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成本B級片到好萊塢頂級製作:盤點哪些拿殭屍練手的大導演

2021-01-20 導演與製片

在韓國公映的《釜山行》成了韓國本年度第一部觀影人次超千萬的現象級電影,還刷新了一系列票房紀錄。這部採用歐美經典殭屍片故事元素的韓國本土電影,也因其高度接近好萊塢的敘事風格和製作水準,而被不少人視為韓國電影工業近年來迅速發展的驕人成就。但事實上,《釜山行》裡的主要設定和劇情,都只不過是在炒好萊塢經典殭屍片的冷飯。

開山宗師喬治·羅梅羅

殭屍(Zombie)源自非洲的巫毒教信仰,和狼人、吸血鬼一樣,廣泛散布於歐洲的中世紀傳說當中。由於殭屍通常被認為是具備人類的基本生命體徵,且能夠自如行動的不死生物,因此,很多人認為「活死人」是對其更準確的稱謂。

殭屍片作為恐怖片裡的一個亞類型,是由喬治·羅梅羅一手確立的,準確地說,是1968年由羅梅羅執導的《活死人之夜》,讓殭屍片不但成為一種恐怖故事的典型,更發展成了某種流行文化。

《活死人之夜》海報

《活死人之夜》的故事並不複雜:某種因輻射所致的病毒突然在美國西海岸蔓延,受其感染的人類會變成沒有理智和情感的行屍走肉,一心捕食活著的人類,而被它們咬過的人也會變成殭屍。在一間被殭屍包圍的民宅內,聚集了躲避殭屍攻擊的數人,他們必須想盡一切辦法,讓自己不要變成它們的同類⋯⋯《活死人之夜》關於殭屍的種種設定,成了後來殭屍片心照不宣的默認標配。例如,殭屍都是由輻射或生化病毒感染所致;它們全都形同軀殼,行動遲緩,智力低下;殭屍只吃活人,不吃同類;人類被殭屍咬傷後,會被感染成殭屍;要殺殭屍,必須破壞它們的頭部,僅攻擊身體的話在它們倒下片刻之後又會重新爬起來。羅梅羅就此建立起了一套關於殭屍的經典敘事模式,後來的殭屍片大多逃不出這樣的窠臼:主人公突然深陷殭屍包圍的世界末日,殭屍像野草一樣迅速在大地上蔓延,絕大部分人難逃被咬或被吃的悲慘下場,而主人公必須憑藉勇敢與智慧逃出生天。

然而,作為殭屍片的鼻祖,《活死人之夜》的結局卻沒有完全落入這樣的窠臼。最終,小屋裡的避難者中,只有黑人班費盡周折成為唯一的倖存者。在此之前,他不但要與大批殭屍纏鬥,還要面對人類同伴的算計和陰招。但次日清晨,他卻被趕來的防衛隊當作是殭屍的一員而一槍斃命,最後與殭屍們付諸一炬。值得玩味的是,在《釜山行》的結尾,似乎有意效仿羅梅羅這招妙筆,讓安全區的軍人無情射殺死裡逃生的孕婦和女孩,但導演遵循了好萊塢商業災難片的「潛規則」——小孩不能死,最終在女孩的歌聲當中,軍人們放下了槍。

殭屍之父喬治·A·羅梅羅

羅梅羅相當超前地把後來在災難片和恐怖片中常見的人性拷問搬演到了殭屍片當中,面對極端的生存危機,為求自保,互相算計和自相殘殺的人類往往比怪物和災難更顯可怕。除了這個極具諷刺意味的結局,羅梅羅還在片中不失巧妙地加入了20世紀60年代困擾美國的種族主義等社會問題的探討,而像病毒一樣擴散的殭屍,則被許多人視作當今社會過度消費主義的象徵。

作為一部純正的B級片,《活死人之夜》上映之後,收穫了大約3000萬美元的票房,但其製作成本,只有11萬美元上下,可謂以小博大的經典案例。羅梅羅巧妙地運用橡膠面具和紙板這樣的簡單道具,結合陰影的捕捉與使用,再加上把人臉塗青塗黑的簡易化妝,便呈現了極具質感的殭屍形象與恐怖氛圍。這些化妝與布景的手法,也被後來的各種殭屍片不分青紅皂白地照抄一氣,但大部分都達不到《活死人之夜》的鮮活質感,僅僅停留在粗製濫造的B級片檔次。

《活死人之夜》劇照

10年之後的1978年,羅梅羅又拍攝了《活死人黎明》,在《活死人之夜》的風格基礎上,讓殭屍的數量更多,搏鬥更激烈,但整體的影像風格和敘事模式,並沒有太多變化。上映之後再次票房豐收,與《活死人之夜》一起,被奉為殭屍片的經典之作。

《活死人黎明》

現已成為好萊塢一線大導的扎克·施耐德翻拍了羅梅羅的《活死人黎明》,也是初出茅廬的他的長片處女作。新版《活死人黎明》基本沿用了原版的故事梗概,但是在細節上做了不少創新與改動。首先,施耐德讓21世紀的殭屍比原版更靈活迅猛,如此一來也就增加了人類與其搏鬥和逃離的難度,動作場面增色不少。然後,施耐德別開生面地設計了在超市裡和天台上射擊殭屍的兩場戲,緊張刺激之餘平添了幾分幽默感。但總體而言,施耐德的《活死人黎明》從製作水準到表現形式,仍然是羅梅羅時代的典型B級片風格。雖然上映後在小範圍內贏得不少好評,終歸是導演的早期習作。

《殺出個黎明》劇照

同樣拿B級殭屍片練手的,還有墨西哥怪才羅伯特·羅德裡格斯。在僅憑7000美金拍攝的《殺手悲歌》(1992)令其小有名氣之後,羅德裡格斯到好萊塢的第一部作品便是用更寬裕的資金翻拍了自己那部粗糙的處女作,此後,便開始拍攝將公路片和恐怖片共冶一爐的《殺出個黎明》(1996)。《殺出個黎明》的主演是後來成為頂級明星的喬治·克魯尼和大導演昆汀·塔倫蒂諾。影片的前半部分是十分經典的西部公路片範兒,克魯尼和昆汀飾演的不法兩兄弟盤算著逃亡墨西哥,然而當兩人到達接頭聯繫的酒吧之後,卻突然畫風一轉,變成了無釐頭恐怖片,形同殭屍的吸血鬼從酒吧裡傾巢而出,各種重口味的血腥噁心場面接踵上演。

《殺出個黎明》裡的怪物,名義上是吸血鬼(歐美恐怖片裡的另一大重要分支),但粗糙醜陋的造型和四處張牙舞爪咬人的模樣實則更接近殭屍。結為莫逆之交的昆汀和羅德裡格斯,都對好萊塢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B級片情有獨鍾,其電影口味大半來自於當年那些B級片的薰陶培養。

《刑房》(2007)之《恐怖星球》中,殘肢上裝有一挺機槍的獨腿美女

後來在2007年,兩人合作導演了向當年的B級片致敬的《刑房》,其中羅德裡格斯負責的《恐怖星球》,就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殭屍片。在《刑房》裡,昆汀和羅德裡格斯故意把畫面做舊,有些甚至像是當年的膠片燒毀過後的殘缺質感,來彰顯自己的B級屬性。而《恐怖星球》的畫面,也極盡B級片的挑逗之能事,熱辣的美女和噁心的血漿輪番轟炸觀眾的眼球。獨腿美女的殘肢上裝有一挺機槍的設計,更成為刺激感官的妙筆。

彼得·傑克遜

另一位靠低成本殭屍片出名,後來成為舉世聞名大導演的,是一手打造了《指環王》三部曲的彼得·傑克遜。1992年的彼得·傑克遜,還偏安於紐西蘭一隅,處女作《群屍玩過界》也是低成本B級片的典型風貌,在病毒般肆虐的傳染風潮中,盡情展示著自己的惡趣味。主人公萊尼的母親意外地變成了殭屍,其後她接觸過的所有人也都變成了殭屍,被逼無奈的萊尼居然就把這一大屋殭屍像寵物似的在家養了起來......雖然最後傑克遜亦不能免俗地讓萊尼操起一把電鋸對殭屍們大開殺戒,但在整個故事當中,傑克遜都有意加入了諸多喜劇元素,營造出一股濃鬱的黑色幽默氛圍。

