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龍的武俠小說在這點上可比金庸高級多了!

2021-01-09 孔夫子舊書網

金庸是「學者」,拿過博士學位,筆下武功都要盡力符合人體科學,不搞神秘主義的一套。

古龍是「才子」,不稀罕搗鼓這些繁瑣的細節,厲害的人物一律是:「好快」「好快」「好快」……

劍一出鞘,人就死了,刀一出手,人就死了,金庸的招式動作還沒寫完呢,古龍的筆下已經倒下兩個了。

快到沒法形容的時候,只好上升到玄學了:

上官金虹道:「我手中雖無環,心中卻有環!」李尋歡道:「我刀上雖無招,心中卻有招。」

你以為你懂了?

李尋歡道:「懂即是不懂,不懂即是懂。」

金庸和古龍的小說帶給我們許多快樂,但也留給我們不少麻煩的問題。

例如小說的版本問題。

眾所周知,金庸喜歡修改小說,古龍常有斷更代筆。

於是金庸的小說存在舊版,修訂版,新修版三種版本。但人家金庸在封面上標得清清楚楚。

而古龍去世的早,留下的連載版、單行版、新版、翻印版……亂成一鍋粥。

哪怕同一本書,報刊連載和實體書也有所不同。出版所依底本也是各有千秋。究竟哪個版本是真品,哪個版本是舊版,哪個版本是新版。誰也弄不清楚。古龍的弟子丁情就說過,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然而,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還是有人完成了。

獨家|顧雪衣先生籤名鈐印 《古龍武俠小說知見錄》精裝 毛邊本(一版一印)

這就是顧學衣的《古龍武俠小說知見錄》,古龍大弟子丁情作序推薦說,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完成了

比較不同版本異同,告訴你讀古龍,藏古龍,哪部更「經典」

連載版、單行初本、新版、翻印版,珍貴彩色書影七百餘張

此書是古龍武俠小說版本學專家顧雪衣關於古龍武俠小說版本研究的專著,收集了古龍每個時段出版和連載小說的版本及資料,加以匯總整理編輯,將收集到的資料一一比對分析,從而將古龍小說版本數十年來的發展與演化,加以總結概括,圖文並茂呈現。書中珍貴彩色書影、插畫七百餘張,還原一個武俠時代的經典記憶,是閱讀古龍武俠小說的必備參考書。

作者顧雪衣,原名楊洪勇,是古龍武俠小說版本學專家。寫有「葉綠花紅看古龍」系列考證文章,《古龍武俠小說知見錄》是其代表作。

他通過比較不同版本異同,告訴你讀古龍,藏古龍,哪部更「經典」。

單行小薄本,連載版,新版,翻印版。古龍版本的錯綜複雜正是武俠小說風靡時期的時代氛圍。書中以七百餘張珍貴彩色書影、插圖,具象再現了那個時代的審美、面貌、氣質和混亂熱鬧的氛圍。

作為古龍的大弟子,丁情對此書嘆為觀止:顧雪衣這本《古龍武俠小說知見錄》,可說是絕無僅有的一本曠世佳作。

丁情: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完成了

▎丁情,本名蔣慶隆,古龍大弟子。圖為倪匡,古龍與丁情合影

世間有很多人活著就已是個傳奇人物,古龍當然是其中一人。

古龍生前,報章雜誌就競相報導他的「豐功偉業」,但大都集中在緋聞上,甚少報導他的小說如何如何。

在古龍「乘酒歸去」後,有關古龍的書籍競相出版,從各個角度探討他的人生和小說創作,還有無數的偽書,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

有些精明的讀者,看看書的開頭,就知道是真品或偽書,但有些摸不著頭緒的只有照單全收,因此造成書迷們的疑惑和不解……

為什麼同樣是古龍的小說,差異會那麼大?

於是,就有人開始研究古龍小說的真偽,以及是否為別人代筆完成。

只是在古龍活著的時候,他的小說就很亂了。哪怕是同一本書,在報章雜誌連載,和出版實體書時,也會有所不同,更別說在他死後。

在這種情況下,研究者只好各憑本事收集資料,加以解析詮釋,但個人所好觀點不同,專精類型也各異,所以,坊間戲說古龍小說的書籍也是各有千秋。

書迷們還是一頭霧水,搞不清楚究竟哪個版本是真品,哪個版本是舊版,哪個版本是新版。

條分縷析、正本清源的古龍小說版本研究,儼然成為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幸好有一位古龍的書迷,他不但是古龍小說的擁護者,還是位古龍學的研究探討解析家,更是一位古龍小說的執著者。

