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路亞這個詞彙對基督徒來說並不陌生,在教堂禮拜(彌撒)、布道會、團契聚會、讚美會中都能常聽到這個詞。哈利路亞是基督徒使用最多的詞彙(其他兩個是阿門、以馬內利)。
哈利路亞(天主教譯阿肋路亞)為古希伯來文「הַלְלוּיָהּ」,後來轉譯為英文"Praise the Lord",意思是讚美耶和華(雅威)。「哈利路」為希伯來文「讚美」的意思,「亞」則為上主之名的簡稱。哈利路亞這個詞在舊約的詩篇中共出現24次(詩篇104,35; 105,45; 106,148; 111,1; 112,1; 113,1.9; 115,18; 116,19; 117,2; 135,1.3.21; 146,1.10; 147,1.20; 148,1.14; 149,1.9; 150,1.6等等),新約啟示錄也有三次提到(啟19:1-4)。
哈利路亞表達了基督徒對上主的敬畏、感恩與讚美,因而成為了弟兄姐妹敬拜、靈修、禱告的常用語,也被很多讚美詩所使用。最著名的莫過於德國作曲家亨德爾的清唱劇《彌賽亞》中的一首合唱曲。為了創作,亨德爾廢寢忘食,只用了24天就完成了這部天籟之曲。他對人說:「我確實認為我實實在在地看見整個天國就在我面前,我看見了偉大的上主本人!」。1742年的春天,《彌賽亞》在柏林舉行了首演式,此後便轟動歐洲。在英國演出時,英王喬治二世專程到劇院去觀賞。當演員們合唱《哈利路亞》時,喬治二世被這從天而來的磅礴氣勢所震感,深感萬王之王、萬主之主的偉大與榮耀。於是他恭敬謙卑地站起來,向宇宙大君王表示敬意。觀眾們看到國王站立,也紛紛站起,一同讚美至高上主!!!從此以後,世界各地形成了一種慣例,每當唱響《哈利路亞》時,全體會眾肅然而立,一起發出對上主的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