殭屍片從誕生之日起,B級片的傳統便根深蒂固,小成本、易模仿、兼具一點導演的惡趣味成了人們對殭屍片的大體認知。這一認知並不局限於美國,在大洋彼岸的日本同樣如此。在《啄木鳥和雨》(2012)和《聽說桐島要退部》(2012)兩部電影裡,初出茅廬的菜鳥導演拍攝的電影,都是典型的低成本殭屍片。在身邊找幾個同學和路人,臉上施以簡易的淡妝,便能把殭屍演得像模像樣。

由於殭屍片裡的殭屍往往肢體僵化、行動笨拙(如《釜山行》導演所言,讓演員表演殭屍就是讓他們模仿類似霹靂舞的動作),偶爾有少數身手敏捷的,也智商「捉急」。因此,呆滯遲緩的殭屍成了天然笑料,而像彼得·傑克遜一樣深得幽默真意的導演,便能將原本凌厲可怖的殭屍,調教成令人捧腹的喜劇演員。

《殭屍肖恩》劇照

這方面最成功的代表作當屬埃德加·懷特的《殭屍肖恩》(2004),一事無成的宅男肖恩(西蒙·佩吉飾)原本就過著行屍走肉般的生活,當身邊四周的親友都變成殭屍後,反倒激發了他的生活動力,重新尋找自己的親情、友情和愛情。但在最後,肖恩又再一次失去了這一切。《殭屍肖恩》裡的殭屍也像任何一部殭屍片一樣,不顧一切地追捕啃食人類,但影片卻無意強調其悽慘與恐怖,反倒讓殭屍們保留了自己原本的興趣愛好,最後能與人類和平共處。在懷特的鏡頭下,被殭屍吞食和打殭屍都成了一種諷刺現實的虛無遊戲,本片的黑色幽默範兒也延續到了埃德加·懷特的「血與冰淇淋三部曲」的後兩部《熱血警探》(2007)和《世界盡頭》(2013)中。《世界盡頭》幾乎是換一個角度重新演繹了一遍《殭屍肖恩》,只不過把片中的怪物換成了侵入人體的外星人,但從它們呆滯木訥的一舉一動看,依然還是殭屍的做派。

《殭屍先生》劇照

另一類極具風格與特色的殭屍喜劇,是由林正英首開先河的香港殭屍片,以《殭屍先生》(1985)最為知名。此類香港殭屍片,把源自歐美的殭屍設定嫁接於中國傳統道教文化。殭屍都以扎著辮子、青面獠牙的清朝官服鬼怪形象出現,而驅鬼則用的是紅線、糯米、銀劍、靈鏡、桃木、靈符、口訣等道教符號。它們的行動不像歐美殭屍片那樣是用呆笨的四肢緩緩移動,而往往是雙腿並直、雙手前伸並跳躍前進,陡增笑鬧的喜感。《殭屍先生》大熱之後,又拍攝了多部續集,林正英也從此專事飾演驅鬼的道士。此後,香港電影人發揮其跟風模仿的高效傳統,《殭屍家族》《猛鬼差館》《一眉道人》《音樂殭屍》《鬼咬鬼》等等一大堆同類影片以極快的速度被炮製出來,大多數都粗製濫造、乏善可陳。以《殭屍先生》為代表的早期香港殭屍片,仍以道士捉鬼的動作戲為主,到後來則大多演變成純粹的無釐頭喜劇。短時間內的過度消費也讓香港殭屍片的風潮短短而過,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已日漸稀少。

《死亡之雪》

除此之外,像《殭屍脫衣舞娘》(2008)、《死亡之雪》(2009)和《殭屍領地》(2009)等新世紀的B級片,也在從不同的角度剝削式地消費以殭屍為載體的喜劇符號。《殭屍脫衣舞娘》憑藉情色噱頭賺人眼球;《死亡之雪》則肆無忌憚地拿納粹開涮;而《殭屍領地》更是把打殭屍當成了遊戲般的升級打怪,傑西·艾森伯格飾演的書呆子,居然製作了一本《殭屍生存法則》,可惜其撰寫的依據多半是從殭屍片中得來,實戰當中錯漏百出。

大部分時候,殭屍片的整體基調仍然是以恐怖驚悚為主,動作冒險為輔。只不過到了新世紀之後,過去那種典型的災難式逃亡或打怪的B級片套路,已經不能滿足那些更具格局與野心的導演們的胃口。由於殭屍的病毒式屬性,殭屍蔓延的地方都儼然一副世界末日的圖景,因此不少導演也借殭屍片來做人類末日的終極拷問。

《我是傳奇》(2007)中的羅伯特(威爾·史密斯飾)看起來就像是世界末日之後地球上的最後一個人,只有一條狗與他為伴,在空蕩的紐約城中來回穿梭。在影片的大部分時間裡,都在無情地傳遞這種破敗凋零的孤絕感,無人可供交流的羅伯特不得不每天對著自己的狗和塑料假人神經質般地自言自語。當他好不容易找到一位倖存的人類同胞之後,對方卻帶來一個比殭屍更令人頭疼的問題——上帝是否存在。

《驚變28天》劇照

丹尼·博伊爾的《驚變28天》(2002)同樣旨在刻畫末日凋敝氣息,斯利安·墨菲在空無一人的倫敦踽踽獨行的景象與《我是傳奇》遙相呼應。只不過在丹尼·博伊爾的故事裡,末日之下喪心病狂的人類比殭屍更為可怕,每當看到有人被病毒感染,便揮刀把對方無情斬殺。從《活死人之夜》到《驚變28天》再到《釜山行》,類似的場景一再上演。殭屍病毒所帶來的無盡恐慌,促成了人們彼此懷疑、互相屠戮的無盡淵藪。5年後,西班牙導演胡安·卡洛斯·弗雷斯納迪羅拍攝了續集《驚變28周》,把更多戲份給了殭屍,但對人性的拷問卻不及前作。

《我是傳奇》劇照

至於像《生化危機》系列和《毀滅戰士》(2005)一類的純動作片,無非是重演一遍動作片的經典套路。殭屍早已不是這類影片的主打,而是可以被替換成任何一種怪物的配角。但這兩部由遊戲改編的電影之所以選擇殭屍,實在是因為具備人的形體卻又實為空殼殘骸的殭屍(不是奇形怪狀的動物,也不是古典的吸血鬼)最能滿足人們宣洩暴力的欲求,堪稱遊戲的不二之選。

《殭屍世界大戰》劇照

真正把殭屍片發揚光大,徹底升格為好萊塢頂級製作的,當屬布拉德·皮特主演、馬克·福斯特執導的《殭屍世界大戰》(2013)。該片耗資創紀錄的2億美元,前後經歷6年,3次跳票,數次重拍和補拍才終於問世。這部超級大片的貢獻,是把過去小範圍聚眾鬧事的群屍亂舞,變成了一場真正覆蓋全球的瘋狂戰爭,並且用計算機技術打造了一系列「屍山屍海」的超大戰爭場面。尤以殭屍們用疊羅漢式的人梯戰術疊成一座殭屍金字塔,翻牆攻佔耶路撒冷一場戲令人嘆為觀止。在《釜山行》的收尾高潮處,大批殭屍堆疊在一起被火車拖著前行的類似大場面,正是人們認為其接近於好萊塢頂級製作水準的重要原因。

近半個世紀過去,電影中的殭屍並未有太多實質性的變化,但是那些富有創意和才華的導演,早已能夠把殭屍片的套路和元素無縫嫁接到動作、冒險、喜劇等其他各個類型當中。跳著霹靂舞的殭屍們,也隨著電影的發展一道,變得更多、更快、更強。


相關閱讀:


全球最牛的20個B級片導演和他們的代表作


電影有很多級,水也很深。

就我們常說的「A/B級」來說,通常情況下,A級片是指高經費、大製作和明星大牌的電影;B級片指的是那些成本很低,基本沒明星的電影——布景簡陋,道具粗糙,為了博眼球,經常會搞一些奇怪的噱頭。

放眼望去,許多「花小錢辦大事」的B級片導演們,才是真正推動電影行業發展的電影人,其代表作品也給我們留下深刻的記憶。

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全球最牛的B級片導演和他們的代表作。





託德·布朗寧被奉為 「B級老祖」,是美國黑色電影先驅,cult電影經典這個詞的最初創造者。他二十歲在馬戲團扮演活死人的經歷,令他對恐怖一詞感受至深,因此他導演的恐怖電影總是瀰漫著暗黑迷離的氣質。


早在80多年前,他就拍攝了《三個邪惡的人》、《午夜後的倫敦》、《德古拉》和《畸形人》等經典作品,使恐怖片作為一種類型電影在影史確立。


《德古拉》開啟了恐怖片的黃金時代。本片也是經典之作《驚情四百年》的範本和靈感來源。後來的《畸形人》由真實的畸形人出演,片中挑戰觀眾生理極限的畫面使該片上映時票房慘敗。但是在《美國恐怖故事》第四季中,依然是以《畸形人》為雛形,可以說影片的影響還是很深遠的。


