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雅加達眼望東京,如今的中國體育該如何審視亞運會

2021-01-12 澎湃新聞

從仁川到雅加達,從2014到2018,又是一屆亞運會,又是一個四年。

毋庸置疑的是,亞運會曾是中國競技體育體系中極為重要的一環,甚至是主要的對外展示舞臺。

1982年的新德裡,是亞洲體育史上一個標誌性時刻,更是中國體育史上的一個裡程碑——中國代表團以61金力壓日本代表團的57金,第一次登上了亞運會金牌榜的首位。

亞運舞臺成就了無數中國體育的經典時刻、造就了眾多劃時代的明星;1990年的北京亞運會,更是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極大地凝聚了人心、提振了民族自豪感,也有效地對外展示了國家形象。

孫楊是中國代表團的明星之一。

但在「奧運戰略」全面推行之後,亞運會在中國競技體育整體格局中的地位悄然下降,體育圈最高的「指揮棒」,簡化成了奧運會的成績。

百年前的日本在推行「脫亞入歐」國策之後,隨著國力和國際地位的提升,多少有些瞧不上亞洲的鄰居了,從某種角度來看,這一點跟後來的中國競技體育也多少有點類似。

中國體育的面子和裡子都不再依賴亞運會,具體到各省市體育主管部門,多年來,對於亞運會冠軍的獎勵力度低於全運會冠軍都算不上是新聞。

日本桌球名將平野美宇  東方IC 資料圖

1982年至今,中國代表團在亞運會上的金牌榜老大位置再也沒有旁落過。

雖然1986年的漢城亞運會上,上演了驚心動魄的金牌榜首席大戰,但誰都知道,韓國本土作戰對於其戰鬥力近乎誇張的放大效應,94金比93金並不是中韓體育真實的實力對比。

準確地說,這些年在亞運會,中國代表團幾乎沒有認真考慮過金牌榜首席旁落的可能。可以想像,在2018年的雅加達,這一幕也不太可能出現。

競技場上如此,競技場外何嘗不是?甚至連亞運會的主辦權對於中國的一線城市而言也不再是一個香餑餑。

雖然今天賽事才開幕,但雅加達這座城市經歷的尷尬已經表明,亞運會這種大型綜合性運動會的門檻,並不是任何國家都能夠輕易跨越的。

對於已經舉辦過2008年夏季奧運會並且即將舉辦2022年冬季奧運會的北京來說,亞運會如同雞肋,既無法用它來展示、證明什麼,也無法用它來推動太多。

在廣州舉辦過亞運會之後,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國內一線城市大概也不會再考慮申辦亞運會——綜合成本不低、邊際效益卻註定下降。

票務、交通、治安、大氣和水汙染治理等城市綜合治理難題,以及對地方財政的考驗,對於雅加達或許是個難以解決的問題,但放在國內,大概杭州、南京、武漢這樣的省會城市都能夠愉快勝任。

日本遊泳名將入江陵介(左)。

這樣的大背景下,亞運會還剩下哪些看點?

雖說在當下,強調金牌有可能遭到鄙視,但在雅加達,首要的看點還真的是金牌。

金牌還重要嗎?我們還需要金牌嗎?這是近年來,國內民眾常常提出的問題。

這其實並不是問題。不管經濟社會發展程度高低,完全漠視金牌的國家還真不多見——除了那些完全沒有可能去競爭金牌的國度。

近二十年的奧運會、亞運會東道主,哪一個沒有加大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並且最終大抵都在金牌榜上取得可觀的回報?畢竟金牌對於提振民族自豪感、凝聚人心的作用是客觀存在的。

反對金牌的人,更多地是反對「金牌至上」、反對不惜一切代價(包括國家財政、運動員健康、作弊和服藥等道德風險)去爭取金牌。

沒錯,中國的舉國體制需要反思、需要改革,但無論如何,現有體制下成長起來的運動員,到了大型運動會,全力以赴為祖國爭取好成績,既是基本的體育道德,也是應盡的義務。

日本羽毛球名將桃田賢鬥  視覺中國 資料圖

當然,亞運會的金牌或許不會在國內帶來多麼強烈的反響。以本屆亞運會的項目設置,中國代表團豪取百塊以上的金牌,繼續佔據金牌榜、獎牌榜首席應該沒有懸念。

但千萬別以為中國體育會以一種悠哉遊哉的心態出現在雅加達。

四年前的仁川,客場作戰的中國代表團獲得151金109銀85銅,主場作戰的韓國代表團79金70銀79銅,而日本代表團僅僅獲得47金77銀76銅……這是一個近乎恐怖的優勢。

在完全不擔心金牌榜排名的情況下,此次中國代表團依然精英盡出,在絕大多數項目上都派出了目前的最強陣容。為什麼?

