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壓正》那些亂世梟雄,還有浪漫的老北京,都是這個大佬給姜文的,他叫張北海!

2021-03-01 杭州好戲

暑期檔最受期待的大片《邪不壓正》終於上映。

幾乎所有人都在聊姜文,聊彭于晏和廖凡,聊周韻和許晴,或者聊當年還叫北平的那個老北京。

而作為導演的姜文,卻聊起了一個叫張北海的人。

因為電影中的那些人物,包括他在電影中再現的那個老北京,都是這個老先生給他的——《邪不壓正》改編自小說《俠隱》,作者正是張北海。

在最近播出的《曉說》中,高曉松和姜文聊了一段十年前的往事。

當時高曉松看了《俠隱》這本書,馬上就被迷住了,想買下電影版權,他對姜文說:「我那時候追張北海先生說,這題材太好了,賣給我吧。結果人家說姜文導演已經買走了。我還給你打一電話,你記得嗎?」

姜文當然記得,《俠隱》是編劇史航介紹給他的,十年前買下的版權。

高曉松也服氣,他覺得姜文來拍比他強得多,但看完之後,還是有點小失落,因為《邪不壓正》全是荷爾蒙,沒看到那種淡淡老北京的味道。

姜文回答也很機智,他說之所以這麼拍,是想「給人留一點念想」,「把你(高曉松)喜歡的東西,我不想拍的,或者我認為我不應該拍的,給你留著,你回頭再拍一個《俠隱》。

這下高曉松樂開了懷,「這太好了。一本書可以拍兩部。他還一書兩賣。」這時,姜文鄭重其事地說:「我覺得張北海老先生賣十回我都不反對。」

一本小說讓姜文和高曉松這麼爭來搶去,張北海就是有這樣的魅力。而隨著《邪不壓正》的上映,他這個「江湖遊俠」,也不再「隱」了。

紐約老嬉皮

姜文買《俠隱》的版權,是張艾嘉牽的線。張艾嘉是張北海的親侄女,她非常崇拜這個叔叔,稱他是「中國最後一位老嬉皮」。

張北海在美國待的時間太長了,很多人喜歡從張北海的書裡了解紐約,在《人在紐約》《天空線下》《一瓢紐約》等書中,他從小處著手,描寫紐約的地鐵、牛仔褲和搖滾樂……連陳丹青都說他是「紐約蛀蟲」。

1972年,張北海開始在聯合國工作,從此定居紐約。一段時間以來,他紐約家裡的客廳,成為華人文藝圈拜碼頭的地方。

香港著名導演關錦鵬拍《人在紐約》(1989年電影,張艾嘉、張曼玉、斯琴高娃主演)時,就在張北海家住過,王安憶去美國講學時,也在他家住過。

上世紀80年代,李安在紐約大學讀電影時,有人把他介紹給了張北海。

後來,李安拍《臥虎藏龍》,困惑於不知道如何用英文解釋「江湖」這個概念,於是他找到了張北海。張北海的建議是,不管是英文還是法文,就用江湖的拼音來代替,就像是中文裡的「禪」字,久而久之,英文裡也就有了它的位置。

張北海的客廳裡還來過木心、胡因夢、羅大佑、李宗盛、張大春……這些文藝圈的大咖,都孜孜不倦地向別人安利張北海。

    

北京讀書郎

張北海1936年出生於北京。六七歲開始,他念的就是美國學校,自認為除了有兩年半的家教外,再也沒有任何中文根基。

張北海的這位家教老師,就是鼎鼎有名的中國古典詩詞研究專家葉嘉瑩,去年還登上過熱門文化綜藝節目《朗讀者》。

葉嘉瑩的課程從「四書」開始。「翻開書,她拿手指著,從這裡到這裡,你先給我念一遍,有什麼不懂的先不要問,先給我從頭背到尾。

」等到張北海背下來之後,葉嘉瑩問他,哪裡不懂?答案是從頭到尾都不懂。

就這樣,一個毫無根基的學生,一年半以後,《論語》《中庸》《大學》《孟子》無論從哪裡翻開,都能流利地背下來。

學完「四書」後,張北海繼續背《史記》和《昭明文選》。

上完課如果還有富餘,葉老師還會上一點詩詞課,「我那時候才知道她還有別的學問,但並不知道她是大師。

」葉嘉瑩有一年在哥倫比亞做客座教授的時候,張北海把已經出版的《俠隱》送給她,她認真看完,還改了一些字。

張北海說:「我的句子其實在很多時候還是古文的結構,只是把它現代語化了。如果沒有背過『四書』,你無法看出那是古文文法的造句。」

離開北京時,張北海只有13歲,老宅子在東四九條上。多年之後回來,他不用地圖還能直接找到。

多年以後,他懷著對北京的記憶,寫了《俠隱》這部小說。

吃貨一枚

《俠隱》是張北海唯一一部關於北京的小說。

故事發生在張北海出生的1936年,從美國歸來的青年李天然,憑證一身深藏不露的功夫,試圖為師父一家報仇。

看起來是一部武俠小說,但很多人喜歡的,還是張北海對舊時北京風情描寫那種淋漓盡致的描寫,就像高曉松說的,「到處是那種小炊煙、小煤球,小飯吃著,小話聊著,特別感動。」

