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去江蘇吃一趟了

2021-02-27 另一半星球

△青團

△蘇式面

△芙蓉蟹粉

中國,一個最愛吃的國度。

中國人,一群最會吃的人。

梁實秋先生說:「我們中國人講究吃,是世界第一。」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誕生了「八大菜系」。

粵、川、魯、蘇、浙、閩、湘、徽——

八大菜系,涵蓋全國東南西北,菜式各有各的精彩。

但這其中有一樣菜式,地位卻有些不一般——

它是國宴的主菜系。

也就是說國家每次接待外賓的時候,桌上擺著的,都是這種菜式。

它就是「淮揚菜」,蘇菜體系中最重要的一支。

「淮揚」,即淮安和揚州的合稱。

淮揚菜精緻、講究、繁複、注重時令,口味清淡卻極其鮮美。


但,江蘇的美味也不只有淮揚菜,它還有更多。

蘇州、南京、南通、無錫、常州……不同的市,不同的縣,各有各的舌尖精彩。

就地域來說,蘇菜南北差異也很大。

最北方的徐州和連雲港,吃法就與江南地區的蘇州無錫很不一樣。

徐州菜少了幾分秀氣,吃法頗為粗獷豪邁,重口喜辣,愛吃麵食,如同我國北方地區。

連雲港則靠海吃海,飲食中處處透露出大海的滋味。

江蘇,一個名副其實的美食天地,口味異彩紛呈。

一城一鄉之味,無不顯示出江蘇飲食文華的博大精深。

暮春時節,最宜去江蘇,吃上它一頓。

2500年前,一條京杭大運河的開鑿,帶來了江蘇兩座城市的興盛——淮安和揚州。

淮安有「中國運河之都」的美譽,曾設有顯赫一時的漕運總督府

揚州則是南來北往的鹽商聚集地。

這兩個地方,多富庶官員和商人,因此對飲食格外講究。

自明朝開始,全國名廚高手就陸續湧向淮揚兩地。

加之貿易頻繁的來往,以及停留此地文人墨客的贊詠……

這一切的加持,推動了淮揚飲食文華逐漸走向巔峰。

#人間有味是清歡#

跟其他幾大菜系相比,淮揚菜雖然精緻講究,卻更顯清鮮淡雅

吃淮揚菜,能吃到食物本身的味道。

淮揚之味,即純真本味。

喜歡吃淮揚菜的人,也是最會吃的人。

因為,他們吃到了美食的精髓。

 #無與倫比的刀工# 

除了保證食材的鮮美,淮揚菜另一個最講究的地方,就是刀工與火候。

尤其是刀工。

淮揚菜是八大菜系中刀工最精細的一個菜系,其它菜系都比不上。

想要在揚州當廚師,最起碼得拿刀四五年以上才可以。

即使入行十年,也只不過是真正掌握刀工火候奧秘的開始。


比如一道「燙乾絲」,就是最好的體現。

這道菜是老揚州人的最愛,雖然看起來簡單至極,做起來卻非常考驗廚師的功力。

切乾絲的時候,一把刀要在短時間內變化多種刀法才能完成。

乾絲切好後要快速過水,三遍之後豆腥味才能徹底根除。

溫水泡,熱水過,開水燙,這道乾絲才能有軟綿滑嫩的感覺。

還有聞名遐邇的「文思豆腐」,必須要切成如發的細絲才可。

在外人看來,文思豆腐的做法,堪稱神奇。

 #聲名在外的獅子頭# 