《畸形人》Freaks (1932)




影片簡介本片講述的是馬戲團的一群畸形人團體。矮人漢斯暗自傾心「正常人」——美貌的鞦韆表演者克裡奧佩特拉。而克裡奧佩特拉與「正常人」大力士赫克留斯相戀,後者設計讓克裡奧佩特拉嫁給漢斯得到錢財。婚禮上,克裡奧佩特拉大吼在場的人都是「怪物」,激怒了所有畸形人。他們將克裡奧佩特拉肢解,又將她的肢體組成了真正的畸形人。

  

《畸形人》恰到好處的把握了B級片與觀眾之間的關係,將觀眾對電影的恐懼完美的轉化為刺激,導演向我們拋擲了一個犀利的提問:到底誰才是「正常人」?不過後來因為題材過於怪誕,飽受爭議,最後被禁。




約翰·卡朋特從小就對西部冒險片、B級恐怖片情有獨鍾。後成為集導演、編劇、製作人、剪輯、作曲於一身的全才型電影大師,更被譽為「萬聖節恐怖片之父」。


卡朋特的電影帶著強烈的個人化風格,他善於使用低光攝影和固定式攝像機拍攝營造氣氛,而作為一個極具創作力的音樂人,他喜歡使用自己製作的緊貼劇情的配樂。


他的影片通常是恐怖中夾雜著喜劇元素,所以會讓觀眾有種坐過山車的感覺,驚人的拍攝技法和精彩的劇情結構,讓人眼花繚亂。


1978年用自己籌來的三十五萬美元拍攝了《月光光心慌慌》,上映便獲得了超過三千萬的票房,讓他名利雙收。此外,他還有《怪形》、《妖魔大鬧唐人街》、《落入虎口》、《V字特工隊》等代表作。


《月光光心慌慌》Halloween(1978)




本片講述的是萬聖節夜,哈登菲爾德鎮的六歲男孩麥可用一把菜刀殺死了他十七歲的姐姐,被父母送進精神病院,在那裡,醫生費盡了心思,用盡了各種方法,麥可只是呆望天空一動也不動。直到十五年後的一天,麥可似乎聽到了某種召喚,偷了精神病院的鑰匙,獨自偷走回到了家鄉哈登菲爾德。開始了一場新的殺戮。

  

一部老式恐怖片,也是很多恐怖片俗套的起源,自有它的獨特味道。萬聖節南瓜燈恐怖元素以及緊貼劇情的配樂,都是該片的經典之處。




在香港導演中,他的名氣遠不如杜琪峯,王家衛,吳宇森,但在cult片領域,他確是一位領軍人物。


他拍過無數小成本影片、鬼片、三級片,一部《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被公認為登頂「港產cult片的巔峰」。後來,他的《人肉叉燒包》、《的士判官》和《伊波拉病毒》被稱為邱禮濤的「變態三部曲」。


邱禮濤行事特立獨行,也曾掀起了好幾個類型風潮,如《人肉叉燒飽》開啟了變態殺人犯的流行人物類型,《陰陽路》成為長壽鬼片的代表作。


他的打拼卻始終不溫不火,但卻從不妥協,依然讓觀眾在令人作嘔的殘暴與血腥裡反思。將cult進行到底的勁頭,足見個性執拗,思想之頑固。


《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1993)




《人肉叉燒包》是最為人所熟知的作品之一。該片講述了香港人陳子良(黃秋生飾)向人借錢不遂,遂起殺機,將老友阿強燒死後潛逃回大陸。多年後化名為王志恆的陳子良在澳門做老闆,經營八仙飯店的故事。


黃秋生扮演的角色強姦、殺人、做人肉叉燒包,變態形象深入人心。多處血腥暴力、令人作嘔的場面,讓該片被定義為三級片,他卻因此成了首位憑藉三級片在香港金像獎上稱帝的人。





樸贊鬱是影壇赫赫有名的「陰暗大師」,他的作品,既有血腥暴力,也有引人入勝的懸念。在韓國影壇,人們叫他「最黑暗的傢伙」。他完美的詮釋了一個毫無名氣的B級片導演是如何走向藝術成功的。


血腥暴力及色情場面在他的影片中毫不避諱,「復仇三部曲」就是典型代表,用極少的對白和背景音樂把殘酷的現實從平靜的表象中剝離出來,把真善美毀滅給觀眾看。其中《老男孩》還曾贏得坎城大獎,無論是劇情,剪接,表演,配樂都堪稱經典,一部少有的韓國極品之作。


前段時間極其火爆的《小姐》,也是出自他之手,影片中性愛場面、血腥暴力、同性、性虐、壓抑、扭曲等元素一個不落,攝影構圖考究,使得他的「黑暗」風格更加深入人心。


《老男孩 》올드보이 (2003)




《老男孩》講述一個木訥但多嘴的中年男子,在一個雨夜被人離奇綁架關押,這一關就是十四年。十四年裡,他處心積慮地鍛造自己,只為等有出頭之日,痛快報復關押他的人。當他如願獲釋卻又陷入另一個早就被人布控好的圈套……


一部充滿懸念的電影,改編自日本漫畫,有著極致的風格化,亂倫、剪舌頭、生吞八爪魚,通篇令人不適的暴力鏡頭,卻能擊中內心的柔軟讓人流淚。是當年被韓國觀眾評為最看好的電影之一。




「好萊塢B級片之王」羅傑·科曼以擅長美式的製片方法及拍攝低成本電影而聞名世界。拍電影可以歸結為12字獨門絕技:加速度,壓成本,接地氣,找爆點。而當今許多著名導演都受到過他的提攜和影響,比如科波拉、斯科塞斯、卡梅隆、尼克爾森。


羅傑· 科曼是商業類型片大咖,涉獵的影片範圍除了經典的犯罪片、恐怖片、科幻片、公路片等等,還創造了屬於自己風格類型的搖滾電影、青少年恐怖片、飛車黨公路片、女性黑人色情動作英雄、女性監獄電影等等,可見他對B及影片的影響有多深。

 

羅傑有句名言:「電影只有一種拍法:飛快地拍。」因為他的電影經費預算都是很少的,但是他在拮据的經費鉗制下,仍然試圖拍出好的電影感。比如努力尋找有意思的鏡頭角度、軌道鏡頭、營造氣氛的布光等等。


1960 年《恐怖小店》的拍攝據說只用了兩天一夜。影片的拍攝過程就和電影的內容一樣充滿了荒誕主義色彩。


《紅死魔的面具》The Masque of the Red Death(1964)




這部影片事根據愛倫坡恐怖小說而改編,講述的是十二世紀帕斯伯親王篤信邪魔撒旦,看上並帶回了一個年輕的農民女子,並逮捕了她的父親和情人以逼迫她成為撒旦信徒。最後父親被殺,情人被流放到紅死病蔓延的鄉間,得到一紅衣人相助,返回城堡。而親王及其它貴族亦傳染了紅死病身亡,只有這對情侶倖免於難。原來紅衣人即是死神的使者。


影片扮演親王的是美國著名影星文森特•普賴斯,他曾出演過《變蠅人》、《蝙蝠》、《地球上最後一個人》等影片,該劇中他把親王的邪惡殘暴刻畫的絲絲入扣,成為該影片的一大亮點。





被稱為「鬼才」導演的汀·塔倫蒂諾有著自己獨到的暴力美學審美,其作品《低俗小說》、《危險關係》、《殺死比爾》、《無恥混蛋》和《被解救的姜戈》等一眾影片都獲得了不錯的口碑。2013年更是憑藉電影《被解救的姜戈》獲第85屆奧斯卡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然而昆汀其實是個野路子,他的導演基礎課就是用錄像機看了成千上萬部電影,包括爛片。其作品有很重的混搭風格,每一部都能塞進很多這種「有趣」的點子,迷影私貨、血腥暴力、出其不意的敘事結構、抄襲各種老片橋段等等,即使不被觀眾認可,但他沉浸在自己的王國裡自得其樂。


對於抄襲言論,昆汀如是說:「其實我每部戲都是這兒抄點,那抄點,然後把它們混在一起。如果不喜歡的話,觀眾大可不看,我就是到處抄襲橋段的。偉大的藝術家總要偷橋段,是偷,不是什麼他媽的致敬。」


《殺死比爾》Kill Bill(2003)




