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不給別人添麻煩是最基本的教養

2021-01-13 懂點法的師

2月底的時候,我們業主群裡有鄰居吵架。七樓請八樓不要在家蹦蹦跳跳,影響家裡小孩上網課。聽上去七樓的要求很合理,八樓沒有理由不配合。但是八樓鄰居偏偏不配合,理由是老師交代了,小孩在家每天要拍球100下,跳繩十分鐘,並且要上傳視頻到班級群。七樓認為八樓製造噪音的時間遠超過了鍛鍊所需時間,八樓認為七樓無理取鬧。我當時正帶著小孩在小區廣場玩,就拍了一段小孩在廣場騎滑板車的視頻發到群裡。我在群裡說,小區廣場很空曠,帶小孩下來鍛鍊挺好。我本意只想做個和事佬,沒想到八樓鄰居懟我說:「你有口罩你厲害,我們口罩不夠,就不給社會添堵了。」並且反問:「誰可以戴口罩上體育課?做來給我看看。」我心想戴著口罩不能跳繩嗎?而且,我們廣州驕傲鍾南山教授不是說了嗎?空曠的地方可以不戴口罩。七樓和八樓兩家人在業主群裡唇槍舌劍互不相讓,我沒當成和事佬,也就不再多嘴。

八樓的鄰居打著「不給社會添堵」的旗號,實實在在地給七樓製造了麻煩。試問誰家父母能忍受小孩在上網課的時候天花一直傳來「咚咚咚」的聲音?疫情期間很多人都憋在家裡儘量不出門,儘量不製造噪音,不影響鄰居生活,不給鄰居添麻煩,難道不是基本的教養嗎?

然而這幾年我越來越多地聽到這樣的觀點:「要學會麻煩別人」、「會麻煩別人是一種社交技能」、「相互麻煩是一種協作」。

大約十年前電視劇《蝸居》大熱,其中宋思明有一段臺詞:「關係這個東西啊,你就得常動。越動呢就越牽扯不清,越牽扯不清你就爛在鍋裡。要總是能分得清你我他,生分了。每一次,你都得花時間去擺平,要的就是經常欠。欠多了也就不愁了,他替你辦一件是辦,辦十件還是辦啊。等辦到最後,他一見到你頭就疼,那你就贏了,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這段臺詞把中國的人情本質描述得淋漓盡致。

三年前,一檔辯論綜藝節目裡出現了一道辯題:「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美德嗎?」什麼時候開始,不給別人添麻煩都不能算是美德了?

去年,有一個作家寫了一本書叫做《好關係是麻煩出來的》,有讀者表示深受啟發。

我承認,懂得麻煩別人是一種社交技能,人與人的相處需要互相幫助,互相麻煩可以讓彼此的人情關係更加緊密。但是我們的社會現在缺的是怕麻煩別人的人嗎?不是,恰恰相反,我們的社會現在缺的是把不給別人添麻煩當作基本教養的人。

去過日本的人應該知道,日本人乘坐自動扶梯是這樣的:

一側站立,另一側供人行走。

我們乘坐自動扶梯是這樣的:

兩側都站著不動

講究秩序的目的不正是方便他人,不給別人添麻煩嗎?每次我乘坐自動扶梯趕時間的時候,遇到扶梯兩側都站滿人擠不上去的情況,著實無奈。

這次疫情當中,很多事件都體現了很多人缺乏「不給別人添麻煩」的基本教養。

為什麼會有#鄭州毒王#、#廣州毒王#的出現,這些人就是缺乏不給被人添麻煩的基本教養,完全不考慮自己的任性行為會給他人、給社會帶來多麼大的困擾。若不是#廣州毒王#的出現,也許廣州能早一點開學,我媽也就能早一點結束天天對著我兒子嚷嚷「我受不了了,我要回老家」的日子。

