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曾經是東北乃至全國的重工業中心,是東北三省當仁不讓的老大,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在20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在經濟和工業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最近幾年,在很多人的印象當中,整個東北經濟已經逐漸出現頹勢,雖然經常提及振興東北經濟,但整個東北經濟仍然十分低迷。
說起東北的幾個大城市,人們也總是喜歡拿瀋陽與大連進行比較,還有人說過:投資不過山海關,這些都是瀋陽這座城市未來發展的弊端。但是從最近幾年開始,瀋陽已經在積蓄力量,在不久將來可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
在振興東北計劃的全面實施下,瀋陽也成為了重中之重,如今東北大地正日益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在營商環境的改變之下,東北各大城市正在打破原有的地獄牢籠,綠色發展理念也正在慢慢地踐行著,隨著交通運輸業的日益強大和數位化的流通體系,未來的東北一定會成為新的經濟增長之地。
瀋陽身為東北第一大城市,正率先嘗試著改革的甜頭。前不久萬達集團準備在瀋陽投資800億元,用來建設大型文化旅遊項目和國際醫院;騰訊集團也準備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建立「數字瀋陽」;恆大集團也準備在瀋陽建設一座新能源汽車基地等等,這一切都將是瀋陽走向騰飛的重要一環,而後也會有包括中德汽車、康師傅飲品、紅星美凱龍在內的數十家國內知名企業成功落戶瀋陽,未來的瀋陽的經濟活力或煥發新一輪的精彩。
2020年瀋陽將成為引領東北實現全面振興發展的中心城市,身為東北的「老大哥」,瀋陽確實要承擔這樣的歷史使命。瀋陽將在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前提之下,基本實現瀋陽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工作,從而將自身的經濟水平發展或者是達到國內先進城市水平。
瀋陽為了適應城市快速發展所帶來的交通等方面問題,將系統性地規劃自己的市內交通。這其中便包括:快速路35公裡、地鐵路線27公裡、並新建地鐵裡程87公裡、改造市域內慢車道200公裡、增加20萬個停車位,這都將徹底改變瀋陽交通堵塞問題,使得市域內的人員流動和物資流通變得更加便捷,從而很好地解決了人們上班難、回家難問題。
當然一個城市的未來不僅僅只體現於經濟層面,民生問題更是重中之重。為此,瀋陽市將新增19所中小學,以緩解人口快速增長所帶來的教育不足問題;提高大病保險報銷比例,進而解決市民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提高生活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標準,以解決最底層人民吃飯難問題;全市公辦幼兒園集體降價,以此解決新生家庭在生活、教育方面的壓力。這些都是瀋陽為了自身今後發展所作出的重要努力,我們也是希望瀋陽可以越來越好。
雖然歷史的車輪在告誡我們,一座城市跟不上時代的步伐,終將會被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淘汰,顯然瀋陽已經清楚地認識到了這一點。我相信在振興東北的大環境之下,瀋陽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一定會再次騰飛起來,身為一個地地道道的東北人,我們期待這樣的一天可以早日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