影片講述的是女主烏瑪·瑟曼曾是暗殺組織中的一名成員,也是組織首腦比爾的情人,金盆洗手後的她結識了一個單純的小夥子並準備忘掉過去與之結婚。然而婚禮當天比爾突然出現,並帶領手下大開殺戒,霎時間,聖潔的教堂變成人間地獄。新娘頭部中彈昏迷4年,醒來後滿腔怒火的開啟了復仇之路。


劇情發展就像打怪升級,從小怪到小BOSS再到最後的大BOSS比爾。導演將日本武士、動漫,美國西部片,美國黑幫片以及中國港片的元素融合拼接,一路變著方式的殺殺殺,印象最深的就是海報中這一身李小龍裝扮的美國女人,拿著日本武士刀一路砍得畫面。





羅伯特·羅德裡格茲也是一位B級片傳奇導演,他拍了很多低成本惡趣味的電影,從不吝血漿、情色,代表作有《墨西哥往事三部曲》《罪惡之城》《彎刀》《彎刀殺戮》《恐怖星球》《殺出個黎明》等等,這些電影大都剪輯明快,故事曲折刺激,血漿橫飛。


「英雄」都是惺惺相惜的,羅伯特和昆汀是一對好基友,經常在彼此的電影裡玩客串,相比昆汀,羅德裡格茲的電影在品質與口碑上稍弱了一些,但也極具個性,兩人聯手合拍的《殺出個黎明》成了cult片經典之作。


《殺出個黎明》From Dusk Till Dawn (1996)




故事講述的是惡貫滿盈的塞斯•傑科被判刑多年,弟弟理察打通關節幫他成功越獄。為了能順利逃往墨西哥,兄弟倆挾持了牧師一家人,一路上以他們作掩護。到達墨西哥後,傑科兄弟聯繫上了當地的匪徒卡洛斯為他們打點一切,並約好在一家酒吧碰面。他們在酒吧裡沒等到卡洛斯,等來的卻是一大群殭屍!為了保命,他們和殭屍展開了一場生死之戰。


是一部跨類型電影的典範,前半部是西部片,後半部是cult風,中間的轉換簡單粗暴,但是會讓你看的大呼過癮,其中一段性感蛇舞印象深刻,分分鐘徵服男人的心。





和很多小成本電影導演一樣,山姆·雷米喜歡親自拿機器、布置道具,跟演員一起探討場景。1981年的處女作《鬼玩人》是讓雷米聲名鵲起的代表作,受到影迷的廣泛好評,甚至被奉為80年代恐怖片的經典。


這部電影樹立了他B級片的獨特風格,狂灑血漿,腦洞敘事結構,快速跟拍、扭曲畫面等標誌性鏡頭語言,盡情揮灑天馬行空的創意。


2002年,他將經典漫畫《蜘蛛俠》搬上了大銀幕,創造了票房奇蹟,這一創舉也使得他從一個「cult鬼才」的小眾身份一躍成為票房大導,並且是好萊塢商業片領域寥寥無幾的掌握影片終剪權的導演。


《鬼玩人》Ash vs. Evil Dead Season 1 (2015)




電影講述五個年輕人相約自駕遊,預訂了一間坐落於深山裡的小木屋。晚上的時候,他們發現了這間屋子主人留下來的一本封面嚇人的古怪的書和一部老式錄音機。錄音留言裡說他在研究遠古流傳的喪禮和一些咒語,而那本古怪的書名字就叫「死亡之書」;根據書上說人死了其實只是保持睡眠狀態,並沒有真正死去,通過咒語可以重新活過來。接著錄音機裡就播放了一段令人毛骨悚然的咒文。隨後,恐怖的事情開始陸續發生。


《鬼玩人》開創了山姆·雷米獨特的鏡頭語言,把劇情、衝突、節奏配合的很融洽,新穎的跟拍鏡頭中穿插黑色幽默,令觀眾在一波三折的情節中,陷入到無法自拔的恐懼中去。以後的很多恐怖電影都有借鑑電鬼玩人的套路。





約翰·沃特斯因70年代拍攝的一系列Cult電影的而聲名鵲起。同大多數B級片導演一樣,他也是從玩8毫米攝影機開始,十七歲花30美元拍攝的第一部短片《穿黑皮夾克的妖怪》。


低廉的成本、粗糙至及的製作、拙劣過火的演技和駭人的惡作劇,是沃特斯影片的標籤。大膽的標榜「以醜為美」,從不考慮電影的藝術性,常常使驚諤得不知所措。「跨掉的一代」代表人物威廉·鮑羅稱約翰·沃特斯為「垃圾教皇」。


《粉紅色火烈鳥》、《女人的煩惱》和《絕望的生活》被稱為「垃圾三部曲」,尤其是《粉紅色火烈鳥》中驚世駭俗的場面極大的衝擊了傳統道德以及電影審查制度,最終成為禁片,他也被冠以「噁心之王」、「低級趣味的魁首」等稱號。


《粉紅色火烈鳥》Pink Flamingos (1972)



影片講述的是「聖女」與馬波爾夫婦雙方產生了暴力衝突,最後「聖女」解放了那些受拐騙和關押的婦女,並自行槍決了馬波爾夫婦的故事。


一個自認為是「世界上最汙穢」的胖女人,她可以把在肉店偷來的肉塞進yin道,也可以把地上的狗屎放進嘴裡咀嚼。 一對變態夫婦,專門強迫被綁架的婦女受孕,然後將出生的孩子賣給別人。影片就在雙方不可避免的衝突中展開,隨處可見人工受精、排洩吃翔、雞姦等鏡頭,承受能力差的不要輕易嘗試。





喬治·A.·羅梅羅被稱為世界殭屍電影之父。《活死人之夜》是開創時代的殭屍系列電影之一,也是極具代表性的經典電影之一。為其奠定了美國電影史上不可磨滅的大師級地位。


加上後來的兩部《活死人黎明》《喪屍出爐》,構成了喬治·羅梅羅的殭屍三部曲。這些小成本電影的在製作和劇情上都不堪完美,但是足夠重口味,像開膛破肚啃內臟、挖眼睛咬鼻子扯動脈、拔下整個腦袋之類的畫面花樣百出,應有盡有。可以說他或多或少促進現代恐怖電影的革新。


《活死人之夜》Night of the Living Dead (1990)



故事講述在一場意外中,芭芭拉和哥哥遭到了喪屍的襲擊,受傷的哥哥不幸感染了病毒成為了喪屍中的一員,悲痛和恐懼之中,芭芭拉逃進了一間民宅內,在那裡,她遇見了同樣在此躲避喪屍的一群人,在這一危急時刻,每一個人都在為了生存而戰鬥著。


它既是小成本B級片的典範,又成功締造了各類形象可怖的殭屍,也開創了喪屍的一些基本習性,例如集體活動,吃活人的肉,被咬之後也會成為喪屍等等,可以說是現代喪屍片的開山之作,給後來的喪屍片編織了一個套路。





這位義大利導演也是文壇上有名的詩人,他的一生桀驁不馴,評論家們曾說他是:「死亡模仿藝術」。因其電影「有傷風化」被告30多次,他卻說:「以保護他人道德為名禁止色情,是為禁止其它更具危險性的事物找藉口。」


1975年,這位被稱為」文質彬彬,極具美學修養」的導演將法國色情文學作家薩德侯爵的作品搬上銀幕,拍出了那部驚世駭俗的《索多瑪的120天》電影因為色情、虐待、食糞等各種令人不適的鏡頭成為禁片。


1975年被傳在羅馬郊區被一個17歲的男妓用棍棒擊殺,消息震驚了世界。這位 20 世紀引發最多「醜聞」的作家、詩人、導演、劇作家、政論家的死亡最終也成了一個醜聞。


《索多瑪120天》Salò d'hier à aujourd'hui (2002)




影片靈感來自於一個法西斯時代義大利的真實事件。大獨裁者墨索裡尼統治期間,有72000人慘遭屠殺,40000人被截肢,大量的人被送入集中營,一大批婦女,少年被姦污或雞姦。


電影劇情在此基礎上延伸開來,虐待、強暴、鞭打、喝尿、食便以及各種喪心病狂的酷刑如割舌頭、挖眼睛、頭皮、絞殺,更有用蠟燭燒男性器官,用烙鐵燙胸部等讓人頭皮發麻的鏡頭,重口味到令人髮指。





