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老話說的好,不是不報,是時候未到。
眾人關注的雲南孫小果案,近日由雲南省高院公開宣判,終審判處孫小果死刑,涉孫小果案19人獲刑,其母孫鶴予獲刑20年,其繼父李橋忠獲刑19年!
這個遲來的結果大快人心,各大媒體爭相報導。
那麼,孫小果是誰?
25年前,孫小果這個名字讓整個昆明陷入恐懼。
1994年10月,孫小果和幾個弟兄酒足飯飽,駕著他養父的警車滿街遊蕩,一路鳴著警笛,路人紛紛避讓。
後遇見兩個年輕貌美的少女,讓孫小果眼前一亮。他迅速開車攔在少女前面,將兩女孩強拉上車。
後來他們把兩個女孩帶到一個荒山邊,輪姦了她們。
獸行暴露後,孫小果被捕,但僅僅判了3年有期徒刑,刑期為1994年10月28日至1997年10月28日。
然而,昆明人民目瞪口呆地發現,孫小果沒有入獄過哪怕一天。
因為他在警局工作的母親孫鶴予幫他修改了出生日期,從75年改成了77年,也就是從19歲改成了17歲,這樣一來他成了未成年人,再來個保外就醫。
從此,孫小果「威名」遠播,「白天小平管,晚上小果管」的說法在當地不脛而走。
1997年11月的一個深夜,孫小果因和前女友張亭發生矛盾而暴怒,召集手下全城搜索張亭。
在他找不到張亭,又無處發洩怒火時,遇到了張亭的表姐、17歲的張苑,以其同伴、17歲的楊晶,孫小果他們二話不說將兩人帶進KTV的包廂進行「審訊」。
孫小果和其手下對張苑一頓拳打腳踢,接著孫小果令其手下架住張苑的左右臂,自己後退助跑照著少女的腹部飛身猛踢,張苑吐一口鮮血痛昏了過去。
孫小果還沒盡興,命人拿來筷子和牙籤, 用交叉起來的筷子猛夾張苑的十指,將牙籤扎進她的指甲縫裡。
張苑在刺心的疼痛中醒過來,發出陣陣慘叫,讓這夥人更瘋狂,隨即撕扯掉張苑的衣服,將根牙籤扎進乳房;
慘叫聲伴隨著菸頭碰撞少女皮膚的「呲呲」聲,在張苑的皮膚上烙下一塊又一塊鮮紅的疤痕……同時一直打她,直到張苑又昏死過去。
喝夠啤酒,又挾持兩少女下樓,來到大門口。眾人圍上來進行臨別的最後殘暴——張苑癱倒在地,拳腳像雨點般落在了楊晶的背上腰上。
其中飛起的一腳踢在楊晶的鼻尖上,楊晶飛了出去,也癱倒在地上,鼻血長淌。
其後,將二人拖拽到門外。
張苑又遭一陣腳踢,再次昏倒。他們竟解開褲子,用尿澆在張苑的臉上,澆醒她後欲拖起來再打,但可憐的少女已經呼吸微弱,生命垂危。
至此他們才揚長而去。
當權力默許、縱容惡人作惡,人間就變成了地獄,讓人噴血。
第二天,昆明市公安局刑偵大隊接到報案,抓了孫小果。
孫小果也確實在1998年2月被判處死刑立即執行,上訴後又被雲南高院維持原判。
然而,孫小果的母親再次登場,和孫小果繼父一起奔走活動,託人、送錢、找關係……
一番操作之後,孫小果從死刑,變成死緩,又多次違規減刑,最後12年就出獄了。
2012年,孫小果刑滿釋放,坐了10幾年牢的他,搖身一變成了昆明市昆都夜市中M2酒吧的老闆。
他繼續作惡:組織黑社會、開賭場、非法拘禁、故意傷害……
直到今年4月24日,中央督導組進駐雲南期間,昆明市加大工作力度,打掉了孫小果、塗力軍等一批涉黑涉惡犯罪團夥,這些20多年前的陳年舊事才被重提。
為什麼人們如此關心這個案件?因為它實在讓人恐懼。
終於,幾個月後,孫小果再次被判25年,母親因徇私枉法被判20年,繼父19年,到今天,孫小果再次審判被判為死刑。
之前違規為孫小果減刑的17個公檢法人員也全部被判刑,2到12年不等。這一次,孫小果是逃不過這一劫了。他的母親也一樣。
我重點想說的,就是這個可憐又可恨的母親:
為了兒子,20年前,她丟了工作,入獄5年。
如今年近七旬,又頭髮花白地站在了審判席,拿到20年刑期。
到再次刑滿,她就快90歲了,人生可還有一點希望?