說淮揚菜,最不得不提的,當然是它的當家菜,大名鼎鼎的「揚州獅子頭」

普通的五花肉,經過揚州人的妙手點化,瞬間就變成了國寶般的存在,名氣遠揚海內外。

正宗的揚州獅子頭其實大有講究。

無論是肉的比例還是輔菜,四季皆不同

春夏之交,肉的配比以「五肥五瘦」居多。

輔菜則隨著季節從春筍、馬蹄、蟹黃、河蚌等逐一變化。

獅子頭並不一定都要紅燒,清蒸,也很美味。

肉質緊實絕不是上好的獅子頭應有的樣子。

大廚做的獅子頭,剛出鍋時,你能看到碗中的肉,抖抖的,酥爛通透卻不失其形

這,就對火候掌握的要求非常之高。

用筷子輕輕撥上一塊獅子頭肉,放入嘴中。

香,而不膩。

肉與輔菜的味道自然相融,綿軟微糯。

真·人間哪得幾回有啊。

你看,僅僅是一個小小的獅子頭,也能把揚州人的精細體現的淋漓盡致。

#不為人所知的揚州筒頭#

揚州還有一樣著名的美食,叫做「揚州筒頭」

筒頭,大家能猜到這是什麼嗎?

其實它就是「豬大腸」的別稱。

揚州筒頭好吃,但這至美的口味卻需要極其繁瑣的功夫才能獲得。

翻腸,去油,切雜,醃製……

大腸需要經歷多重歷練,方能成為人們盤中的美味。

#鎮江菜也是淮揚菜重要組成#

雖然名為淮揚菜,但其實這個菜系真正涵蓋的地域,遠不止淮安揚州這兩個地方。

鎮江、泰州、鹽城等地的美味,都是淮揚菜生根發芽並自成一派的源頭所在。

鎮江,它與揚州一江之隔,也是淮揚菜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曾幾何時,淮揚菜甚至還被稱作「鎮揚菜」。

大家印象中的鎮江,最出名的,可能是鎮江香醋。

但其實鎮江的美食很多,比如「鎮江鍋蓋面」

這是中國十大面之一,甚至還被譽為"江南的天下第一面"。

它以麵條自身的柔韌有嚼頭出名。

這種面,被稱作「跳面」,因為他是由老闆跳著跳著壓出來的滋味。

揉好的麵團放在案板上,人坐在一根竹槓上,壓在麵團上,另一頭固定住。

然後單腳著地,上下左右這麼來回的跳。

反反覆覆,最終壓成最勁道的麵條。

鎮江市內有一家「陳氏小刀面」,老闆守著這家店已經四十多個年頭了。

每天都從早忙到晚,即使條件簡陋,客人也絡繹不絕。

因為這家小刀面,麵條是用最正宗的跳面做的。

店主老陳,他每天都要跳上幾次,一次跳二十多斤,一跳就跳一個多鐘頭。

這也讓面的口感大大增加。

入鍋後根本不用費心烹製,放點鹽和醬油調味即可。

端起碗吸溜上幾口,頓時就覺得味道與眾不同。

而這樣的面,如今在其它地方再難吃到。(太費功夫)

萬事萬物生生不息都有自己的規律,美食也是如此。

江蘇擁有多樣的地理環境,物產極其豐富。

千百年來,「因時而異,不時不食」成為了江蘇人用餐的準則,確保盤中的美味來自最佳的狀態。

#碧螺蝦仁#

清明期間,一道「碧螺蝦仁」足以媲美世間一切美味。

茶似碧玉,形似曲螺,而茶汁早已浸透在晶瑩剔透的蝦仁中。

清透鮮香,只嘗一口,便似人間天堂。

#刀魚#

早春也是吃刀魚的好時節。

長江刀魚,肉汁鮮美,細嫩如滑,入口即化。

當地人吃完,往往會說上一句:


「鮮的眉毛都要掉下來」。

聽到這句話,似乎已經能感受到刀魚的那份鮮美。

「白炒刀魚絲」,刀魚的另一種做法,也是淮揚菜的一道經典。

色澤瑩潤,入口即化,鮮嫩無比。

#烏米飯#

江蘇宜興,有一種樹名為烏飯樹。

將它的樹葉摘下清洗,再把米粒浸泡於其中,安心等待。

這樣,煮出來的「烏米飯」油亮清香,是幾代人記憶中春天的味道。

#青團#

而江蘇人一到春天最盼望著吃的一種甜點,自然非「青團」莫屬。

色如碧玉的麵皮包裹著甜香的豆沙,一口咬下去,不甜不膩。

唇齒間,似乎都散發出一股青草的香氣。

崔岱遠在《吃貨辭典》中這麼描述過青團,讀來令人忍不住口水欲滴——

「青團俗稱青圓子,唯有江南有,而且唯清明前後才有,有人也叫「清明果」。能吃青團的日子就那麼十幾天,所以江南人格外珍惜,仿佛只有吃過幾顆青團,才算真的進了春天。江南的艾草甚是清香—清得透徹,香得濃烈,以至於江南人新婚前有用艾草沐浴的習俗。把艾草洗淨、焯水、剁爛,然後和上糯米粉,可以做出清香筋道的艾草青團,黏稠裡包裹著徹骨的甘甜。」

