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的治癒系教育,看完淚目:在這裡,你不需要成為別人

2020-12-25 騰訊網

點擊播放 GIF 0.0M

點藍字關注,回復「1」進行免費的職業測評

很多人都看過高曉松的一篇文章,《在北歐,我覺得自己內心很醜陋》。

高曉松發出這樣的感慨,是因為他發現社會普遍流行的「按照種族、受教育程度和收入等因素分出階層來」的方法,在北歐失效了。

他十分意外。

「這裡的人不聊金錢,不聊地位,也不聊你讀過什麼名校;

政府專門頒布了政策,不允許大學之間拉大差距,如果有大名校的存在,年輕人就要拼了命地爭取進名校的名額,那就會導致他們從小沒有時間去娛樂,沒有時間去學畫畫和音樂;

人們從小就可以學習自己喜歡的東西,音樂和美術,一個學期大概100塊人民幣,只要註冊了就能去學,隨便學多少小時都可以......」

看完後,我對北歐的教育充滿好奇——什麼樣的教育方式塑造了這樣的人文氛圍?

最近看到了《他鄉的童年》,隱約有了答案。

這是一部周軼君導演的教育紀錄片,她曾是新華社駐巴以地區記者,現在是兩個孩子的母親。

和千千萬萬個普通母親一樣,她也有對教育的困惑,於是她走訪了5個教育理念、社會背景截然不同的國度——芬蘭、日本、印度、以色列、英國,後來就有了這部片子。

《三傻大鬧寶萊塢》說,一出生就有人告訴我們,生活是場賽跑,不跑快點就會慘遭蹂躪,哪怕是出生,我們都得和3億個精子比賽。

這也是大部分我們的生活寫照:

從小被盯考試成績,別輸在起跑線上;

十年寒窗,高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所有人都告訴你要努力,告訴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唯獨沒有人問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在芬蘭是另一番景象,這個只有500萬人口的北歐國家,號稱「教育最強國」。

這裡沒有考試,不鼓勵競爭。

沒有所謂別人家孩子,你只要做你自己。

一個豆瓣網友說,芬蘭的教育把我看哭了,就是又感動又羨慕。

01

芬蘭的治癒系教育:在這裡,你不需要成為別人

芬蘭,SYK小學。

這裡沒有刺耳的開課鈴聲,取而代之的是美妙的音樂,老師決定播放什麼,有饒舌、古典樂,民歌等等,有時候老師自己唱歌、演奏,學生們隨著音樂翩翩起舞。

一次現象學習的課堂的主題是「時間」,老師引導學生們思考,時間是怎麼顯示在一個人臉上的。然後讓他們做一個面具,做一個適合在芬蘭漫長冬季裡生存的臉型。

有的小朋友畫一個動物的臉,狹長一點,散熱面積比較小,有的畫了有很多毛髮可以抵禦寒冷......這是一道沒有標準答案的題目,你可以盡情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也不會有打分。

老師拉妮說,

「我們想要避免競爭,任何形式的競爭,

我們唯一評估的,不是他們在學科中學了多少知識,

而是他們如何學習,

自己如何學習,如何搭檔學習,以小組為單位如何學習,

在面對任務時的責任感,這是全芬蘭都很重要的東西。」

——這就是芬蘭的積極教育。

看到這裡,我不經想起 《小歡喜》一段對話:

「中國人心裡好像都暗怕著什麼,那是什麼?」

「怕一種叫平凡的東西。」

「怕自己平凡,更怕孩子和自己一樣平凡。」

所謂平凡是來自對比,有太多「別人家孩子」的故事模板,所以我們才顯得平凡。

而在芬蘭,這一切不存在。

你不需要成為別人家孩子,你只要做自己就好了。

即使你不擅長數學和科學,藝術也不太行,不要緊,你依然有自己的閃光點,比如為人公正,比如善良,這都很好。

比起不甘平凡,更重要的是活出自己。很多人因此感覺到了被治癒。

02

終身學習,不是為了攀比,而是自我提升

曾經有一段視頻很火。

北大教授強世功談大學的意義時說,畢業後大學生活在每一個人身上。

一類人讀書是為了服務於社會,是要找一份工作,這個工作沒了,你學的知識就沒有任何意義。但是另一類人是為了自己人格的養成,為了讓心靈變得開闊,為了理解大千世界的秘密,知道何為真,何謂善,何為美。

芬蘭老師拉妮家裡有5個孩子,按照規定,生完孩子前三個月拿全額工資,之後可以拿80%工資。在孩子三歲前,她都可以待在家裡。

即使照顧孩子很忙,她也一直堅持學習,孩子一歲多時,就回到了學校。

周軼君問,為什麼你要學這麼多?是因為工作需要嗎?

