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鴻蒙(Harmony OS)已經發布了一年多,即使已經代碼開源,並搭載在智能手錶、智能電器等設備上,但 " 哄蒙 " 一詞依然不時出現。不少人認為,鴻蒙一天不登上手機,這個全新的系統就依然是殘缺一片。
但從 12 月 16 日開始,情況可能要發生變化了,鴻蒙終於第一次公開運行在了手機上——鴻蒙 OS 2.0 手機開發 Beta 版發布。與此同時,普通華為手機(特定型號)用戶也能申請鴻蒙測試了。
但對更廣大的華為用戶,乃至華為所暢想的萬物互聯的時代,鴻蒙要走的路依然還很長。
手機對鴻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今年 9 月華為開發者大會上,華為消費者軟體部總裁王成錄曾對 ZAKER 科技表示,雖然鴻蒙主打多設備協同,但手機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依然會是鴻蒙的核心操作設備。在昨日的活動上,華為消費者業務軟體部副總裁楊海松同樣強調了這一點:" 手機版的發布是鴻蒙 OS 最重要的一塊拼圖 "。
值得注意的是,從 9 月鴻蒙 OS 2.0 發布至今過去僅 3 個月,其間已有不少第一方和第三方設備搭載鴻蒙上市了,包括華為自己的智能手錶、智慧屏和九陽豆漿機、美的蒸烤箱等。中國通信業知名觀察家、智能網際網路研究專家項立剛表示,如今手機 Beta 版的發布意味著鴻蒙開始真正邁入成熟期。
鴻蒙手機、手錶協同打車體驗
對鴻蒙來說," 成熟 " 意味著兩件事發生了質的變化,一是對消費者來說鴻蒙手機已具備基本的使用價值,根據華為提供的測試機,鴻蒙手機版基本完全兼容安卓應用,在實際體驗上也和安卓、iOS 都非常相似,操作邏輯也延續現有的用戶習慣,和華為自己的 EMIUI 11 區別不大。開放用戶測試也說明鴻蒙走出了 " 象牙塔 ",開始面對更複雜的使用人群和場景。
二是對開發者來說,鴻蒙真正具備了開發價值,這其中又包括開發便捷度和市場價值兩個維度。前者華為已經做足了準備,在今年 9 月 10 號開發者大會發布了開發工具 DevoEco Studio Beta 1 後,現在又推出了 Beta 3,通過集成應用模板,多端界面預覽,斷點、調用跨端代碼,模擬使用等多種新工具大幅降低開發難度。
楊海松表示,目前鴻蒙的有效開發者已經超過 10 萬人。而從市場的角度來看,通過此前鴻蒙在智能手錶、智能家電等設備上的一系列部署,也證明了其行業價值。
華為還表示,目前鴻蒙已有 20 多家硬體合作夥伴,預計到年底會有 40 家左右,而明年搭載鴻蒙的 IoT 設備數量將達到 1 億。可見鴻蒙至少在行業內贏得了足夠的支持,這也預示著它的市場空間同樣不會小。
另一方面,為了激勵開發者參與鴻蒙生態,高達數百萬獎金的鴻蒙開發者創新大賽也已經隨測試啟動。
誰會成為第一款鴻蒙新機?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鴻蒙 OS 2.0 開放測試的手機型號並不多,除了一款平板電腦,另外幾款手機都是過去一年半中的旗艦機型——去年 9 月發布的 Mate30 系列和今年 3 月發布的 P40 系列。
藉此推斷,項立剛認為,目前 2.0 版本在功能上基本都已具備,第一款鴻蒙新機很可能會是華為的下一代旗艦 P50 系列。如果延續此前的發布傳統,這款新機大概率將在明年 3 月亮相。
從高端機入手是華為的策略,也是鴻蒙的必然要求。首先,這些機型都搭載較好的硬體配置,在系統調試上更加自由。此外它們也能附帶一定的品牌價值,對後期吸引中低端用戶升級到鴻蒙也能起到不錯的效果。
但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是,P50 真的會到來嗎?
