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教養,叫熟不逾矩!

2021-02-19 播in


每晚21:30

無論你在哪裡,請記得打開手機

點擊音頻,我們從此聽聲音♫

主播:丹丹


01.


朋友小周跟我講了一件令他備感鬱悶的事。

前不久,他在老家的一位侄子剛從大學畢業,打算留在z城找工作,就提出要藉助在他家。一開始,他也很乾脆地答應了,覺得大家都是親戚,能幫就幫。

令他完全沒想到的是,原來的好心好意卻換來了大矛盾。而問題的根源就在於,他侄子從頭到尾就不把自己當外人看。

因為侄子要外出找工作,每天晚上,小周的愛人都會先煮好了飯,然後等客人回來。結果常常是等了半天,他才會姍姍來遲地打來電話,說自己有事不回來吃飯了。

不僅如此,房間他也從來不收拾,換洗的衣服都是直接丟在一旁,然後沒事就抱著手機埋頭玩遊戲,好像理所當然就會有人替他整理一樣。

小周的愛人原本就家庭工作兩頭忙,現在變成還要多照顧一個人,時間久了,自然會有意見。有好幾次,小周看不過去了,也試著委婉地和侄子提意見,可結果卻是,人家的反應比他還激動。

對他侄子而言,我把你當親叔叔看,才隨意了一點,你跟我計較這麼多小事,就是明擺著在找藉口催我搬走。

聽到這些理直氣壯的話,小周真是感覺自己有理說不清。

和我聊起這件事的時候,他告訴我,他已經下定決心了,等幫他侄子找到租處後就讓對方搬出去。否則,再這樣相處下去,問題肯定只會變得更嚴重。

那天聊到最後,他無奈地嘆了口氣,問我:「難道因為是親戚,就連基本的禮貌和尊重都不需要有了嗎?」

當然不是。人與人相處,無論親疏,以禮相待都是最基本的素養。

如果只心安理得地享受對方施與的善意與幫助,卻完全不顧及別人感受,那麼很顯然,這不過是借熟人之名,行自私之實。

「太不把自己當外人」,實際上就是「太以自我為中心」。而長此以往,必定只會讓你的人際關係變得越來越差。因為你對待他人的態度,決定了他人回應你的方式。


02.


事實上,真正有教養的人,心裡都標有屬於自己的人際關係尺度,而這個尺度,就是對分寸感和界限感的把握。

張姐是我認識的一位職場前輩,擁有超級好人緣的她,不僅在生活中備受朋友的歡迎,工作中也深得領導和同事的認可,是圈子裡公認的「人氣王」。

與張姐相處是一件很舒服的事,因為她待人接物總是很有分寸,熱情卻不失周到,即使和熟識的人在一起,對於一些私人的話題,她也只會點到即止地提供一些自己的建議,不該說的不說,不該問的也從不多問。

有一次,我和她一起參加聚餐。飯桌上,有人忽然提及一個過去的老同事聽說對方離了婚,又生了病。一時間大家眾說紛紜,把關於這個人的很多陳年舊事都議論了個遍,唯有張姐從頭到尾都不怎麼發言,只淡淡地說了一句,如果不了解真實情況的話,還是不要對別人做太多評價。

直到後來,我才知道,其實張姐很早之前就知道對方生病的事了,還去看望過。吃驚之餘,問她為什麼要裝做什麼都不知道。她笑笑,說:「再熟的朋友之間,也不應該隨便談及隱私。」

確實。不以熟識為藉口而忽視分寸,是人際交往最基本的禮儀。

熟不拘禮是一種隨性,但懂得熟而不越界,不逾矩,才是一種修養,一種智慧。

無論什麼樣的關係,要想維持好它,都離不開應有的界限感。這不單是為人處世必須遵循的原則,更是衡量一段關係能否走得長久的前提。所謂將心比心,方得真心,說得也正是這個道理。


03.


細節見人品,處事顯教養。

很多時候,對別人提出要求或是做出評價都很容易,難的是換位思考,回過身來查看自己的言行。

這也正是為什麼,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一些人,總是習慣拿一種理所當然的態度對待身邊的人,覺得既然大家都這麼熟了,就沒必要在乎太多細節,結果卻在無意間傷人又傷己。

其實,越是親近的關係,越值得我們用心去維護和經營。特別在熟人交流中,因為知根知底,更應該要注意有所顧忌,避免去隨意碰觸別人的隱私,也不要去揭別人的短處。

孔子《論語》中有一段話:「見齊衰才,雖狎,必變。見冕者與瞽者,雖褻,必以貌。」

意思就是說,見到服喪的人,即使是親近者,也必定要改變神色,表示同情;見到戴著禮帽的人和眼盲的人,即使是熟人,也要表示禮貌與友好。

在我看來,這段話很形象地道出了教養的本質。

因為一個人的教養之處,正是在於對他人的周到和體諒,而非以己度人。

他們懂得換位思考,能夠想別人之所想,應別人之所急,並從中掌握人際關係的界限感,讓自己在任何時候都能做到行為得當,不疏於禮。而這樣的人,自然也最容易獲得他人的尊重和認可。

世事洞明者,不以世故待人。

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保持以禮相待,才能讓我們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寬。

晚安。

你最討厭身邊的人的哪種行為?


