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麻煩別人是一種教養

2021-01-13 瀟湘晨報

兩個修行者去見佛祖,佛祖要根據他們各人的功德決定收誰為徒。

第一個修行者說自己一路上吃齋念佛,普度眾生,心裡從來沒有想過自己。

第二個修行者說自己一直只顧自己,他雖然沒有什麼功德,但是他守住了做人的底線,從來沒有讓別人給他布施,因為他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全都來自自己的勞動。

第一個修行者被淘汰了,第二個修行者卻入選了。

第一個修行者不滿地質問佛祖,為什麼會這樣?

佛祖說:「你雖然吃齋念佛,但是你卻不斷地化緣,謀求別人的布施,你給別人增添了麻煩;他雖然只顧自己,但他卻從沒麻煩別人。記住,不麻煩別人也是一種功德,是一個修行者最重要的功德!」

每個人都不能做到「萬事不求人」,但可以做到儘可能的少求人。不願意麻煩別人的人是善良的人,不麻煩人是一種美德,體現的是一個人的修養。

古語有云:「己之事,自完成;毋煩人,大事成。」任弼時也說過一句話:「人生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花錢多,三怕麻煩人。」

當一個人學會不輕易麻煩別人時,就是真正意義上的成熟穩重、懂得擔當了。

在正確處理人際關係方面,胡適給我們樹立了好榜樣。他曾告誡兒子:「人與人之間,一定要懂得恪守分寸,不冒犯、不打擾,這樣才能不造成麻煩,才能維持良好的關係。」胡適與妻子一起住在大學的宿舍,妻子老是違反不可以在宿舍打麻將的規定,他決定搬出學校。

有人笑他:「學院的院長就是您的學生,您怕什麼呢?」「正因為院長是我的學生,我更加不能為難他。」胡適能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就算院長是他的學生,也不例外。

其實,你對待別人的態度,是否喜歡麻煩別人,透露著你的教養。

一個人最好的教養,就是儘量不要去打擾別人的生活。更不要由著自己的性子,本著利己主義去損害他人的利益。

一兩次的打擾和麻煩沒有什麼,但無底線、無止境的麻煩別人,就有失偏頗,遭人嫌棄。

也許你可能從中得到一點點的恩惠,但實則是有失教養,這樣做也會傷透對方的心,可能會因此產生誤解和矛盾,最後朋友變成了仇人。

生活中,很多人做事總喜歡找人幫忙,從來不怕麻煩別人:

要搬家了,明明有專業的搬家公司,還是習慣去找親戚朋友幫忙,只為省下那點搬家費;

要去哪裡,明明一輛計程車就可以搞定,非得讓誰接誰送,只為省下那點路費;

要買房子,明明銀行大門永遠開著,還是習慣找別人去借,只為省下一些利息。

人生在世,誰都難免不會遇到難處,都需要有人幫襯,這是可以理解的,我們也應該伸出援助之手,力所能及拉一把。

但是,如果一個人將麻煩別人作為濫情的資本,把無休止的瑣碎事推給他人,說好聽一點是求助,不好聽一點就是為了自己不努力找藉口。

不麻煩別人,是一種教養;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修養。每個人的時間都是寶貴的,每個人的精力業是有限的,希望我們自己能夠做的事情自己做,儘量不要去麻煩別人。