他為了還原古龍小說的原貌,不惜花費成本和時間,到各地去收集古龍每個時段出版和連載小說的版本及資料,加以匯總整理編輯。

他力求準確性,再花六七年的時間將收集到的資料一一比對、分析、整理,然後揮筆撰寫出這部史無前例的古龍武俠小說版本考。

這本書除了還原古龍每一部小說的問世時間外,裡面還附了珍貴書影七百餘張,可說是絕無僅有的一本曠世佳作。

對廣大的古龍書迷來說,這真是一大福音,只要看過這本古龍武俠小說版本考,你不但更能了解古龍的武俠世界,還能成為專家,哪部小說是何時在哪個報章雜誌連載,哪個出版社發行的,更別說真品或偽書,你一眼就能分辨出來。

這位憑著執著的意念,完成古龍武俠小說版本考的人,就是顧雪衣!

連身為古龍弟子的我,在看過這本古龍武俠小說版本考後,都嘆為觀止,也很羞愧,因為我知道自己沒有能力去完成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所以,我對顧雪衣除了感到敬佩外,還有兩個字對他說,那就是:感恩!

在網際網路出現之前,文字的載體,多是紙質書籍,一種書籍印刷數次,就形成了不同版本。在弄清各本淵源遞嬗關係的同時,還要進行優劣的考定、異文的比勘,於是產生了版本學。它曾和訓詁學、目錄學、文字學、校勘學、音韻學等,一同被納入文獻學的知識體系。從古到今,印刷形式或有改變,但其獨立於各學科之外的屬性,卻一直存在。

古龍小說部數眾多,版本紛然雜陳,這就給了我們一個很大的研究空間。一方面要捋順源流支屬,版權授受,文本傳承。另一方面通過對不同版本的探索,還可以重回歷史現場,以彰顯時代差別、意涵變遷。同時也必須承認,由於武俠小說一直被所謂的「正統文學」邊緣化,文化部門對其保護力度極為有限。儘管古龍的著作曾經輝耀過一個時代,也依然挽回不了諸多版本流失的厄運,依然無法讓更多有價值的資料留存至今,這無疑為現今的梳理工作帶來極大阻礙。

筆者能力有限,但仍希冀以自己的所見所得,將古龍小說版本數十年來的發展與演化,加以總結概括,不敢說繼往開來,只想藉此拋磚引玉,激起更多人共鳴,畢竟百川東到海也需要一定的過程。

古龍小說最初的發表形式與金庸有些不同。金庸所有作品,都是在報刊上首發,而古龍的作品雖然有一部分是這樣,但有些初始卻是以單行薄本的形式問世。所以如果將單行薄本和報刊連載統稱為舊版,頗為不妥。因此筆者將兩者分開,報刊連載稱為連載版,單行薄本稱為舊版,將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流行的武林、武俠春秋版及桂冠、漢麟改革版式後的版本統稱為新版。舊版的特點就是集數甚多(如《絕代雙驕》達到六十四集),出版時間跨度很長,以三十六開本為主。新版則是目前市面上最常見的版本,或獨本或數本為一部(俗稱「厚本」),以三十二開本和二十五開本為主。

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舊版都比新版的出版時間早,正如筆者前面所說,並不是所有連載版都比舊版的出版時間早一樣,甚至有的時候三者還相互摻雜,各擅勝場。比如《多情劍客無情劍》,上半部連載版就比舊版出現得早,而下半部則是舊版比連載版出現得早。「七種武器」系列有數部是以連載版為先,但也有以新版為先者。比如《多情環》,武俠春秋新版的印行時間就早於南琪舊版和《當代武壇》連載版。無論是連載版、舊版,或是新版,其中的文字內容也有諸多不同。刪、增、改的情況屢見不鮮,這就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在剝繭抽絲中看清真相。

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又出現了許多未經授權的版本,如武功、「華新」、毅力等出版社出版的作品,數量極為可觀,所宗版本也異常複雜。如武功《陸小鳳》源自《武俠與歷史》連載版,毅力《奪命青蚨鏢》源自明祥舊版,「華新」《失魂引》則源自漢麟新版。因此筆者將這些未經授權,且數量龐大的版本稱為翻印版。在許多連載版和舊版極難尋覓的情況下,翻印版的價值無疑是巨大的。

在分述各版本之前,有必要將古龍寫出的所有真品列出。

筆者依據葉洪生、林保淳、於志宏、周清霖、郭璉謙等人的資料,加上自己所見所聞,爬梳剔抉,縷析整理。如將郭璉謙摒棄的《劍毒梅香》、《血鸚鵡》及《飛刀,又見飛刀》重新收入,並剔除了於志宏、周清霖誤收的《劍玄錄》、《白玉雕龍》和《邊城刀聲》等作品。再有就是將佚失數十年的《神君別傳》、《銀雕》和《財神與短刀》鉤沉出來,示於同好。

