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6月15日電 (記者 楊月 實習記者 李迪) 6月15日,在首屆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節期間,由北京電影學院、北京電影學院現代創意媒體學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主辦的《電影藍皮書:全球電影產業發展報告(2018)》發布會在青島召開。報告數據顯示,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並將在五年內超過北美成為第一大市場。報告認為,隨著中國和北美市場規模的改變和文化折扣的作用,中國將在未來的全球電影產業格局中有更大的發展優勢。
報告指出,近年來,隨著中國影院建設的提速、影院銀幕的增多,電影得到不同年齡段和不同類型觀眾的接納與歡迎,尤其是擁有高消費力的年輕觀眾。自2006年以來,中國電影票房急劇增長,自2012年起成為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場,2017年票房收入已達到86億美元,僅次於北美的111億美元。
2012~2017年,中美兩國票房對比。圖片來源:《電影藍皮書:全球電影產業發展報告(2018)》
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壯大和中國電影產業的崛起,中美電影市場的競爭關係愈加顯現。專家指出,對好萊塢來說,北美市場已經處於停滯穩定階段,以中國為代表的亞太地區和新興市場是全球電影業票房的主要增長來源,特別是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場,仍存在著巨大的增長空間。
事實上,這種競爭關係也體現在電影引進上。最近幾年,進口電影增加刺激了中國觀眾的電影消費,國產電影製片企業不可避免地遭受了衝擊。美國電影進入中國市場,一方面為中國電影市場提供了高品質的文化產品,改變了中國觀眾的藝術審美格調,滿足了中國電影消費市場井噴式的需求;另一方面,由此引發的「鯰魚效應」刺激了中國電影的生產,給中國電影創作帶來了新的動力和啟發,有利於促進中國電影的生產方式從粗放式向工業化、精細化、高品質製作方式轉變,同時也為中國電影生產在技術、選材、發行上提供了更高的參照標準和學習素材。
中美雙方既是最大的競爭對手,又是最具吸引力的合作夥伴。報告梳理,近年來,中美電影合作日益增多,越來越多地相互滲透、相互影響乃至相互融合。中國電影集團與美國電影協會籤署了《分帳影片進口發行合作協議》,旨在確保好萊塢電影在中國發行與監管的透明度。同時,中國資本正在流入美國公司,萬達集團繼2012年收購美國AMC院線之後,在2016年又併購了傳奇娛樂。博納影業集團在2015年宣布為20世紀福克斯6部大成本電影投資2.35億美元。
同時,中國與好萊塢之間的合拍電影數量不斷增長。課題組認為,這促進了中國電影的發展,同時也將幫助中國提升電影質量,提升中國電影在國外市場的全球吸引力。電影的全球化程度日益密切,勢必要求製片商必須考慮在影片內容、角色人物和文化價值觀中,實現全球化與本地文化之間的平衡,從而實現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