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麻煩別人是最大的教養?有多少人從小被誤導,長大後又誤導孩子

2021-01-13 Ada媽媽深呼吸

導語:

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一直是「不給別人添麻煩」,現在流行的說法:不麻煩別人是一種教養。因此我們牢牢記住了這一「準則」,有了孩子之後又傳給了孩子。可是,這種說法真的是完全正確的嗎?

凡事不麻煩別人有幾種情況:

一種是因為獨立自主能力很強,什麼問題都可以依靠自己解決;另一種同樣也是獨立性強,但是因為腦子裡時時記著不能去打擾別人,不要給人增加不必要的負擔,而不得不堅強;還有一種情況不是因為自己多強大,而是因為內心深處的恐懼和膽怯,對別人沒有信心,害怕遭到拒絕和傷害。

人是群居的社會性動物,很難離開別人而獨自生存,人與人之間無論是利益還是情感上的糾葛,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相互糾纏在一起,所謂「剪不斷,理還亂」。

「我不麻煩別人,別人也不要來麻煩我」,這是多少「不愛麻煩別人」的人的交際準則?他們總是想著能自立自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久而久之變成了獨來獨往的獨行俠。他們不知道很多人脈都是通過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麻煩」而建立起來的。

「麻煩」本身就意味著棘手的問題,它與「打擾」不同,我們不能隨便打擾別人,但是一定不能害怕麻煩別人。與別人的關係因「麻煩」而起,通過它情誼會從無到有,沒關係會變成有關係,最終熟悉並成為朋友。

從不給人添麻煩的孩子,讓人心疼

小侄女是個特別聽話的乖乖女,上課規規矩矩,下課按要求玩耍,從來不會搗亂,不給老師製造麻煩。這麼一個乖孩子上大班後卻總是哭鼻子,原因五花八門:排隊的時候被調皮的男孩子插了隊,老師沒有制止;老師上課講的內容沒有學會,不敢問;上課橡皮掉到遠處了,不好意思讓人撿……

表嫂知道孩子的這些行為表現後,聯想起平時自己對女兒嚴厲的管教,以及不要給人添麻煩的理論,才導致孩子的委屈無處發洩,只能以哭的形式來表達。

後來表嫂慢慢轉變了對孩子過於嚴厲的要求,告訴小侄女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自己做,碰到解決不了的,就要尋求幫助,不要害怕給老師和同學添麻煩。

孩子只有敢於麻煩別人,才會自由的打開自己去交朋友,勇於麻煩人的孩子,將來在職場上才不會因害怕拒絕而止步不前。

善於麻煩別人,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美國著名的政治家傑明·富蘭克林就是善於「麻煩」別人的典範,曾經他很想跟一個議員合作,但是這個議員不近人情,又很難接近。他想方設法打聽到這個議員有一本珍品絕版書,於是他找機會向議員借書,對方很高興有人跟他有同樣的喜好,很高興地把書借給了他。借書後沒有多久,富蘭克林就有了收穫,再次見面時議員主動跟他進行溝通,因為他們有了共同的話題。而後來的合作也就順理成章地實現了。

富蘭克林先生總結道:曾經幫過你忙的人,會比那些你幫助過的人更願意再次幫你。換句話說,如果你想讓某個人重視你,那就請他幫個忙!

所以不要總教育孩子不給人添麻煩,這很有可能阻礙他將來在職場上的發展道路。

恰當的麻煩別人,是高情商的體現

被需要是人類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

如果一個人是「十項全能」,就意味著不需要別人的幫助,那麼身邊的朋友很難從他身上獲得被需要和存在感,時間久了關係就淡了。

著名主持人謝娜在娛樂圈裡出了名的朋友多,在一次節目上她說:我經常會麻煩朋友們,比如孩子的紙尿褲、潤膚霜哪個品牌好,不同階段添加什麼輔食,都會跟有孩子的朋友進行交流,讓她們推薦和傳授經驗。

朋友們不僅沒有因為被麻煩而有不滿,反而都熱情地傳授經驗,還會在給自己孩子添置物品的時候順便幫她帶一份,她和朋友們的關係也因為經常麻煩而變得更加親密。

【包麻麻總結】

再好的關係,不常聯繫也會變得疏遠,經常麻煩身邊的人,親密的關係會更加穩固。所以,告訴孩子們,解決不了的事情,多多尋求幫助,要勇於給別人添麻煩。同時,你既要麻煩別人,又要接受別人的麻煩,這樣人生之路才會越走越寬。

