共創作了100餘首交響曲、80餘首弦樂四重奏、30部左右的歌劇,以及彌撒曲和宗教禮儀曲、康塔塔、清唱劇等 。因為在交響曲和四重奏領域作出的貢獻,獲得「交響曲之父」「弦樂四重奏之父」的頭銜。同時,因其性情溫厚、熱愛兒童、關心下屬,獲得了「海頓爸爸」的別號。


海頓《G大調第九十四(驚愕) 交響曲》


海頓被譽為「交響曲之父」,可見他在交響曲創作領域不朽的成就。大部分事物的發展都具有漸進性,交響曲同樣也不是海頓在一夜之間成就的新概念,而在他之前便經過了漫長的發展。讓我們先花一些時間,來探究一下交響曲的起源以及它緣何能在海頓的筆下發揚光大,然後開始循著作曲家的創作之路,一起來探尋海頓交響曲的魅力。

海頓《升f小調第四十五交響曲》


●交響曲的起源●

一般而言,學術界認為交響曲起源於序曲以及古典奏鳴曲。其實早在巴洛克時期,當時某些作品中就有交響曲的影子,我們曾經為大家介紹過的亨德爾宗教清唱劇《彌賽亞》中,便有一段著名的《田園交響曲》。從十八世紀開始,交響曲的發展開始進入蓬勃時期,在海頓之前便有許多作曲家寫過數量龐大的交響曲,但這些作曲家以及他們的作品如今早已被人們所遺忘,原因自然是因為它們的不成熟。

在英文中它被稱為「symphony」,其實這個詞彙來自希臘語「synphone」,意為「一起發出聲音」


需要說明的是,在音樂史上各個不同的發展時期,「symphony」一詞的用法和概念是有所不同的,當時的稱謂也比較混亂。在十七世紀至十八世紀之間,也就是巴洛克時期和古典主義時期更迭的年代,交響曲的概念才隨著藝術趨勢的發展逐漸明晰化。


曾經為大家介紹過的亨德爾《皇家焰火音樂》、《水上音樂》,巴赫的《樂隊組曲》等作品,應該算是交響音樂的前身。


點擊下方連結了解

【巴洛克時期 音樂巨匠】亨德爾是一座高山,他主宰了,也終結了一個時代


因為作曲家當時在創作這些作品的時候,已經用較大規模的樂隊編制進行配器,這與「synphone」一詞「一起發出聲音」的解釋是吻合的,不過習慣上我們不將這些巴洛克樂隊音樂列入交響曲的範疇,因為在它們在結構上還不符合規範或者說與後來者對交響曲的確切定義有一些不同。




經過了音樂家們不斷的探索、創新,在結構上真正趨於完善的交響曲出現在十八世紀初期,到了十八世紀中葉由我們的主人公海頓加以發展完善,開始逐漸顯現出光輝。所以海頓之所以被人們稱為「交響曲之父」並非因為他開創了交響曲這一形式,而是因為從他這裡開始,交響曲的結構開始趨於完善,並在海頓不懈的努力創作下對後人、同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最終交響曲得以成為一種影響深遠的古典曲式結構。


也正是從海頓開始,交響曲確定了由四個樂章組成——第一樂章快板、第二樂章慢板,第三樂章為小步舞曲,第四樂章快板。當然這只是當時大多數作品遵循的普遍規範,包括海頓自己在內,早期他也創作過三個或者五個以上樂章的交響曲,並且結構也並不拘泥於上述的順序。

音樂學家們評論海頓,說他並不是一個頭腦非常敏捷的作曲家,起碼與他同時期的天才莫扎特相比,海頓顯得有些遲鈍。但是他對音樂卻無比忠誠,最終天資更高的莫扎特得以成為廣受喜愛的人間音樂天使,而海頓也憑藉自己的努力成為一代宗師,用一句成語來說便是「勤能補拙」。

實際上,莫扎特、貝多芬這兩位後生小輩都從海頓這裡吸取了很多基礎的音樂養料,然後憑藉各自的天賦開創出屬於自己的驚人成就。

交響曲從海頓這裡開始走向成熟,而莫扎特與貝多芬則將之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峰,此後的舒伯特、馬勒、布魯克納、布拉姆斯等人,又沿著前人奮鬥的軌跡,寫出了一部又一部驚世駭俗的作品。