為了便於整理,筆者仿效覃賢茂、林保淳等人,亦將古龍的武俠小說創作分為四個時期:發軔期、破壁期、高峰期和衰困期。發軔期屬於初級階段,古龍名不甚顯,寫作就是為了餬口,雖然套路陳舊,但也時有靈光閃現。破壁期從《情人箭》開始,隱隱約約已有大家風範,至《武林外史》轉為圓潤,再到《絕代雙驕》,「古龍風格」已經逐漸形成。高峰期幾乎部部是精品,「楚留香」系列橫空出世,代表了一個新武俠時代的來臨,隨後推出的《多情劍客無情劍》、「陸小鳳」系列及「七種武器」系列,不但使古龍坐穩臺灣武俠小說創作的頭把交椅,更被倪匡譽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從此以後,他與金庸被評論界奉為當代武俠史上的雙巨頭。高潮之後就是低谷,以《天涯·明月·刀》為分水嶺,這部作者自認為寫起來最為痛苦的作品,預示了衰困期的來臨。加之「吟松閣風波」及一系列始料未及的事件,使得古龍身心俱受重創,這一時期雖然也偶有佳作出現,但在創作上已經明顯力不從心。

發軔期

一九六○至一九六二

《蒼穹神劍》、《劍毒梅香》、《殘金缺玉》、《劍氣書香》、《湘妃劍》(又名《金劍殘骨令》)、《孤星傳》(又名《武林霸主》《風雲男兒》《歷劫江湖》)、《遊俠錄》、《飄香劍雨》、《神君別傳》、《月異星邪》、《劍客行》(又名《無情碧劍》)、《失魂引》、《彩環曲》(又名《傲劍狂龍》)、《護花鈴》(又名《諸神島》)。

破壁期

一九六三至一九六七

《情人箭》(又名《怒劍》《怒劍狂花》)、《大旗英雄傳》(又名《鐵血大旗》《大旗英烈傳》)、《浣花洗劍錄》(又名《浣花洗劍》《紅塵白刃》)、《武林外史》(又名《風雪會中州》)、《絕代雙驕》、《名劍風流》。

高峰期

一九六七至一九七四

《鐵血傳奇》(含《血海飄香》《大沙漠》《畫眉鳥》)、《多情劍客無情劍》、《借屍還魂》(又名《鬼戀俠情》)、《蝙蝠傳奇》(又名《黃衣人與鐵仙姑》)、《蕭十一郎》、《歡樂英雄》、《流星·蝴蝶·劍》(又名《劍膽星魂》)、《大人物》、《桃花傳奇》、《邊城浪子》(又名《風雲第一刀》)、《長生劍》、《陸小鳳傳奇》、《孔雀翎》、《絕不低頭》、《繡花大盜》(又名《鳳凰東南飛》)、《火併蕭十一郎》(又名《火併》)、《九月鷹飛》、《碧玉刀》、《劍·花·煙雨江南》、《決戰前後》、《多情環》、《銀鉤賭坊》、《七殺手》、《幽靈山莊》。

衰困期

一九七四至一九八五

《天涯·明月·刀》(又名《明月刀》)、《霸王槍》、《鳳舞九天》、《血鸚鵡》、《拳頭》(又名《狼山》《憤怒的小馬》)、《三少爺的劍》、《白玉老虎》、《圓月彎刀》(又名《刀神》)、《碧血洗銀槍》、《大地飛鷹》、《七星龍王》、《離別鉤》、《英雄無淚》、《新月傳奇》(又名《玉劍傳奇》)、《飛刀,又見飛刀》、《劍神一笑》(又名《陸小鳳與西門吹雪》)、《風鈴中的刀聲》、《午夜蘭花》、《賭局》、《狼牙》、《獵鷹》、《群狐》、《追殺》、《銀雕》、《海神》、《財神與短刀》。

