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雙入對的鴛鴦並不恩愛?動物的「一夫一妻」制可沒那麼簡單!

2020-12-23 北京科學中心

提起動物中的恩愛模範,大家首先想到的十之八九是鴛鴦。自古,成雙成對的鴛鴦就是美好愛情的象徵,正所謂「願做鴛鴦不羨仙」嘛。

當然,可能也有人會投票給大雁或企鵝,它們和人類相似,實行「一夫一妻」制,而且極少更換配偶,比起只在「蜜月期」形影不離的鴛鴦,自然是更加「恩愛」。

不過,這些動物真的那麼「恩愛」嗎?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動物的婚配製度。

動物的婚配製度(mating system)指的是動物種群中,個體為獲得配偶而採取的一種普遍行為對策。

簡單來說,動物婚配製度就是動物怎麼找到配偶,與配偶建立怎樣的關係,如何哺育後代等,是動物在進化過程中適應環境產生的固定模式。

通常,婚配製度分為單配製(monogamy)和多配製(polygamy)。其中,多配製又可分為一雄多雌制(polygyny)、一雌多雄制(polyandry)和混交制(promiscuity)。

可能你會認為,單配製類似於「一夫一妻」制,選擇這種婚配製的動物更恩愛。然而,動物的婚配製度真的和大家想像的一樣嗎?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不是你以為的「一夫一妻」

除了我們人類,實行「一夫一妻」制——也就是單配製的動物並不在少數,約90%的鳥類(例如:大雁,企鵝)和3%的獸類(例如:草原田鼠,夜猴)選擇了這種婚配製度。

草原田鼠(Microtus ochrogaster)
巴西夜猴(Aotus vociferans)

採用單配製的動物,雌性個體與雄性個體之間往往會結成配偶關係(pair-bonding),這種關係具有排他性。而且,多數單配製的擁護者會選擇雙親共同哺育後代。

看到這兒,可能你會認為單配製動物既然選擇了「一夫一妻」共同組建家庭的模式,那就肯定會相伴終身,不離不棄。然而,動物們的「一夫一妻」和你想像的完全不同。

單配製動物之間的配偶關係可維持終身或幾個繁殖季節,也就是說,動物的「一夫一妻」制,時間限制是很短的,只要在一次繁殖周期中只忠於一個伴侶,就屬於單配製的範疇。

實際上,單配製動物中可以做到終身「一夫一妻」的寥寥無幾,多數只是在一個繁殖周期中伉儷情深。下一個繁殖周期雖然依舊夫妻恩愛,但已經不是之前的那個配偶了。

比如我們熟悉的鴛鴦,在繁殖季節出雙入對,令人豔羨。然而,一旦雌鳥產卵,雄鳥就會玩失蹤,完全不參與育雛。

而且,鴛鴦的配偶關係並不會維持終身,在下一個繁殖季鴛鴦往往會尋找新的伴侶。可以說,用鴛鴦象徵愛情只是個美麗的誤會。

相比鴛鴦,企鵝夫妻更加恩愛,不僅夫妻雙方會齊心協力共同哺育雛鳥,而且一些種類企鵝的配偶關係可維持終身,可謂自然界的一股清流。

一雄多雌

據統計約2%的鳥類和94%的獸類都採用了一雄多雌的婚配製度,比如我們在紀錄片中常見到的獅群,它們的婚配製就是典型的一雄多雌。在獅群中,雄獅往往單獨佔有獅群中全部的成年母獅。