海頓《降B大調第九十八交響曲》


海頓一共寫了104部有編號的交響曲作品,還有兩以「A」、「B」命名的降B大調交響曲以及一部交響協奏曲。從1757年海頓開始創作第一部交響曲,直至1795年完成最後一部第104號《倫敦交響曲》,在三十多年的創作歷程中,其交響曲分為如下幾個創作階段。

海頓的《第一交響曲》(Hob.1.1)創作於1757或者1759年,從1761年開始海頓在艾森斯塔特任職,寫下了數十首精美的作品,充滿著後巴洛克音樂的韻味。接下來是在埃斯泰哈查宮擔任樂長時寫下的許多交響曲,時值狂飆運動的到來,所以成為海頓創作中一個比較重要的時期。

在隨後的1775年至1784年間,作曲家則致力於歌劇創作當中,這十年間海頓所創作的交響曲在藝術成就上並沒有突破。隨後從1785年開始,海頓創作出六首著名的《巴黎交響曲》(第八十二至八十七交響曲的總稱),這是作曲家應巴黎一位熱愛音樂的法國貴族要求寫下的傳世之作;同時期的88-92號交響曲也屬於這一時期的優秀作品。

1791年開始海頓開始了倫敦之旅,在隨後的幾年時間中,他寫下了其交響曲創作生涯中的巔峰之作——12首《倫敦交響曲》,其中絕大多數至今依然為廣大聽眾所喜愛。需要說明的是,海頓交響曲的編號是相對混亂的,雖然我們可以按照數字編號的大小,大致了解其創作時間的先後,但並非數字越小創作時間就越早。據個例子,海頓的第31號交響曲創作於1765年,而編號靠後的40交響曲卻創作於更早的1763年,大家需要注意這個問題。


●海頓交響曲的藝術風格●

在藝術風格上,不同時期的海頓交響曲各有特色,但總體而言這些音樂總是令聽眾愉快的,其篇幅短小旋律優美樂思中充滿著幽默睿智,這些都與海頓自身性格有很大的關係。

海頓是農家子弟,從小信奉的生活信條是「善良勤奮,並不斷地侍奉上帝」,他熱愛自己的家庭且為人謙和。但同時他也有自己的局限,海頓是一個相對自閉的人,所以他往往不受外界的影響,而專心痴迷於自己的小環境。

他曾經這樣評價自己:

「我與世界隔離,周圍沒有人擾亂我的工作進程,所以我必然成為獨特的。」

正因為如此,他沒有成為莫扎特那樣才華橫溢、在音樂上處處逢緣的天使,也沒有成為貝多芬式的咆哮者與革命者。總體而言,海頓百餘首交響曲涵蓋了全方位的音樂風格,最早期的作品屬於典型的前古典主義,殘存著巴洛克的遺風。

到了1770以後,海頓的羽翼漸漸開始豐滿,最後的作品呈現實驗性,豐富了成熟古典樂派的語彙,他從通俗的民間巧技開始,最終抵達藝術的至高境界。


●海頓的早期交響曲作品●

海頓在洛可可和善感風格興盛的前古典時期開始自己的創作生涯,早期交響曲有近三十多首。這些作品寫作方式源自於保守的奧國傳統,將巴洛克形式融入新起的古典風格,優雅風格的模進音型和重複音型的雜燴,以短小的動機拼湊起來,沒有明晰的連續進行感。但是,某些慢樂章中出現了一種具有讚美詩般嚴肅情懷的音調,海頓憑藉同樣的南方德奧人的交響本能,耐心地著手將華麗風格微小細碎的動機語言組織成具有因果關係和連續性的交響織體。與莫扎特不同的地方,海頓早期的作品不以義大利歌劇序曲為唯一模式,而是以音樂會交響曲型態出現,也有相當數量以四樂章型態出現,排除了模仿歌劇序曲快-慢-快的習慣,此外法式序曲、教堂奏鳴曲的形式也運用於早期交響曲。海頓偏好C.P.E.巴赫的風格,尤其是他大膽而豐富的鋼琴奏鳴曲,在海頓腦海裡留下的印象一定非常深刻。這些作品對他是一種啟示,因為它們對他的本能疑問給予肯定的回答。海頓在這種音樂看到的,不僅是聲部寫作從學究式復調的侄恬中得到解放,不僅是人造的樂器移植了抒情舞臺上富有表現力的人聲,而且還看到了音樂創造的最終目標。 

