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一個人不好意思拒絕別人和麻煩別人,是危險人格

2020-12-23 走出抑鬱的小叮鐺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文/老K

你是否在生活中很不喜歡去麻煩別人和拒絕他人呢?

在英國心理治療師雅基·馬森的著作《可愛的詛咒》中明確表示,如果一個人不拒絕別人,因為拒絕他人會讓自己感到內疚,即便委屈自己也不願意愧對他人,這類人屬於聖母型人格(Notre Dame Personalit),是一種被動的心理傾向和態度傾向。

可要知道的是,這類人並非真的樂於幫助他人,只是習慣討好和不敢拒絕他人罷了,如果你給他們做過分析就能發現,這類人從小就成長在不是很幸福的家庭中,他們習慣以討好父母來獲得父母的愛。但要知道,這類人其實內心有很多怨恨,長大後也更容易虛偽,心理學認為這是一種危險的人格。

聖母人格有哪些,真的好嗎?

倘若你在生活中滿足這幾類標準,就可能是聖母型人格了:

常常把自己的需求放在最後,首先滿足他人的需求,這個他人不僅僅包括朋友、同事、家人還包括父母、子女和配偶。而且會呈現出兩種極端,一種是完全忽視親人愛人的需求而首先考慮外在關係(工作客戶、同事等)的需求,另一種是兩種都考慮但唯獨忽視自己,所以看上去就像一個受氣包一般。始終把友善待人作為第一甚至唯一的行為準則,並因此受盡委屈。他們認為別人喜歡自己是因為自己必須滿足他人,甚至需要成為別人希望自己成為的樣子。面對權威人士(父母、老師、領導等)不敢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感受講出來。不敢和他人產生衝突,面對衝突總是自己先退讓不管原因是誰造成的。過度誇大拒絕他人的後果。

看到後,很多人會說,友愛他人、拒絕衝突這不是好事嗎?怎麼到你們心理學家這裡什麼品格都是有病的啦!

這裡就要提到一個心理學家溫尼科特了,他認為每個人對自我的評價來自於外部評價和內部評價兩個方面。

一般健康人格他們很少被他人的評價影響,即使別人對他們惡語相向,他們依然有自己的信念。

聖母型人格自我價值感較低,他們自我的信念不是來自自身,而是寄希望於他人。

所以他們看上去「友善、利他」並非發自內心的,而是從小習得甚至壓抑的結果,他們缺乏表露內心的真實,所以無條件順從的背後也滋生了很多怨恨,從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角度看,這些被壓抑的情緒和本能會有爆發的一天,所以,對於具有聖母型人格特質的人來說,他們很可能出現嚴重的報復性行為,對身邊的人造成傷害。

一旦自己積攢到零界點時爆發是異常恐怖的,你們一定在生活中看過老好人發飆吧,就是這個結果。

如何避免成為聖母型人格?

如果你因為自己是「聖母型人格」而困擾,老K這裡給你提幾個建議:

1、真實清晰地表達自己觀點

對於大多數「可愛的人」來說,表達自己真實的需求是一件尤為困難的事。我們提供一系列方法,幫你以更清晰、更自信的方式傳遞原本覺得難以表述的信息(如拒絕、抱怨及劃清界限等)。

如果語言表達困難,哪怕肢體語言也是可以的,大量研究表明,相比其他方式,我們通過非語言交流(或者說,肢體語言)獲得的信息更多。

肢體語言研究先驅麥拉賓(AlbertMehrabian)提出了一條平衡定律,即:對一個人的印象,大約55%來自於肢體語言,38%來自於說話的方式(尤其是語氣),7%來自於說話的內容。

2、不含敵意的拒絕

通常拒接別人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尤其是別人的殷殷之請。但是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拒接別人,比如,別人向你借錢。

「不含敵意的堅決」是由美國心理學家胡特提出來的一種拒絕別人或者與人相處的心法,不含敵意的堅決。

我們不是上帝不是萬能的,同時我們也不是別人和世界的中心,所以拒絕他人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不含敵意的堅決」是告訴我們自己,當我們堅決的時候。不是因為我們自己對別人有敵意,而是因為自己不樂意。如果我們強迫自己不堅決,那就是對自己的敵意了,也是對別人的不真誠。

3、劃清邊界

擺脫聖母情結就需要自己明白人際關係中的界限,我們並非別人的救世主,很多時候只有我們自己先照顧好自己才能做到照顧別人,一味滿足他人忽略自己的人是不健康的人格,我們要讓別人知道什麼樣的事情會傷害到我,我會傷心。

