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鈴的聲音雖然悅耳,但很快就會消散;愛情之所以令人難忘,正在於它刻骨銘心。當摩西苦思猶太教律法的傳播之道時,誰知道他智慧的頭腦中沒飄過這些簡單的思緒呢?當然,愛情絕不能與奠定社會安寧和人類靈魂贖的大業相比。傳承教律不但應有至高無上的神旨頒布,而且應有崇高而聖潔的專門儀式,在人的各種世俗雜念清淨之時,不斷反覆地吟頌才能銘刻於心。特別是最為重要的教義和律法,必須從專門而細密的條律中脫穎而出,讓它們成為簡單而明確的誡令,用一種最為神聖的方式鐫刻在全體猶太人的心上。
就這樣,永世流傳的「摩西十誡」誕生了:第一除了耶和華之外,不可再信別的神。第二不可雕塑、膜拜任何偶像。第三不可妄稱耶和華你上帝的名。第四當守第七日為聖安息日。第五當孝敬父母。第六不可殺人。第七不可姦淫。第八不可偷盜。第九不可做假見證陷害他人。第十不可戀他人的妻子和財物。
從這個著名的「摩西十誠」的具體條款看,這是一個既包括教旨、教義,同時也包括教規、法律和道德原則的集合體。不管是否經過了個既包括教旨《聖經》作者們的修訂,但它的那種堅定純潔信仰的決心和規範社會行為的努力,毫無疑問是當時正在流動中的60萬人的社會最切的需要。所以,當這個教條法典頒布之後,跋涉中的猶太人立刻做出了熱烈響應,並依據與神會盟的律法指示,不僅很快將那些混亂而醜惡的社會現象消除,還革新了社會管理組織,同時依據各支部族通過長期勞動而形成的不同特徵,重新規劃了各部族的職業。流動中的這個人類社會因此而重振起來,在安定和諧中充滿了勃勃生機。
正如美國宗教史家諾斯兄弟所指出的那樣,當猶太人準備繼續遷徙時,他們遇到了一個問題:雖然耶和華神承諾會與他們同行,無須擔心因為他們離開西奈山而將神留在了聖山但是,如何提供一種長期的與神聯繫的有效手段呢?在神的諭示下,摩西找到了一個古老的辦法:為神和他的子民提供一個聚會的場所。在流動旅途中,就應當提供一個流動的場所。因此他們設計了一種可以移動的「聖幕」,這是一個由10幅大幔子和4根木柱所支撐起來的大帳篷,以後就保存下來專供祭祀之用。在每一處營地,都由神所指定的專司禮儀的利未人將其搭建起來(可能是因為摩西和亞倫兄弟都是利未人的緣故,亞倫成為第一代祭司,以後專門的祭司也都在利未人中產生),以便在這個特殊的環境中,使他們的首領與神會面,並清晰地聆聽耶和華的教諭。實際上,從歷史的角度看,「聖幕」可以認為是猶太教聖殿和猶太教會堂的最初形態。
由此,神奇的「約櫃」誕生了:原本它是用以盛裝兩塊「摩西十誡」石刻雕板的柜子,用了極其華貴的材料製作與裝飾。將其放置於「聖幕」的中央,方便保存與流動。也許是作為祭祀儀式的核心物品,也許是每次祭祀時它都裝載了無限的神恩,約櫃因此具有了神奇的法他們都會虔誠地將約櫃裝載在力無論猶太人遷徙還是行軍打仗,用的大車上,而神奇的約櫃也會幫助他們,或者讓旅途中的困境順化解,或者讓以色列勇士們增添勇氣和力量。根據《聖經》記載,奇的約櫃如此神聖,以至於除祭司外的普通猶太人都不能接近它,以免被它無窮的法力所擊斃。關於這一點,連外族人也十分清楚,所以在公元前1050年,由於猶太人準備不足,在一次戰鬥中倉促撤退,裝載約櫃的專用大車被腓力斯人繳獲後,腓力斯人將約櫃當作最顯赫的戰利品帶回了自己的城市艾科隆。
但此舉卻令腓力斯人痛苦不堪。他們將約櫃放進本族的神廟,第二天卻發現他們的偶像「龍」的頭顱和雙手被斬。與此同時,艾科隆的百姓遭到大規模的麻風病襲擊。恐懼約櫃神奇法力的腓力斯人只得將其虔誠地歸還。歷史上,圍繞約櫃的傳說從未間斷。特別是當它於公元前586年巴比倫帝國因尼布甲尼撒二世搶掠耶路撒冷聖殿而失蹤後,關於它的神秘故事就愈演愈烈。直到現在,還有層出不窮的文藝作品在追尋著它的神跡。當然,我們所要尋覓的絕不是約櫃的物理價值或文物價值。
從某種意義上說,「上帝的約櫃」也不是猶太教各類教義、律法的集合裝載物體。它實際上已成為一種偉大的象徵:它是耶和華神與其子民的無形而神秘的聯絡通道,無論神的子民在任何時候和任何地方,它就像耶和華神與猶太人傳遞神諭密碼的無形的發報機,它就在他們的心中,並隨時能夠幫助他們,任何力量都不能將他們與神隔離開來或阻止他們與神的聯繫。「上帝的約櫃」已深埋在每一個猶太人的心底,因此他們無論走到哪裡,都能與他們的耶和華神相聯繫。這一點非常重要,特別是在這個民族被迫成為「世界難民之後,這種象徵意義就更具價值、更加關鍵。也就是在這個神與摩西會盟的過程中,猶太人不但擁有了自己的律法,同時也擁有了自己主要的節日逾越節、五旬節和住棚節值得說明的是,這些猶太民族過去和現在最重要的節日,原本都是全民族的宗教祭祀儀式。
比如逾越節,又稱無酵節,原本分為逾越節和除酵節,但後來猶太人將兩個節期合為一個。這兩個節期是關聯的。逾越節是紀念在離開埃及的前一夜,耶和華神擊殺埃及人所有的長子,卻越過猶太人的房屋,拯救了以色列各家。除酵節是紀念匆忙離開埃及的苦境,當時甚至沒時間讓面發酵。這個節日當初完全是為了對耶和華神表達感念,而現在則已成為猶太新年。
這是猶太人最重要也最隆重的節日,時間大約在每年公曆的三至四月間。又如五旬節,節期定在從逾越節起算的第50天,這一天正是摩西在西奈山首次領受耶和華神賜予《十誡》的日子,同時也是麥收結束的季節。在這一天,猶太人必須停止工作一天,聚集到「聖幕」之前,為豐收向神獻上感恩,更感謝耶和華神在西奈山為他們頒布律法。因而五旬節也是「感念律法的紀念日」再如住棚節,是為了感念耶和華神,在猶太人出埃及返回迦南這40年曠野流浪生活中雖住帳篷而被供養的特別儀式,節期在每年公曆的九、十月間。上述三個節日都是對猶太民族出埃及的歷史紀念,同時也成為猶太人宗教和世俗生活中最重大的節日,一直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