在海頓到達艾森斯塔特的第一年,也就是1761年,寫作了三首標題性的交響曲,分別被命名為《晨》、《午》、《晚》(編號為No.6-No.8),在這些作品中已經完全使用四樂章,規模也較大。玩笑和意外之筆令我們感到分外親切,其實在早期作品中已經存在。具有重要意義的是,這些作品仍具有嬉遊曲的影響,小型室內樂、舞曲風格仍處處可見。甚至有人說這三部作品是「大協奏曲、嬉遊曲、組曲和交響曲之間令人驚訝的組合」,在這些作品中我們還可以聽到濃重的巴洛克韻味。

▼ Symphony in D Major, H. I No. 6 "Le Matin"( D大調交響曲,作品1之6「早晨」)

1763年的代表作應該是No.13,樂隊的規模被進一步擴充了,主要是把法國號的數目增加到四把。樂隊規模的加大,也讓這部交響曲聽起來變得厚重和宏大。1764年,他又以教會奏鳴曲形式的慢樂章為開頭寫了兩部非常精美的作品,其中的No.22《哲學家》更是撼動人心,曲中使用了兩支英國管進行獨奏。

 ▼ Symphony No. 22 in E-Flat Major 'Der Philosoph' , H. 1/22( 降E大調第22號交響曲「哲學家」,作品1/22)

 

1765年海頓寫下了風格迥異的幾首交響曲,其中No.29、No.30以及No.31都非常惹人喜愛。No.30標題為《哈裡路亞》,它運用了古代復活節哈裡路亞格裡格聖歌的旋律。而No.31《號角》則是一首非常有趣的「狩獵」交響曲,在這首交響曲當中充滿了各個聲部高難度的獨奏,而且整部作品用法國號催人奮進的聲音來作前後呼應,充滿著濃鬱、溫馨、熱情的意味,而這也是海頓交響音樂中最為可貴的精神之一。 

 ▼ Symphony No. 31 in D Major "Hornsignal"   (D大調第31號交響曲「號角」)




●海頓交響曲推薦●

海頓這些動聽的交響曲讓聽眾們感到輕鬆和愜意,幾百年以來常演不衰,而數十年來也留下了無數優秀的錄音唱片。最著名的當屬匈牙利裔著名指揮家多拉蒂在1971年在DECCA公司錄製的《海頓交響曲全集(106首)》,可謂規模宏大,發行CD版後全套共計33碟,這是企鵝三星帶花的最佳版本。

同時DECCA公司近年來又為著名的古樂指揮家Hogerwood(霍格伍德)錄製海頓交響曲,這個版本採用仿古樂團,演奏風格嚴謹,突出邏輯性。另外比較容易買到,且價格較為低廉的則是NAXOS錄製的《海頓交響曲全集》,由不同的指揮家擔任指揮,演奏中規中矩,錄音也非常不錯,同樣是較好的選擇。

而同樣不能錯過的是,科林.戴維斯指揮荷蘭皇家音樂會堂管弦樂隊指揮12首《倫敦交響曲》,這也是企鵝三星戴花的名演。

音樂在他筆下,擺脫了宮廷的禮節陳規和輕浮嬉戲,成為一種極具個性的表達——奧地利農夫的表達,熱愛生活的表達,大自然多姿多彩的表達,其中蘊藏萬花筒般的機智、幽默、歡樂和悲愁。

