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XRF技術專家:談x射線螢光光譜與技術發展歷程

2020-11-20 儀器信息網

常用的元素分析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譜、原子發射光譜、X射線螢光光譜、能譜分析、等離子體發射光譜、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有機元素分析等。其中,X射線螢光光譜技術(XRF),因其非破壞性、快速和廉價分析等特點,工程、品質管理等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那麼XRF廣泛應用性背後的原理如何?經歷了哪些技術發展歷程?又有哪些新技術出現?接下來,擁有17年 X射線螢光技術工作經驗的日立分析儀器公司鍍層分析產品的產品經理Matt Kreiner為我們做了解答。

X射線螢光光譜儀(XRF)技術原理?

何為X射線?類似可見光線,X射線也是電磁波的一種,不同的是它的波長較之可見光為短,在100埃米到0.1埃米之間。同時,與一般的電磁波相比,X射線能夠比較容易穿透物質,且物質原子序數越高,穿透能力越強。下圖為X射線螢光產生的示意圖。由於X射線螢光是元素所固有的能量,依據Moslay法則可對螢光X射線的能量做定性分析,同時,利用X射線螢光強度(光子數)則可做定量分析。

X射線螢光產生示意圖

(運作流程:主X射線對準樣品;X射線與原子碰撞時,電子從其軌道中彈出;來自高能軌道的電子填充這些空隙,釋放出元素和特定躍遷所特有的X射線;X射線由探測器收集和處理。)

波長分散型和能量分散型

(檢出器收集的數據用於識別哪些元素存在,以及每個元素在測量部分中有多少)

通常,X射線螢光分析裝置大致分為兩大類,即波散型(Wave Length-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WDX)和能散型(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EDX)。

相對其他「元素分析」技術手段,XRF主要技術優勢?

XRF是一種對多種材料中的一系列元素進行非破壞性、快速和廉價分析的重要技術。尤其臺式和手持式XRF分析儀操作簡單,通常不需要任何特殊工具或消耗品。

這使得在生產線附近操作XRF分析儀成為可能,並提高了效率。常見應用如無機元素的元素分析,分析範圍通常在Na(11)和U(92)之間;汽車零部件領域應用,經過優化的XRF,可分析常見鍍層中的元素,分析範圍通常在Al(13)和U(92)之間。

XRF光譜譜圖示例

XRF能「快速」檢測的原因?

XRF檢測快速的一個原因是測量是用X射線進行的,而X射線是以光速進行傳播的。被測試的樣品被與樣品相互作用的初級X射線「激發」,並產生次級X射線,由精密的探測器進行信號轉換,整個流程花費的時間很短暫的。

然而 「快速」檢測與 「精準」兩個方面往往是此消彼長的矛盾關係,所以保證XRF「精準」性也是很重要的。一般可以通過一些優化技術、軟體控制、減少操作中時間、減少間隙停機時間等技術手段來實現。例如,日立分析儀器公司FT160的創新多毛細管體系結構技術,這是一個聚焦光學元件,由一組彎曲為錐形的細小玻璃管組成,X射線通過反射引導穿過管道,類似於光纖技術中的光引導方式。毛細聚焦管光學元件與微束X射線管匹配將比傳統系統更多的信號引導到樣品,收集更多的X射線管輸出。其焦斑小區域上的X射線強度比傳統機械準直系統高出幾個數量級。從而實現「快速」與「精準」的優化。

X射線螢光鍍層厚度測量儀 FT160系列

而傳統傳統XRF為測量較小尺寸樣品(如鍍層樣品),使用機械準直裝置將X射線管的光束尺寸減小到幾分之一毫米,達到減小光束尺寸的目的。但這一過程通過在X射線管前方放置一塊鑽有小孔的金屬塊實現,僅允許與孔對準的X射線穿過併到達樣品。絕大多數X射線輸出因被準直器塊阻擋而不能用於分析,削弱了檢測效率。

XRF主要應用領域有哪些?

