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讀王勃的詩,只覺得「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樣的句子很大氣,他的胸懷像盛唐氣象那樣渾然奔湧而來,他的詩境像廬山瀑布,像壺口濤聲,像五嶽的雲,像大漠的風。
也許只有從自信恢弘的大唐走出來的詩人,才有如此的胸襟。當他揮灑著如椽大筆,一氣寫下「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時,所有的執手相看淚眼都顯得卑微,王勃這個人,真是率性的自信,簡直自信的要死。
後來學到他的《滕王閣序》,我最喜歡其中的「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貪泉之水,人避之不及,涸轍之境,人見之惻隱,恐怕只有才大氣粗的王勃敢酌貪泉,能處涸境。我給學生上課,特別喜歡他們朗誦《滕王閣序》,大聲的朗誦,就像面對恢弘的盛唐。課文末尾有他寫的《滕王閣詩》,我也要學生熟讀,「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噫!帝子今何在,長江空自流,古來萬事東流水,世間之事亦如此,在詩人的筆下,我們人類真是足夠渺小,不管是盛世唐朝還是當今時代。
但是呢,更多的庸常人是「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情感波動,總是要流下淚來。一個庸常人心底的柔軟和悲痛,喜悅與憂傷,都寄附在幾滴清淚裡吧。
君且看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初讀紅樓夢,我很不喜歡黛玉。總是哭,嚶嚶嚶,動輒就流下幾滴清淚來。直到後來,我越來越多地看到他人在各自龐大的人生中流下的淚,我才懂得紅樓夢裡的黛玉的眼淚來。一個人的一生,流多少淚,得到誰的淚,真的像前世的命運那樣絲毫不差。歡喜的淚,開心的淚,成功的淚,傷心的淚,同情的淚,離別的淚,憤怒的淚,黯傷的淚,孤獨的淚,自己的淚,他人的淚。當淚流過,心中的喜怒哀樂愁就會隨著淚水的滴落而慢慢傾瀉,擦乾淚水時,心情漸漸歸於平靜,鬱積的情感也慢慢消散了。生活總會用一種狀態代替另一種狀態,而黛玉的淚,是她生命裡最珍貴的東西,她的品性也像淚珠一樣,晶瑩、純粹、出離塵俗。
有一段時間,班長告訴我,幾名女生在宿舍裡集體哭泣。
我趕緊叫過來幾個,問問原因。
一位同學說,她已經告訴她爸爸不要送來生活費,可她爸爸還是送來了錢,還有零食。她一激動就哭了,大家看到了,也哭。
有的人因為成績不上升而哭,有的人因為思念父母而哭,有的人莫名其妙地哭。
每個人都在流各自的眼淚。
我說,前段時間我們學習《苦齋記》,你們都給自己的宿舍起了名字,什麼「慎言閣」,「飲冰齋」,「顏如玉」、「黃金屋」,現在哭哭啼啼,乾脆回去換成「哭唧唧舍」、「嚶嚶嚶齋」、「見花落淚室」,她們破涕為笑。
有一次一個男孩子連續兩天遲到了,我去批評他,還沒說幾句,他的眼淚就下來了,於是我很惶恐,我告訴他,男生不應該這樣,可是這句話一出口就覺得蒼白。我只好快步離開了,遠遠地躲了起來。
我在上課時給他們講初中的課文,一個叫琦君的臺灣作家寫的《珍珠與淚珠》,我把那個作家引用的兩句名言寫在黑板上:「眼因多流淚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飽經憂患而愈益溫厚。」告訴他們,十六歲的女孩子偶爾哭唧唧,躲在宿舍流淚,並不犯錯誤。我特別羨慕那個女孩子,她都告訴她爸爸自己有足夠的生活費,她爸爸還給她送來零錢和零食,她的淚多麼美好。
如果你此時正在夏天將盡的夜裡流淚,但願你明天清晨看見朝陽時獲得情感和理智的成長。
我們再來高聲朗誦來自大唐的歌詩: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加油鴨!諸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