相關焦點

  • 有心理學家指出:不好意思麻煩別人,是一種危險的人格特質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在我們周圍總有那麼一些人,他們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非常獨立,從來不去麻煩別人:上學的時候,自己有些題目不會做,明明同桌就是個學霸,但是還是不好意思問人家,總以為自己會耽誤了同桌學習;
  • 心理學:無法拒絕別人,不願麻煩別人,是一種危險的人格
    心理學家:不麻煩別人是一種危險的人格。在眾多人格之中,有一種是「聖母型人格」。這類人具有的特徵就是:「不好意思拒絕鄙人,不願意麻煩別人」。心理諮詢師雅基·馬森將這種人格稱為「可愛的詛咒」。這類人的確是可愛的,他們在自己的極其不願中還是會照顧他人的感受,在乎他人的情感。但危險在於這類人格往往會丟失自己,他們會無底線的,無原則的討好身邊的人最終在他人的期待中崩潰。
  • 心理學:不愛麻煩別人,是一種很「危險」的人格
    不愛麻煩別人,是一種很「危險」的人格不愛麻煩別人的人並不少,很多人都覺得,我自己可以做的事情,為什麼要麻煩別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好嗎?聖母型人格心理治療師馬森在《可愛的詛咒》中,曾提過這樣一種人。這種人很「可愛」,他們從來都不喜歡、不願意去麻煩別人。但他們也不會拒絕,因為拒絕會讓他們覺得內疚。因為不好意思拒絕,所以便一直答應。
  • 卡耐基:不好意思拒絕別人,是種危險的心理,想改變需懂得這2點
    但著名的心理學家卡耐基認為,不好意思拒絕別人,不願意麻煩別人的人稱之為討好型人格或者是聖母型人格,是一種不健康且危險的心理狀態。卡耐基認為:害怕說「不」的心理,其實就是一種以自己主觀為藍本來看別人的心理投射。
  • 心理學家:總覺得自己很沒用、一無是處,是一種危險的人格
    心理學家指出,如果一個人經常以這樣消極的眼光看待自己,說明他的自尊極低,是非常危險的。現在,很多心理疾病都跟低自尊有很大的關係。比如,以下4種。一次、兩次、三次消極的評價不足以患上抑鬱症,但每次遇到點麻煩和困難,就開始貶低和抨擊自己,那麼量變就會產生質變,養成一個難以攻破的負面思維習慣,從而越想越消極,越想越抑鬱,越想越討厭、憎惡自己。
  • 不好意思拒絕別人的請求?「爛好人」只會讓人瞧不起
    所謂"登門檻效應",是指一個人如果接受了他人的一個小要求,對於他人再提出的一個更大點兒的要求,他也傾向於接受。為什麼會這樣呢?簡單來說,你在幫了別人一個小忙後會產生一種自己是樂於助人的這樣一種自我認知,那如果你拒絕了別人接下來的大請求,你就會出現認知不協調,或者說前後不一致,這會讓你感覺不適或者產生壓力,所以為了保持這種一致性,你容易答應接下來的更大請求。
  • 讓孩子「不要老是麻煩別人」?越懂得「麻煩別人」越「受歡迎」
    前段時間,張姐和老師溝通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老師很委婉的表示孩子不是很合群。張姐聽後很納悶,自己平時對孩子要求的很嚴格,更是經常提醒孩子"不要老是麻煩別人!"按道理說孩子應該更加有行為邊界感,應該受到小夥伴們歡迎才對啊,可是為什麼孩子會表現的不合群呢?原來,孩子害怕給別人添麻煩,明明自己想加入到遊戲裡也不敢提出要求。
  • 爛好人一個,不好意思拒絕別人的星座
    天秤座天秤座人親切、隨和,十有八九都屬於「討好型人格」,他們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眼光、評價,總是希望能給人留下好印象,所以常常很有彈性地去配合別人,或者配合多數人已習慣的遊戲規則,就算並不是自己情願的,他們也會選擇隱忍,不會拒絕。
  • 俗話說:「求人不如求己」,如果經常麻煩別人,會討人喜歡嗎?
    這類人的心理反應有以下幾點: 1、「求人不如求己」的刻板印象 2、極度高傲,自尊心過於強烈,認為請求別人幫忙,會低人一等 3、原生家庭的教育,從小被灌輸不要調皮搗蛋,不要給別人製造麻煩 4、迴避型人格,內心敏感,害怕被拒絕,從而在社交上退縮
  • 心理學家:當一個人有這些「怪癖」,代表性格有缺陷,危險了
    但如果一個人持續的,長期的表現出某些怪癖,很有可能就是在心理或者性格上有某些缺陷或者障礙。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一個人長期有這些「怪癖」,往往代表著他性格上有所缺陷,要留心了。(1)不與人建立正常的關係內向不是毛病,膽小不是問題。