姜文也說了一個段子,當時他決定要拍《俠隱》後,王朔就買了這本書,結果半夜看著看著就看餓了。

當時在聯合國工作有個福利,外籍人員每兩年可以有兩個月的帶薪假期回國,還報銷旅費。

為的是跟母語文化保持聯繫,1974年,張北海用這個福利再次回到北京,這邊的接待非常好,但他卻有點遺憾,「一根油條都沒吃到。」

張北海把他對北京「吃的回憶」寫進了《俠隱》中。

主人公李天然在展開復仇任務前,把北京的美食吃了一遍,「他就這麼走。餓了就找個小館兒,叫上幾十個羊肉餃子,要不就豬肉包子,韭菜盒子。饞了就再找個地兒來碗豆汁兒,牛骨髓油茶。碰見路攤兒上有賣脆棗兒、驢打滾兒、豌豆黃兒、半空兒的,也買來吃吃。都是幾年沒見著的好玩意兒。」

甚至,小說有一章的名字就叫《春餅》。

小說到電影

對老北京的記憶,除了吃,還有記憶中那些張口就來的地名。雍和宮、隆福寺、前門火車站、東四九條、什剎海、月牙兒胡同、乾麵胡同、王駙馬胡同……

小說前三分之一呈現出濃鬱的老北京味道,讓人差點以為在看汪曾祺。

關於《俠隱》的緣起,張北海也說過,當時他得了盲腸炎住院。

割了盲腸之後的張北海在醫院住了九天,「在病床上我想著自己還有兩年退休,馬上就60歲了,雖然拿退休金過日子是沒問題,但總得做點兒自己喜歡的事兒。不能老是寫牛仔褲、白球鞋吧?」

張北海看了那麼多年的武俠小說,於是打算寫武俠。

姜文、高曉松他們喜歡《俠隱》,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小說裡的北京味。姜文曾在採訪中說,「讀了張北海的小說覺得特別香,好吃!小說裡寫的這地方和我十歲到十七歲在北京東城長大的地方是同一個地兒!那幾條胡同和院子都是我熟悉的。」

還有北京老城,這次拍《邪不壓正》,姜文說,「我能用電影的方式把梁思成哭著喊著沒實現的事兒給實現了,老北京還在,還是老樣兒,可能比老樣兒還漂亮,還古董,還有這種輝煌的破敗。」