身在雅加達心在東京,或許是一個最好的解釋。

在雅加達,中國代表團或許不會在乎一兩塊金牌的得失,但一定會在乎兩年後,東京奧運會上中日之間的金牌榜之爭。

客觀地說,國人早已不再認為賽場上「金牌比什麼都重要」,更不會認為「金牌是唯一重要的」。但真要是沒有了金牌,公眾輿論又會如何?

北京奧運會東道主的人才紅利已經消耗殆盡,兩年之後的東京,從新德裡亞運會上接過的「亞洲老大」旗幟,我們是否還能順利扛下去?

裡約奧運會上中國男子4×100米接力隊奪得第四名,日本隊摘走銀牌。

過去10年之間,中國的體育迷不止一次地目睹了各支「夢之隊」的失落,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中國競技體育總體競爭力的下滑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面對這幾年咄咄逼人的日本體育,如果兩年後我們真的在金牌榜上競爭不過,甚至被拉開了比較明顯的差距,恐怕真到了那時,不會有多少人能夠繼續保持「無所謂」的心態。

雖然在雅加達,中國拿到100塊以上的金牌繼續蟬聯「亞洲老大」不是問題,但亞運會金牌榜的優勢,和奧運會金牌榜的競爭力並不能完全劃等號。

畢竟多數亞運會金牌得主,在奧運會上並不具備競爭金牌的實力,甚至進前八都有難度。之所以殺雞也要用牛刀,或許更多地是藉此積累心理優勢。

可以想見,中日的暗戰將是雅加達亞運會的主線,尤其是雙方在奧運會上有競爭力的項目,中國代表團一定會以獅搏兔、全力以赴,努力為兩年後的對決打好前哨戰,打出氣勢。

這個「勢」,以及能否推出能力出眾,足以接班的新人,遠遠重於一兩塊金牌的得失。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雅加達亞運會:中國軍團十大新星
    中新社雅加達9月2日電 (記者 王祖敏)在鍛鍊新人、為奧運練兵的雅加達亞運會上,中國軍團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而10位小將令人驚豔的表現,是這份「答卷」中最大的亮點。王簡嘉禾——16歲,遊泳8月24日晚,亞運會遊泳女子400米自由式決賽,中國選手王簡嘉禾奪冠。
  • 投入32億美元仍被吐槽的雅加達亞運會能給關注者帶來什麼驚喜? | 雅加達亞運會系列1
    雅加達是繼曼谷、新德裡後第三個取得第二次亞運會主辦權的首都城市,本屆亞運會作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之前中日韓三國競技水平演練的賽事引起了各方關注。無論是即將開始的開幕式椰城會如何點燃亞運聖火?備受關注的中日之戰又會如何?籌備期一年耗資2億元人民幣的雅加達亞運又會給我們帶來哪些驚喜?
  • 雅加達亞運會開幕:孫楊朱婷林丹領銜 中國團豪華陣容出戰
    8月18日晚8時,第十八屆亞運會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舉行開幕式。本屆亞運會將於2018年08月18日至2018年09月02日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舉行,共設40項比賽項目,包括32個奧運項目和8個非奧項目。雅加達是繼曼谷、新德裡後第三個取得第二次亞運會主辦權的首都城市。1962年,雅加達曾舉辦第4屆亞運會。
  • 雅加達亞運會閉幕中國隊132金收官,亞運會正式進入「杭州時間」
    隨著鐵人三項混合團體接力分出勝負,9月2日,為期16天的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結束全部比賽。中國代表團以132金、92銀、65銅,連續第十屆蟬聯金牌榜和獎牌榜的首位。當晚,在滂沱大雨之下,雅加達亞運會在格羅拉蓬卡諾體育場舉行閉幕儀式,燃燒了半個月的亞運聖火緩緩熄滅。