可這一切怪得了誰呢?
誰讓她養出了一個冷血惡棍,還拼命袒護?
所以再慘,也只能說一個字:該。
因為那些被孫小果傷害的人,遠比她更慘。
如果在孫小果幼年,父母就正確引導、嚴加管教,他怎麼可能囂張到如此地步?
從孫小果母親不遺餘力想辦法為兒子減刑的行為看,這個母親對兒子多半是驕縱、寵溺的。
而沒有教育好孩子的結果,就是自己後半生都被拖下水,別說頤養晚年,連自由都沒了。
所以,真的,為人父母一定要知道:
你是有使命的,生了孩子,就一定要教他好好做人。
否則雷劈他的時候,也會連累你。
最近很火的一部電影《誤殺》,網上好評如潮,豆瓣評分破9。
故事劇情很簡單:在一個法制廢弛的國度,警察局長的兒子欺辱平民阿玉的女兒時被誤殺,警方為此展開瘋狂調查。
雖然是一部懸疑片,但是看完電影後,反思得更多的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有些大人永遠都教不會孩子:如何守住底線,做一個正常的人。
《誤殺》中警察局長拉韞的獨子,16歲的素察,簡直像是翻版的孫小果。
打架差點戳瞎別人的眼睛,他完全不以為意;在夏令營迷奸女生還錄下視頻,視頻裡的他一邊脫褲子一邊在笑,絲毫沒有緊張或生澀,不像個生手的樣子。
事後他不但不遮掩罪行,還堂而皇之地追到被他侮辱的女生平平家裡,以視頻要挾,試圖再次侵犯女生,甚至對受害者母女拳打腳踢,毫無懼怕悔過之心。
就像阿玉在警局對他母親說的那句話一樣:「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獸!」
養出這樣孩子的家庭是什麼樣的家庭呢?
母親拉韞是幹練強勢的警察局長,對兒子一味縱容;父親是精明的政客,對家人漠不關心,一心算計著自己的仕途和選票。
兒子把別人的眼睛打傷,她也是第一時間用錢擺平事情,然後跪在地上給兒子的手上藥,兒子不僅沒受到懲罰,而且照樣開著跑車深夜出門。
得知這個事的父親甩了兒子一巴掌,原因不是為了教育而是怕兒子影響自己的競選。
孩子犯錯的時候,其實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機,如果不分對錯一味偏袒孩子,只會讓孩子分不清善惡對錯,把天戳了個窟窿也有父母來頂著。
沒有孩子天生是天使,也沒有孩子天生是禽獸,神魔中間站著凡人父母,把孩子養成什麼樣只在一念之間。
這種情況不僅存在於官二代、富二代之中。
在千千萬萬的普通家庭中,這樣的情況也屢見不鮮。
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個新聞。
2017年冬天的一個早上,一對五十多歲的夫妻上吊身亡,現場悲慘絕望。
原因,是他們的兒子。
28歲的小夥子,沉迷網絡賭博,輸了一千多萬,又借了很多高利貸。
當媽的心疼兒子,兒子借錢還債,她給他做了擔保。
夫妻倆賣了三套房子、傾盡一輩子所有積蓄,幫兒子還錢,仍有600多萬的巨額債務還不上。
後來兒子跑了,債主上門找父母要債。
夫妻倆實在無力償還,走投無路之下,雙雙自縊。
臨走前,他們寫好了遺囑,聲明是自殺,還留了電話號碼,讓發現的人通知他們的親戚。
他們的喪事都是親戚處理的,兒子到最後也沒回來看他們一眼。
一輩子本本分分、勤勤懇懇、體體面面的兩個人,就這樣悲戚地走了。
鄰居們說起來都唏噓不已。
都說養兒防老,但養出一個不走正道的孩子,就得「養老防兒」了,防不好,你可能被他啃得渣都不剩。
那麼到底是誰,助長了孩子們無知的囂張?