以鍍層厚度測量為例,當涉及到鍍層及相關測試需求時,一般都會用到XRF,而汽車行業就是應用最密集的行業之一。由於XRF允許快速和現場測試,因此它適合製造生產線。原始的設備製造商都需要依賴XRF,因為每輛汽車平均有約15000個部件,上面塗有各種金屬和其他鍍層,以確保導電性或絕緣性。然而,汽車組裝是需要快速流水線進行的,這些部件需要在現場進行測試,XRF便發揮了重要作用。總之,XRF允許在不幹擾生產製造過程的情況下進行質量控制,這成為其廣泛被應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XRF產品技術發展歷程?

以日立分析儀器公司產品為例。鍍層分析方面,日立分析儀器公司提供一系列用於鍍層分析的臺式XRF測試解決方案,是該領域的先驅。日立在1978年便推出了SFT155/156,這是第一臺使用X射線管的臺式XRF鍍層分析儀。2011年推出FT110,隨後2012年推出X-Strata920,2015年推出FT150。

X射線螢光鍍層厚度測量儀系列

X射線螢光分析儀系列

目前日立分析儀器公司的產品範圍包括具有半導體檢測器的X-Strata920、具有用於大容量測試的高級功能的FT110A和新推出的FT160等。如上所述,FT160將SSD檢測器與多毛細管光學器件結合使用,以精確測量納米級鍍層的更小特徵。多毛細管光學器件與微點X射線管匹配,以收集更多的管輸出。這將其聚焦在通量比機械準直系統大幾個數量級的較小區域上。這意味著可以更快,更高精度地測量更小和更薄的特徵,從而更容易符合規格。

集透視CT、顯微成像、XRF技術於一身的EA8000

除了常規XRF產品,日立分析儀器公司還有一款比較特殊的產品EA8000,其集合透視CT、顯微成像、XRF技術於一身。EA8000A的推出是為了滿足電動汽車用電池日益增長的質量控制需求。它能快速檢測鋰離子電池內的金屬顆粒汙染物,有助於防止這些顆粒存在時發生的災難性故障。

鋰離子電池·燃料電池用X射線異物分析儀 EA8000

EA8000是一體式設計,從而實現更高的效率。將X射線成像單元、螢光X射線分析儀和光學顯微鏡被集成到一個系統中並連結以自動提供結果。與傳統儀器相比,檢測速度和金屬汙染物識別的時間要短得多。操作員可以簡單地放置樣品並進行測量,從而實現高效的工作和生產力。

三項技術的結合,使EA8000可以定位和識別電池內的破壞性金屬顆粒,提供對大小、分布和顆粒類型的全面分析,這在控制電池質量時是非常關鍵的,快速分析、易用性和自動化支持大批量生產等性能幫助電池企業順利實現交付目標。

這些技術的結合不僅提供了鋰離子電池關鍵區域內金屬顆粒的大小、分布和類型的獨特綜合圖像,而且極大地縮短了成像時間。檢測時間可縮短至3至10分鐘,比常規時間縮短100多倍。這一點非常重要,電極材料、燃料電池隔板和鋰離子充電電池中的金屬顆粒汙染會產生熱量,降低電池容量和壽命;一些情況下,雜質還會導致火災。因此,電池製造商需要對直徑約20µm的金屬顆粒進行快速檢測和元素識別。而EA8000A設置測量參數後,可自動捕獲X射線圖像,檢測和識別金屬顆粒,提高故障分析和測試的效率。

Matt Kreiner簡介

馬特·克林納 (Matt Kreiner)是日立分析儀器公司鍍層分析產品的產品經理。他有17年的X射線螢光技術工作經驗,職業生涯始於應用工程師。Matt居住在芝加哥,擁有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化學工程學士學位。