草原上的雄獅

一般認為,一雄多雌制的成因多與動物哺乳後代的方式有關。採取這種婚配製度的動物,多是雌性個體哺育後代,雄性個體很少參與育幼

即使在某些物種中(例如:獅子),雄性也會對後代提供幫助,但這類幫助往往是通過保衛領地不受侵犯,為後代提供相對安全的生存空間等間接的方式實現的。

一雌多雄

與前兩種婚配製度相比,一雌多雄制在昆蟲中更常見。在這種婚配製度中,雌性個體在一個生殖周期內會與多個雄性個體交配,而哺育後代的責任往往是由雄性個體承擔。

例如,在一些社會性昆蟲中,單個雌性(如蜂后或蟻后)總是與很多雄性(如雄蜂或雄蟻)交配,這樣可以提高群體內部基因的多樣性,使整個群體抵禦病害的能力大大提高。

當然,一雌多雄制並不是僅存在於社會性昆蟲,一些鳥類也選擇了這種婚配製度,如磯鷂(Actitis macularia)。

磯鷂

磯鷂的雌鳥產出的卵較小,對它們而言,生殖代價相對較低。不過,與之相對應,後代的存活率也相對較低。對雌鳥而言,多產卵是保證繁殖成功的重要因素。

通常,雌性磯鷂會與雄性待在一起一段時間,等產下至少3枚卵,就會將卵交由雄性磯鷂負責孵化,自己則會離開,尋找別的雄性繼續繁殖後代。

在一雌多雄的婚配製度中,雄性個體對哺育後代的投入往往較高,這也讓雌性個體獲得了更好的繁殖效果。

奇怪的多雌多雄

多雌多雄是包括多個雄性個體和多個雌性個體的一種動物婚配製度。在這種婚配製度下,雌雄個體之間一般不形成固定的配對關係,也可能同時存在多組配對關係。

以地中海獼猴(Macaca sylvanus)為例,在繁殖季節,雌猴總是會不斷尋找新的雄猴進行交配,雄猴自然也會擁有不止一個伴侶,彼此之間關係並不固定。

巖鷚(Prunella modularis)之間的配對關係卻相對固定,雄鳥常常同時參與多個雌鳥的領地保衛工作,而雌鳥的領地內會有2隻或更多雄鳥常駐,為雌鳥提供幫助。

林巖鷚

對於雄性而言,選擇混交制或許是為了減少同類之間的相互攻擊,對於雌性而言,多雌多雄制可以為繁殖成功提供較大的保障。而且,這種婚配製度能有效防止雄性「殺嬰(infanticide)」事件的發生。

其實,上述幾種動物婚配製度並不是孤立的,動物可能會根據環境不同,調整婚配製度,或者同時採用多種婚配製度。比如上文提到的巖鷚,它們的婚配體制就非常多樣,上述4種婚配製度都可以觀察到。

