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孫剛升級當了媽,誕下一枚小公主,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到今天差不多兩個多月了,可是到了第二個月,寶寶像完全換了一個人一樣,動不動就會哭,有的時候喝著奶好好的,突然就撇嘴大哭。
小孫每次要哄好久,寶寶情緒才緩了下來,這可把她鬱悶壞了,不知道這寶寶是怎麼了,擔心是嚇到了還是怎麼回事。
新生兒在出生後第二個月經常大哭,原因是這些
當過媽媽的人或許都有這樣的感觸,寶寶出生的第一個月感覺很省心,寶寶每天除了吃就是睡,也不會哭鬧,很方便照顧,不用過於勞心費神,但是到了第二個月,寶寶醒著的時候開始變多了起來,不一會就會哭鬧,有的時候喝口奶都會哭起來,很多老一輩認為是嚇到了。
其實不然,新生兒之所以第二個月鬧得兇,有很多原因的,並不是被嚇到了,這種說法完全沒有任何的科學依據。
1、寶寶感到餓了
安徽婦幼保健院專家張淑芬醫生指出當寶寶自身處於飢餓狀態的情況下,寶寶會有被哺乳的需求,這時候就需要媽媽及時地給寶寶餵奶,因為寶寶大腦神經發育系統並不完善,
他們只能通過哭喊來吸引媽媽的注意,只要輕觸下寶寶的嘴部,如果跟隨著手指移動,就表示寶寶餓了。
2、寶寶嗆奶了
好多新手媽媽在餵奶的時候姿勢不對,或者給寶寶匆匆餵奶以後忘記給寶寶排出體內的嗝,這樣的話寶寶就特別容易嗆奶,而且還會造成體內聚集大量的脹氣,引起腸絞痛的情況,寶寶感覺到疼了自然就會大鬧,哭喊著來讓媽媽進行安撫和照顧。
3、寶寶覺得冷了或熱了
新生兒在2個月大的時候皮膚保護屏障系統也是未完善發育,但是寶寶對外界的冷熱情況是有一定的感知的。
當寶寶覺得外界的溫度處於很冷或者很熱的情況下,都會表現出不耐煩,甚至會大哭不止,這說明寶寶已經覺得外界溫度超出身體耐受了,很不舒服了。
4、寶寶缺乏安全感
美國孕產婦生殖醫學研究協會指出寶寶從呱呱墜地那一刻開始就熟悉媽媽的感覺,所以新生兒對媽媽感知能力最強也最熟悉,也是覺得自己最親近的人,因為媽媽會讓自己有很多的安全感,但是寶寶缺乏安全感的時候就會哭鬧個不停,這就代表寶寶需要媽媽的安撫了。
缺乏安全感的寶寶自然會因為看不到媽媽而緊張得哭起來。
5、受到驚嚇
寶寶不分白天還是黑夜都會出現間歇性蜷縮身體狀態,而且身體緊繃,面部發紅,這樣的情況下媽媽們就要警覺了很有可能寶寶是哪裡不舒服了,多多地觀察寶寶,看看寶寶的情緒狀態,以免讓寶寶鬧得更兇。
通常寶寶鬧得很兇的時候,媽媽們可以嘗試下摸摸寶寶的肚子,看看寶寶的肚子是不是有脹氣,如果寶寶的肚子摸起來硬硬的、鼓鼓的,就有可能代表寶寶出現脹氣了,這時候要多注意給寶寶做一些腹部按摩,幫助寶寶更好地消化和吸收。促進寶寶的胃腸道加快蠕動。
2個月大寶寶經常哭,媽媽最好這麼做
寶寶到了2個月的時候鬧得非常兇的話,媽媽們可能也會感覺到束手無策,不過這時候媽媽們可以通過一些小方法來緩解寶寶這一狀態,這樣的話寶寶也會感覺不那麼難受了,建議2個月大的時候,媽媽們可以嘗試通過以下這些方法來做。
①懷抱嬰兒法
可以將寶寶攬入懷中,讓寶寶感受到媽媽的溫度,給寶寶十足的安全感,這時候寶寶也會感覺特別舒服,這樣的話嬰兒會感覺很自然,也會感覺媽媽的懷抱很溫暖,會有十足的安全感,這對於新生兒來說是非常安全和舒適的。
②音樂療法
《新生兒護理知識大全》一書中指出可以給寶寶一些播放一些輕柔、舒緩的音樂幫助緩解寶寶的情緒,音樂可以緩解寶寶焦慮、聒噪的情緒,讓寶寶哭鬧的情緒漸漸地變得安穩下來,緩解寶寶身體的不適,能夠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氛圍,對於寶寶來說音樂是非常好的一個止鬧方法。
③保健理療法
從中醫學角度來說,新生兒愛哭鬧主要是由於自身免疫力系統能力下降所致,這時候新生兒容易出現脾胃不和的症狀,從而出現不適,然後自身就會出現暴躁情緒,開始大哭大鬧,不吃不喝,主要是胃部出現不適了。
建議媽媽們多學習一些正確的腹部按摩手法,幫助寶寶緩解胃部不適的情況,這樣寶寶消化和吸收才更好,才不容易積食,尤其是到了後期開始添加輔食的時候,寶寶更需要注意要多注意膳食纖維和果蔬的補充,不然的話很容易讓自身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
新生兒過了第一個月,身體各方面的發育已經趨於完善,這時候很多生命體徵也會顯現,也會表達自己的情緒,這時候就需要媽媽們細心和耐心加倍了,多多地去留意自己的寶寶變化,身體或者情緒等等方面的變化,這是非常重要的育兒任務,不可以輕視哦!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