相關焦點

  • 張北海的《俠隱》,在《邪不壓正》裡早就名存實亡了
    真正的老北京早已消亡,可張北海卻用他的文字使它復活,活得栩栩如生。  一個學期過去他的成績倒還算優異,可就是品行方面不及格還被學校開除。輟學在家的張北海過得愜意極了,整天寫寫日記,打球釣魚,還看電影,張子奇覺得兒子可不能這麼散漫下去了,便讓中國著名作家葉嘉瑩過來給他做私人教師。可以說張北海能有深厚的國文功底,多虧了葉嘉瑩。這是完全令人意想不到的,更令人想不到的還有張艾嘉居然是他侄女。
  • 沒有他,就沒有姜文的《邪不壓正》
    他的新片《邪不壓正》已經定檔7月13日上映,但在前幾天上影節期間的小型記者會上,他說,連他自己到現在還沒看到電影成片。電影的音樂、後期調色等都還在緊鑼密鼓進行,他一邊當著上影節主席,一邊遠程操控著。真是藝高人膽大,我當時聽了,都不禁為他捏把汗。說到《邪不壓正》,觀眾們期待很久了。但這次的記者會,大家心知肚明,很難從他口中套出點什麼來。
  • 《邪不壓正》:姜文的野望
    但到了改編電影《邪不壓正》這裡,《俠隱》對舊時北京的情意結幾乎都不在了,轉而是姜文對北京、民國乃至人生和社會的理解。姜文在訪談中說,為了賺錢和泡妞拍片那不叫搞電影,《邪不壓正》的確讓人看到了靈魂,以及55歲的姜文依然旺盛到每一秒鏡頭都不會浪費的表達欲。
  • 姜文新作《邪不壓正》定檔7月13日,北洋三部曲完結!
    姜文新作《邪不壓正》定檔7月13日。《邪不壓正》是姜文導演的第六部作品,也是他的「民國三部曲」終章。該片改編自張北海的武俠小說《俠隱》。從《讓子彈飛》裡的北洋南國到《一步之遙》的北洋東國,再到《俠隱》的北洋北國,姜文「北洋三部曲」橫跨北洋中國。小說《俠隱》被稱為「老北京的哀悼之作」,被認為是民國北平繁華的頂點,姜文在影片中重新打造一個老北京,再現昔日北平。劇情簡介北洋年間,北京以北。
  • 看姜文的《邪不壓正》之前,你應該先看看這個
    姜文的「北洋三部曲」收官之作《邪不壓正》今日正式上映,這部電影改編自張北海的小說《俠隱》。然而對於大部分讀者而言,張北海還是個有些陌生的名字,這大概和他多年居住海外,為人行事也極其低調有關。但是細細考究,你還是會在很多作家、名人的筆下,談話間發現張北海。
  • 邪不壓正:仍然是姜文,也只能是姜文
    因為,這就是《邪不壓正》,是有著強烈姜文印記的《邪不壓正》,而不再是《俠隱》。不同於張北海老先生對北平優哉遊哉的吃喝遊樂記憶,《邪不壓正》在姜文的風格下,更加刀光劍影與陰謀算計,帶著姜文式的嗨勁,以及他的幽默,顯然更爽了。當然,這就該是姜文電影的樣子,是一直以來的姜文。
  • 《邪不壓正》幕後冷知識,姜文親自教許晴嫵媚戲,苦勸彭于晏裸奔
    作為姜文民國三部曲的收尾之作,《邪不壓正》在拍攝一開始就受到了巨大的關注。為此出版商便列出了一個名單讓張北海選擇。張北海久居國外,自然不了解國內的情況,叫來了侄女張艾嘉。那些單純想投機的,給錢少的,專門欠錢不給的,沒有水準的都被剔除在外。
  • 電影《邪不壓正》上映2周年,再看姜文的野望
    用這部電影,抗擊新冠,懷念電影,這個世界必將邪不壓正。電影《邪不壓正》改編自小說《俠隱》,作者是張艾嘉的叔叔張北海,這位在北京生活到13歲後遷往臺灣,在臺北生活不到20年後又定居紐約,接著在聯合國工作了20多年的老人,被張艾嘉稱為「中國最後一個嬉皮士」,在《俠隱》這本書裡你看到的,也正是張北海本人骨子裡的舊民國氣質,以及桀驁不馴的西洋做派。
  • 等姜文新片的你,應該先認識一下《邪不壓正》背後的「老嬉皮」
    2月5日,姜文新片《邪不壓正》宣布將定檔暑期,電影首款預告和海報也一同發布。雖然預告片只有短短的15秒,但有滋味、有氣息,特別「姜文範兒」↓↓《邪不壓正》改編自張北海的小說《俠隱》,講述了一段關於1936年北平城裡「武林不成林,俠士隱於市」的故事。
  • 姜文在《邪不壓正》裡隱藏了20個彩蛋,第一遍看不懂太正常了
    姜文為了這部電影,籌備了有差不多十年。今天上映,可以算是國內影迷一個盛大的節日。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都第一時間去看了電影。撲面而來的第一感覺就是——果然是姜文的手筆。 依然是情緒澎湃的張揚,依然是亂世紛爭的謀劃,依然是他鍾愛的北洋時期。
  • 《邪不壓正》首映,連姜文都誇讚不已的原著作者,憑的是什麼?
    《俠隱》的作者張北海,聲名不彰。不過,張北海有個侄女張艾嘉,卻是人盡皆知,就是她將《俠隱》推薦給的姜文。張艾嘉從小就崇拜這個叔叔,而張北海也親切地把張艾嘉喚作「小妹兒」。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有人將張北海視為「紐約華人文藝圈的教父」,他家的座上賓有阿城、陳丹青、張大春、王安憶、李安、羅大佑、李宗盛、陳昇……今年,張北海先生已年過八十,但張艾嘉卻說:「我長大了,他卻沒老。」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永遠都是一身青年人氣息十足的牛仔褲、帆布鞋,「打開我的衣櫃,走進我的衣櫥,你會發現我總共有上百條牛仔褲。