動物無論選擇哪種婚配製度,都是長期適應環境的結果,其目的都是最大限度地保障繁殖成功率,維繫種群的發展壯大。

相關焦點

  • 堅持「一夫一妻」的動物,如果一方去世,另一方會孤獨終老?
    一夫一妻制,對於人類社會來說已經是一種約定俗成的約束,不管是從道德還是法律上都是如此。其實除了人類,自然界也有許多動物堅持著「一夫一妻」。在動物界,沒有道德和法律的約束,如果堅持「一夫一妻」的動物夫妻有一方去世,另一方真的會孤獨終老嗎? 我們今天就來看一下。
  • 除人類外,哪些動物是「一夫一妻制」?看完才知忠貞有多可貴!
    除人類外,哪些動物是"一夫一妻制"?看完才知忠貞有多可貴!眾所周知,對於人類而言,忠貞絕對是一種衡量人類道德與品質的重要屬性。但是,在自然界中,像人類一樣實行"一夫一妻制"的動物並不多。但是,人類也不是唯一,自然界中,除了人類之外,還有一些動物同樣是"一夫一妻制"。至於它們是誰,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大雁"問世間情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許",這句古詩一直是無數情人之間山盟海誓的誓詞。
  • 繁殖是本能,為什麼有的動物不是廣撒網,而是實行一夫一妻制?
    人類雖然也是從動物演化而來,但是境界已經完全不同,因此在這裡,就不著重寫人類了。為了能延續種族,培育出後代,很多動物都付出了讓人難以理解的努力。在動物中,一夫一妻制,可以分成兩種類型:社會性一夫一妻制和遺傳性一夫一妻制,社會性一夫一妻制,更像是搭夥過日子,生活在一起,一起克服困難,但出軌和戴綠帽子也是存在的,兩者的關係略微開放一些。
  • 此生你就是唯一:一夫一妻陪伴終生的11種動物
    中國人喜歡用鴛鴦來形容美好的愛情,但是鴛鴦其實是最寡情薄義的鳥。它們永遠是一對一對的出現,那是因為它們的對象早就換了無數次了。因此用鴛鴦來形容「甜蜜的愛情」可以,但是用鴛鴦來形容「忠貞不渝的愛情」那就是一個笑話了。儘管一夫一妻制和終生一對的聯繫在動物界通常很少見,但仍有一些動物真正將其付諸實踐。
  • 終生一夫一妻的帝企鵝,如果一方去世了,另一方該怎麼辦?
    並不是只有人類才會「一生一世一雙人」,動物之間也有終生一夫一妻制,那麼當這些終生一夫一妻制的動物,由於各種原因導致配偶死亡,那麼倖存的個體該如何繼續生活呢? 如果配偶死亡怎麼辦?
  • 「水性楊花」的鴛鴦,那些鮮為人知的鳥類秘密
    這是鴛鴦,遊在前面美麗的是雄性鴛鴦,後面的不怎麼美麗的是雌性鴛鴦。民間有許多關於鴛鴦的傳說,例如鴛鴦是十分恩愛的,出雙入對,到處秀恩愛,還是忠貞不二的愛情象徵。所以結婚的時候會有人祝願新人如鴛鴦般白頭到老。戲劇歌詞中也唱到:在天願為鴛鴦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 原始人類的婚配方式是如何從「壟斷制」走向「一夫一妻制」的?
    他以刻薄的口吻反駁一夫一妻制:帶著妓院的眼睛看待原始形態,是得不到正確認識的。靈長動物的研究在整個地球上大約有4000種哺乳動物,而這些哺乳動物中只有3%選擇了一夫一妻制,如果將研究範圍再縮小一點,靈長動物中一夫一妻制佔到了18%,這已經是一個非常可觀的數字了。
  • 天家「一夫一妻」的正解:明孝宗婚姻的真相
    今予刊發,皇帝哥親加按語評點,指出大家以為的明孝宗是唯一的「一夫一妻」皇帝,實在有較大的誤解——………………………………暑假檔一部《秀麗江山之長歌行》讓東漢光武帝的那句「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的誓言著實火了一把。
  • 世界上哪種動物最忠貞,鴛鴦只能排在倒數,你相信嗎?
    自古以來,只羨鴛鴦不羨仙,但是你知道嗎?鴛鴦是最不專一的動物之一,是不是跟你想的不一樣呢?古人特別喜歡用鴛鴦來形容男女之間的愛情,看到恩愛的男女經常會吟詩一首,正所謂只羨鴛鴦不羨仙。古代的女子,會在手帕上繡上一對鴛鴦,然後送給心儀的男子,兩個人結婚的時候還會有一段鴛鴦枕,就連被褥上也會繡上專有的圖案,大多數人覺得鴛鴦代表長久,代表恩愛。其實,鴛鴦的鴛指的是雄鳥,鴛鴦的鴦,指的是雌鳥,鴛鴦特別喜歡連在一起,所以才被用來形容愛情中的你儂我儂,實際上尤其是雄鴛鴦特別的多情。
  • 「一夫一妻」或致動物滅絕;大王具足蟲排便引轟動;通過燈泡可竊聽...
    研究發現「一夫一妻」可能導致動物滅絕#生物英國東英吉利大學的研究人員表在《全球變化生物學》(Global Change Biology)上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動物在繁衍過程中的競爭和選擇方式可能會對滅絕風險產生重大影響。