拉妮搖頭,「我是為了我學習,也是為了我的學生學習,我獲得的所有知識,就是我能給學生的東西。我不用去競爭,我進步更多,在於自我提升。「

正是這種為己的學習,讓她總能抽出時間,找到動力。

03

培養一個愛好,人生到老也不會絕望

芬蘭集結尾部分,拉妮帶孩子們去老年人康復中心,讓學生們理解年齡,理解人生的每個階段。

孩子們和老人在一起畫彼此的臉,沒有人在意畫的好壞,而是享受這個創造的過程。

參與其中的周軼君有點膽怯,她說,「我不太會畫畫。」

老師鼓勵她說,沒關係,這不是重點。她這才開始畫畫。

周軼君看到一個老太太很投入,於是問她是否學過畫畫,老奶奶說沒有,就是小時候喜歡,現在組了一個小組,每周一起畫畫。

所有人都沉浸在自己的創作裡,不用擔心被說畫得不好。

這些畫不是用來競爭的,而是自由表達自己。

這時,周軼君沒繃住情緒,哭了。

她回憶起自己小時候接受的教育,總是被說你這個不行,那個做不好,不斷被否定,丟失了很多自信。

長大以後,常為小時候沒有學習什麼而遺憾,卻又止步不前。

比如知乎上,常常有這樣的提問:我已經xx歲了,再開始學xx來得及嗎?

我特別喜歡一個回答,現在是你往後餘生中最年輕的一天,擁有一個愛好永遠都不晚。

摩西奶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從77歲開始作畫,成為美國著名和最多產的原始派畫家之一。

請記住,未來從來不只是有一個樣子。

作者簡介:希凌,轉載請聯繫公眾號:橙子school。

點擊播放 GIF 0.1M

推薦閱讀

一個人的成長中,不可不知的「鴨子定律」

知乎高贊:30歲還沒有走到管理崗的人,後來都做了什麼?