是學校教育的錯位,還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或者是輿論引導的失誤?值得每個人深思!
古人說:「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意思是: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所做的事不能輕易如願,通過這逆境的磨礪,使他的性格堅定,增加他不具備的才能。
而現在的家長,正好相反。他們對待孩子:
悅其心志,只求孩子開心;
舒其筋骨,生怕孩子累著;
遂其所願,事事順其所為。
所以,孩子因寵而嬌,缺乏忍耐之性。如此,遇事有各種衝動之舉也就不足為怪了!
孟子說成大事者「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現在很多孩子在家裡養尊處優,很難接觸到艱苦的生活,缺乏歷練。
可是家長再怎麼護,也只護得了一時,護不了一世。不僅會讓孩子跌倒吃虧,還可能培養出「白眼狼」、「敗家子」。
上面的所有案例不難發現都有一個共同之處:
所有的大惡都是由小惡一點點堆起來的,而背後的推手則是父母的縱容。
一味縱容孩子,用權利和金錢去為孩子擺平一切,只會讓孩子的內心逐漸畸形,最終和孩子落個兩敗俱傷的結果。
都說可憐天下父母心,每個父母都恨不得把自己的全部都給孩子。
給孩子最好的生活,給孩子最好的寵愛,卻唯獨沒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其實這個最好的教育並不是什麼高深複雜理論,而是讓孩子保有最起碼的道德和良知。
聽起來很難,但卻並不是那麼難以實施。父母只要在孩子每一次關鍵時期,抓住這個機會正確引導即可。
在他犯錯的時候不要想著去替他解決,而是教他明白什麼是是非黑白;
在他闖禍的時候不要想著包庇掩飾,而是教他認識到承擔和責任;
在他在混沌邊緣試探時,嚴厲告訴他要懂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要懂得敬畏法律敬畏生命。
身為父母要想讓孩子有健康快樂的人生,就不應該被盲目的愛所支配,而是要「嚴」中有「愛」,「愛」中有「嚴」。
就像李玫瑾教授所說:
人在成長過程中,會形成一些東西,除了愛之外,還要有敬畏,如果孩子違法了,懲罰實際上是一種保護,讓他知道怕,知道後悔,以後再也不敢了,這才是保護他。
孩子小時候,父母的話是黃金,15歲以後,父母的話就是垃圾。你要是真的愛孩子,就應該從小管教他。
可是太多父母都搞反了,孩子小時候總覺得,這麼小懂什麼,所以不管。
或者看他那麼可愛,只想寵溺,捨不得管教。
也或者自己工作忙,顧不上,覺得由他去吧,樹大自然直。
可是。
人是很難自己長好的,如果父母不管教,任他野蠻生長,最後他很可能長成禍害,害人,害己,害你。
而到他長大了,開始出問題了,你再想管,已經晚了,他早不聽你的了。
孩子,教育好了是好孩子,教育不好,就是討債鬼。
一個不省心的孩子,能輕輕鬆鬆搞得全家暗無天日,一輩子不得安生。
所以,養不教,就是在給自己挖大坑,將來遲早有一天自己掉進去,哭都不知道找誰哭。這樣的悲劇太多太多了。
也所以,為人父母,最不能疏忽的,就是趁孩子尚小,好好教他做人。
讓他知道,生而為人,要上進,要走正道,要懂人事兒,要與人為善,要有所敬畏。
如果該教的你不教,他將來第一個禍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