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靜好,陽光明媚,今天又是照常上班的平常的一天。臨近下班的時候遇到的一件小事,卻讓我反思了起來。
辦公室裡靜悄悄的,大家都在各自的辦公桌前埋頭苦幹,誰也沒有注意到門口進來了一位老爺爺。
我稍微抬頭注意到了老爺爺,大概五、六十歲,衣服顯舊,面容有些憔悴,手裡拿著一張紙,臉上流露出局促不安。
就在我由猶豫著要不要上前問明來意的時候,我發現那位大爺顯得更加不安了,在門口不停的小步徘徊,眼神上下左右到處看,好像是在排解焦慮,或者糾結著什麼事。
這時我突然腦洞大開了,我的腦海中閃過了無數個可能:該不會是個騙子吧?小偷?迷路者?募捐者?又或者是乞討者?
我被自己的這些想法嚇了一跳,趕緊搖搖腦袋,或許就只是進來發發小廣告的呢?還是上前詢問清楚吧,如果是不相關的人,禮貌把他請出去就可以了。
去跟老爺爺交流了一番,才知道原來是某同事的客戶,老人雖不太善於交流,卻也足夠讓我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看我鬆了一口氣的樣子,他又緊張的解釋道:「我兒子說的,拿這張紙過來給你們看就懂了」。
原來是烏龍一場。
我不禁對於自己剛剛的冒出來的奇怪想法反省了一番,突然醒悟了過來。這不就是幾年前的自己嗎?害怕麻煩別人,不願意隨便打擾別人,覺得麻煩別人就是很不好的事情,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儘量一個人解決,哪怕要花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才能完成。
或許,這也是很多人的想法。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很好的教養和道德。自己能做的事情,絕不張口麻煩別人;自己做不了的事情,就花錢請別人來做。
我不禁反思,這樣的做法到底對不對呢?麻煩別人就一定不好嗎?
反思的結果是:未必。有時候,適當的麻煩別人也是對對方的一種尊重。
現在來回想一下老人的心理歷程。
老人出門的時候,兒子叮囑:「拿著這張紙,去到那裡給他們的工作人員看,他們就懂了,我已經電話聯繫好了」。老人鄭重地拿過紙,想著一定要幫兒子把事情辦好。老人按著地址來到了我們小區,卻找不到是在哪棟樓,怎麼辦?想想還是不要麻煩保安了,自己找找吧。差不多走完了這個小區,終於找到了坐在樓層,卻發現進去要刷卡,怎麼辦?打電話讓工作人員下來接待?太麻煩別人了,還是等等吧,等會有人開門跟著進去就好。老人等了一會就有人開門了,心想還是挺順利的。來到了公司門前,發現是玻璃門,一眼就可以看到裡面的人都是認真的工作,突然敲門豈不是打擾到了別人的工作?糾結了一小會,老人發現門並沒有鎖,於是就推門進去了。進去之後發現大家還是在專心的工作,該不該去打擾呢?
於是老人就開始糾結、焦慮、不安,從而引發了我的一系列想法。
當然上面也是我對於老人心理的推測,但可想而知,不願輕易麻煩別人的老人,經歷的可能還不止這些。
老人走後我問了負責的同事,才知道,原來同事一直在等老人,因為跟老人的兒子約好了要今天把事情辦好。臨近下班的點,卻遲遲未見老人到來,內心也很是焦急,想著怕是要延遲下班耽誤接小孩放學了。
你看,老人不想麻煩別人的後果就是,不僅自己花費了更多的時間、精力,經歷了很多沒必要的糾結、焦慮,還影響到了同事的情緒,耽誤同事的正常下班。
試想,如果老人在找不到路的時候、上不去樓的時候、進不了門的時候,給同事打個電話或者發個信息,結果是不是會很不一樣。事情可以早點辦完,雙方也不需要經歷那些不好的情緒,當然也不會被我誤會了。
所以,老人看似不想麻煩別人,實則已是在添麻煩;打電話或者出聲說明來意,看似一種打擾,實則卻是一種尊重。
有時候,面對一些不懂或者難以辦到的事情,可以適當的求助於他人,這樣不僅可以事半功倍,也是一種對對方的尊重。
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在書寫《本草綱目》期間,讀了很多醫學典籍,但是他發現每部典籍中對於一些藥物的說法大多不一致,有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
有一次,李時珍遇見幾個替官府趕車的馬夫,他們煮連根帶葉的野草喝湯。好奇上前詢問,馬夫告訴他說:「我們趕車的人,整年累月地在外奔跑,損傷筋骨是常有之事,如將這藥草煮湯喝了,就能舒筋活血」。這藥草原名叫鼓子花,又叫旋花,李時珍將馬夫介紹的經驗記錄了下來。這讓他有了重大的發現,決定親自去虛心求教、深入調查,廣泛向勞動人民學習。
他先後到武當山、廬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廣、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藥物標本和處方,每到一地,他就虛心地向各式各樣的人物求教,其中不乏農民、樵夫、車夫、捕蛇者、藥工和漁夫等,與他們一起研究草藥的屬性和療效。
李時珍不斷地麻煩別人,但同時也是對那些懂草藥者的一種尊重,他們在與李時珍的討論過程中也學會了很多藥理知識,這是一種雙贏的結果。
正是因為尊重,才會虛心求教,最終耗費幾十年完成了《本草綱目》這部192萬字的巨著。如果李時珍怕麻煩他人的話,也許我們就看不到如此詳盡的醫學聖典了。
每個人都不是生而知之的,不懂就要去問、去學習。要知道就算是名人們也是在請教和麻煩他人的過程中,逐漸的學習和進步的。
生活中有些時候,我們需要和別人合作才能完成一些事。即便自己解決不了也要一個人做的,那叫「逞能」。親人之間、朋友之間亦是如此,有時候適度麻煩一下對方,讓他們知道自己被人需要,也同時肯定了你們之間的關係。
大家都知道,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美德。然而,適當的麻煩別人是一種社交技能,也是對對方的一種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