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教養,是把舒服讓給別人

2021-01-11 騰訊網

春秋時期,衛國大臣蘧伯玉一天因事外出,半夜時分才匆匆往家趕。路經王宮時,他吩咐車夫說:「快停下,我要下車,你也下來牽著馬走過去。」

按當時禮節,臣子經過王宮門口必須下車,以示敬重。但由於已是深更半夜,路上不見一個行人,車夫便不太情願地嘟囔道:「反正也沒人看見,何必呢?」

聞此,蘧伯玉一臉嚴肅地批評說:「敬重國君就應該發自內心,可不是做給別人看的!如果大家都人前一套、人後一套,這國家還有個好嗎?」

如果說,尊重別人是做人的基本禮儀和準則,那麼,暗處的尊重蘊含的則是一種為人處世的實誠和善意,盡顯一個人良好的品德修養。

1972年3月,錢鍾書回到北京居住,隔壁是他在北大的老鄰居——曾任北大西語系英語教研室主任的吳興華一家。

其時,吳興華已去世,家中只有吳興華的遺孀謝蔚英和兩個還在讀書的女兒。

看到一家人生活非常艱難,錢鍾書很想幫助她們,但他深知謝蔚英敏感自尊的個性,所以就讓夫人楊絳去請謝蔚英的女兒吳同給她做助手,好名正言順地給錢。

「那時我每天幫楊先生謄寫《堂吉訶德》翻譯稿。她給我的報酬遠遠超過我的實際勞動所得,時不時給我20塊、30塊甚至40塊錢,這在當時可是很大的一筆錢。對於生活極其窘迫的我家,幫助實在太大了!」

吳同在《追憶錢鍾書伯伯的點滴往事》中如是說。

最好的善良,是不動聲色,不露痕跡,不求人知,在別人不知不覺中,悄悄地呵護受助者的尊嚴。

高調地幫助,居高臨下地付出,那不是行善,而是施捨。

胡適說:「真正的教養,是把舒服讓給別人。」顧全對方臉面和尊嚴地助人,是真正有教養的體現。

穆裡尼奧能熟練使用6種語言。執教熱刺隊後,57歲的他仍決定學習一門全新語言——韓語。

由於韓語和之前學過的歐洲語言完全不一樣,學起來很吃力,但他仍努力堅持。一天,夫人法裡亞好奇地問他原因。

「因為隊中有位韓國球員。」穆裡尼奧說。

「難道他不懂英語,你們之間沒辦法溝通?」面對夫人的追問,穆裡尼奧又道:

「他英語很棒,我們不存在交流障礙,但用對方的母語和他交談,能體現出我對他的一種尊重,對其祖國文化的一種尊重,溝通效果就好得多。」

在球場內外,很多人都被穆裡尼奧的人格魅力吸引,從這件事上就能找到原因。母語是一個人賴以生存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園,穆裡尼奧這種從內心深處生發出的尊重他人的善意,怎能不讓人感到溫暖?

