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記憶力的死亡,是某種氣味,是大片的顏色,還是電話那頭的哭聲?
「她都沒過過生日。」
「您還沒喝上我煲的湯。」
「我都沒有好好抱抱它。」
順著臉頰流下的春雨,給仲春的清明增添了一層涼意。中國對待死亡的態度,是傷感的。
我們在索馬利亞街頭遇見的男孩,受傷的雙腿已經潰爛,全家人都在爆炸中罹難,但是他的臉上卻依然能浮現笑容:「至少我還活著。」
在很多的民族文化裡,「死亡」這個詞已經超越了文字本身,帶著畏懼和沉重的情緒,讓人難以啟齒。但是在有些民族的傳統裡,也不儘是這樣,中國很多地方講究葬回老家祖墳,印度很多人渴望屍身隨恆河漂流;我們還在馬達加斯加見過「翻屍節」,他們會把逝去的先人從墓園裡挖出來,載歌載舞,訴說相思。
位於大洋彼岸的墨西哥,可能是熱帶氣候賦予了人們樂觀的天性,他們對待死亡的態度,大概是人類族群裡最樂觀的一支了。
我們之前曾簡單和大家分享過墨西哥人的「歡樂葬禮」:墨西哥人的歡樂葬禮:好好活,笑著去。
最近大熱的動畫電影《尋夢環遊記(Coco)》,就是以墨西哥「亡靈節」為背景的故事,讓不少人在電影院裡笑著流淚。電影裡的逝者骷髏,絕不是我們印象裡的陰森恐怖模樣,反而可愛俏皮,千姿百媚。電影中一首《Remember Me》唱碎了多少人的心。死亡並不可怕,逝者只是去了另外一個世界,和已故的家人團聚,等候將來在冥界相見的親人;被人忘卻才是終極死亡。
「亡靈節」在每年的11月1號和2號,是墨西哥人紀念逝者的日子。
按照民間風俗,11月1日是「幼靈」節;2日是「成靈」節。亡靈節時,無論老幼,都會打扮成骷髏的樣子,和看不見的故人們一起狂歡。
作為墨西哥最隆重、最獨特的節日之一。在阿茲臺克的宗教體系中,創造神羽蛇神是用冥界已死的人的骨頭來創造新的生命,因此骷髏也就不僅意味著死亡,同時也意味著生命的起源。
久而久之,墨西哥人繼承了祖先對待死亡的樂觀態度,如今更是基本遵從阿茲臺克文明的慶祝傳統,人們在亡靈節時用歡慶來悼念已經不在身邊的朋友和家人,甚至這是墨西哥全年裡歡樂氛圍最濃厚的一天。
為節日製作的大大小小的紀念品琳琅滿目,骷髏糖、亡靈蠟燭和梅斯卡爾酒鋪滿了桌面,好像無數的船漂浮在橙色的花海。人們在墓地通往村莊的路上撒了黃色的花瓣,讓亡靈循著芬芳的小路歸來。
在這裡,好像沒有人家裡不種著萬壽菊。人們相信,橙黃的花瓣鋪成的路可以指引著故人走向家的方向。
但善良的人們又擔心亡靈難以承受遙遠的路途,於是洗手作羹湯,在祭壇上擺好玉米羹、麵包和甜點,以抵去這一路的辛勞。
「亡靈節」祭壇上的麵包被製作成和日常的麵包不同的樣子,代表了不同的含義。有的被做成沒有腿的人形,表示「鬼魂」,代表著生命的輪迴往復;有的被做成千層餅的形狀,表面用面和糖作為裝點,意在歡迎亡靈的歸來。
對於墨西哥人來說,亡靈節是極其重要的一天。這一天裡,曾經故去的親人會回到人間,跨越生死的界限,和活著的人重聚。
諾貝爾獎得主墨西哥作家帕斯說過:「死亡是墨西哥人最鍾愛的玩具之一,是墨西哥人永恆的愛。對於紐約、巴黎或是倫敦人來說,死亡是他們輕易不會提起的,因為這個詞會灼傷他們的嘴唇。然而墨西哥人卻常把死亡掛在嘴邊,他們調侃死亡、愛撫死亡、與死亡同寢、慶祝死亡。」
墨西哥人是從古代印第安人的哲學中,繼承了這種對生命的看法。因此,他們歡欣鼓舞地慶祝生命周期的完成,一年一度迎接生者與死者的團聚。每年的亡靈節,就是這樣一種哲學觀念影響的體現。
這也許能解釋為什麼墨西哥人不把死亡看作一件沉痛的事。在他們的文化中,故人們在某個平行維度裡,一如既往享受生活。人們祭奠亡靈,卻絕無悲哀,甚至載歌載舞,通宵達旦,意在與死去的親人一起歡度節日,珍惜僅有的相聚時光。
根本沒有離開,又何必說再見啊。
圖:National Geographic
文:
1.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894086/
2.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944463/
3.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A1%E7%81%B5%E8%8A%82/552579?fr=alad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