#小龍蝦#

每年四月到九月,是南京人最愛吃小龍蝦的日子。

據說,每天至少有20萬斤的龍蝦會進到南京人的胃裡。

本來,最愛吃龍蝦的地方應該是江蘇盱眙(xū yí)人。


但南京人卻把它吃出了名氣。

肥大的個頭,Q彈的肉質,幹煸,蒜泥,冰鎮,秘制……

上百種的烹飪方式,南京人為了提煉出龍蝦的美味,可謂煞費苦心。

#大閘蟹#

而到了九十月份,是一定要去陽澄湖吃「大閘蟹」的。

這是長三角一帶多少老饕們,每年最期待的事情

還有南京固城湖螃蟹,也是出了名的美味。

甚至還被譽為「蟹中之冠」。

青殼白肚,金爪黃毛,體大膘肥。


雌蟹黃滿肉厚,雄蟹膏足肉堅。

江蘇的蟹,是季節給予人們味蕾的無上享受。

在眾多菜系中,蘇式菜是最注重「外表」的,並且將之發揮到了極致。

看到好看的食物,胃口自然也就隨之打開了。

江蘇人深諳此精髓。於是,他們做出了各種精巧絕倫的美味點心。

每一樣都讓人只看一樣,便忍不住直流口水。

△蘇州特有的「蟹粉鮮肉月餅」,以大閘蟹粉和鮮肉為餡料。現烤的月餅外酥裡鮮,香氣四溢。

#太湖船點#

在江蘇,有一種最負盛名的小吃,被稱為點心中的陽春白雪,那就是——

「太湖船點」

古代的學子南來北往都要坐船經過太湖。

在路上,太湖船點就成了一道必不可少的美味。

這種點心的外形源自生活中的各種動植物,每一樣都做的微妙微妙,無比逼真。

吃上一口,香甜柔軟,是當年學子們打發時間、吟詩作對的消遣佳品。

北有京派糕點,南有廣式點心。

鹹甜酥香,各有千秋。

但唯有太湖船點,摘得陽春白雪的雅譽。

玲瓏,精巧,獨步天下。

味至真,形至美,堪稱江南一絕。

#冷蒸#

在江蘇的鄉下,也隱藏著很多美味的、不為人所知的小吃。

南通,地處江蘇中部。

這裡的沿江地帶,生長著一種名叫元麥的作物,其實也就是青稞。

春末夏初之時,當地人會趁元麥黃之前摘下麥穗。

然後,用巧手做出一種名為「冷蒸」的小吃。

大家聽過青稞做的餈粑,聽過青稞酒,但聽過冷蒸的人應該很少。

這是南通人獨有的美食。

做好的冷蒸碧綠鬆軟,入口糯韌有彈性,含著一股微甜的清香。

吃過冷蒸,南通人就知道,夏天,要來了。

#文蛤餅#

而南通的如東縣,流行著另一種小吃——「文蛤餅」。

如東靠海,這裡有著廣闊的灘涂,因此盛產文蛤

彈滑的文蛤肉和軟嫩的絲瓜,在麵粉的包裹下完美的融合。

從油鍋中出爐的文蛤餅又香又鹹,吃上一口,那滋味,真是一生難忘。

#立夏燒餅#

如東的人在立夏時節還要吃「立夏燒餅」。

不同於其它地區的燒餅,這燒餅是蝦籽做餡

烤好的麵餅,那叫一個香啊。

豬油的鹹香和淡淡海鮮味相裹挾,任誰也抵擋不住,吃完一個還想再來一個。

為了這一口,如東當地人心甘情願排起長隊去買餅。

#沙溝大魚圓#

而在揚州淮安泰州鹽城等地的農村地區,還流傳著一種名為「沙溝大魚圓」的美食。

雞蛋大小的魚圓,有著鮮嫩的魚香味,是農家人最愛的美食。

每逢結婚做壽,每座宴席上必上這道菜。

#溧陽扎肝#

在常州的溧陽市,有一種獨具特色的本地美食,名為「溧陽扎肝」。

一片五花肉,一片豬肝,一片油豆腐,一片筍乾。

將這些疊放在一起,再用一段豬小腸紮起來下鍋紅燒。

這樣豐富的組合,只要一塊,就心滿意足。

這種做法來自北宋時期,有「扎肝做官」的美好寓意,是溧陽當地人從小就能品嘗到的特殊美味。

雖然同在一個江蘇省,但蘇南蘇北的飲食文華,其實差異很大。

蘇南講究精緻和清淡,蘇北人則偏好重口。

沿著江蘇的版圖一路向北,就來了徐州

這裡的美食,飲食習慣上有著北方省份才有的粗獷和濃烈。

#地鍋雞#

徐州,這座城市和美食的關係極其深遠。

中國廚師行業的祖師彭祖,就是徐州人。

這裡最盛行的一種食物,就是很多人都聽過並且吃過的「地鍋雞」。

徐州人初發明地鍋雞時,是為了抵禦寒冷。

一圈白嫩的麵餅,圍繞著熱騰騰的燒雞。

人們圍鍋而座,主食和主菜,全在一鍋之中。

在煙霧繚繞的熱氣中,親友相聚,談天說地話裡外家常。

就這麼享用著一頓簡單卻又入心的美味,年復一年,從未厭倦。

#啥湯#

在徐州,還有著一種特別的美食,名為「啥湯」。(又叫 飠它湯,糝湯,潵湯,撒湯)

早起到街上喝一碗啥湯,是很多老徐州人的習慣。

此湯為日夜不停蒸煮而成,滋味濃香。

湯裡的雞肉被融化於無形,回味悠長。

#烙饃#

徐州是北方城市,自然鍾愛麵食。

因此,他們發明出了一種最為得意的食物——「烙饃」。

老徐州人對烙饃的感情非常深厚,站在烙饃攤前,常常會聽到他們說:

「一個不管,俺得吃三個,吃不飽睡覺才不舒服吶。」

烙饃是一種未經發酵做成的麵食,很適合胃不好的人食用。

把沒有發酵的麵粉揉成麵團,幹成1毫米厚的薄餅,然後鋪在鐵板上烙熟,一張烙饃就成功了。

做這種烙饃,誰都烙不過徐州婦人。

她們擀的麵皮又大又薄又圓,一斤面能烙11至12個。

做好的烙饃——


「薄如紙,輕如煙,火中能點著,吹氣飛上天。」

「烙饃卷饊子」是最經典的吃法。

堅韌的麵皮,包裹著乾脆的饊子,那種對比感爆發在口中,別提有多享受了。

此外,烙饃可以配的小菜還很多。

幹炒的小蝦米、螺螄肉、粉蒸肉等,都是烙饃的絕佳搭檔。

放久了的烙饃還可以切條下油鍋,和幹辣椒及其它作料一起炸炒。

出鍋的食物又香又脆,一吃,就根本停不下來。

#把子肉#

徐州人還愛吃一種名為「把子肉」的美食。

將五花肉切成厚片下鍋油炸,然後放調料猛火煮爛。

濃油赤醬,使人一見就會不自覺想像出大塊吃肉大口喝酒的豪氣。

雖沒了江南人家的小家碧玉,卻多了一份豪爽自在,也是江蘇飲食文華的重要組成部分。

現在的人們,越來越講究吃

要吃的好,吃的細,吃的有滋有味

「美食者不必是饕餮客」

會吃的人,才最懂生活



江蘇,尤其是蘇南地區的人們

自古以來就是「生活家」的代表

古往今來多少人對這片土地念念不忘

因此這裡的美食文化也逐漸走向巔峰

在全國一枝獨秀,至今叫全國人民嚮往

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

江蘇的美食其實還有很多

南通長江三鮮、啟東小黃魚

常州天目湖砂鍋魚頭

無錫小排骨、小籠包

泰州蟹黃湯包、黃橋燒餅

南京烤鴨、揚州炒飯、崑山奧灶面

……



冷拼、熱炒、湯頭、麵食……

江蘇各地的滋味,不盡相同,卻都堪稱一絕

一餐一世界,一食一匠心

蘇菜的淡雅精緻、花樣繁多、南北差異

也著實吸引了不少外地人前往,去享受一番

對於你而言

也是時候,去吃一趟了

春暮夏初,倒也正是去江蘇的好時節

不如,下個周末就出發吧!


(本文部分文字和圖片引用自紀錄片《吃在江蘇》)