點擊下方留言,每月留言點讚數最高前十名將獲得精美禮品一份。

播IN電臺微博:@播IN

招聘NJ諮詢請加QQ:741949340

播IN  Radio從此聽聲音

特此說明 |  圖文來源:念念沐心(ID:nnsg1021)

僅供交流學習,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繫公眾號,我們將立即刪除

編輯 | 一個耿直的微笑

終審 | 清歡

對你說晚安。

 好看的人,都會點這裡~ 

相關焦點

  • 熟不逾矩,是一種頂級的修養
    朱元璋曾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他小時候家裡很窮,在最落魄時他認識了一群窮苦夥伴,大家相依為命,有東西一起吃,沒得吃一起挨餓。但後來他當了皇帝以後,有一個他小時候的玩伴來宮中求見。朱元璋原本很高興地來召見他,但沒想到這個人一進宮門,不僅沒有行禮,而且直呼朱元璋的綽號「朱重八」。
  • 疫情當下:有一種教養,叫不給別人添麻煩,為他人著想的善良
    一路從美國到北京,中途遇到過多少人,和多少人有這近距離的接觸。在飛機那樣的密閉空間,沒有提前告知大家防範,自己防護措施也做得不充足。甚至為避免目標過大,家人還另行他座,讓病毒面臨到處擴散的可能。一位坐黎某座位相鄰數排的同程乘客,在接受採訪時,該乘客稱,黎某行為極度自私,不可原諒。希望他受到法律的制裁。生命當前,最能看到一個人的本質教養。
  • 有一種教養,是我懂得你不容易
    有評論這樣說:「要都是您這樣的奶奶,我願意給您讓座。」對於教養最好的詮釋,就是願意多為別人考慮。現在大家都是精緻利己主義者,稍有不如意就要爭個高低,日常生活中面對服務,手持投訴大權,更是願意上綱上線。還記得前幾天,朋友單位有人來鬧事,鬧事的原因是客戶自己用手機訂閱了某平臺聯名的會員包,扣了10元話費。
  • 不麻煩別人是一種教養
    記住,不麻煩別人也是一種功德,是一個修行者最重要的功德!」每個人都不能做到「萬事不求人」,但可以做到儘可能的少求人。不願意麻煩別人的人是善良的人,不麻煩人是一種美德,體現的是一個人的修養。古語有云:「己之事,自完成;毋煩人,大事成。」任弼時也說過一句話:「人生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花錢多,三怕麻煩人。」
  • 有一種善良,叫悄悄的替人抹去窘迫
    有一期,來了一個泰國籍華裔小姑娘朗嘎拉姆,才十六歲,她唱鄧麗君的歌非常的好聽,而鄧麗君也是周杰倫非常崇拜的歌手。當這個小姑娘站在舞臺上,落落大方的說自己特別喜歡周杰倫的歌時,全場的觀眾都很興奮,紛紛要求讓周杰倫上去和朗嘎拉姆合唱一曲!
  • 有種站姿叫關曉彤,與男星合照,手部「避嫌」舉動盡顯教養
    有種站姿叫關曉彤,與男星合照,手部「避嫌」舉動盡顯教養。,不僅僅是會關注他們的實力,更是對他們的言行舉止也會有非常多注意,而明星們也確實是做到了一言一行的表率作用,而在這方面,關曉彤堪稱是教科書級別的了。
  • 吳青峰被小S叫「峰姐」:管住嘴巴,是一個人最高級的教養
    殊不知,知人不評人,知事不聲張,才是一個人最高級的教養。不拿別人的缺點開玩笑,是一種善良記得在一次金曲獎上,小s不斷地叫吳青峰「峰姐」。在現場青峰還是很配合的表演了生氣、離場等一系列「戲很多」的氣氛烘託,但其實,本人對這類玩笑非常介意。
  • 有一種教養,叫做肖戰與王一博,烏合之眾:我們不了解
    兩人拍攝影視劇《陳情令》相識,在生活中也是很好的朋友,他們的紳士教養更是被廣大網友所傳送,「優秀的人是會相互吸引的」這句話說的就是他們吧!王一博大家都知道,《天天向上》的主持人,妥妥一酷蓋,在最新一期的《快樂大本營》,是由和頌與樂華兩家公司進行PK,兩家都有眾多知名演員
  • 哪些行為會讓你覺得對方很有教養?
    反而,生活在一個勢力的國家,我們其實比較少去關注一個人的教養,內涵,道德,讀過什麼書,有著什麼樣的價值觀。更多的是去關注一些群體化,符號性的內容,例如他和我們的關係,他的職位,他做過什麼,他又能帶給我什麼。對比起來,還真讓人有點難過。還是先來看看朋友圈裡大家對於有教養行為的留言吧。
  • 有一種坐姿叫關曉彤的坐姿,別人都松松垮垮,而她卻挺直腰杆
    有一種坐姿叫關曉彤的坐姿,別人都松松垮垮,而她卻挺直腰杆。,因為是一個開放性的活動,自然有很多關曉彤的粉絲,也被拍到了生圖,關曉彤正坐在臺下看秀,平常關曉彤出現活動時,都會穿著禮服和高跟鞋,把自己打扮都特別漂亮。