前些天有#歸國留學生拒絕配合檢測#,有#留學生回杭州後硬闖小區#,這些人就是缺乏「不給別人添麻煩」的基本教養。同樣是留學生,有的留學生就表示不回國給國家添麻煩了,人跟人的差距就是這麼大。

和朋友聊起依然有人出門不戴口罩的現象時,有朋友認為這些人大多沒有受過高等教育。我反對這種觀點。留學生之間的差距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一個人有沒有教養和受沒受過高等教育沒什麼關係。我們律師算是受過高等教育吧,一樣有人從境外回國後瞞報行程。

說回鼓勵大家麻煩別人的觀點,比如「懂得麻煩別人是一種社交技能」。這個論點我大致不反對,但我認為這個論點更加正確的表述方式是——懂得尋求合作和幫助是一種社交技能。尋求合作和幫助,對象往往是特定的,比如朋友之間的互相麻煩,事後我們對提供合作和幫助的人應當予以回報,至少是一句謝謝。

前兩年朋友圈有一句很火的話:「長大之後才明白,儘量不給別人添麻煩,別人最好也別麻煩我,不是冷漠,而是成熟。」這句話本身雖略顯冷漠,卻也不無道理。

我喜歡中國的人情社會,顯得人與人之間有溫度。但是,再有人情味的社會裡,我們也不能把給別人製造麻煩當作理所應當。還是那句話,不給別人添麻煩是最基本的教養。

相關焦點

  • 不給別人添麻煩,是對人最基本的禮貌
    禮貌,是人類為維繫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它不僅體現在「謝謝你」、「對不起」、「請」這些禮貌用語,更體現於人的自身行為。現在正處於大學畢業季,很多大學畢業生正在四處找工作,那麼家裡人基本都會將孩子送到親戚家暫時安置,等到工作有著落再搬走。
  • 為人處事,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教養
    他們也許被生活壓的喘不過氣,也許正處在崩潰的邊緣,也許正在經歷人生最大的磨難。 別給他們添麻煩,別做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也許在你眼中,一些無足輕重的事託給別人,會改變他一天的所有計劃安排。 你永遠都不知道,你的麻煩,會帶給別人多大的困擾。
  • 疫情當下:有一種教養,叫不給別人添麻煩,為他人著想的善良
    還有一個自稱黎某同事的留言,說黎某當時已經比較嚴重,醫生不讓住院,也不給治療,自己是黎某的近距離接觸者,雖然現在被允許做病毒檢測,但被告知資源緊張,時間另行通知。在病毒傳播途徑多樣,不停變異進化的階段。黎某的種種行為,無疑給當下疫情快穩定的局勢,造成了更嚴重的後果。一路從美國到北京,中途遇到過多少人,和多少人有這近距離的接觸。
  • 一個人最好的教養,就是不給別人添麻煩
    但是有的人,就是喜歡找麻煩,還把麻煩推卸給別人。 遇到別人製造的麻煩,你肯定會憋一肚子火,恨不得掐死對方。比方說,上班的時候,忽然有人蹭了一個你的胳膊,你在電腦上寫的報告,都沒有來得及保存,就因為「小手一抖」,全部都沒有了。 一個人最好的教養,就是不給別人添麻煩。不麻煩別人,是素質很高的體現,也是一種很高的情商。
  • 不麻煩別人是一種教養,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修養
    文/小雪少給別人找麻煩的一個最佳辦法,就是把麻煩在自己手裡解決掉。01.表妹為了免單也是真的拼了一大早閒得無聊,拿著手機刷頭條,刷屏之間收到表妹一條消息「姐,幫我砍一刀」,這某多多是真的特招人恨,我可煩可煩了你懂吧。
  • 教養不是所謂的不給人添麻煩