海頓從義大利人那裡習得形式圓滿的美感,從德國人那裡得知對位的奧秘,但他始終是一個技藝熟稔、精通藝術的奧地利農夫。

-END-

相關焦點

  • 古典主義音樂代表人物——海頓先生
    古典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有很多,今天這篇文章主要針對海頓來進行分析。希望通過一下簡單粗暴的分析,能夠讓大家對海頓這位交響樂之父有一定的了解。(一)海頓海頓(Joseph Haydn,1732-1909),奧地利作曲家,全名弗朗茨·約瑟夫·海頓,維也納古典樂派奠基人,綽號為「海頓爸爸」,被後人尊稱為「交響樂之父」。
  • 交響樂之父 | 海頓老爸誕辰285周年
    ▼ 小夜曲(此曲也有專家認為是Roman Hoffstetter模仿海頓所作)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奠基人,交響樂之父弗朗茨·約瑟夫·海頓(Franz Joseph Haydn),1732年3月31日出生於奧地利南方靠近匈牙利邊境的風景秀麗的羅勞村。
  • 海頓與貝多芬交響曲風格比較
    導讀:古典主義時期是西方音樂歷史發展到頂峰的一個階段。海頓和貝多芬作為歐洲古典主義時期的代表性作曲家為世界音樂愛好者創造了一種輝煌的大型交響樂形式,開創了一種新型音樂風格之路。他們的交響樂各有其獨特的藝術風格,為人們帶來了不同的音樂感受。他們傑出的音樂作品和風格被公認為近代歐洲音樂藝術的經典。 古典主義時期是西方音樂歷史發展到高峰的一個階段;海頓和貝多芬均是這個時代偉大的作曲家。他們的作品流芳百世,至今被人稱頌。
  • 音樂人物:海頓
    海頓的音樂幽默、悠閒、明亮、輕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脫,他將奏鳴曲式從鋼琴發展到弦樂重奏上,他是器樂主調的創始人,將傳統對位法的獨立聲部完全同化了,將主題發展自行展開。後期他訪問英國,接受牛津大學授予的音樂博士頭銜,受到了亨德爾的影響,也受莫扎特的影響,產生旋律優美的抒情色彩,出現類似巴洛克的風格。他用弦樂四重奏代替鋼琴,用管弦樂代替管風琴,創造了兩種新型的和聲演奏形式。
  • 海頓和莫扎特,各寫了多少交響曲?
    14、紀念海頓丨簡述其鋼琴奏鳴曲早期與晚期的音樂風格與演奏特點;15、「海頓爸爸」說:「別害怕,孩子們;有海頓在,誰也傷害不了你們!」 海頓與莫扎特晚期交響樂比較海頓,莫扎特,貝多芬三人交響樂的共同點海頓和莫扎特同為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家,他們除了在創作上有著深刻的內在聯繫外,都以維也納為自己生活和創作的中心地。
  • 感受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的音樂特徵
    另外,在海頓的音樂創作中很明顯地反映了當時正欣欣向榮的市民階層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因此他的音樂充分表現了輕鬆、幽默的性格,充滿了生活的氣息。他的作品沒有表露任何感情問題困擾的痕跡,表現出一種藝術的超脫,音樂創作幾乎完全超越了現實。  莫扎特,奧地利作曲家,他靈性十足,人稱「音樂神童」,1781年,成為歷史上第一個自由作曲家。
  • 海頓一生音樂審美的三個不同階段
    海頓許多最早的交響曲都採用歌劇序曲的古典主義早期三樂章形式, 典型結構為一個快板、一個平行小調或下屬調的行板、一個小步舞曲或快速吉格舞曲。由於自幼受民間音樂的影響,作品中出現各種民族音樂的音調因素,反映了市民階層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他的這一時期的音樂充分表現了愉快、幽默的風格,輕鬆簡單。
  • 放在口袋裡的海頓交響曲
    音樂讓你更加感動於生活約瑟夫·海頓是誰?是不是貓女)海頓的事業與人生從此像是開掛了一樣直達巔峰並且一直站在山巔直到他77歲離世他用了3/4的人生成就了一個古典主義音樂的黃金年代這一段期間海頓先後服務於4位匈牙利王子1位法國女王還有位為奧地利王儲海頓在諸王儲中其實相當的炙手可熱
  • 你知道誰是「交響樂之父」嗎?
    伴隨著他的陣陣啼哭聲,欣喜萬分的父母給這個小生命起了一個美好的名字——他們尚無法預料,眼前這個哭聲洪亮的嬰兒,便是在後世被尊為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奠基人,交響樂之父的弗朗茨·約瑟夫·海頓(Franz Joseph Haydn)。
  • 交響樂之父|一位頗具創造精神的作曲家