*上述兩篇文字與分別為丁情為《古龍武俠小說知見錄》所做序言與書摘,所有與古龍小說封面相關配圖亦均出自《古龍武俠小說知見錄》一書,經北京出版社授權刊發,略有刪減

相關焦點

  • 武俠小說推薦:金庸、古龍、梁羽生作品全集
    36冊)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本名查良鏞,生於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1948年移居香港。2.古龍武俠集(共81冊)著名武俠小說家,新派武俠小說泰鬥,與金庸、梁羽生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代表作有《多情劍客無情劍》、《絕代雙驕》、《英雄無淚》等。
  • 金庸古龍之外,還有哪些好看的武俠小說?老書蟲獻上5本精品小說
    說起武俠小說,大家想到的就是金庸和古龍兩位大師。的確,他們兩人就像是武俠小說界的泰山北鬥,星光無限,光芒照應之下,讓其他武俠創作者黯然無光。
  • 可能是金庸,也可能是古龍,聊聊人生第一回看的武俠小說
    一、名家名作這遠遠不止是第一本武俠小說這麼簡單,還包括怎麼與武俠結緣的,怎麼莫名其妙的就上了武俠小說這座賊船的。對於這個話題總是感覺總有說不完的情,道不盡的意,一語難言。有的俠友說,我正式讀完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是金庸先生的《俠客行》,應該是盜版的那種。
  • 冒充金庸古龍的2本武俠小說,沒啥知名度,武俠迷書荒可以一看
    金庸古龍是武俠小說界的泰山北鬥,關於金庸和古龍兩人的水平誰高誰低,始終是武俠界一個熱門話題。只不過,隨著武俠小說的沒落,似乎現在很少再聽到人們在爭論金庸與古龍誰是第一了。在時代的大潮下,曾經的通俗文化王者似乎也輸給了現實。當然,還是有一些朋友懷著武俠夢,還是有一些朋友想念當年武俠紅透半邊天的盛況。
  • 別只知道金庸古龍,這3本質量不俗的武俠小說,讓武俠迷眉開眼笑
    說起武俠小說,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金庸和古龍兩位大師。隨著武俠變成冷門,很多人也只知道金庸古龍。
  • 這部小說是唯一一部金庸和古龍合作的,也是最成功武俠小說之一
    這部小說是唯一一部金庸和古龍合作的,也是最成功武俠小說之一都說金庸博大,古龍新奇。從文學素養上看看兩位都是博覽群書學識淵博,而且都是寫武俠小說為主,都知道金庸先生寫了十五部小說,另外還有一篇較短的《越女劍》,這些作品如今全部都改編成影視作品,裡面的人物加起來總和將近1500位,其中《射鵰英雄傳》是改編最多的作品。古龍先生一生創作的武俠小說高達七十多部,《絕代雙驕》、《英雄無淚》《小李飛刀》等等都是他的代表作。據說「古龍」這個筆名來源於他以前一位女朋友叫「古鳳」。
  • 金庸與古龍,到底誰更勝一籌?
    這麼狂吹古龍的人,就像是說一個黑人,一定是非常有個性,因為他竟然敢於在這樣一個以白為美的社會裡,堅持長成這麼黑。在這個基礎上,臺灣的武俠小說比金庸類的「歷史武俠」,要多了一分輕靈,以及天馬行空。反正也不需要考慮任何合理性,武林爭鬥就是一切,也為古龍日後深度刻畫人性的風格提供了先決條件。
  • 武俠小說的四大名著,金庸上榜兩部,古龍一部,最後一部當之無愧
    其中,金庸的武俠小說最為重要,事實上,一開始我並沒有讀武俠小說,而是讀了我國古代的另外一些有名的小說,當然四大名著小編肯定讀了,讀完發現《紅樓夢》太深奧了。我讀了又讀,都沒有讀懂。好了,我們要是進入正題,小編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小說,都是武俠小說,而且在武俠小說中,這幾部都佔有重要地位。首先,金庸先生的天龍八部一定是名聲最大的。
  • 被改編成電視劇的3本武俠小說,不是金庸古龍的作品,卻也很好看
    說起武俠小說,大家都會想到金庸古龍的小說。而在電視劇方面,金庸和古龍的武俠小說也是被改編最多的。幾乎大家耳熟能詳的武俠劇,都出自這兩位泰山北鬥的武俠宗師之手。而除了這兩位的武俠小說,其實也有不少武俠小說被改編成電視劇呢。
  • 假冒金庸古龍的2本武俠小說,書荒時候拿出來,重溫當年武俠夢
    武俠小說如今不受待見了,就連武俠劇出現的頻率也越來越低了。當然,市面上還是有一些武俠劇的,但多數是慢動作的武俠言情劇,或者是金庸古龍的翻拍劇。有網友吐槽說:「怎麼來來回回都是翻拍金庸和古龍的小說呢?」原因很簡單,武俠已經沒落了,只剩下金庸、古龍、溫瑞安等少數幾位武俠作者的小說,還算有點號召力了。