沒有人要求,自己主動、默默地給予別人尊重,這是在為人處世方面的嚴格自律。

這樣的人充滿人格魅力,很容易贏得別人的敬重和擁護。

相關焦點

  • 真正的教養,是不輕易拆穿別人的難堪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洞見,ID:DJ0012398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著名旅行作家凱魯亞克說:「教養是一種不用說出來的美好。」所謂教養,就是不讓別人難堪,就是要用心體察別人難言的心思,而後真誠地化解對方的難堪。用智慧去了解他人心意,用真誠與善良之心與他人交往。
  • 真正的教養,不是表面彬彬有禮,而是這些!
    1.真正的教養取決於你是否能夠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我們任何一個人都是具有社會屬性的,都有被別人尊重的需求,而如果我們想要獲得別人的尊重,首先就必須學會尊重別人,否則不管你是誰,都不大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 真正有遠見的教養是這樣的
    擁有同理心是一種最簡單的教養故事聽起來有些老套,有一些老生常談,但是我想說在夜市裡,這是給我上了一課,讓我體會到一個人的教養。什麼是教養呢?那就是不管我們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帶一顆同理心,不要圖自己高興,也要想想其他人,也要想到下一個人使用的感受,不要因為自己而讓別人覺得不舒服,我想,這就是教養最簡單的一個道理吧。
  • 不麻煩別人是一種教養,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修養
    文/小雪少給別人找麻煩的一個最佳辦法,就是把麻煩在自己手裡解決掉。01.表妹為了免單也是真的拼了一大早閒得無聊,拿著手機刷頭條,刷屏之間收到表妹一條消息「姐,幫我砍一刀」,這某多多是真的特招人恨,我可煩可煩了你懂吧。
  • 真正的教養從不居高臨下
    短短一天之內,冷暖兩重天的待遇,讓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什麼是「高下立判的教養」。以自己的專業去藐視別人的盲點,以自己的「有識」去指斥別人的「無知」,恰恰是最大的無知!真正有教養的人,懂得不逞己能,不苛人短,不自恃任何權威而去咄咄逼人,頤指氣使。因為他深知,尊重別人就是禮敬自己。
  • 對於孩子的教養問題?楊穎這樣說
    論教養和氣質教育不能通過一個人的外在素質來體現,而要通過他的內在素質來體現,受過教育的人比沒受過教育的人更容易得到別人的青睞,受過教育的孩子也更容易得到別人的青睞。楊穎是每個人都應該熟悉的明星。她可以說是氣質明星,她很早就開始出道了,現在滿打滿算的努力很多年了。
  • 不麻煩別人是一種教養
    佛祖說:「你雖然吃齋念佛,但是你卻不斷地化緣,謀求別人的布施,你給別人增添了麻煩;他雖然只顧自己,但他卻從沒麻煩別人。記住,不麻煩別人也是一種功德,是一個修行者最重要的功德!」每個人都不能做到「萬事不求人」,但可以做到儘可能的少求人。不願意麻煩別人的人是善良的人,不麻煩人是一種美德,體現的是一個人的修養。古語有云:「己之事,自完成;毋煩人,大事成。」
  • 趙麗穎:你罵別人沒有教養的樣子真醜
    還有說扒拉菜是沒有教養的那些網友,不管趙麗穎有沒有教養,至少那些罵她的人都沒有教養。 首先,我們並不了解事情真相,不知道視頻是否是節目組刻意剪輯。 其次,即使趙麗穎扒拉菜是事實,也由不得那些不相關的人口吐汙言穢語吧? 最後,我想那些罵別人沒有教養的人,可能自己本身並不懂得什麼是真正的教養。
  • 自嘲才是幽默,嘲笑別人只是缺乏教養
    於是,為了表現與別人的親近,便故意拿著別人開起玩笑來。看熱鬧的總會哈哈一笑,但是被笑的人,卻在心裡不是滋味。幽默從來不是拿著別人的短處,當成自己譁眾取寵的料子。很多時候,我們自認為由此一來拉近了彼此的關係,其實,只是自己的一廂情願罷了。
  • 校園霸凌|不傷人是一種教養,不被別人傷害是一種氣場