提到園子溫總是最先想到他的惡趣味:喜歡偷拍底褲、喜歡潑灑血漿、喜歡病態亂倫,甚至喜歡拍自己老婆脫光。正如那句:「園子溫有三寶,做愛,截肢,跟爸搞」。


園子溫的影片有著自己獨特的反差氣質,總是將一個簡單純情的故事,融入到一個瘋狂的背景下,讓整個故事既純情又血腥,既黑暗又溫暖,既荒誕又合理。


鬼馬式的劇情表達,配上輕快的音樂,讓血腥、變態的畫面更加現實殘酷,而這種詩意的表達,也成就了他的電影獨特的風格。


《愛的曝光》 愛のむきだし (2008)




電影也是由真實事件改編,講述的是一個基督徒家庭的單親父子倆,神父父親因為一個女人而性情大變,每天逼迫兒子承認自己有罪並在其面前懺悔,而乖兒子為了贏得跟父親懺悔的機會,主動去犯錯,不久更加入了偷拍女性底褲的小組。父親為他的大發雷霆,優卻因此感到高興。 


這是一部長達4個小時的電影,用色情、宗教、倫理、暴力、血腥等等元素,展現了一個「愛是原罪,愛是勃起,愛是救贖」的過程。





大衛林奇的作品中有著典型的cult片元素:神秘、暴力、瘋狂、詭異、迷茫、魔幻。一直在挖掘著各種怪誕角色,如《象人》裡的畸形人、《藍絲絨》裡帶的瘋狂弗蘭克、《我心狂野》裡巫婆嶽母,讓人過目難忘。


他的電影充滿魔幻風格,讓喜好者為之瘋狂,讓普通人一頭霧水。很多人挖空心思想去研究影片的真正含義,最終還是會如如林奇的電影一樣陷入不明就裡的境地。


《穆赫蘭道》Mulholland Drive(2001)




影片講述了好萊塢的穆赫蘭道上,麗塔幸運地從車禍中死裡逃生。但是她完全失憶了,藏身於公寓外的灌木叢中。同時,有著明星夢的貝蒂發現了麗塔,決定幫助這個「無名美人」。於是這二人開始了一場尋找真相的奇異探索。一群暴徒、一個年輕的電影導演、一個小腦袋的影片公司行政官員,以及一個名叫「牛仔」的神秘人物都冒了出來,然後又都消失了。


導演在影片中採用嵌套交叉敘事的方法來還原一個比現實更加真實的夢境,影片裡「細節」無處不在,在給人提示的同時,也讓人眼花繚亂。




鄧肯·瓊斯是一位非常會講故事的導演。他的影片有著非常鮮明的個人特徵——能把技術細節和電影主題非常緊密地結合,並且讓每一部低成本影片看起來都非常精緻。


無論你知道這個導演是不是因為《魔獸世界》,他的兩部經典B級片都是不容錯過的。2009年成本僅500萬美元的科幻電影《月球》,目前還保持著IMDb最好的科幻片前50名。兩年之後,一部《原始碼》徹底徵服吃瓜影人&影迷。


有不少人說,鄧肯·瓊斯會成為第二個克里斯多福·諾蘭。你覺得呢?


《原始碼》Source Code (2011)



影片講述在阿富汗執行任務的美國空軍飛行員科特史蒂文斯上尉幾經周折,終於明白自己在執行一件奇特的任務,負責調察芝加哥火車爆炸案找到恐怖份子並查出他的下一個目標。科特被一次又一次的送上那輛高速列車,每次只有八分鐘的時間調察,調察過程中,科特發現自己已在一周前去世,而他參與的是一項「腦波原代碼」的秘密任務,這項任務通過已經死亡的科特尚未完全死亡的腦細胞影像來還原事件,調查事情的真相。


這個「用8分鐘改變世界」的影片,成本僅2000多萬美元,全球票房達到1.6億美元。





這對兄弟導演對影片的情節把握很好,許多故事的發展常常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看似混亂卻又合乎邏輯。在表現方式上,不乏幽默冷峻、諷刺尖銳。


兩人都十分偏愛血腥加嘔吐的視覺主題,血腥鏡頭在暴力美學中也大量使用。《米勒的十字路口》、《巴頓·芬克》、《找錯兇手殺錯人》、《冰血暴》都是大血量飛濺,視覺上絕對震撼。


黑暗中添加搞笑元素,也是兩人喜歡的風格,因此,兄弟兩人還被譽為新一代的黑色喜劇大師。


《冰血暴》Fargo (1996)




影片講述的是汽車經理傑裡有一個完美的興建停車場的計劃,他多次找他的有錢嶽父威利借錢,可是一毛不拔的威利始終沒答應。無奈之下,傑裡只得找到卡奧和基亞這兩名亡命之徒,請他們綁架自己的妻子用以勒索嶽父100萬,然而,卡奧和基亞在綁票得手逃跑時,卻意外打死了一名警察和兩名路人,這使得事態變得失控起來。


這部電影曾獲得坎城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因為它相當難看懂,也註定了它小眾電影的路線。劇情玄奧不好理解,需要非常耐心地去欣賞和琢磨。





吳宇森的一部cult片《喋血雙雄》把暴力美學的審美被充分發揮,也由此開創了「吳氏暴力美學」的先河。


也是這部影片讓他成功走進好萊塢。槍戰題材可能在國內來說司空見慣,但是在西方人眼中卻獨樹一幟的,如激烈的暴力場面和曖昧的同性戀投射,其實都是呼應了cult的定義的,被西方奉為經典之作。


昆汀對吳宇森的推崇眾人皆知,昆汀的作品中也隨時會乍現吳氏暴力美學的影子。最明顯的是在昆汀《被解放的姜戈》裡,姜戈突圍槍戰的畫面不難讓我們聯想到《喋血雙雄》剛開始周潤發的槍戰。


《喋血雙雄》(1989)




影片講述的是,職業殺手小莊與警探李鷹從敵到友,一連串鬥智鬥勇的故事。殺手小莊在殺人時誤傷女歌星珍妮的眼睛。六個月後,他再次出現,警探李鷹緊追不放,遇上小莊的僱主江海要殺他滅口,混戰中一個小女孩受傷,小莊冒死送女孩進醫院。李鷹由此判斷,小莊一定會出現在珍妮身邊。在此後展開的一連串鬥智鬥勇中,警探和殺手漸漸地發現了一個事實:他們非常相似,好像一枚硬幣的兩個面。





日本導演三池崇史鍾愛Cult電影,甚至被影迷稱為極端Cult愛好者,他的影片有著獨樹一幟的奇葩氣質。


雖說三池崇史自出道以來作品不斷,在他最拿得出手的作品中又以粉紅色Cult電影為主。


所謂「粉紅cult」是指以女性作為主角,男性角色則一般都長相醜陋、極其猥瑣,用盡各種卑鄙無恥的手段對付楚楚可憐的女主角,最後女權的崛起,成長為冷血的復仇者。


《切膚之愛》Audition(2000)




一個中年喪偶的男人通過錄音的方式選擇自己的意中人,迷上了其中一個文靜清秀的女孩。開始了浪漫的旅程,然後在重治筋疲力盡地回到家中喝下他最愛的威士忌加冰後,四肢剎那失去知覺。最令人毛骨悚然的畫面來到,麻美以為重治在欺騙她的感情所以要像對待其他人一樣割掉他的舌頭、手指和雙腳,而伴隨著重治兒子回家的開門聲,重治的噩夢終於清醒……


《切膚之愛》被多個國家影評界列為1999年十大非看不可的電影。





斯科特·德瑞克森以B級恐怖片起家,《驅魔》、《險惡》兩部恐怖片得到的評價都還不錯,屬於擅長心理懸疑的導演,影片並不很血腥可怕,但《險惡》中的小鬼還是會讓觀眾越想越心悸。


後轉到A級片隊列,拍了一部《地球停轉之日》,可惜口碑一般,讓悲催的主演基努·裡維斯差點有機會與尼古拉斯·凱奇競爭第一爛片王的稱號。


但是這個曾經的B級片導演來了個鹹魚大翻身,成功指導了最新上映的漫威電影《奇異博士》,這位B級恐怖片導演給觀眾帶來了不一樣的感受。


《驅魔》The Exorcism Of Emily Rose(2005)




電影據說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德國巴伐利亞,一位女孩安納莉絲和她父母一樣都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可是在她16歲時開始有了一些精神問題,帶去就醫時被診斷出有癲癇。這件事造成了她的人生極速轉變,因為她的病情並沒有因為吃藥而好轉反而還惡化了,而且她還開始有了幻視和幻聽的症狀,覺得自己看到了惡魔、也會聽到惡魔在她耳邊的說話聲,最後被認定為是被惡魔纏身的安娜麗絲最終死亡……