    我一直認為我很有文化教養。我通常有禮貌地與人交談,用各種禮貌的表達來對待人。當事情發生時,我不會佔別人的便宜,不給他們添麻煩,更不用說讓他們難堪了。但是幾天前,我被母親教訓了一頓。她說有時候你所以為的教養不是教養而實實實在在的冷酷與漠不關心。我們的社區不大。
  • 不給別人添麻煩是最基本的道德丨一個杭州市民的日常
    因為不出門,連散步這樣的鍛鍊都沒有了,於是就站著打字看書。日常的基礎瑜伽一直有堅持,但各種過敏一直沒有停息,好在還有丁香醫生的線上問診。藥店沒有關停,也是普通人的盡職讓市民維持著健康生活的保障。所以,那些點奶茶和咖啡等非必需品的人,還是珍惜一下特殊時期普通人的艱辛。儘量不出門,除了自我保護不給疫情添亂,也是為了節約口罩。目前的口罩存量都是買買買的偶然留存。
  • 小丑「回國」作妖,英雄「海外」流浪,做人最基本素養是別添麻煩
    於是秘書親自去了英國了解情況,回到了美國和華盛頓回報說:「親愛的總統先生,紳士就是不給別人添麻煩的人。」雖然這只是一則簡短的寓言故事,甚至不清楚是不是真事,但是我們要清楚的是。一個真正有素養的人,是從來不會隨意給別人添麻煩的!
  • 4個小孩劃數十臺車被索賠150萬:最好的教養是不給人添麻煩
    03、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換位思考有時,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換位思考。將心比心,自己不希望的,別人當然也不想。記得有一次看《奇葩說》,導師張泉靈說了一個上海同學的故事: 某日,這個同學帶朋友回家住,早上起來洗漱,發現街坊四鄰都盯著他看。朋友就詫異了,不就是刷個牙嗎,有什麼好看的呢?
  • 不給別人添麻煩
    以前,年少不懂事的時候,經常會給別人添麻煩,現在想起來,很後悔,那個時候,真的是很糊塗,說話辦事,都不過心的。當然,現在也依然不咋懂事,但是,比以前要小心一些了。理還是那個理,當一個人以自我為中心去想問題的時候,心裡只有自己的利益得失,給別人添麻煩,壓根就沒有想到這是個不對的事情。很多時候,都是靠別人的包容和原諒,一路過下來的,但自己以為是天經地義的。直到有一天,有人和我絕交,疏遠我,甚至,當頭一棒。為此,我失去了很多好朋友,乃至人生的機遇。自作自受吧。
  • 不麻煩別人是一種教養
    佛祖說:「你雖然吃齋念佛,但是你卻不斷地化緣,謀求別人的布施,你給別人增添了麻煩;他雖然只顧自己,但他卻從沒麻煩別人。記住,不麻煩別人也是一種功德,是一個修行者最重要的功德!」每個人都不能做到「萬事不求人」,但可以做到儘可能的少求人。不願意麻煩別人的人是善良的人,不麻煩人是一種美德,體現的是一個人的修養。古語有云:「己之事,自完成;毋煩人,大事成。」
  • 「不給自己找麻煩,也不給別人添麻煩」做好疫情常態化生活準備
    不得不提的是隨著瀋陽全民核酸檢測力度的加大,也逐步出現感染源不明晰的感染者,而且經過多次核酸檢測才得以確診,說明新冠肺炎病毒潛伏期長,傳染力強。減少出行,減少聚集仍是根本有效手段,所以網友的「不給自己找麻煩,也不給別人添麻煩」的總結很到位。基於以上情況,疫情徹底消失還需要一段時間,所以瀋陽人要做好疫情常態化生活準備。
  • 不麻煩別人是最大的教養?有多少人從小被誤導,長大後又誤導孩子
    導語: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一直是「不給別人添麻煩」,現在流行的說法:不麻煩別人是一種教養。因此我們牢牢記住了這一「準則」,有了孩子之後又傳給了孩子。可是,這種說法真的是完全正確的嗎?「麻煩」本身就意味著棘手的問題,它與「打擾」不同,我們不能隨便打擾別人,但是一定不能害怕麻煩別人。與別人的關係因「麻煩」而起,通過它情誼會從無到有,沒關係會變成有關係,最終熟悉並成為朋友。從不給人添麻煩的孩子,讓人心疼小侄女是個特別聽話的乖乖女,上課規規矩矩,下課按要求玩耍,從來不會搗亂,不給老師製造麻煩。