我是包麻麻,關注我,不迷路……

相關焦點

  • 「孩子,結婚不要找單親家庭的人」,父母的「忠告」誤導了多少人
    在很多父母的印象中,會存在一種固有觀念,認為單親家庭的孩子存在性格缺陷,當孩子在缺乏愛的環境中長大時,他們往往缺乏安全感,而這個原因也會影響婚姻的不幸。然而可憐天下父母心,家人出於對孩子的關愛和保護,所以會給他們忠告:「結婚不要找單親家庭的人。
  • 這部電視劇想要誤導多少女人?
    不過大家的關注點都在劇情發展中比較關鍵的幾位主角身上,比如說讓人討厭的林有有,分不清楚綠茶婊的許幻山,還有劇中的三位女演員和一級渣男梁正賢。就在大家火熱討論女人30歲應該怎麼過的時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其實這部電視劇的三觀並不正確,反而還有些誤導別人的意思。
  • 不麻煩別人是一種教養
    佛祖說:「你雖然吃齋念佛,但是你卻不斷地化緣,謀求別人的布施,你給別人增添了麻煩;他雖然只顧自己,但他卻從沒麻煩別人。記住,不麻煩別人也是一種功德,是一個修行者最重要的功德!」每個人都不能做到「萬事不求人」,但可以做到儘可能的少求人。不願意麻煩別人的人是善良的人,不麻煩人是一種美德,體現的是一個人的修養。古語有云:「己之事,自完成;毋煩人,大事成。」
  • 梁朝偉主演,《喋血街頭》不知「誤導」多少人
    01事實上,這部《喋血街頭》不知「誤導」了多少人!它哪裡誤導了人?答案是片名!不過,這個片名不知道「誤導」了多少人比如電影中的槍戰情節,無論對手有多少人,四位主角總是打不死的,他們的子彈命中率遠遠高於對手,對手最多能打傷他們。
  • 小浣熊乾脆麵從小誤導了我們
    小浣熊乾脆麵可以說是每個80後90初孩子小學時候的美好回憶啊! 然而此面包裝上那個所謂的「浣熊」卻一直在記憶深處誤導了我們近20年。為什麼這樣說呢?下面我們先來看兩張圖,大家不妨認一認哪個是浣熊?
  • 我有不傷害別人的教養,卻少了不被人傷害的力量
    他們說,「凡是過往,皆為序章」,只是真的有些記憶過不去。若是輕易過去了,怎麼對得起曾經那麼狼狽,那麼無助的自己。我擁有的和我失去的都太可惜了,我有不主動傷害別人的教養,可惜的是少了不被人傷害的力量。那些有教養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來,他們溫暖、溫柔、不會讓別人難堪,不會主動給人找麻煩……與之相反,另一些人就不是這樣,他們覺得開別人玩笑很好玩,覺得欺負別人有意思,就喜歡把一切不好的都推給別人……所以,這樣的兩種人碰在一起,那個有教養的人總是要受委屈的。
  • 《電鋸驚魂》這個名字,誤導了多少人?
    以後每年萬聖節都會有一部《電鋸驚魂》和觀眾見面,至2010年已經拍了七部,而今年第八部也將上映。可以說,《電鋸驚魂》是恐怖片史上票房與口碑兼具的傑作。今天小編想說的不是《電鋸驚魂》的情節和影響,而是僅僅討論一下這個名字,是的,這個名字就值得大寫特寫。這個譯名真是爛透了,誤導了多少觀眾,知乎上就有一個問題《電鋸驚魂》中文名字是否翻譯的欠妥?
  • 別再給孩子看這些繪本了,不光影響孩子心理,還會形成誤導
    這裡的「毒」,指的並不是真的有毒,而且說的那些盜版、質量差、內容不嚴謹、容易給孩子造成一些不良影響的繪本。如果你給孩子買了以下這幾種「毒」繪本,那麼千萬別再讓孩子看了,不光影響孩子心理,嚴重的還會形成誤導。
  • 這部電視劇是想要「誤導」多少女人
    實話實說,《三十而已》的導演和編劇的三觀可能存在某些問題,更準確點的說,《三十而已》這部電視劇的價值觀對觀眾是有誤導作用的,尤其是對女性。因為影視作品有個特殊的功能,那就是它能夠最大化的影響那些沒有獨立思想的人,那些沒有獨立思想的女性觀眾在觀看這部電視劇的時候,大多都會潛移默化地被那些錯誤的「表面現象」所誤導。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仔細的瞧一瞧,這部電視劇裡究竟是哪些東西起了誤導作用。
  • 多少零基礎娃的家長,被《小豬佩奇》誤導了?
    《小豬佩奇》第1季單詞量1779個,前4季不重複詞彙4,503個,總詞彙量72,574詞。高考要求詞彙量才3,500詞。4500的詞彙量大概是大學四級的水平。有英語專業八級的媽媽, 在之前的筆記裡留言說:我專八也不能完全聽懂所有對話。