影片中女主角,無論從肢體動作到精神狀態都把人物表現的惟妙惟肖、收放自如。甚至在拍攝完驅魔場景後,現場很多人都以為她真被魔鬼附體了。





斯圖爾特·戈登是一個富有創造力的美國恐怖片導演,以邪典片、殭屍片,以及血漿橫飛B級片著稱,開拓了恐怖電影的新思路,然而卻沒有贏得相應的知名度,甚至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他。


他的作品多是根據美國恐怖小說作家霍華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的小說改編,因此他的電影風格也深受原著影響。銀幕處女作《活跳屍》搬上屏幕之後,恐怖情節中夾雜黑色幽默,節奏把握、場景處理以及演員的選擇都彰顯了其導演的過人之處,也贏得了一定得知名度。


後來又執導了《活魔人》《惡魔娃娃》《異魔禁區》《蟻王殺機》《車禍驚魂》等一系列恐怖片,無不展示出他對恐怖片的創新與開拓。


《活跳屍》Re-Animator(1985)



  

影片講述的是瑞士一實驗室,一位科學家離奇死去,陪伴在他身邊的學生赫伯特似乎隱瞞著難以告人的真相。赫伯特來到美國繼續學業,並租住在醫學院高才生丹的家中。丹家中的黑貓無故失蹤,屍體卻出現在赫伯特臥室的冰箱裡。丹慢慢發現赫伯特掌握了一種綠色試劑,能使動物起死回生,但同時也能使起死回生者精神失常,狂性大發。兩人決定將這種試劑用在「人」身上,一場好戲即將上演。

  

《活跳屍》被評為20世紀最值得一看的恐怖電影之一。這部糅合了驚悚、黑色幽默、重口味的等諸多元素的電影,在劇情上也不斷給觀眾帶來驚喜和刺激,可謂經典。


 


喬·丹特被稱為狼人恐怖片大師,其指導的《破膽驚魂夜》是恐怖電影史上最為經典的狼人恐怖片之一。


丹特指導的1974年在執導了幾部小成本黑白電影《小精靈》《日本沉沒》等,後模仿當年史蒂文·史匹柏的《大白鯊》,拍攝了恐怖片《食人魚》。雖然《食人魚》屬於低成本製作,卻成為一代Cult經典。


《破膽驚魂夜》The Howling (1981)




電視臺女記者凱倫·懷特在充當誘餌,幫助警察破獲了一系列兇殺案件後心力交瘁。她聽從華格納醫生的建議,和丈夫一起到治療中心療養。夫妻倆在療養地也不能享受著輕鬆平靜的生活,凱倫始終無法放鬆,她丈夫一直試圖安撫她脆弱的神經。漸漸地,他們發現身邊的病人有一些怪異行徑。月圓之時,凱倫不時聽到狼聲,她似乎意識到當地的人全都是狼人。更要命的是,凱倫的丈夫被狼人咬傷,受感染後也變成了狼人。眼下留給凱倫的只有兩種選擇:要麼被吃掉,要麼變狼人。


該片拍攝手法盡顯詭異,情節安排讓人出乎意料,加上逼真的特技化妝,人變成狼的整個過程,令人大開眼界。


今天介紹的這些,有著非常不錯B級片作品的導演還有很多。比如加裡斯·愛德華斯(《怪獸》),詹姆斯·古恩(《撕裂人》),喬什·特蘭克(《超能失控》),斯科特·德瑞克森(《驅魔》)……也有很多A級片導演曾導演過令人印象深刻的B級片,比如斯坦利·庫布裡克的《發條橙》,大衛芬奇的《搏擊俱樂部》等等。


相關閱讀:


世界B級片導演昆汀,讓黑色暴力登峰造極!


劍走偏鋒,成就鬼才。這句讚揚的話應該用到昆汀·塔倫蒂諾導演身上。

 

昆汀作為20世紀90年代的新一代導演,因為其風格獨特而迅速走紅。而他所擅長的非線性講述方式更是成為了一種電影的標誌。

 


也正是這種敘述的手法,讓美國B級片中蘊含的黑色暴力在美國本土發揚光大。看過他電影的人,也將他的《低俗小說》作為了非線性敘事的代表作。

 

這部能充分體現昆汀才華的片子可以說大部分喜歡看電影的人都知道。《低俗小說》的本身並沒有多厚重的內容和深刻哲理,其之所以成為經典之作,是因為昆汀在影片中融合的新奇手法。

 


《低俗小說》一共講述了六個彼此獨立而又有著緊密聯繫的故事,從六個特立獨行而有藕斷絲連的故事中我們能充分體驗到故事中共同的戲劇性。

 

而這幾個故事部分又大體分為三大板塊——文森特和馬沙的妻子、金表、邦妮的處境。

 


當然,故事的正確順序並非是按照這個來的,這邊是昆汀「鬼才」的地方。他將三大板塊中的細節打亂,重新「洗牌」排序。這邊是故事敘述中的拼貼運用,當然這種方式也叫非線性敘述——即打破了常規的拍攝時間順序。

 

熟悉昆汀其它作品的觀眾也一定會發現他慣用的這種手法,在他的另一部作品《殺死比爾》中,就將原定的順序打亂重新排列,並在每一章中又加入了其它元素。

 


這樣一來,讓觀眾升級了對故事變化的體驗,同時也不失合理和緊湊感。

 

利用這種敘述方式的前提就是打亂時間順序,《低俗小說》的製作就遵循了這樣的結構——環行互補。

 

在故事中,每一個單獨的故事很難讓觀眾分清首尾,甚至開始就是終點,終點也是新的開始。因為昆汀在內容的拼接,打破了原有直接的時間順序。這也讓環裝互補的故事結構有了發揮的餘地。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一來可以給觀眾一種新穎的觀影體驗。二來前後交接的內容讓整部影片中存在的人或事都有了關聯性,會讓我們覺得所有事情的發生,是合情合理的。

 

這一點在影片開始後就已經體現出來了。

 


故事開的餐廳打劫,「小南瓜」和「小兔子」早就預謀已久。而這裡被打劫的人物就包括了文森特和朱爾斯,他們也是後面出現的。這場打劫看似是偶遇,實際他們和兩個黑社會殺手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正是因為影響了兩個黑社會殺手的行為,他們「偶然」巧遇劫匪,又進而改變了劫匪的命運。

 

如此一來,故事中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同時也是別人世界中的配角。當然主角和配角在影片中是相互交織了,例如文森特在「馬沙的妻子」一集中是主角,到了「金表」這集出場就成了「路人甲」。

 


環狀互補結構在該片中不僅起到了劇情的變幻、轉折和聯繫。同時也是昆汀蓄意暗示現實生活中所有事件因果和周而復始。

 

《低俗小說》在拼貼和環狀互補結構上還增加了多角度立體敘事法。這一點並不想幾何學上的表面體現,而是更多的注重在故事場景和人物的變化上。

 


文森特作為黑社會的一名殺手,被老大下令任務陪伴自己的情婦米亞一個晚上。當然,這時的文森特對米亞是保護者的形象,他有著殺手的氣質。但是到了後來的「金表」故事中,文森特出場就被斃了。

 


這裡體現的正是故事人物的多角度描繪,昆汀運用這樣的方法來體現每一件事情中的參與者都持有的獨自的角色狀態。在不同事件中的同一人所飾演的不同角色也大相逕庭。

 

對影片人物多視角立體的刻畫,不僅褪去了司空見慣的「主角光環」;同時也極大力度地還原了生活的真實樣貌。

 


影片結構,暴力風格之外,鏡頭是該片最直接、最能代表觀眾視線說話的亮點。

 

在故事中,「小南瓜」和「小兔子」兩個角色是搶劫犯。影片開始在餐廳的一場打劫便是由二人計劃實施,在鏡頭給兩位角色特寫時,用到了仰角鏡頭。

 


樣式鏡頭可以表示對象與視線之間的高低位置,能使視線中的景物變得高大雄偉。對於「小兔子」和「小南瓜」兩個人物的樣式鏡頭,更能體現出二人威懾力。同時,也加強了人物動作的速度感。使得二人角色更加具有「劫匪」的氣質。

 

此外,該片還用到了鏡頭的封閉形式。這一點體現在電梯中文森特和朱爾斯對話時,他們在討論老大馬沙的妻子米亞的故事。即傳說湯尼因為給蜜婭做腳底按摩而被老大扔出了窗外。

 


當然,這種有著詼諧的討論應該搭配輕鬆的基調,但是鏡頭用具有嚴肅意義的正面拍攝個兩位人物來一個電梯房間的封閉處理。此處正是表達了兩位殺手在馬沙手下被束縛、沒有自由的困境。而他們也終像被丟出窗外的湯尼一樣,只不過是黑社會大哥的一枚棋子。

