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們越來越多地看到這樣的新聞:某30歲的男子在加班期間突然摔倒在地,最終搶救無效死亡;某年輕大學生連續通宵後突然在宿舍死亡;一名中年男子突然倒地猝死等等。對於猝死,不少人都非常熟悉了,在巨大的工作壓力下,周圍的人都在努力工作,程式設計師熬夜加班,通宵值班的醫務人員,以及加班至凌晨的公司員工,人們總是無休止的工作著,但是層出不窮的猝死時間,也驚醒著我們一定要好好生活。
什麼是猝死?
隨著猝死類新聞的不斷增加,猝死已成為一個令人陌生又恐懼的詞。許多人都聽說過猝死,但是對於猝死的定義不是很清楚。猝死是指自然發生、出乎意料的死亡。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設定的標準,其定義為:在6小時內發生的非創傷性,不能預料的意外死亡。因為猝死大多數在症狀發作後1小時內發生,所以將猝死定義為在發作後1小時內死亡的人為猝死,是指生物學功能不可逆轉的停止。
是什麼導致猝死?
臨床上,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即由於心臟驟停而導致的猝死,這可能發生在日常工作,生活或睡眠中,而且無任何預警。據報導,全世界每年有超過50萬例猝死事件。冠心病、嚴重心律不齊、心肌炎、先天性心臟病和其它心血管疾病都有可能導致猝死。另外,腦血管疾病也會引起猝死。其中,冠心病是猝死的主要原因,約佔心源性猝死的40%。
大多數猝死通常是由於外部原因導致的,例如經常熬夜、勞累過度、長期吸菸酗酒和情緒激動等。也有少數在睡眠中突然猝死,這類人會直接越過瀕死期然後陷入昏迷,繼而死亡。雖然猝死是突然發生的,但並不是無跡可尋,大多數猝死患者在發生悲劇前,其實身體都是會有一些跡象可尋的。
猝死前人體會有哪徵兆?
1.胸悶心慌
如果以前沒有心臟病史,但是突然出現胸悶,休息後病情緩解了,則很可能是疾病的前兆,需要保持警惕,因為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脫落會導致急性心肌梗死,而且死亡率也很高。另外,以前有胸悶,但近期症狀出現了惡化,也可能預示著斑塊的小破損,隨時都可能發生急性心肌梗塞,應儘快就醫。
2.身體疲勞
如果沒有劇烈運動和疾病等誘因,突然在幾天甚至幾周內感到身體疲勞、失眠、焦慮和其它症狀,應考慮心臟是否有問題。特別是還伴有水腫和胸悶時,很可能預示著心肌炎。心肌炎通常在感冒或腹瀉後1-2周出現,在年輕人中更為常見。容易引起急性心力衰竭。如果不能及時發現並進行休息治療,很容易導致猝死。
3.心跳過緩
人的心臟的跳動是由起搏細胞發起的。隨著年齡的增長,起搏細胞的功能會逐漸下降。特別是對於80歲以上的老年人,心律往往比年輕人慢。如果心律過慢,將導致心臟驟停並引起猝死。因此,老年人應定期監測自己的心律。如果心率低於每分鐘50次跳動並伴有血壓下降,則必須警惕心臟驟停的可能。
4.肢體麻木
肢體麻木是中風的常見症狀,中風也會導致猝死。當出現肢體麻木、眼睛發黑、疲勞、行走不穩、眼口眼歪斜、吐字不清晰等症狀時,應特別注意中風的發生,尤其是患有高血壓和冠心病病史的人,要比普通人更多加注意。
5.胃腸道症狀
一些心源性猝死的患者在死亡前會反覆出現腸胃不適,但之前沒有胃病史。此時,應注意這可能是心臟病發作的信號。這種症狀休息後可以緩解,並且不會持續很長時間,但在日常生活中卻總是會反覆發作。
6.疼痛和出汗
相對而言,胸口疼痛是一種比較容易捕捉的信號,當你感到胸口出現劇烈的疼痛時,一定要保持警惕。在心臟病發作之前,身體還可能會出很多汗。如果你在一段時間內突然出汗過多,也需要警惕心肌梗塞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