  • 每一瞬,都是歷史——盤點雅加達亞運會難忘瞬間
    新華社雅加達9月1日電 題:每一瞬,都是歷史——盤點雅加達亞運會難忘瞬間新華社記者張澤偉 蘇斌 朱翃 夏亮熊熊的亞運聖火即將在朋加諾體育中心熄滅,英雄的健兒將向這個赤道附近的國度揮手道別。多年以後,當人們談起雅加達亞運會,依然會心潮澎湃、感慨萬千,或許就是那些或酷或炫、或驚或險、或哭或笑的瞬間。最神聖瞬間:「永恆之火」照亮雅加達之巔雅加達亞運會「綠野仙蹤」般的開幕式讓人叫絕,而最神聖時刻莫過點燃聖火。在全場期待的目光中,聖火沿著蜿蜒的山路「跑向」山巔。在半山腰等候的,是最後一位火炬手、印尼羽毛球名宿王蓮香。
  • 雅加達亞運會今日開幕 場館搶先看!
    朋加諾體育中心、雅加達亞運村……它們都長什麼樣子?△8月17日,印尼雅加達,中國女籃105-73日本(圖/視覺中國) △8月17日,2018雅加達亞運會女子水球小組賽,中國12-8日本2010年廣州亞運會廣州亞運會相當盛大,賽事規模與北京奧運會比肩。「小蠻腰」、海心沙也借亞運會與大家見面。如今,這兩個景點已成為廣州地標。
  • 雅加達亞運會開幕,印尼總統騎摩託車入場驚豔亮相
    16個激情燃燒的日子來自亞洲45個國家和地區的11300餘名運動員將在40個大項、465個小項展開激烈角逐中國代表團派出845名選手力爭在這場對標2020東京奧運會前的「中考」中取得佳績開幕式場外,中國觀眾歡呼「加油」!
  • 雅加達亞運會足球抽籤揭曉
    7月5日,亞足聯在其官方網站公布了2018雅加達亞運會足球項目分組抽籤結果:中國男足進入了擁有伊拉克隊、東帝汶隊、敘利亞隊的C組;中國女足則被分入了朝鮮隊、中國香港隊、塔吉克斯坦隊所在的B組。按照競賽規則,雅加達亞運會男足項目允許23歲以下,也就是1995年1月1日之後出生的球員參加,搭配3名超齡球員。由於1995年1月1日之後出生的球員並非2020東京奧運會男足項目適齡球員,不少協會已經表示將派遣1997年1月1日之後出生的球員參賽,為東京奧運會亞洲區預選賽練兵。中國足協之前已經確認,亞運會由U23男足國家隊參賽,主教練為馬達羅尼。
  • 2018雅加達亞運會火炬手選拔在京啟動
    啟動儀式上,361°集團宣布了包括產品營銷、紀念品推廣、消費者激勵、火炬手選拔、淘寶內容生態戰略合作等一系列活動的雅加達亞運會營銷計劃,同時公布首批「361°亞運會推廣大使」,包括籃球運動員吉默・弗雷戴特、中國遊泳隊隊員劉湘以及歌手魏晨。 為了吸引更多中國愛好者參與火炬手選拔,傳承「熱愛無國界」的體育精神,361°摒棄傳統,設計了一系列順應數字時代特色、獨具創意的選拔方式。
  • 《英雄聯盟》加入2018雅加達亞運會電子體育項目,你怎麼看待呢?
    電子競技與傳統體育競技是否可以同日而語,是一個一直以來懸而未決的話題。年初奧委會主席巴赫在面對相關的提問時含糊其辭地表示電子競技可以被視為電子體育,但他又馬上強調充滿暴力的電子競技想要進入奧運會為時尚早。巴赫的意見代表了奧運會的動向,他們有意在未來接納電子競技,但僅限於無暴力元素的,也就是真正字面意思上的「電子體育」——類似足球籃球遊戲什麼的。
  • 2018雅加達亞運會正式閉幕 亞運會進入杭州時間
    人民網北京9月2日電(楊磊) 北京時間9月2日20:00,2018年亞運會閉幕式在雅加達朋加諾體育中心舉行。閉幕式上,進行了2022年亞運會「杭州八分鐘」表現,亞運會正式進入杭州時間。
  • 入選雅加達亞運會的實況足球 居然是一個團體項目?
    5月14日,距離世界盃開賽還剩1個月的時間,亞奧理事會在官網上對外正式公布了今年雅加達亞運會上的六個電子體育表演項目。其中,《實況足球2018(PES2018)》作為唯一一個體育模擬類項目、同時也是唯一主機平臺(PS4)項目入選。