    此外,在教養方式上缺乏一致性,時而放縱孩子,什麼事情都不管,時而又對孩子設立極為嚴格的要求,若沒有達到就會給予嚴厲的懲罰,甚至是利用非常極端的語言羞辱孩子,讓孩子產生巨大的壓力與扭曲的自我形象認知,容易讓孩子之後只要稍微受到刺激與壓力就會想馬上給予反擊,不容許別人反對他,久而久之,攻擊可能成為這些孩子們與人交往的主要行為模式之一。
  • 應採兒懟朱丹獲千萬點讚:別拿吃飯不當回事,這暴露了孩子的教養
    而應採兒則認為這是基本教養。那麼這些傳統禮儀,到底是教養,還是糟粕呢?他的沒教養最終成為大家口中的笑料,事業生活都會受到影響。這些坐在椅子上打遊戲的男人們,絲毫沒有意識到應該將座位讓給笨重的孕婦們,因為他們的眼裡只有自己,而這就是因為禮儀缺失而導致的自私。
  • 為人處事,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教養
    也許在你眼中,一些無足輕重的事託給別人,會改變他一天的所有計劃安排。 你永遠都不知道,你的麻煩,會帶給別人多大的困擾。 你可以請求別人的幫助,但是要合時宜,儘可能別去麻煩別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把麻煩留給自己,慢慢消化,或許過程有點難,但這本應該是你自己承受的,不是嗎?
  • 真正的教養,是對家人和顏悅色
    真正的教養,是對家人和顏悅色 人生哲理 2020-05-03
  • 教養是一個人在社會的通行證
    先說說吳亦凡的身高,他在娛樂圈是出了名的長腿歐巴,在《挑戰者聯盟》中和別人同框拍照時,主動彎腰降低身高,特意把大長腿往前伸,這樣別人不致於因身高差距太大而尷尬,又很好的平衡了被拍者之間的身高。真的是細節見人品。人品好的人,教養也在線。
  • 你的教養,藏在每一個細節裡
    雖然飯店並沒有要求顧客自己收拾桌子,但從細節上看,兩位客人的教養高下立判。有人說,「教養,就像血管一樣,可以盤根錯節地生長在一個人的血肉之軀的最深處,與人不可分割。」一個人有沒有教養,和年齡、貧富無關。教養根植於人的內心,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優雅與高貴。
  • 董卿:我跪著,是因為穿著裙子不好蹲 你出門有教養的樣子,真美!
    ,不影響他人,真正有素質的體現。相比於那些上地鐵時猛擠猛推的人,他們的為別人著想,難能可貴。在北京地鐵上,一個孩子因為身體不舒服吐了,父親立刻給周圍的乘客道歉,並蹲下了整理乾淨嘔吐物。一天的早上,路人都紛紛對一個乞討者繞行,一位環衛阿姨卻將自己帶的雞蛋早餐,讓給盲人乞討者吃,還將雞蛋剝了殼放入盲人口中。
  • 這樣開「玩笑」,算不算沒教養?
    她回答到:「自己的日子過得舒服就可以了,不用和別人比。」 嫂子不願意了,說:「開個玩笑你還不樂意了,看你這點出息,難怪掙不過別人……」  這樣的聊天自然是不歡而散的。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常常出現如這位嫂子一樣的人。
  • 真正體現一個人教養的,不是學歷高低,不是家境貧富,而是……
    為人處事,教養決定一切。有人一介白身,卻心懷悲憫,有人光鮮亮麗,卻淨做些令人不恥之事。真正體現一個人教養的,不在於學歷,不在於貧富,而在於尊重,對不幸的尊重,對勞動的尊重,對生命平等的尊重,對不同人生的尊重。
  • 一個人最好的教養,就是不給別人添麻煩
    但是有的人,就是喜歡找麻煩,還把麻煩推卸給別人。 遇到別人製造的麻煩,你肯定會憋一肚子火,恨不得掐死對方。比方說,上班的時候,忽然有人蹭了一個你的胳膊,你在電腦上寫的報告,都沒有來得及保存,就因為「小手一抖」,全部都沒有了。 一個人最好的教養,就是不給別人添麻煩。不麻煩別人,是素質很高的體現,也是一種很高的情商。
  • 「選擇性」冷淡後,交往舒服多了
    我婉拒著說自己逛逛就好,他還是寸步不離地跟著,壓力之下,我只得匆匆從店裡出來,沒了買東西的興致。有個詞叫「過猶不及」,可以用來形容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本是萍水相逢,你卻像老朋友似的湊近聊天;本來毫無交集,你卻想把我帶進你的圈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