此前餘承東曾表示,麒麟 9000 將是華為旗艦晶片的最後一代,讓不少人認為華為的旗艦機也將就此止步。至今依然缺貨嚴重的 Mate 40 系列更加重了這一情緒。
Mate40 Pro
但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飈認為華為不會就此放棄高端市場,項立剛也認為,為了保住市場份額,華為大概率會與高通、聯發科等第三方晶片廠商合作,繼續推出 P 系列和 Mate 系列。
除了高端機型的受挫,華為手機整體銷量的大跌也為後期推廣鴻蒙埋下了一絲隱患。
根據最新數據,第三季度華為手機全球出貨量環比下跌 7%,為前十大手機品牌中唯一下跌的廠商。有個人開發者對 ZAKER 科技表示,如果華為手機持續大跌,將直接影響他對鴻蒙的開發價值判斷。
此外,在華為自己的 "1+8+N" 全場景戰略中,手機也是居於核心位置的 "1",因此保住手機市場份額對鴻蒙來說至關重要。
好在目前與第三方晶片廠商的合作已經開始露出一絲曙光,前不久高通獲準向華為供應 4G 晶片,而華為也重啟了 4G 手機生產。不得不說,在自己擅長的 5G 浪潮下 " 逆流而行 ",對華為來說即使無奈也必須走下去,畢竟堅持才有希望。
不過就算以上條件都一一達成,對鴻蒙來說也僅僅是跨過了全面登陸手機的第一步。在項立剛看來,雖然鴻蒙手機端的系統功能已十分齊全,但只要還未真正商用,它依然和安卓、iOS 沒有可比性,因為想要成為一款穩定、適用的系統,鴻蒙還需要大量的時間、人力和資金投入。
全面登陸前的漫長旅程在今年 9 月的華為開發者大會上,華為就已經公布了鴻蒙的時間表,12 月登陸手機也是計劃之中:
2020 年 9 月 10 日起,面向智慧屏、可穿戴設備、車機等 RAM 在 128KB-128MB 終端設備開源;
目前主流手機的 ARM 基本都在 4GB 以上,因此根據這份時間表來看,鴻蒙全面登陸手機至少也還有 10 個月的時間。
根據華為消費者業務軟體部副總裁楊海松的說法,明年所有華為自研設備都將升級鴻蒙系統。不過,他也在這個宏偉目標下設置了調和的餘地——屆時也會提供安卓系統的切換按鈕,用戶可自行決定使用哪一款。
目前華為自研設備已有數億臺,項立剛認為憑藉華為極強的研發實力,從技術的角度來說是有可能實現這一目標的。
但從用戶的角度來說,孫燕飈卻認為,雖然鴻蒙初登手機令人驚豔,但完全被消費者接受可能至少需要 12-18 個月的時間,真正成熟以及全面登陸手機則需要 2 年時間。也就是說,即使明年這些設備已經具備升級能力,但消費者可能暫時不會為它買單。
搭載 HarmonyOS 的智能家居
在孫燕飈看來,鴻蒙目前最需要解決的是如何讓更多人願意使用它," 用戶已經習慣了目前安卓完善的使用體驗,鴻蒙的穩定性和適用性也必須得到保證 "。他表示,現在的鴻蒙手機版和安卓、iOS 的使用體驗就像快捷酒店和五星級酒店的區別,核心功能基本一樣,但習慣了標準五星級服務的用戶很難再主動回到各方面都稍遜一籌的快捷服務上。
因此綜合來看,在全面登陸前,鴻蒙最需要做的無外乎兩件事,一是提供更穩定、適用的系統功能;二是不斷積累用戶,讓鴻蒙能夠正向迭代。
對前者來說,一方面鴻蒙要持續地研發更新,另一方面也要積極擴張鴻蒙生態,孫燕飈認為對研發和商務能力極強的華為來說,這兩方面並不難。唯一需要重點考慮的是如何在鴻蒙的發展期留住用戶,讓他們願意參與鴻蒙的反饋、更新。
ZAKER 科技出品
文 / 劉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