相關焦點

  • 辨別「水俁病」真兇 X射線分析作何解釋?
    1956年,在日本海產豐富的熊本縣水俁灣附近,出現了一種怪病。其首先發生在貓身上,患病的貓步態不穩,且伴隨著抽搐和麻痺,患病後不久就死去。很快,這種不知名的怪病就轉移到了人身上,症狀與貓相似,重者往往會神經失常,時而酣睡時而興奮,身體彎弓高叫直至死亡。這一怪病後來也被稱為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之一。由於當時檢測手段與科學認識的局限性,這一疾病的起因變成了十幾年內著名的未解之謎。
  • 原子光譜與生物技術 「百家爭鳴」—2020分子光譜會議分會場一
    儀器信息網訊 2020年10月31日,第21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暨 2020年光譜年會在成都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光學學會和中國化學會主辦,四川大學分析測試中心承辦。本次會議共收到論文摘要近320篇。
  • 浙江計量院 「高注量率同步輻射X射線計量關鍵技術研究」項目順利...
    11月上旬,杭州召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NQI)——高注量率同步輻射X射線計量關鍵技術研究」協作單位課題驗收評審。與會專家仔細審核結題材料,一致認為各協作單位基本完成課題任務書要求,經費執行到位,達到協作單位課題驗收標準,可通過協作單位課題驗收。
  • 【新技術】透視大腦!新型X射線顯微鏡技術全腦高解析度快速成像
    2020年9月14日哈弗醫學院波士頓兒童醫院Wei-Chung Allen Lee研究團隊在Nature Neuroscience雜誌上發表文章開發出一種新的X射線全息納米斷層掃描(XNH)技術,在亞細胞結構水平上實現快速、大體積結構成像,加速繪製大腦神經環路圖譜。
  • 利用X射線晶體學及冷凍電子顯微鏡成像技術確定大分子結構
    從X射線晶體學到冷凍電子顯微鏡的幾種不同的成像技術已成功地用於眾多大分子的結構表徵。圖片來源:Sergei Drozd / Shutterstock.com什麼是大分子?儘管多達80%的生物由小分子組成,包括無機離子,有機分子,主要是水,但生物的其餘部分則由大分子組成。大分子可以是蛋白質,多糖或遺傳物質(如脫氧核糖核酸(DNA))的形式。
  • 韓國Nanobase 拉曼光譜/螢光壽命/光電流成像系統介紹
    )成像系統XperRam Ultimate是一款多功能共聚焦拉曼(螢光)/光電流/瞬態螢光檢測光譜成像系統,採用透射式光路設計,提高了產品的靈敏度和穩定性。獨特的振鏡掃描技術能夠在臺面固定不動的情況下實現快速二維成像掃描。該技術在聯用光電流成像系統載臺或原位反應裝置時優勢明顯,並且可擴展增加螢光壽命檢測系統。可實現拉曼/PL/光電流/瞬態螢光等功能。
  • 乾貨 全方位看懂拉曼光譜
    根據這三種情況,衍生出相對應的光譜檢測方法: 發射光譜(原子發射光譜(AES)、原子螢光光譜(AFS)、X射線螢光光譜法(XFS)、分子螢光光譜法(MFS)等),吸收光譜(紫外-可見光法(UV-Vis)、原子吸收光譜(AAS)、紅外觀光譜(IR)、核磁共振(NMR)等),聯合散射光譜(拉曼散射光譜(Raman))。拉曼光譜應運而生。
  • 分子光譜發展迅猛 拉曼光譜大行其道
    點擊藍字關注並標星我們,get更多資訊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7在發布會之後,廈門大學化學系教授任斌、吉林大學超分子結構與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趙冰、中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雙聘教授陳建、蘇州大學材料與化學工學部主任姚建林和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謝孟峽等專家紛紛帶來精彩的報告。分析測試百科網作為受邀媒體參與並報導了此次會議。
  • 高光譜遙感技術與應用 專業委員會在通成立
    本報訊 (記者吳霄雲)27日,中國遙感應用協會高光譜遙感技術與應用專業委員會在南通創新區成立,並召開第一次專業委員會工作會議,來自中科院、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30多座高校和科研機構的院士、專家齊聚一堂
  • 一文帶你全方位看懂拉曼光譜