  • 《獨孤天下》:一夫一妻,生五子五女,但伽羅並不是楊堅唯一女人
    《獨孤天下》的女主角是獨孤迦羅,男主角是楊堅,他們倆是歷史上有名的恩愛夫妻,也是有名的開國帝後。楊堅在獨孤迦羅家破人亡之後,沒有拋棄,沒有厭倦,反而是繼續深愛,繼續寵愛。楊堅許下了「誓無異生之子」的諾言,與獨孤迦羅生下五子五女,使得楊堅所有的子女都由獨孤迦羅所生。同時,為了獨孤迦羅,楊堅更是六宮形同虛設。
  • 張笑宇 | 為什麼西方沒有出現過「一夫一妻多妾制」?
    回望人類從古至今的婚姻模式演變,我們會發現,以中國為代表的東亞婚姻模式———「一夫一妻多妾制」並未曾在西方社會中成為主流,而中國早在黃帝堯舜時期便演變出了這種制度。以中國為代表的東亞婚姻模式是「一夫一妻多妾制」,這是毫無疑問的。而值得思考的問題是,這種「一夫一妻多妾制」跟西方社會的「一夫一妻制」有多大不同?
  • 歷史總說皇帝後宮佳麗三千,但這些皇帝自願履行了一夫一妻制!
    但「凡事總有例外」,歷史上有些皇帝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不僅後宮沒有佳麗三千,自己還自願履行了一夫一妻制,與他們皇后之間的愛情矢志不渝,令人羨慕不已!這些皇帝真的值得人尊敬,沒有被權力衝昏頭腦,做到了大部分皇帝不能做到的事。要知道,皇帝如果不納妾,會被朝中許許多多的大臣「煩死」,大臣們會力勸皇帝為了龍脈與國家的傳承而納妾。不少皇太后也會出來幹預。可見皇帝要想實現一夫一妻,是要硬抗住極大的輿論壓力的!
  • 看似兩位一夫一妻的皇后幸福無比,但最後她們的下場都很悽慘
    現如今的我們如果結婚都是會一夫一妻制,而且只有兩個人都深愛對方最後才會結婚。但是在古代,很多時候的帝王都是身不由己,自己的後宮總是有很多的妃子。有的皇帝更是朝三暮四,喜歡不一樣風格的女子。專情的皇帝可以說很少。
  • 歷史上的獨孤皇后為何堅持一夫一妻制?
    楊堅的去世,也說明他與獨孤皇后之間的感情之深,更說明獨孤皇后堅持一夫一妻制的初衷,她想要的就是一夫一妻制的婚姻,而不是與諸多女人分享一個丈夫的婚姻,所以獨孤皇后在活著的時候算是成功的做到了這一點,但她去世後,隋文帝楊堅很快就有了新寵。至於獨孤皇后為何堅持一夫一妻制,除了心中對感情唯一的佔有外,還有堅持嫡出高貴的出身。
  • 《獨孤皇后》今晚開播,獨孤伽羅「一夫一妻」推手原來是北周皇后
    生於544年,卒於602年,十四歲時嫁給楊堅,夫妻攜手創下享譽後世的「開皇之治」,流傳下「一生一世一雙人」的愛情傳說,並開創了中國古代帝王之家「一夫一妻制」的先河,成為了古代愛情中故事中的典範夫妻。看似的錦繡前程,卻並不盡如人意。年輕的宇文贇整日沉溺於酒色之中,荒淫無度,甚至出現了五位皇后並立爭寵的局面,創下帝王界的神奇記錄,到最後的昏庸暴虐更加嚴重。他還曾無故責備楊麗華,賜楊麗華死罪。雖然楊麗華九死一生,但縱慾過度的宇文贇僅22歲就駕崩於天德殿。
  • 《芝麻胡同》牧春花大結局,一夫一妻制確定後離婚不離家
    觀眾對劇中人物的命運也比較好奇,尤其關注播出了二十集仍未嫁入嚴家的牧春花會有怎麼的結局?說的簡單一點就是離婚不離家。實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權利平等、保護婦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義的婚姻制度」,「禁止重婚、納妾。」其中一夫一妻的規定打破了近代以來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也是牧春花與嚴振生離婚的原因。
  • 中國歷史上唯二的兩個皇帝是一夫一妻:一個陪伴終身,一個妻管嚴
    中國古代並沒有實行一夫一妻制,還有一些個別皇帝也過著一夫一妻生活。比如隋文帝、北周孝閔帝、唐高宗,有些是自願,有些是迫於無奈。隋文帝楊堅隋文帝楊堅與皇后獨孤伽羅成婚期間,就是一夫一妻,至始至終沒有其他的妃嬪。
  • 《紅樓夢》人物解析——鴛鴦
    賈母玩牌,她坐在旁邊出主意;賈母擺宴,她入座充當令官。因為這個緣故,她在賈府的丫頭中有很高的地位。 鴛鴦雖然是賈母的紅人,但她自重自愛,從不以此自傲,仗勢欺人,因此深得上下各色人等的好感和尊重。鴛鴦儘管出身低賤,但她並不自卑,她有著自己的主見和追求。
  • 1950年後實行一夫一妻,那姨太太怎麼辦?解決方案令人佩服
    不過,新中國成立之後,卻明確表示「禁止納妾,實行一夫一妻制」,那麼問題來了,那些已經被娶進門的姨太太,該何去何從呢?《禮記·內則》中有言:「聘則為妻,奔則為妾。」這句話的意思是,只有明媒正娶的女子才是正妻,而不管男人有沒有妻子,只要沒走相應的程序,直接私奔、投奔過來的女子都是妾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