 

除此外《低俗小說》中第二個故事對鏡頭和光線的運用最多,也最符合場景需求。

 


在「文森特和馬沙的妻子」一集中,馬沙作為大哥出場是被對觀眾的,他正在和拳擊手布奇談話,示意他在比賽中輸掉就會有一筆不菲的收入。

 

對於馬沙的特寫,近距離鏡頭讓馬沙佔據了整個屏幕的大半壁「江山」。這讓觀眾直接看到了他的後腦勺,體現了他作為大哥的控制性和神秘感。

 


同時,此時的光線是紅色,給人一種緊張和恐懼的感覺。想起了善於用紅色光線在恐怖電影中的溫子仁。同樣,這裡的紅光暗示了馬沙的暴力和血腥。

 

同時,對米亞的出場也用到了光線的反襯。

 


馬沙的情婦米亞由烏瑪·瑟曼飾演,一個極為美麗性感的女演員。她出現的鏡頭,光線對比非常強烈,亮光和陰影之間有著一條十分清晰的界線。而在對比之子顯得最格格不入的便是米亞的紅唇。

 


也正格格不入,讓觀眾更為注意她的嘴唇——紅色代表著女性的性感和欲望。這中光線的對比,將人物的性格烘託而出,也為下一步劇情做了隱藏式的鋪墊。

 


當然,除了這些鏡頭語言,《低俗小說》還運用了大量專業拍攝手法:全景拍攝、廣角鏡頭、長短焦鏡頭及各種角度等。外搭幽默暴力的表演,讓這部犯罪電影成為了昆式經典代表。

 

《低俗小說》也驗證了昆汀所說的:「形式的快感與一部內容出乎意料的影片所產生的震驚效果是一樣的。」






自19世紀末電影誕生,這100多年來,電影始終致力於一件事:

 

講故事

 

一個好的故事,不一定能成就一部精彩的電影,但一部精彩的電影,必然是一個好的故事。

 

可以說:

 

好電影就是好故事

 

所以,一切電影人——不應該僅僅是編劇,而是一切電影人,尤其是核心的導演,製片,投資人等,一定,而且必須要成為真正「懂故事」的人!


否則,你能做出好電影的機率,微乎其微!

 

可以說:

 

你懂不懂故事,決定你職業生涯的成敗

 

現對於編劇來說,會編故事就更加重要了。

儘管每個人都知道:「編故事」是編劇/作家最核心的技能。但目前國內幾十萬人寫劇本,編故事能真正過關的不過1%!

 

如果你連個故事都不會編,連個故事都編不好,連個故事都編不好看,甚至,連個故事的好壞都分不清楚,那麼,請問:

 

你憑什麼混影視圈?

 

一切電影人,都首先應該是「故事專家」。

 

那麼,

 

怎麼學習編故事,和提升故事的鑑別能力呢?

怎麼才能真正理解「故事」,成為故事行家?

 

最佳的方法,和途徑,莫過於

 

拉片子

 

所謂「拉片子」,就是以「電影」為師

通過拆解優秀電影,經典電影,來掌握構建故事的技法和規律

 

許多優秀的導演和編劇,都是拉片狂魔,他們都是通過拉片子深刻地理解了電影和故事

 

你可以不讀劇作法,但你絕對不可以不拉片

 

電影史上,每一部優秀的電影都是最生動的教材,最直接的老師,都在給你展示的電影和故事的奧秘

 

通過逆向拆解作品,從拆解中學會構建

這也是最科學,最有效的學習方法

 

但縱觀國內,卻沒有一套像樣的拉片教程

更沒有從「故事」角度教你來拆解一部電影的教程

 

絕大多數人都知道拉片是非常有效的學習途徑

然而,卻不得其法,無從下手

 

所以,我們「半鏡寫作學院」推出了這套拉片課程

 

 

 「半鏡寫作學院」重磅大課

 拉片子

如何從「故事」角度拆解電影

國內第一套編劇拉片實操課程

簡潔,精透,實用


主講:半鏡先生

 

 

適用對象

1.影視編劇,動漫編劇,小說作者等

2.導演,製片,投資等影視人,動漫人

3.想提高編故事能力的人,或想提升故事鑑別力的人

 

課程簡介

本課程是國內第一套從故事角度拆解電影的拉片課程。以半鏡先生獨創性的「劇作原理」為基礎,以劇作法為經緯,結合3部電影,來進行拉片教學與示範。課程具有獨創性,簡潔性,精透性和實操性。能夠顛覆你的認知,讓你看見故事的本質,和底層規律。課程配有大量練習。

 

課程特色

獨創性

國內第一套編劇拉片實操課程,是半鏡先生獨創的,一套系統的拆解電影的理論,方法和操作流程。顛覆認知,令你耳目全新。

簡潔性

從「故事」角度,讓你能夠迅速看見一部電影的本質,和洞悉故事的底層規律。刪繁就簡,直指根本,讓你隨心所欲拆解任意電影的底牌。

精透性

以半鏡先生深刻洞見的「劇作原理」體系為基礎,以劇作法為經緯,來教你拆解電影。不僅讓你看清表象,還讓你看透原理。不僅讓你會拆解故事,更讓你掌握劇作法的精髓。

實操性

用實例教學,結合3部電影,進行拉片示範。輔助1部電影,指導你進行練習。讓你大量動手,極具實操性。手把手教你會做為止。

 

課程方式

在線課程(音頻/視頻+ppt+圖文視頻資料)

+學員交流和老師指導微信群

+作業和練習

 

上線時間

重製版已經開始上線

請馬上報名

 

課程價格

現價僅需398

更完將會漲至1280元


請長按下方二維碼

馬上以特惠價搶「拉片子」名額

趕緊進來看電影 

   會隨時再漲價100元

請立馬出手


特別提醒

購買課程之後,請立馬添加老師個人微信,將會把你拉入課程學習指導交流群。老師微信在課程置頂貼內。

 




半鏡先生是實戰派故事高手和故事行家

他的《拉故事》《衝突線》《扒橋段》等課程反響熱烈,口碑爆棚


下面是他寫的故事

你點開看幾個


只有真正會編故事的人

才能真正教會你編故事


編輯推薦語

    半鏡先生,是真正掌握了「編故事精髓」的人。其故事構思奇巧,情節詭異,常在天馬行空之後,又突然峰迴路轉,令人腦洞大開,恍然大悟,極具娛樂性與可讀性。

    他的故事回歸故事本源,追求純粹的故事樂趣,每個故事都是腦力激蕩的結晶,能夠給人巨大的新奇感,和絲絲入扣的懸疑張力,往往讓人一讀驚豔,二讀上癮,三讀欲罷不能。他寫故事的唯一要求是:好看!好看!好看!