  • 有一種修養,叫選擇性閉嘴
    說起賈府中最有權勢的女人,那自然非賈母莫屬了。這個被眾人看作福星的老太太,表面上似乎只是個和藹可親、退居二線享清福的老人,實際上卻對賈府上下的大小事物了如指掌。細看之下便會發現,賈母才是隱居幕後的操盤者,同時也是洞察一切的真正智者。
  • 我有不傷害別人的教養,卻少了不被人傷害的力量
    說起來有些可笑,這些年的經歷就像是一場夢一樣,讓人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他們說,「凡是過往,皆為序章」,只是真的有些記憶過不去。若是輕易過去了,怎麼對得起曾經那麼狼狽,那麼無助的自己。我擁有的和我失去的都太可惜了,我有不主動傷害別人的教養,可惜的是少了不被人傷害的力量。所以,每個人善良的本性裡都應該有一點保護自己的鋒芒,至少別被人傷害,別深夜裡崩潰。
  • 答案是:教養》
    對女人來說,有教養的男人一舉手一投足,一言一笑都能讓身邊的人感到舒服。黃渤對前輩的尊重,對「言情劇」女主的尊重,尚且達到這樣的地步,無怪乎大家都說黃渤的成功名副其實。一個如此高素質的Man,全世界都希望他成功。一個有教養的人,心裡裝滿對他人的尊重、體諒和關愛,一舉一動,都讓人暖心難忘。
  • 為人處事,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教養
    你住了進去,剛開始的時候一切都好,你們許久沒見,有聊不完的天,說不完的話,後來日子沒了新鮮感之後,你們都忙,下班之後不想做飯,開始點外賣,你沒有多少錢,也不願向父母開口要。 於是,你借著朋友的錢一同過著日子,漸漸的你發現,朋友的日子也過得不好起來,時不時從側面向你表露出你的到來改變了他的生活。
  • 心理學:骨子裡有教養的人,都很「慎眾」
    所謂教養,即一種自我無意識體現出來的人格修養。它無關家庭、地位、國際,好的教養可以超越一個人的靈魂,使其散發出骨子裡的芬芳。 所有的教養都通過細節而體現,在無人觀看的地方也會堅持自己的為人準則。有教養的人,多了一份站在大眾思考的能力——慎眾。
  • 生活箴言:看破不說破,對他人是一種善意,對自己是一種教養
    你可以有一雙很毒的眼睛,但不要有一張很毒的嘴巴。看破不說破,對他人是一種善意,對自己是一種教養。 2.人類的行動都是從兩個起點開始,在一個人那裡受到尊敬,在另一個人那裡卻被咒罵。 3.人生,最大的悲哀是自命不風,最大的不幸是得意忘形。
  • 不麻煩別人是一種教養,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修養
    嗯,還好就行,有口氣證明你活著就行,我猜他當時心裡就是這麼想的。下一句就是「幫忙砍一刀」,獲,好傢夥、又來了,我順便發給他一把刀,不謝!當然,最後我還是幫了他。03.不麻煩別人,也不給別人添麻煩朋友之間互相幫助無可厚非,但這些無用軟體和擾人信息確實令人頭疼。那些集贊投票砍一刀的都什麼鬼啊,煩死人了好不好?
  • 有一種舒服叫 得勁;有一種忙叫 不疊哩;有一種驚訝叫 乖乖來~
    黑 乎 有一種動作叫 蝦 腰有一種問話叫 揍 啥 有一種表現叫 諞能 有一種肯定叫 那 是 有一種思想叫 不 夠 頭有一種動作叫 谷堆下 有一種故意叫 得 意哩 有一種等待叫 求其一會有一種沒能力叫 制不了 有一種舒服叫 得勁 有一種難受叫 不得勁 有一種忙叫 不疊哩有一種執著叫 別愣頭 有一種驚訝叫 乖乖來 有一種師傅叫 老絲兒 有一種敗家子叫 敗壞
  • 有種教養叫戚薇的女兒,錄節目傷到小朋友,之後的做法堪稱教科書
    前有《爸爸去哪兒了》,後有《想想辦法吧!爸爸》、《親愛的小課桌》等節目,各類親子類節目層出不窮……在《想想辦法吧!爸爸》節目中,關注度最高的,當屬古靈精怪的小lucky。但除此之外,最讓觀眾們喜愛的,還是她的教養和高情商。有種教養叫戚薇的女兒,社交問題處理能力滿分小lucky在節目中有一段表現,做法堪稱教科書,贏得不少點讚。
  • 開卷有益|所謂教養,是一場沒有終點的修行
    我一直自以為挺有教養,平時跟人說話客客氣氣,待人接物各種禮貌用語。遇到事了,我不佔人便宜,不給人添麻煩,更不讓人家難堪。 誰知前幾天,我被親媽上了一課。我媽說,有時候你那不叫教養,叫冷漠。 我們小區不大,我媽來不多久就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