  • 不隨意評價別人,是最基本的教養
    不隨意評價別人,是最基本的教養在一檔綜藝節目中,嶽雲鵬吐槽李斯丹妮「腿很粗不適合跳舞」!李斯丹妮一臉懵逼,驚呆了!,千萬別輕易去評價一個人,因為你不知道,你說出去的那句話,對別人來說是安慰還是質疑,甚至是傷口撒鹽。
  • 真正的教養,是不輕易拆穿別人的難堪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洞見,ID:DJ0012398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著名旅行作家凱魯亞克說:「教養是一種不用說出來的美好。」所謂教養,就是不讓別人難堪,就是要用心體察別人難言的心思,而後真誠地化解對方的難堪。用智慧去了解他人心意,用真誠與善良之心與他人交往。
  • 隔離者退房後房間滿地垃圾:人深到骨子裡的教養,是對底層的尊重
    而一個沒有教養的人,哪怕他學歷再高,身份再高貴,收入再豐厚,眼裡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條件都不值一提。01 人最大的教養是不給別人添麻煩今天看到一個視頻,讓我非常無奈。事情發生在廣東佛山的一間酒店,酒店清潔人員在給解除隔離的顧客整理房間時,發現房間一片狼藉,滿地都是垃圾。
  • 不給別人添麻煩,是成長重要的一步
    時間,不一定能證明許多東西,但一定會看透許多東西。越來越覺得,照顧好自己,不給別人添麻煩,是成長重要的一步。人,都會有心情不好的時候,說不上來的失落,道不明白的難過,理不清楚的交錯生命是一場又一場的別離和相遇,是一次又一次的遺忘和開始,可總有些事,一旦發生,就留下印跡;總有個人,一旦來過,就無法忘記。每個人的一生,都會經歷無數的人和事,好的壞的,溫暖的回憶,漸長的傷痕,都無法拒絕,只有接受。時間能讓傷口痊癒,雖然總會留下或深或淺的痕跡。
  • 不給人添麻煩,是一種高級的修養
    人際交往中,人們常常以「給你添麻煩了」,作為一種客套的說辭,表達歉疚和謝意。誠然,不怕麻煩的關係,必定融洽和諧。但有的人,卻以大不了說一聲「給你添麻煩了」,就肆無忌憚地給別人添麻煩。這種「明知故犯」,擺出的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和不把別人放在眼裡的輕蔑姿態,自己以為很是了不起;給人留下的卻是蠻橫無理、愚昧無知的的印象。
  • 知乎獲得萬贊的回答:日本人不給別人添麻煩到什麼程度?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劇照曾經我還看到一條日本的微博,一位中學二年級的女生詢問:「請教我一個不給別人添麻煩的自殺方法。裡面是這麼寫的:我想自殺,但是卻擔心給周圍的人帶去太多的麻煩。例如:可能讓父母花很多錢,也可能會讓人們誤認為自己是因受欺凌而自殺,給老師招致麻煩。她也不希望父母傷心,所以在網上徵集不給別人添麻煩的自殺方法。」
  • 知乎獲得萬贊的回答,日本人不給別人添麻煩到什麼程度?
    曾經我還看到一條日本的微博,一位中學二年級的女生詢問「請教我一個不給別人添麻煩的自殺方法。裡面是這麼寫的:我想自殺,但是卻擔心給周圍的人帶去太多的麻煩。例如:可能讓父母花很多錢,也可能會讓人們誤認為自己是因受欺凌而自殺,給老師招致麻煩。她也不希望父母傷心,所以在網上徵集不給別人添麻煩的自殺方法。」而且更誇張的是她為了不讓父母為自己的死花錢,竟然努力打工把自己的後事錢攢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