  • 有兩件事≠沒教養,父母鼓勵孩子勇敢做,娃長大後可能會給你驚喜
    楠楠看著女兒眼裡噙著淚水,站在那不說話,楠楠正準備開口說話,婆婆小聲說道:「別讓孩子不懂分享,做一些沒教養的事,再說人家是客人。」因此,楠楠便將要說的話憋了回去。有兩件事≠沒教養父母鼓勵孩子勇敢做,或許等娃長大後能給你們驚喜——第一件事:學會拒絕如今很多人都不懂得該如何拒絕別人,導致自己只能默默承受不合理的要求。從而處在一邊受欺負一邊又悔恨自己太膽小的無力感中。
  • 升旗儀式上杜江全家脫帽:有教養的孩子,別人看得到
    ,未來不會差嗯哼小朋友在這樣的家庭長大,從小也會受到感染,有一顆愛國的心。我和他在一個村裡長大,同學十多年,看著他一步步的從一個愛鬧著玩的小男孩,到長大成為了街頭混混,最後因為在外省砍人進了監獄。留下年邁的父母和年幼的女兒在家,直到現在也沒出來,女兒早已忘記爸爸的模樣。如果小時候他的父母能好好教育他,做一個與人為善的人,他應該會有一個美滿的家庭和美好的人生。
  • 《明日之後》什麼是盾牌誤導 盾牌誤導遊戲含義解答
    導 讀 明日之後盾牌誤導是什麼意思!你喜歡這款遊戲嘛?喜歡的話就跟著九遊小編一起走進遊戲的世界吧!
  • 東京RE第四季1集,這集的最大誤區,誤導了多少人對半喰種的認知
    以下內容有一定劇透,請選擇閱讀喲!
  • 不麻煩別人是一種教養,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修養
    文/小雪少給別人找麻煩的一個最佳辦法,就是把麻煩在自己手裡解決掉。01.表妹為了免單也是真的拼了一大早閒得無聊,拿著手機刷頭條,刷屏之間收到表妹一條消息「姐,幫我砍一刀」,這某多多是真的特招人恨,我可煩可煩了你懂吧。
  • 讓孩子「不要老是麻煩別人」?越懂得「麻煩別人」越「受歡迎」
    前段時間,張姐和老師溝通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老師很委婉的表示孩子不是很合群。張姐聽後很納悶,自己平時對孩子要求的很嚴格,更是經常提醒孩子"不要老是麻煩別人!"按道理說孩子應該更加有行為邊界感,應該受到小夥伴們歡迎才對啊,可是為什麼孩子會表現的不合群呢?原來,孩子害怕給別人添麻煩,明明自己想加入到遊戲裡也不敢提出要求。
  • 明日之後盾牌誤導是什麼意思 明日之後盾牌誤導怎麼使用
    很多小夥伴們都不太明白明日之後中的盾牌誤導到底是什麼意思,代表什麼呢?小編今天就給大家整理了關於盾牌誤導的相關含義解釋介紹啦!  明日之後盾牌誤導是什麼意思  誤導是明日之後中護甲屬性中的一種。護甲屬性的加成可以給護甲提供某一方面的保護提升。
  • 蒼井空高調曬娃,評論區卻炸鍋了,教養是孩子一輩子的修行
    因為職業特殊性,很多人認為她這輩子不可能結婚,或者沒人願意跟她結婚。但前幾年她真的遇到了喜歡她、包容她的另一半,宣布退圈。懷孕後,下架了自己以前所有的影視作品。大概是為了孩子,畢竟孩子有一天長大後這些負面信息對他們成長不利。
  • 張子楓節目裡吃鴨蛋,有誰注意到她蛋殼放哪了?教養是裝不出來的
    1、一個人的談吐是教養的標籤語言是傳遞信息的工具,一個人的談吐是教養的標籤,懂不懂得說話,在什麼時機和場合說什麼樣的話都有講究,不粗言粗語,不魯莽,不打斷別人說話,不逞口舌之快。2、周圍環境的潛移默化除了父母的最主要的影響之外,周圍環境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在一個教養好的環境下成長,那麼孩子就會自然而然地養成還得行為習慣,但是相反地,假如孩子身處在一個周圍都是不文明沒有教養的人的環境中,那麼他也會被誤導。
  • 渡邊淳一的「鈍感力」,究竟誤導了多少人?
    3)從人際關係角度講敏感的人對於朋友說的話,做的事,甚至是背後的意思都會去細細揣測和思索,而鈍感的人呢,即使是聽到了朋友說的不中聽的話,聽完後也能馬上拋諸腦後。所以,鈍感的人可能更能與朋友保持長期良好的關係,也更不容易受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