「如果覺得好看,歡迎點一個『在看』哦!」

-END-

我們曾經叫一塊去旅行」,現在改名了

但我們還是會每天為大家分享遠方,分享旅行

長按添加訂閱

「每一個人都是在地球上的行者」

TravelTV

相關焦點

  • 是時候去蘇州吃一趟了!
    每天下班聞到空氣中飄來的桂花香,我就想去蘇州一趟。因為,一入秋,蘇州就成了姑蘇。天平山的紅葉紅了,踩著紅葉,漫步在天平山,流水,小橋,古寺,紅葉…整座山就像一場秋天的幻夢,讓人不由感嘆姑蘇的秋天實在太美了。
  • 是時候再去吃一趟了!
    孔德洞的醬蟹是出了名的好吃,活章魚、生蠔餅、生拌牛肉...其他的菜品也都經過了時間考驗,來一趟不嘗嘗實在可惜哦!當季水果、麥麗素、布朗尼、薄荷、巧克力都被添加到了胖卡龍裡。低糖低卡的版本,吃著沒有心理負擔!
  • Taste〡去趟金門,一趟也就夠了
    好吧,且不論金門是不是只有崇安區那麼大,或者那裡的CBD連個像樣的飯館都找不著,單單是藍天、白雲、陽光、古厝,以及瘋狂的公交車司機,就會讓你覺得走這一趟值得。當然,我認為,金門可以去一趟,但一趟真的也就夠了。決定去金門,其實是被朋友誘惑。「辦個入金證,從廈門坐船半小時就到了。」so easy?那何不去度過周末?對於此次出遊,V姐表示她一定幫我拍出美美的照片,其餘就都拜託我了。
  • 是時候去陝西這個寶藏省份吃一趟了!
    許多人去陝西吃,第一個去的就是西安,而到西安則不可不去回民街。那裡既有巍然聳立的鼓樓,也有古樸的清真寺建築群,而更吸引人的還是滿街飄香、三尺垂涎的琳琅美食。唐代以來,多少西域人沿著絲路來到長安後就在此世代居住,漸漸地使回民街西北特產匯聚、美食雲集。這裡到處都是牛羊肉泡饃、石子饃、肉夾饃、灌湯包子、羊雜碎、涼皮、各類燒烤、乾果蜜餞等西北小吃。
  • 飛去高雄吃芒果的周末,就像是去了一趟羅湖
    K媽聳聳肩,攤手說,「我很Open的,誰年輕的時候沒有玩過,現在也要和年輕人聊天,才能接觸fresh的思想。」K爸正在畫室裡看著Ipad上的照片構思作品,見到我們來了,就問我們:「什麼時候吃晚飯?」十一點半到臺灣,已經吃了兩頓飯,我只好儘量把時間往後推。老人家吃飯早,我們還是在五點半的時候上桌。K哥家是信基督教,一家人吃飯前做禱告,K媽嘴裡念著:今天Kevin回家,和他的好朋友從深圳回到高雄,來到家裡做客……
  • 最近又被江蘇圈粉了!疫情結束後,它是我第一個想去的地方
    蘇州·面去過蘇州好幾次,秋天去吃大閘蟹,春夏去吃麵。蘇州的面,在我心中被列為最好吃的面之一。精細、勁道、食材豐富,講究時令,百吃不厭。當時早上去到店裡的時候發現很多當地人已經快吃完了,嘗了嘗炒鱔糊和油燜茭白也很不錯。地址:推薦去嘉餘坊6號那家,更正宗。
  • 吃鱔魚是江蘇內鬥的唯一解決辦法
    雖然也會為放不放辣椒這件事叫個板,但無論是江蘇哪裡的人,見鱔魚而不理是絕對不會出現的。說實話,見過不吃糖的江蘇人,沒見過不把鱔魚當寶的。鱔魚不是江蘇特有的,全國一年四季能吃到鱔魚的地方很多,但江蘇人卻是最會吃鱔魚的。鱔魚最肥美的時候是每年六月之後,過了小暑更好,一直到八月,整個夏季都在鱔魚的氣息裡熱烈。
  • 這15個地方,只為了吃吃吃都值得去一趟!
    滾滾紅塵帝王都,悠悠歲月百姓城。秦兵馬俑,漢未央宮,隋大興城,唐大明宮。千年歲月裡在這六朝古都有多少故事被埋葬,或許只有西安的美食知道。重慶的一種小吃,有麻辣味、椒鹽味、甜味三種,香甜酥脆,看電視的時候來一口,嘴巴也不會無聊啦!
  • 杭州動車12分直達,這個杭州絕美小城,為了吃都值得去一趟
    不僅如此,這座低調的小城還很好吃,它有著全世界最好吃的面,早餐多到你吃一個月不重樣兒,一碗蟹面讓江浙滬的老饕紛紛驅車來吃,也上過央視的紀錄片。  海寧,一個被蘇杭掩蓋了光芒的江南寶藏小城,只為了吃都值得去一趟!
  • 江蘇最低調的城市,曾是世界最繁華的城市,如今GDP排名江蘇第七
    揚州位於江蘇中部地區,有著諸多世界級的稱號:世界遺產城市、世界美食之都、東亞文化之都等等。這裡自古就是十分繁華的地方,因為風光秀美,在歷史上有很多稱讚揚州的詩句,其中最為出名的莫過於大家耳熟能詳的「煙花三月下揚州」以及「淮左名都,竹西佳處」這兩句了。
  • 去了一趟中國的香港,石原裡美養成了一個好習慣!