  • 金庸古龍皆仙逝,江湖唯有(重現)英雄志
    - 易丘 發自 易丘藏書閣 -▋公眾號 EQbooks看武俠小說,早已變成了喝奶茶、咖啡、碳酸飲料等之外的品茶式行為。混跡武俠江湖的,都知道江湖上曾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金庸封筆古龍逝,江湖唯有英雄志。」這句話最初出自新浪上的一位《英雄志》的讀者。
  • 古龍武俠小說的武功
    要說招數嘛,其實誰人都見不到過招情節,怎麼寫都難免單調吧,所以金庸加入了武功以外的東西,每種神奇的武功不但有充滿韻味的招名,經常以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解說其武功淵源來歷和其內涵功能,這就是金庸的高明之處。  經常在論壇上見到金庸與古龍兩大名家作品的比較,有人批評古龍經常在寫武鬥就刻意避開武功招式與比武過招的細節過程,因此不屑古龍的「含糊其辭」。
  • 除了金庸、古龍、梁羽生之外,武俠小說界的大師還有哪一些?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除金庸、古龍、梁羽生之外,堪稱武俠小說界創作大師的,還有王度廬、平江不肖生、還珠樓主、宮白羽這幾位。
  • 【紀念金庸】武俠小說的前世今生
    現代武俠小說出現於民國時期,這一時期的武俠被稱為「民國舊武俠」,代表人物有平江不肖生、還珠樓主等人。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武俠文學曾一度在中國大陸銷聲匿跡,直至1980年代改革開放後才開始復甦。30年間,當代新派武俠小說在港臺地區發揚光大,梁羽生、金庸、古龍三家鼎立,各顯神奇。
  • 古龍武俠小說中的「福爾摩斯」
    從金庸的一些小說中,我們已經領略了懸念迭起的藝術魅力。《射鵰英雄傳》中黃蓉揭開殺江南七怪的兇手之謎,正是推理小說手法的成功運用。又如《笑傲江湖》中寫福威鏢局創始人林遠圖的闢邪劍法超群絕頂,但他的兒孫卻武藝平平,林之平為了找到神秘的劍譜,歷經磨難,這一路寫來疑蹤遍布,撲朔迷離。  這分明比一般武打寫法更具吸引力。
  • 當古龍遇到金庸,誰更牛叉?
    查家有錢,可供小孩選擇的消遣很多,但查良鏞別的不愛,偏愛上了家中藏書。整天泡在書堆裡,讀得廢寢忘食。有天,偶然間翻到一本《荒江女俠》,這是顧明道寫的一本傳統武俠小說。查良鏞一讀,震撼得血脈賁張:「想不到世上還有這麼好看的書!」從此,便於武俠結下了不解之緣。
  • 金庸像杜甫,古龍如李賀
    一個作家的本事,大致可以分成兩塊,一塊叫做「才」,一塊叫做「學」。前者是指你的天賦、才華,後者是指你的學養、積澱。就好像古代有學者說,李白和杜甫一個以才勝,一個以學勝,就是這個意思。如果把古龍和梁羽生放在一起,古龍是典型的「才勝於學」。就像一個江湖野路子的天才大排檔廚師,沒接受過什麼培訓,也不認識很多高級食材,一輩子就守著攤子炒一個菜,但卻炒出了風格,炒出了水平。
  • 金庸比古龍厲害在哪裡
    說老,因為這貼的主體和思想形成在很多年前;說新,舊帖子早沒了,按當年主體思路再寫一遍。近20年前,正是中文網初興之時,BBS還是化外之地,頗有世外桃源、海外仙山的感覺。一幫沒機會在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等主流媒體上發表意見的人,跑到BBS上說個不停。其中有一塊話題陣地,就是聊武俠。
  • 古龍和金庸,15句武俠小說文案,句句有毒
    有力量感的文字不但是走心的,而且在表達上也是非常渾厚的。文案從營銷工具的表述變成傳播理念的力量,好文案絕不是套路式的句式,而是擲地有聲的表達,無論是品牌理念還是產品價值,亦或代表受眾心理描摹,都是絲絲入扣,字字珠璣。能走進你心裡的文案,就是好文案。不說套路,就摘選我看過的古龍和金庸小說中,一些比較有力量感的文字。
  • 鬼首天龍 | 閒聊港臺的武俠小說-----金庸篇
    我知道有很多人對武俠小說沒有興趣,甚至對武俠小說的作者都心懷鄙夷不屑一顧,這情景讓古龍先生都曾經感到難堪了一下。有一次,古龍在一列火車上與一個美女搭訕,他告訴美女自己是個小說家,美女驚喜且仰視著問他有過什麼大做?古龍說自己是寫武俠小說的。然後美女眼中熱情的光芒消失了,一路上不再與古龍言語。這讓古龍很是傷心了一陣子,並且記憶深刻這人生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