    根據這三種情況,衍生出相對應的光譜檢測方法: 發射光譜(原子發射光譜(AES)、原子螢光光譜(AFS)、X射線螢光光譜法(XFS)、分子螢光光譜法(MFS)等),吸收光譜(紫外-可見光法(UV-Vis)、原子吸收光譜(AAS)、紅外觀光譜(IR)、核磁共振(NMR)等),聯合散射光譜(拉曼散射光譜(Raman))。拉曼光譜應運而生。表1:光譜種類區分表
  • 紫外-可見光譜檢測技術在珠寶玉石鑑定中的應用
    隨著珠寶玉石市場的繁榮發展和玉器收藏的持續升溫,珠寶玉石飾品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購買和珍藏。
  • 「醫學圖像處理」X-ray成像之X射線的產生
    當電子轟擊目標時,它們通過軔致輻射和特有的相互作用將能量轉換為熱量(99%)和X射線光子(1%)。X射線光子以一束能量(X射線光譜)從光束中釋放出來,構成X射線圖像形成的基礎。$Heat (J) = kVe x mAs$ 或者 $Heat (J) = w x kVp x mAs$kVe: 有效kVw: 通過X射線管的電壓波形。
  • 數位化X射線平板探測器行業應用及市場規模分析(附報告目錄)
    在傳感器方面,TFT/PD使用的半導體基底材料主要包括非晶矽(a-Si)、低溫多晶矽(LTPS)和金屬氧化物(Mental Oxide)三類,其中非晶矽是目前最主流的技術,自投入市場至今已超過25年,經歷了大量應用、改進和優化,具有成像速度快、材料穩定可靠、環境適應性好等特點,可同時滿足靜態和動態數位化X射線平板探測器的需求。
  • 日常使用的材料測試技術,你都用過哪些?
    :吸收峰的位置、強度和形狀,提供分子中不同電子結構的信息 02 螢光光譜法 FS 發射的螢光能量隨光波長的變化 提供的信息:螢光效率和壽命,提供分子中不同電子結構的信息 03 紅外吸收光譜法 IR
  • X射線的發現者一一倫琴先生
    曾因發現X射線(或倫琴射線、X光)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01年)。1865年11月,倫琴順利通過面試,進入瑞士蘇黎世工業大學學習機械工程。這所大學有很多著名的教授,廣義相對論奠基者之一的克裡斯託維爾、對熱力學有重要貢獻的克勞修斯和發明用粉塵圖形測量聲速的孔特都在這裡任教。
  • 19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發現X射線的倫琴
    他的X射線研究工作從現在的水平來看已非常完整,他不但謝絕了貴族的稱號,也不申請專利,不謀求贊助,使X射線的應用得到迅速發展和普及。不但如此,他還將自己所獲的諾貝爾獎金全部捐給維爾茨堡大學以促進科學的發展。X射線的影響X射線診斷開創醫療影像技術的先河。
  • 蒼山之麓,洱海之濱 | 吉天儀器榮幸參加第六屆全國原子光譜及相關...
    原子光譜相關技術學術會議是兩年一屆的光譜科學工作者的行業盛會,北京吉天儀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天儀器」)作為國產光譜儀器的領軍企業,很榮幸能夠陪伴原子光譜及相關會議走過10年,從第一屆到今年的第六屆,親身見證了會議規模的不斷壯大,涉及的研究領域不斷延申,其學術探討、報告分享,讓新思想與新技術融合貫通,對相關光譜領域產生重要影響
  • 唯公科技:專注流式螢光檢測,突破螢光微球編碼核心技術國際壟斷
    但是目前國內的高通量流式螢光檢測平臺以進口為主,尚未實現自主研發。唯公科技的創立就是為了改變關鍵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突破國外企業對流式螢光檢測平臺的壟斷。  唯公科技創始人李為公博士是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在體外診斷領域有多年經驗。
  • 光刻技術是迄今所能達到的最高精度的加工技術
    以計算機為例,1946年誕生的世界第一臺數字計算機重30噸,佔地約140平方米。而集成電路將電晶體、電阻、電容等電子元件連接在小塊的矽片上,可使計算機體積更小,功耗更低,速度更快。自1958年世界上第一塊平面集成電路問世,在短短五十多年間,半導體及微電子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帶動了現代信息技術的騰飛。集成電路的發展與其製造工藝─——光刻技術的進步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