    女神石原裡美最近愛上了走路,要知道以前石原裡美可是一個廢宅少女,現在也開始注意運動了麼,那麼石原裡美是什麼時候養成這個習慣的呢?她在節目中吐露,一切都是因為她半年前去了一趟中國的這個香港!石原裡美表示一切都是要從她去了中國香港開始的,石原裡美不小心還說成了臺灣,哈哈!石原裡美說自己當時和朋友在香港,每天差不多都要走上三萬步,後來就愛上了走路了,現在無論是身在哪個城市,都會到處散個步什麼的,看來在中國香港的經歷對她影響深刻,小編猜測可能是去購物或者吃好吃的了,不然怎麼會每天走個三萬步呢,不過石原裡美養成這個好習慣,對身體有好處,小編就放心了!
  • 2h吃遍半個江蘇!苦等六年,這條「美食高鐵」今日終於售票開通!
    @吃晚飯不吃零食阿球今天為你準備了一份「高鐵沿途覓食攻略」,請收好。從今天開始,周末打個飛的去吃吃吃的夢可以實現了!每次說起江蘇,遊客們都只會提到南蘇錫,其實作為淮揚菜的發源地之一的淮安,才是本地老饕必吃清單裡的一位。
  • 江蘇十大美食,你吃過幾種?
    中國一直有句老話:「民以食為天」,雖是反映了艱苦生活時期,人民對於美好生活,希望吃一頓美味佳餚的強烈意願,但是由此而來的中國食文化,卻成為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一部分。對於這點,除了法國之外,應該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一樣如此熱衷「吃」。
  • 我知他乘風破浪 去了黑暗一趟|聽主播
    最近把那首《世間美好與你環環相扣》分享給一個朋友的時候,我意外的收到了回復。其實,我每個分享歌的時候,都不會有什麼回應。我倒也不會生氣,是我自己這麼要求的。能讓我分享歌的人,都是一些還不錯的朋友。怕分享歌的這隻種行為會增添他們多餘社交分擔,所以在分享歌的一開始,我便說明了,不必回應,覺得好聽,聽聽就好。
  • 這座城市,為了吃值得專門跑一趟.
    Chi老師去過好幾次首爾,比瘋狂購物更讓人念念不忘的是那裡的美食,如果有時間,好想再去狠狠吃一通啊。首爾都有哪些值得一吃再吃的餐廳?如何你的行程時間有限,有哪些一定要打卡的餐廳🤤Myth豬蹄是Chi老師每次來韓國都會打卡的餐廳,店裡的服務員和顧客有很多是自己人,服務員說著標準的東北話幫我們點餐,溝通起來毫無壓力。
  • 【吃在寶島米其林】值得特地跑一趟去吃的餐廳
    去了小島,都值得讓你繞道去吃一個幾頓。今天只說咱喜歡,或者說不僅好吃,還有城市特色的、廚師個性的。只不過米其林餐廳都偏愛這種「功夫在廚師老子身上,所以決定你吃啥,客人你就跟著吃,要不,愛吃不吃?!」 而且,如果你去國外吃這種的,真的是「非富即貴」。真的、真的、真的很貴。
  • 男友力養成記:制定一趟吃滿20種日本美食的旅行
    最過分的在於,他帶著第一次去日本的女朋友在10天內,吃遍日本20種美食。什麼?都是他提前一個月就預訂好的?女朋友什麼也不用管??你看,好男生都有女朋友啦!我身邊有大概5-6對這樣的朋友,只要一有假期,就往日本跑,跨年去北海道、購物去東京、春天去京都看櫻花、夏天跑去箱根避暑、秋天再去金澤。你看,又到了跨年的日子,你朋友圈裡一定有人在北海道吧。
  • 去了一趟有鞭刑的新加坡,我吃到破產!
    魚尾獅尺寸不大,第一次去的時候恰好在進行維修,為了不影響大家拍照,新加坡甚至又造了一隻比真實版更大的魚尾獅放在旁邊,專門給遊客拍照,你們說可不可笑:)如果要問我去新加坡最深刻的文化體驗的是什麼,大概就是鞭刑了,聽起來很刺激對不對。
  • 他去了一趟華為總部,回國被指責
    他去了一趟華為總部,回國被指責 2020-11-27 09: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年底去了一趟珠海長隆,沒想到……
    泰國甲米奈何今年情況特殊,全家人一起去最遠的地方就是回老家(還沒出省)。對於愛玩的我們,真是硬生生憋出內傷。所以年底,我們決定好了就算不能去太遠,也要在周邊走走,就去了一趟珠海長隆。沒想到……就上癮了……又又又又又訂了去廣州的票因為很多寶爸寶媽都對長隆感興趣。今天就充當一下野生導遊,和你們分享一下遊長隆的小經驗。本文純分享,木有連結。長隆海洋位於珠海橫琴,從深圳出發開車大概3個小時。它附近有一個輕軌站叫珠海長隆站。非自駕,過去也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