  • 姜文變了?姜文沒變
    張北海寫亂世,專注於還原;姜文則對還原無感,他要的是老瓶裝新酒。一個要「回到北京」;另一個是要尋找破局,比如「跳出北京」。果然。《邪不壓正》又是一次對原著的叛逃。電影裡,姜文不僅迴避了原著俠與舊江湖的狹小,甚至重新推演當代的主流價值觀。
  • 俠隱(姜文電影《邪不壓正》原著小說)
    新版收錄全新後記,增補作者張北海答客問,講述《俠隱》前世今生。  ★ 《俠隱》是姜文電影《邪不壓正》原著小說。講述一個民國初年的俠義故事,在文字中復活北平繁華頂點。  ★ 走過八千裡路雲和月,作者回望老北京的工筆長卷。
  • 姜文《邪不壓正》觀後
    片名叫做《邪不壓正》,導演是姜文。只有姜文,才會讓數百人驅車一百三十多公裡,花兩個小時趕去看一部露天電影;也只有姜文的電影,才會無論他拍什麼題材都讓人充滿期待,覺得那是一年裡有數的幾件事之一。在我看來,姜文的電影都是那種帶著魔幻色彩的童話。他在自己的電影裡是個永遠不會老去的男孩子,始終用這個男孩子的視角觀察世界,並在成人的世界胡作非為,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來。
  • 姜文的《邪不壓正》上映後,石林的屋頂要火了
    《邪不壓正》改編自張北海的長篇小說《俠隱》。故事情節並不複雜:習武少年李天然目睹師兄朱潛龍勾結日本特務根本一郎殺害師父全家,李天然虎口逃生,後赴美學醫並成為特工,在1937年「七七事變」前夕受命回國,決意為師父報仇。但這不只是一部抗日報仇劇情片,也是姜文寫給老北京的一封情書。影片中,個人恩怨、國讎家恨被揮灑得淋漓盡致,就像姜文說的,「如同北平的『哈姆雷特』」。
  • 姜文電影《邪不壓正》 五大看點全解析
    姜文表示:「沒有四年,拍不成一部電影,我願意搭這個時間。」有趣的是,姜文的故事總發生在夏天,7月13日,千萬觀眾第一時間走進影院共享夏日盛事,難怪首映禮上黃渤笑言「看姜文電影就像過節」。「客人難得一聚,必須好酒大菜招待。」姜文電影裡一以貫之的美人、英雄、荷爾蒙三大要素,在新作中發揮到極致。
  • 《邪不壓正》原著作者談改編:最合適的導演不是姜文,而是 ……
    一個俠不但可以決定誰是惡人,甚至殺人都有他的道理,而且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哪個政府會允許這種人?對不對?這個何止是現代呢?春秋戰國時期的韓非子就講了「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那個「儒」不光是儒家的總稱,是說知識分子以文字批判政府,以文亂法,破壞了國王的秩序,而俠是以武力違犯禁忌。所以我就故意把他放在20世紀30年代,這意味著他不能公開,他只能暗地裡做報仇的事。所以書名叫《俠隱》。
  • 張北海:在紐約懷念北平
    在電影《邪不壓正》中,李天然與關巧紅多在屋頂上相見。不知這是不是張北海記憶中的北平?最近,張北海的小說《俠隱》被姜文拍成電影《邪不壓正》,片中細膩地還原了原著小說記錄的北平樣貌。回憶起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北平,張北海說:「既然我無法回到從前,或回到小說裡的北平,那定居紐約,無論是命、是運,還是緣,我都沒有什麼懊悔。」張艾嘉是他的侄女,也是他的經紀人,給他送過一個「中國最後一個嬉皮士」的雅號。
  • 《邪不壓正》:情在上,理在下
    姜文坐在沙發裡,用手上的紅外線筆指點著眼前的投影幕布。畫面裡的哈德門、箭樓、西山都遠到模糊,它們在電影中最多出現幾秒鐘,但姜文心裡有張比例尺精準的老北京三維地圖,他容不得一幀含糊。《邪不壓正》是一個載體,它讓姜文在繼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之後,又有機會拍一拍他眼中的北京城。
  • 18個細節帶你提前看懂《邪不壓正》
    下面我就結合《邪不壓正》的原著設定,嘗試為大家解讀《邪不壓正》戲裡戲外你不知道的18個細節。帶你提前感受民國江湖的快意恩仇。1.《邪不壓正》改編自張北海的長篇小說《俠隱》。《邪不壓正》的原著小說《俠隱》一直被視為「老北京的哀悼之作」,它記錄著民國北京最後的繁華,也見證著「傳說中的武林」的消逝。2.影片的幾張海報也頗具民國特色,剪影效果加上民國特色的服飾,一個極富東方浪漫色彩的「民國特工」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