  • 雅加達亞運會收官 中國隊連續十屆蟬聯金牌榜第一
    中新網雅加達9月2日電(記者嶽川)雅加達亞運會全部比賽於2日收官。在最後項目鐵人三項混合團體接力的爭奪中,中國香港隊摘得銅牌,中國隊、中國臺北隊分獲第四與第五名。圖為中國觀眾為中國女排加油助威。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鐵人三項混合團體接力是東京奧運會新增項目,每隊由男、女各兩名選手組成,分為四棒,每棒均包括遊泳、自行車與跑步,其中女選手完成第一和第三棒次。隊伍總計用時短者獲得冠軍。本屆亞運會中,鐵人三項混合團體接力是收官日的唯一比賽,共有13支隊伍參與角逐。
  • 雅加達亞運會中國男足球員詳情
    雅加達亞運會中國男足球員詳情 中國男足亞運會上共三次獲得獎牌,在1994年的廣島亞運上獲得的亞軍,也是中國男足亞運會最好的成績。
  • 展示新時代大國形象——寫在雅加達亞運會閉幕之際
    第十八屆亞運會9月2日閉幕。雅加達再一次見證了亞洲體育的光榮和驕傲。在本屆亞運會上,共打破5項世界紀錄、追平1項世界紀錄,越來越多的亞洲運動員正在引領或追趕著各自項目的世界領先水平。中國體育代表團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責任感,捍衛國家榮譽,維護國家尊嚴,維護中國體育形象,圓滿完成了參賽任務,取得了運動成績和精神文明雙豐收。中國隊在運動成績繼續保持亞洲領先優勢的同時,鍛鍊了隊伍,發現了新人,收穫了信心。
  • 雅加達亞運會非奧項目知多少
    新華社雅加達8月15日電題:雅加達亞運會非奧項目知多少新華社記者夏亮第18屆亞運會將於8月18日至9月2日在印尼雅加達和巨港舉行。本屆亞運會共設40個大項,其中包括32個奧運項目和8個非奧項目。亞運會與奧運會相比,一大看點是非奧項目的亮相。
  • 雅加達亞運會開幕式在即 盤點歷屆亞運會點火儀式
    人民網北京8月18日電(楊磊 實習生鄧方佳) 北京時間今晚8點,2018雅加達亞運會開幕式就將準時上演。每屆亞運會的聖火點火儀式都引人關注,下面就來回顧一下近幾屆亞運會的聖火點火儀式。 1、2002年9月29日,第14屆釜山亞運會點燃聖火儀式。
  • 2032奧運在雅加達?KFK穿越者兩體育預言準嗎?
    最近比較火的是去年6月豆瓣上的「kfk穿越者」,當然去年就已經有人扒出他的身份,懷疑這個自稱來自2060年的穿越者是1983年出生的中國臺灣編劇張浩民,但這位KFK的很多預演內容近期還是被大家熱搜。他的回答裡面有兩條是明確關於體育類的——1、東京奧運會中國女排沒有衛冕;2、2032年奧運會舉辦地是雅加達。我們在東京奧運會確定被推遲一年的背景下,探討一下這兩個體育問題。
  • 「永恆之火」·文化之旅——雅加達亞運會火炬傳遞綜述
    新華社雅加達8月18日電 「永恆之火」·文化之旅——雅加達亞運會火炬傳遞綜述新華社記者易凌從新德裡到雅加達,第18屆亞運會的聖火走了近一個月,15日來到此行的終點,並將於18日晚點亮開幕式舉辦地朋加諾體育場的夜空。這是印尼第二次迎來亞運聖火,上一次是1962年,但56年前,聖火併未在印尼境內傳遞。
  • 因為這些事 雅加達亞運會更加特別
    200米自由式奪金後,孫楊沒有穿中國代表團統一的領獎服領獎。與眾多00後比賽,43歲的丘索維金娜被稱為「奶奶選手」。日本男籃4名隊員被遣送回國,日本代表團公開致歉。雅加達亞運會昨晚落下了帷幕,但整個亞運會期間發生的一些事情,或許多年以後還會讓我們對這屆亞運會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