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修行者去見佛祖,佛祖要根據他們各人的功德決定收誰為徒。
第一個修行者說自己一路上吃齋念佛,普度眾生,心裡從來沒有想過自己。
第二個修行者說自己一直只顧自己,他雖然沒有什麼功德,但是他守住了做人的底線,從來沒有讓別人給他布施,因為他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全都來自自己的勞動。
第一個修行者被淘汰了,第二個修行者卻入選了。
第一個修行者不滿地質問佛祖,為什麼會這樣?
佛祖說:「你雖然吃齋念佛,但是你卻不斷地化緣,謀求別人的布施,你給別人增添了麻煩;他雖然只顧自己,但他卻從沒麻煩別人。記住,不麻煩別人也是一種功德,是一個修行者最重要的功德!」
每個人都不能做到「萬事不求人」,但可以做到儘可能的少求人。不願意麻煩別人的人是善良的人,不麻煩人是一種美德,體現的是一個人的修養。
古語有云:「己之事,自完成;毋煩人,大事成。」任弼時也說過一句話:「人生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花錢多,三怕麻煩人。」
當一個人學會不輕易麻煩別人時,就是真正意義上的成熟穩重、懂得擔當了。
在正確處理人際關係方面,胡適給我們樹立了好榜樣。他曾告誡兒子:「人與人之間,一定要懂得恪守分寸,不冒犯、不打擾,這樣才能不造成麻煩,才能維持良好的關係。」胡適與妻子一起住在大學的宿舍,妻子老是違反不可以在宿舍打麻將的規定,他決定搬出學校。
有人笑他:「學院的院長就是您的學生,您怕什麼呢?」「正因為院長是我的學生,我更加不能為難他。」胡適能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就算院長是他的學生,也不例外。
其實,你對待別人的態度,是否喜歡麻煩別人,透露著你的教養。
一個人最好的教養,就是儘量不要去打擾別人的生活。更不要由著自己的性子,本著利己主義去損害他人的利益。
一兩次的打擾和麻煩沒有什麼,但無底線、無止境的麻煩別人,就有失偏頗,遭人嫌棄。
也許你可能從中得到一點點的恩惠,但實則是有失教養,這樣做也會傷透對方的心,可能會因此產生誤解和矛盾,最後朋友變成了仇人。
生活中,很多人做事總喜歡找人幫忙,從來不怕麻煩別人:
要搬家了,明明有專業的搬家公司,還是習慣去找親戚朋友幫忙,只為省下那點搬家費;
要去哪裡,明明一輛計程車就可以搞定,非得讓誰接誰送,只為省下那點路費;
要買房子,明明銀行大門永遠開著,還是習慣找別人去借,只為省下一些利息。
人生在世,誰都難免不會遇到難處,都需要有人幫襯,這是可以理解的,我們也應該伸出援助之手,力所能及拉一把。
但是,如果一個人將麻煩別人作為濫情的資本,把無休止的瑣碎事推給他人,說好聽一點是求助,不好聽一點就是為了自己不努力找藉口。
不麻煩別人,是一種教養;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修養。每個人的時間都是寶貴的,每個人的精力業是有限的,希望我們自己能夠做的事情自己做,儘量不要去麻煩別人。
來源:紅網
作者:吳展團
編輯:化定興
本文為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
【來源:紅網_紅辣椒評論】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