來源:紅網

作者:吳展團

編輯:化定興

本文為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

【來源:紅網_紅辣椒評論】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不麻煩別人是一種教養,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修養
    文/小雪少給別人找麻煩的一個最佳辦法,就是把麻煩在自己手裡解決掉。01.表妹為了免單也是真的拼了一大早閒得無聊,拿著手機刷頭條,刷屏之間收到表妹一條消息「姐,幫我砍一刀」,這某多多是真的特招人恨,我可煩可煩了你懂吧。
  • 為人處事,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教養
    他們也許被生活壓的喘不過氣,也許正處在崩潰的邊緣,也許正在經歷人生最大的磨難。 別給他們添麻煩,別做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也許在你眼中,一些無足輕重的事託給別人,會改變他一天的所有計劃安排。 你永遠都不知道,你的麻煩,會帶給別人多大的困擾。
  • 疫情之下,不給別人添麻煩是最基本的教養
    疫情期間很多人都憋在家裡儘量不出門,儘量不製造噪音,不影響鄰居生活,不給鄰居添麻煩,難道不是基本的教養嗎?然而這幾年我越來越多地聽到這樣的觀點:「要學會麻煩別人」、「會麻煩別人是一種社交技能」、「相互麻煩是一種協作」。大約十年前電視劇《蝸居》大熱,其中宋思明有一段臺詞:「關係這個東西啊,你就得常動。越動呢就越牽扯不清,越牽扯不清你就爛在鍋裡。
  • 疫情當下:有一種教養,叫不給別人添麻煩,為他人著想的善良
    自己的利益高於一切,為了自己,給別人增加麻煩、甚至損害他人。歸根結底,是自私。是沒有教養的行為。人的教養,是為他人著想的善良。武漢學院大三學生郭嶽,他的教科書式自我隔離方式,50天,從未感染一人。回家途中,郭嶽全程沒有摘下口罩、手套,不和任何人交談,甚至不喝水。到家前,讓家人準備好消毒酒精,全身及行李消毒,把自己隔離在臥室,主動聯繫社區說明情況,幾天後確診,全程配合治療,康復後,住在車庫,進行自我隔離28天。車庫隔離期間,他說,「這樣更安全些,也不會給家人和周圍人帶去不必要的麻煩。」
  • 不麻煩別人是最大的教養?有多少人從小被誤導,長大後又誤導孩子
    導語: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一直是「不給別人添麻煩」,現在流行的說法:不麻煩別人是一種教養。因此我們牢牢記住了這一「準則」,有了孩子之後又傳給了孩子。可是,這種說法真的是完全正確的嗎?凡事不麻煩別人有幾種情況:一種是因為獨立自主能力很強,什麼問題都可以依靠自己解決;另一種同樣也是獨立性強,但是因為腦子裡時時記著不能去打擾別人,不要給人增加不必要的負擔,而不得不堅強;還有一種情況不是因為自己多強大,而是因為內心深處的恐懼和膽怯,對別人沒有信心,害怕遭到拒絕和傷害。
  • 一個人最好的教養,就是不給別人添麻煩
    一個人最好的教養,就是不給別人添麻煩。不麻煩別人,是素質很高的體現,也是一種很高的情商。你真的不必總是麻煩別人,否則你會令人討厭。 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善良的習慣。
  • 學會不輕易麻煩別人的時候,你就是真正的成熟了
    有人說過,教養和文化其實是兩回事。有的人很有文化,可是卻很沒有教養,有的人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但是仍然有很高的教養,很有自己的分寸。一個人的素養怎麼樣和他的教育水平的高低,勤不勤奮和有沒有錢等都沒有關係,其實要知道一個人真正的素質,就是不輕易的去麻煩別人。
  • 一個人最好的教養,就是儘量不麻煩別人
    教師也是一種職業,雖然它因為教書育人、責任重大而被社會公眾格外重視,但是教師也應該有自己的私人空間,否則,又怎麼能夠有足夠的精力去精心培育我們的一株株小幼苗呢?更何況,我們每名教師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家長跟教師的教育理念相悖的地方應該選擇跟教師探討而不是主觀性的「教導」教師的做法,或許,家長應該反思的是,這名家長只有教導自己的孩子的權利,卻不應該單方面幹涉教師的教育方式方法。
  • 讓孩子「不要老是麻煩別人」?越懂得「麻煩別人」越「受歡迎」
    張姐聽後很納悶,自己平時對孩子要求的很嚴格,更是經常提醒孩子"不要老是麻煩別人!"按道理說孩子應該更加有行為邊界感,應該受到小夥伴們歡迎才對啊,可是為什麼孩子會表現的不合群呢?原來,孩子害怕給別人添麻煩,明明自己想加入到遊戲裡也不敢提出要求。寧可自己一個人待在角落裡靜靜的看著,也不願意因為自己的出現對同伴造成打擾。