    下面選擇了半鏡先生的26個腦洞故事,請你來體驗一趟神奇的「驚異之旅」吧。


想看爆爽,超屌的奇聞怪談嗎

想要顛覆三觀,炸裂腦洞的驚異體驗嗎


==半鏡先生腦洞故事集==

驚奇 腦洞 懸疑 反轉

讓你一讀上癮,欲罷不能





相關焦點

  • 【Hollywood·電影】好萊塢B級片小盤點,不只是有裸女和血漿
    低預算,搏眼球,走偏鋒,這樣的製作模式,似乎正在現在的中國網劇製作,乃至電影製作上逐漸流行。一些業內人士指出,這是中國的B級片,在他們看來,中國的B級片市場,正在慢慢興起。那麼問題來了,這個所謂的B級片,究竟是個什麼東西呢?B級片,起源於美國好萊塢。最早出現大概是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
  • B2A,B級片導演的A級片之路
    不過,也有比較悲劇的案例,埃德加·賴特以「血與冰淇淋」三部曲聞名,本來已經被漫威選中執導《蟻人》,結果因與漫威意見不合最終被撤下。 不管怎麼說,一群玩B級片出身的新銳導演已經或即將開始他們的A級大製作之路。這些拍小製作出身的導演如何能上位負責動輒上億美元投資的大片?他們會改變未來幾十年的電影版圖麼?還是會被電影公司OOXX到銳氣創意全無?
  • 邪惡的B級片之王,約翰·卡朋特作品盤點
    他拍攝的B級片風格奇詭,畫風黑暗,同時又帶著冷幽默色彩。他被影迷們譽為恐怖大師和B級片大師,他叫約翰·卡朋特。1948年,卡朋特出生於紐約一個藝術家庭,父親是音樂教授和樂團指揮。和很多恐怖片大咖一樣,卡朋特從小對西部片冒險片、B級片恐怖片情有獨鍾,在上高中前就曾用8毫米膠片拍攝恐怖小短片。1968年他到南加州大學電影藝術學院就讀。1970年,他就以學生的身份參與製作了《布朗科·比利的復活》,他負責編劇、剪輯、作曲等活,短片獲得了當年奧斯卡最佳真人短片。
  • 成本18萬,狂賺1個億!這部日本殭屍片打臉所有網大殭屍片!
    雖然這幾年網絡大電影裡「殭屍」盛行,數量巨大,頗受網友喜愛,但大多數都粗製濫造,大多數都採用舊瓶新裝和噱頭的方式來吸引觀眾注意,不斷跟風模仿前輩「林正英」。最近,一部日本的小成本殭屍片,讓所有國產殭屍片汗顏。這部叫《攝影機不要停!》
  • 《喪屍樂園》:大明星養成記,合家歡的B級片
    10年前,「石頭姐」艾瑪·斯通和「卷西」傑西·艾森伯格還都在好萊塢岌岌無名,他們同「好萊塢第二擅長說mother fxck的」 伍迪·哈裡森,出演了一部反傳統的B級喪屍喜劇片《喪屍樂園》。10年後,已是奧斯卡影后的石頭姐,被各路大導演青睞的卷西,和依舊擅長說「mother fxck」的伍迪·哈裡森,悉數回歸喪屍樂園,延續上一部搞怪幽默,讓人笑得直不起腰。《喪屍樂園》受《殭屍肖恩》啟發,影片講述了一種殭屍病毒席捲全美,只要被感染,就會變成殭屍。
  • 你想要的刺激,B級片都有
    為了吸引觀眾,B級片熱衷於劍走偏鋒,在影片中加入種種異想天開的元素。奇幻、詭異、血腥、色情一窩蜂而上,保證過著平凡生活的觀眾倍感刺激。既然主打異想天開,B級片與幻想類電影可謂一拍即合。觀眾想要刺激,B級片的創作者們就給觀眾製造現實中幾乎沒有可能遭遇的刺激:從怪獸破壞到太空探險,從吸血殭屍到邪惡外星人,種種怪力亂神大大滿足觀眾的獵奇心理。
  • 新時代b級片《辣手保姆》的成功之道
    既然說到b級片,就一定要說一位大神——羅傑·科爾曼。送的電影都是以低成本拍攝的粗俗題材為主,因此被稱為b級片。他甚至只用一天的時間就能完成一部b級片的拍攝。b級片,一方面又看中了這塊肥肉。於是開始用大量的資金投入拍攝「高級」的b級片。《計程車司機》、《大白鯊》在科爾曼看來,只不過是A級製作的b級片。科爾曼受到衝擊,不過他很快在錄影帶找回市場。
  • 盤點五部香港經典殭屍片,這是巨星成龍唯一一部殭屍片
    殭屍片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在整個亞洲風靡的類型片,鼎盛時期曾一度和警匪片、賭片一起稱霸整個華語電影圈。自《殭屍先生》大火之後,投資人看準了商機以流水線的方法拍攝製作了一大批類型不一的殭屍片,有恐怖為主的也有喜劇為主的甚至還有一些限制級的,類型不可謂不豐富。
  • 盤點五部香港經典殭屍片,成龍居然也演過殭屍片?
    殭屍片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在整個亞洲風靡的類型片,鼎盛時期曾一度和警匪片、賭片一起稱霸整個華語電影圈。自《殭屍先生》大火之後,投資人看準了商機以流水線的方法拍攝製作了一大批類型不一的殭屍片,有恐怖為主的也有喜劇為主的甚至還有一些限制級的,類型不可謂不豐富。
  • 假期裡一定要關注的恐怖B級片!
    大家好,我是B級片,今天我來盤點一下近期即將上映的大量酸爽B級片。中秋和國慶雙節即將到來,很多國產影片都牟足了勁打算大幹一場。例如《港囧》、《九層妖塔》、《夏洛特煩惱》等各種宣傳鋪天蓋地。不過身為B級片的忠實擁躉,我有責任為B級片搖旗吶喊!B級片,通常指拍攝時間短且製作預算低的影片,所以普遍布景簡陋、道具粗糙,影片常缺乏質感,沒有良好的品質。
  • 盤點五部香港經典殭屍片,這部殭屍電影居然有成龍
    殭屍片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在整個亞洲風靡的類型片,鼎盛時期曾一度和警匪片、賭片一起稱霸整個華語電影圈。自《殭屍先生》大火之後,投資人看準了商機以流水線的方法拍攝製作了一大批類型不一的殭屍片,有恐怖為主的也有喜劇為主的甚至還有一些限制級的,類型不可謂不豐富。
  • 好萊塢B級片教父!300部電影有280部盈利的他,來中國做網大了!
    在「新電影主義」的自製網絡大電影戰略合作發布會上,拉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得主、被譽為「B級片教父」的羅傑•科爾曼站臺。這個高齡已達90歲的老頭在好萊塢以三件事著稱:極低成本製作,用「飛起來的速度」(基本上在7天內)完成所有拍攝; 各種懸疑+怪誕的雜糅風格,成為cult電影的始祖;一生作過300部電影,有280部盈利。
  • 《攝影機不要停》18萬成本近兩億票房,日本殭屍片到底贏在哪裡
    有五千人入場,也就收回成本了。這部殭屍片的拍攝成本,折算人民幣是18萬元。不過,因為這家電影的放映,入場觀看的幾十位影迷成了自乾五,幫助口碑宣傳,其它電影院紛紛跟進放映。截至12月18日,我查了一下日本方面的票房數字,折算人民幣已經接近兩億元。中國電影圈對這部電影的評論,尤其以注重以小博大的說法最多。
  • 中國又有哪些邪典電影和B級片?
    它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在某個特定的產業環境下,相對於那些成本更高的A級片來說,成本較低的被稱為B級片。所以,藝術電影不論成本高低都不能叫做B級片,它首先得是類型片,或商業片。 B級片這個詞的準確起源其實無法考證,一般認為和美國三十年代因大蕭條的原因電影行業不景氣而發明的雙片連映制度有關。
  • 全球最牛的20個B級片導演和他們的代表作全在這裡了!丨毒藥頭條
    就我們常說的「A/B級」來說,通常情況下,A級片是指高經費、大製作和明星大牌的電影;B級片指的是那些成本很低,基本沒明星的電影——布景簡陋,道具粗糙,為了博眼球,經常會搞一些奇怪的噱頭。
放眼望去,許多「花小錢辦大事」的B級片導演們,才是真正推動電影行業發展的電影人,其代表作品也給我們留下深刻的記憶。
  • 永遠的 B 級片之王——羅傑 · 科爾曼
    那部片叫《西部五神槍》(Five Guns West),聽名字就像是山寨味道的低成本西部片。但羅傑為了讓自己首執導筒的電影順利完成,幾乎花光了所有積蓄。幸運的是,他生涯初期的所有作品,都是賺的。那是一個特別的年代,從三十年代興起的 Double Bill 捆綁銷售方興未艾。影院在放映一場正片之前,還會貼一場製作成本低廉、質量沒有保證的 B 片。
  • 盤點香港殭屍片,搞笑又恐怖!
    ,那時還得用VCD播放光碟來看,英叔一出場,滿屏幕的安全感,今天就來盤點一下那些經典電影,憋氣看完,不然會被殭屍發現哦!故事描述一個半瓶子江湖術士養了兩個小鬼,一起合作騙錢,結果失了手,偶遇道長九叔,之後聯手跟會邪術的馬賊大戰.《殭屍叔叔》
  • 以胸部作武器的B級電影盤點
  • 影薦 15部讓你嗨爆的殭屍片
    近年好萊塢最棒的殭屍片之一,比施瓦辛格剛出的那部《喪家之女》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娛樂、刺激、溫情、爽烈,優秀殭屍電影的要素一個不少。在場景展現上,本片滿足了觀眾對殭屍世界最瘋狂的構想:整個城市空無一人,所有的商店、超市大門敞開,想拿什麼拿什麼,軍火充足,還有條忠心耿耿的狗狗。本片有兩個結局,一個是和殭屍同歸於盡,一個是達成「和解」。《殭屍先生》
  • 獵奇:盤點香港殭屍片,搞笑又恐怖!
    鬼月將至,近日一直在重溫老恐怖片,發現給我留下回憶的非香港殭屍片莫屬,那時還得用VCD播放光碟來看,英叔一出場,滿屏幕的安全感,今天就來盤點一下那些經典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