  • 別人總找你辦事,你又不好意思拒絕咋辦?這幾招拒絕人還不得罪人
    但如果一直當個好好先生,做任何事情都來者不拒,幫助別人的話。只會讓自己的事情越來越多。而且讓你辦的事情也越來越有難度。甚至有些事情也是違反工作紀律的。這個時候怎麼辦呢?很多人害怕拒絕別人就得罪了人。多條朋友多條路,多個敵人,多堵牆。自己又不想得罪人怎麼辦?以下幾點。你如果會了。就是情商高。拒絕人還不得罪人。一、笑字訣!
  • 8.8分日劇:拒絕討好別人後,我找回了自己
    她丟掉了自己,只為別人而活。她天天緊繃著神經,生怕讓任何一個人不開心,不願給任何人帶來麻煩。可低到塵埃裡的她,真的得到大家的喜歡與認同了嗎?恰恰相反,沒有一個人把她放在眼裡。試問,人到底為什麼會成為討好型人格?其實只是因為內心不自信,不夠自我認可,因此不願展示真實的自己,特別恐懼別人對自己失望和討厭,長期活在自我壓抑之中。
  • 心理學:不願意麻煩別人,凡事都想靠自己,是一種不好的人格特徵
    不要去隨便麻煩別人,不要隨意向別人發出請求,原因有二:1、會被拒絕,被拒絕是痛苦的;2、會被評判,你有這個需求,顯得你不好,或者你不行。基於以上兩個原因,他就逐漸變得只靠自己,不願意麻煩別人了。其次從心理層面來說,如果我們總是不願意麻煩別人,我們就會切斷自己和別人的關聯,變成一個孤家寡人。我有一個來訪者,他就是一個這樣的人,生活中,他內向、孤僻,不喜歡與人交際。他告訴我,他不願意麻煩別人,其實他是想讓別人也不要來打擾他。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到底有過怎麼樣的一個經歷呢?
  • 找別人幫忙,為何少說「不好意思麻煩了」,別說「只是幫個小忙」
    「不好意思麻煩了」、「可以幫我個小忙嗎」,這些是不是你請別人幫忙時說的第一句話?其實,你以為的「客氣話」只是自作多情,而且還有可能把事情搞砸。01少道歉,多道謝「不好意思,真抱歉來打擾你。但我這個東西一定要麻煩你才行,真的很不好意思,要請你幫忙。我其實應該要自己做才對,畢竟你這麼忙。我真不想找你麻煩……」你熟悉這樣的話吧?
  • 8.8分成人日劇:拒絕討好別人後,我活的真TM爽!
    她丟掉了自己,只為別人而活。她天天緊繃著神經,生怕讓任何一個人不開心,不願給任何人帶來麻煩。可低到塵埃裡的她,真的得到大家的喜歡與認同了嗎?恰恰相反,沒有一個人把她放在眼裡。晚上她幫同事留下加班,卻無意中看見同事手機上發來大家對她的吐槽與嫌棄。
  • 情商高的你,是如何拒絕別人的?
    異性心儀你,答應吧,感情是不能強勉的;拒絕吧,對雙方都是場傷害。結果,感情就被拖著。關係被別人誤會,耽誤了對方,自己還有些愧疚。有時候就感覺:心善的人累得是自己,沒心沒肺反而活得快活。自己好像真的不善拒絕別人啊。 那麼情商高的人,又會如何拒絕別人呢?何為情商?不妨看看這百度百科對「情商」的定義:
  • 心理學家:拒絕軟弱!
    對此,小林很少發表意見,別人一開口拜託,她就沒法說「不」字,別人對她溫和一點,她會回以更溫和的微笑,想拒絕的時候,話還沒出口,對方表現的稍微不高興了她便默默咽下拒絕的話。所以,後來有人懷著更明顯的惡意,欺壓她的時候,她再不願意,也只敢把委屈和淚水往肚子裡咽。
  • 為什麼凡事麻煩別人是危險的「性格」?過來人告訴你3個原因
    別人即便跟你沾親帶故也不會無緣無故就對你好,除非是你一廂情願自以為,隨意麻煩別人,別人不嫌麻煩地付出等同對你的好,等到你有心無力償還之時就是無所適從之日。一、既然不想被別人麻煩也就不要麻煩別人,麻煩向來是相互的麻煩,應該獨處的時候選擇獨處才能感覺到舒服以及感受到愜意。
  • 真正的成熟,從學會麻煩別人開始
    又或者因為曾經被拒絕過,害怕再次遭到拒絕,變得不再信任別人。久而久之,陷入越來越不敢麻煩別人的怪圈,也與周邊格格不入。有人說,成年人的獨立和堅強,是從不敢麻煩別人開始。我們總以為不麻煩、不打擾,就是友好的相處方式。但太過獨立,會讓人覺得有些冷漠。太過堅強,又會讓人覺得你在刻意疏遠。
  • 拒絕別人之後的愧疚感從何而來?
    原來生活中這麼多人都會具有這樣的情結,共同的特點就是具有以下這些「症狀」:·不敢且不懂如何拒絕別人。·在艱難拒絕別人的要求後有強烈的愧疚感和負罪感。·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觀點,經常假裝認同他人的觀點。·總是以自己讓步來儘量避免發生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