  • 心理學:不愛麻煩別人,是一種很「危險」的人格
    直到那一刻,她還不明白,不愛麻煩別人,其實是一種危險性人格。因為麻煩,是建立關係的開始。不愛麻煩別人,是一種很「危險」的人格不愛麻煩別人的人並不少,很多人都覺得,我自己可以做的事情,為什麼要麻煩別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好嗎?
  • 我有不傷害別人的教養,卻少了不被人傷害的力量
    此生不悔入地獄,來世再為天上星,我是來自地獄的星星。關注我,我願成為一道光,伴你前行。說起來有些可笑,這些年的經歷就像是一場夢一樣,讓人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他們說,「凡是過往,皆為序章」,只是真的有些記憶過不去。若是輕易過去了,怎麼對得起曾經那麼狼狽,那麼無助的自己。我擁有的和我失去的都太可惜了,我有不主動傷害別人的教養,可惜的是少了不被人傷害的力量。
  • 適當麻煩別人是一種社交技能,別總是一個人逞能了
    這不就是幾年前的自己嗎?害怕麻煩別人,不願意隨便打擾別人,覺得麻煩別人就是很不好的事情,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儘量一個人解決,哪怕要花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才能完成。或許,這也是很多人的想法。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很好的教養和道德。自己能做的事情,絕不張口麻煩別人;自己做不了的事情,就花錢請別人來做。我不禁反思,這樣的做法到底對不對呢?
  • 有一種教養,是我懂得你不容易
    老總很好,明白員工不容易,所以從不苛待,員工也很好,知道創業艱辛,加班加點無怨言。我想,一個人教養最大的體現,就是不會認為凡事都是理所當然。他懂得體諒對方的不容易,不會輕易麻煩別人,願意為別人多考慮一些,即便只是上下級從屬關係。這種教養,是由內而外散發出來,讓與之相處的人如沐春風。
  • 隨筆:不輕易麻煩別人也是一種修養
    我立即下床,不小心把腳弄痛了,這才想起自己正在養腳哩。重新坐下來,先給那個某甲打電話,某甲說不願理睬正在高速上跑那個傢伙,早被他麻煩夠了。又給那個某乙打電話,某乙說和此人並不熟悉,也就是個同鄉,不見算了。某丙說得更絕,說我是沒事找事,搭理那貨弄個啥哩!在縣城工作的人,經常接待在外地工作、生活的老鄉、同學、戰友等。
  • 真正的教養,是不輕易拆穿別人的難堪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洞見,ID:DJ0012398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著名旅行作家凱魯亞克說:「教養是一種不用說出來的美好。」所謂教養,就是不讓別人難堪,就是要用心體察別人難言的心思,而後真誠地化解對方的難堪。用智慧去了解他人心意,用真誠與善良之心與他人交往。
  • 校園霸凌|不傷人是一種教養,不被別人傷害是一種氣場
    答案是——不可以!在家中長期被忽視、情緒受壓抑根據研究顯示,在學校慣於欺負他人的孩子,其實在家裡比一般孩子更容易呈現情緒的壓抑,他們往往不敢在家人面前自由地表達情緒,而與家人之間產生一種情感矛盾的關係。
  • 心理學:無法拒絕別人,不願麻煩別人,是一種危險的人格
    於是在長大的過程中,我們常把不去麻煩別人當作是自己成熟的標準。我們養成了什麼事情都不去麻煩別人;什麼問題都自己解決;什麼難題都自己攻克的本領,它讓我們變的不那麼容易被接近。這種本領有時並不好,太省事的人往往看起來涼薄。有一對熱戀的情侶,男孩吃著巧克力,女孩也很想要,但是她不說。
  • 真正的教養,是把舒服讓給別人
    如果說,尊重別人是做人的基本禮儀和準則,那麼,暗處的尊重蘊含的則是一種為人處世的實誠和善意,盡顯一個人良好的品德修養。 1972年3月,錢鍾書回到北京居住,隔壁是他在北大的老鄰居——曾任北大西語系英語教研室主任的吳興華一家。
  • 有一種教養,叫熟不逾矩!
    不僅如此,房間他也從來不收拾,換洗的衣服都是直接丟在一旁,然後沒事就抱著手機埋頭玩遊戲,好像理所當然就會有人替他整理一樣。小周的愛人原本就家庭工作兩頭忙,現在變成還要多照顧一個人,時間久了,自然會有意見。有好幾次,小周看不過去了,也試著委婉地和侄子提意見,可結果卻是,人家的反應比他還激動。
  • 教養不是所謂的不給人添麻煩
    我一直認為我很有文化教養。我通常有禮貌地與人交談,用各種禮貌的表達來對待人。當事情發生時,我不會佔別人的便宜,不給他們添麻煩,更不用說讓他們難堪了。但是幾天前,我被母親教訓了一頓。她說有時候你所以為的教養不是教養而實實實在在的冷酷與漠不關心。我們的社區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