    海頓是世界音樂史上影響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莫扎特、貝多芬等著名作曲家的老師,被譽稱交響樂之父和弦樂四重奏之父。 他成為波希米亞伯爵莫辛的小教堂唱詩班的音樂指導。作為樂長他指揮一個小樂隊,並為之寫出他的第一首交響樂、弦樂三重奏、卡薩欣、弦樂四重奏。 Morzin公爵不久出現財政困難,於是不得不解散樂隊。但很快海頓就於1761年在Esterházy家族找到了一個類似的副樂長職位。Esterhazy家族在當時的奧匈帝國地位顯赫。
  • 「鋼琴之王」、「鋼琴詩人」 「音樂之父」還在傻傻分不清楚?
    是19世紀歐洲偉大的浪漫主義作曲家,是浪漫主義音樂的奠基人之一。代表曲目有《野玫瑰》《魔王》等,套曲有《冬之旅》《美麗的磨坊女》。誰是「交響樂之父」?「交響曲之父」指的是海頓。奧地利著名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奠基者之一。
  • 黑膠031-德意志之歌-海頓弦樂四重奏op.76 No.3
    1791至1795年間,海頓兩次去過英國倫敦,一次在公共場合海頓聽到了英國國歌《神佑我王/上帝拯救英王》("God Save the King")的演出,歌曲豐富的情感給海頓留下深刻的印象,受其啟示與靈感,海頓很想為自己的祖國創作一首國歌,以表達他對王室和祖國的忠心。1796年,奧地利和法國開戰,這一事件更激發了作曲家寫作國歌的豪情。
  • 父親節|古典音樂裡的「超級爸爸」
    西方音樂之父 —— 巴赫 作為17世紀巴洛克時代的德國作曲家,巴赫(1685-1750)是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一位奠基人,他打下了整個西方音樂的基礎,被公認為「 西方音樂之父 」。推薦作品:巴赫《g弦上的詠嘆調》交響樂之父 —— 海頓 弗朗茨·約瑟夫·海頓(Franz Joseph Haydn,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出生於奧地利南部的勞羅 ,古典主義時期作曲家
  • 【今日大師】海頓
    >
  • 古典主義音樂的最後一位巨匠——「歌曲之王」舒伯特
    早期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更被認為是古典主義音樂的最後一位巨匠。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創作了600多首歌曲 ,18部歌劇、歌唱劇和配劇音樂,10部交響曲,19首弦樂四重奏,22首鋼琴奏鳴曲 ,4首小提琴奏鳴曲以及許多其他作品。如果說1815年是舒伯特創作豐富的一年,那麼1816年卻是他命運轉折的一年。他為歌德的詩歌魔王譜曲,為好友Spaun驚嘆不已。
  • 【音樂百科】最為健康的作曲家——海頓
    他的音樂總是散發出清新健康的氣氛,或許莫扎特的激越熱情是海頓所缺乏, 莫扎特的登峰造極之境也是他永遠無法企及的;但整體而言,其音樂品質可與莫扎特並駕齊驅,甚或更崇高。自1780年起,海頓所寫的每一部交響曲、四重奏、彌撒曲甚至神劇,莫不令人稱,而成為必傳的上佳作品,他創作之豐碩實在令人懾服。
  • 西方各個時期的音樂
    海頓,維也納古典樂派創始人,在創作上最有成果的領域是交響樂、四重奏和清唱劇。一生創作了100多部交響曲。他的全部音樂可用「生活風俗性」來概括。結構嚴謹、邏輯性強、形式對稱、音樂語霅典雅、清新、明快、無強烈戲劇性的風格特徵。海頓在音樂史上的突出貢獻是確立了古典奏鳴交響套曲的形式結構和奏鳴曲式原則。
  • 海頓小夜曲
    點擊上方藍色的  音樂約吧  關注我
  • 海頓為何是「爸爸」?讀了這篇就知道
    導讀:海頓為世界音樂創作的發展奉獻了他一生的經歷,為人類留下了高產的藝術精品,雖然他跟亨德爾、格魯克一樣晚年才顯現他們的才華,但正是由於他奠定了四重奏體裁,形成了自己獨特古典交響曲的風格,被後人稱為「四重奏之父」、「交響曲之父」,海頓在世界音樂史上作出的重要貢獻,主要來自他受啟蒙主義思想影響下,對藝術美和音樂美的信仰和追求。
  • 邀你進入專屬音樂空間,靜享周末時光~
    點亮「贊」和「轉發」,讓更多人在古典音樂的世界中徜徉~請點開按鈕,在音樂的陪伴下開啟今天的閱讀~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是維也納古典音樂傳統的繼承者,也是西歐浪漫主義音樂的奠基人,被稱為「歌曲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