賣火箭的薇婭年入20億,作息時間曝光:我靠的絕不只是運氣

嘿,你在看嗎?點這裡~

相關焦點

  • 裝飾家 · 看膩了北歐風?你需要點不一樣的鹽系風!
    當北歐風學會了做「減法」,你家可能會是另一副樣子。一提到鹽系,很多人會將其與北歐風弄混。其實鹽系的確是由北歐風演變而來。只是北歐風中往往蘊涵著富有活力的元素,而鹽系則更講究簡約、樸素的空間氛圍。與傳統的北歐風來說,鹽系風格只是一個「小輩」罷了。近些年隨著網紅家居圖的泛濫,北歐風早已玩不出新花樣。在這樣的情況下,鹽系風格後來居上,成為了家居設計的新寵。鹽系風格其實也沒那麼難理解,因為它實在是太乾淨了。「鹽系」,最初是形容消瘦且面相干淨的男生,他們的特點是生來就是一副與世無爭的樣子。鹽系風格的家也一樣,樸素到沒有任何雜念。
  • 《超級北歐神話》,看這裡!
    今天給孩子們帶來這部全新的作品——《超級北歐神話》!關於這部作品的淵源,下面有詳細的文字,老樣子,我也錄了音。這裡還有一段試聽音頻,歡迎爸爸媽媽和孩子們一起聽聽看。我當時簡單查了一下,覺得挺有趣的,我告訴他,這些形象其實淵源久遠,都來自北歐神話體系中。我給錢兒簡單講了講,包括北歐的簡單介紹,還有北歐神話的起源、特點,以及大體的故事結構,他覺得很神奇。他知道希臘神話中的不少故事,但是對北歐神話,除了漫威電影裡的這些角色和故事,完全不了解。
  • 小帆尋杭州:這裡也能拍出北歐風,你值得擁有
    小帆尋杭州:這裡也能拍出北歐風,你值得擁有相信不少小夥伴都非常想去北歐體驗一下當地的景色,但是奈何錢包招架不住啊!沒關係,小帆給你找了一個同樣可以拍出北歐大片的地方。杭州小冰島,一起來打卡吧!但來到才發現,這裡的景色自然到可以原片直出,不需要後期。下面小帆給大家推薦幾個拍照的地點和角度。這裡的路牌,柵欄,指示燈,船,還有各種各樣建築,都可以用來作為凹造型的工具。湖水邊都是高高的巖山石,山體有一點點粗糙,但是這樣拍起照就更具有稜角感,可以為你的照片增加一種立體美。湖邊還有很多的巖石,小帆覺得大家可以坐在巖石上拍照,可以擺出各種各樣的造型。
  • 治癒系的電影分享【上篇】
    【組長註:→待看@春枝治癒系啊⋯⋯最喜歡的並不算治癒系,是三傻୧(๑•̀⌄•́๑)૭看過好多遍,「嚮往卻不能成為」的這種感覺啊⋯⋯非要說治癒是一部意呆利同志電影《非誠勿語》,關於自我認同與接受,其實和千與千尋的內核有點像
  • 該不該生二胎?看完這檔治癒系綜藝,就有答案了
    跟它所探究的當下二胎教育的問題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該不該生二胎?看完這檔治癒系綜藝,就有答案了。,以及用他們的視角看世界,與成年人對話。誰願意看著自己的孩子只懂付出不求回報呢?這份心疼,只有至親的人才能體會。
  • 在別人眼裡你是撒嬌or跋扈?
    小明看到電視上的求婚節目,好奇地問:「爸,你跟媽求婚時下跪了嗎?」爸爸:「你媽說,以後跪的機會還多著呢,這次就免了。」如果妻子在婚姻中與丈夫處於平等的位置,甚至可以在丈夫犯錯時要他下跪(這當然只是個比喻),就不需要求婚時那一跪了。
  • 在北歐「上天入地」,真實的高福利北歐生活是怎樣的?
    網絡上關於北歐的標籤很多,但都是泛而大的概念,北歐5國之間,國與國的界限也不甚明晰。 比如你可以說「世界上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是挪威,明天拿它去形容瑞典也沒什麼不妥。 之前有位移友登陸瑞典後是這麼評價北歐的: 「去了很多次芬蘭,一開始也會去挪威玩一玩,後來發現芬蘭、挪威和瑞典這三國好像啊。吃穿用住遊都太像了,爬山、出海、徒步、看極光、滑雪,和拷貝一樣。真心覺得北歐教育理念不錯,只是在中國可能不適用。」
  • 最好的自己是成為你自己 - 百部治癒系電影之蒙娜麗莎的微笑
    這部當年看了大概不下10遍的電影,閉上眼睛依然能回憶起當初那份熱淚盈眶的感動。2003年影片上映後,曾引起媒體和公眾的廣泛關注。原因很多,強大的演員陣容,衛斯理學院四季迷人的校園風景,上世紀50年代經典的布魯斯唱腔的音樂和舞蹈所流露的恬淡柔美的濃濃懷舊情思,以及影片呈現的衛斯理女子學院這所百年學府的尊貴與典雅的氣質,無一不讓人沉醉。
  • 動漫盤點:5個最催淚的二次元畫面,看完4個忍住不哭,最後淚崩了
    每位漫迷都有心底最柔軟的部分,許多喜歡動漫的人更是容易被觸動,所以漫迷們在看許多動漫的時候會發現許多動漫畫面和場景容易產生情感共鳴。這時候漫迷往往會有落淚的衝動,所以許多動漫也是非常催淚了,今天小物就想為漫迷做一次動漫盤點,5個最催淚的二次元畫面,看完4個忍住不哭,最後淚崩了。
  • 北歐留學,不一樣的選擇非一般的成就
    北歐留學擁有眾多好處,不但性價比高,還能夠擁有更好的競爭力。留學整體學費標準十分親民。瑞典不缺名校,斯德哥爾摩大學,哥德堡大學,烏普薩拉大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都是享譽世界的名校,在眾多名校中卻也隱藏著小眾卻不凡的學校,Sodertorn University就是其中的一所。
  • 你最需要的能量在這裡!
    也不希望別人覺得她是故意造謠。在9月7日這天,培根把這張照片對外公布,並說道:「我認為它肯定是一隻小精靈!沒有人能夠解釋這一現象,也沒有人能夠解釋照片中的神秘物體究竟是什麼!」之後有專家們仔細鑑定過照片後,表示說這不可能是光線反射、閃光或者是拍攝的技術故障,但是也沒有任何現象可以解釋這一像極了小精靈的神秘物體。
  • 治癒系,還得看這部
    治癒系動畫同樣,情節為次要,主要營造的是一種節奏舒緩、溫暖的氛圍,在人與人、自然的羈絆中找尋生活的意義。《夏目友人帳》就是治癒系動畫中的代表作,被日方評為「最想向海外介紹的日本流行文化」動畫作品之一,陪伴我們很多年。在國內也大受歡迎,相信是不少人的入宅作。
  • 《82年的金智英》:你不需要成為別人眼中完美的媽媽
    女性特別容易對該片的情節產生深深的共鳴,因為我們也被社會與家庭撕扯著,披荊斬棘,活成戰士,只為在別人眼裡,可以成為那個被別人褒獎、羨慕的完美媽媽。職場上,我們百鍊成鋼,獨自消化工作上的壓力。生活中,我們八面玲瓏,處理好家庭和教育問題,容不得一絲差錯。
  • 《羞恥 第四季》最愛的北歐劇
    最愛的一部北歐劇(如果紙牌屋不爛尾的話)。skam讓我知道了北歐有這樣美好的存在,開始對以前一個不了解的地方心之所向。之前一直很反感國產劇中的高中生大學生不是無知傻白甜就是社會叛逆少年。但這部劇真實的再現了我認為的青春校園。第一季新生Eva在初入學校的迷失自我,變成討好型人格,在友情和愛情之前搖擺不定。
  • 夏目,終於又等到你了!第一集就看淚目了!
    有沒有一部動漫第一集就讓你淚目了呢?有沒有一部動漫,曾治癒你心上的小傷痛呢?相信每個人心裡都已有答案。
  • 北歐表示不服
    泛著腐肉臭味的鯊魚肉臭屁味的黑麥麵包用土豆和香菜釀造的黑死酒酸鹹口兒的公羊睪丸…………這就給好奇寶寶們評比一下北歐的黑暗料理們哪家強!別看北歐的家居、音樂那麼清新,但是吃飯什麼的口味不是一!般!重!呀!
  • 周末去哪兒 全天津最性冷淡的市集,這裡有你要找的北歐風
    前天去參加了市集的前置媒體,someday賞菲為大家現場製作了不對外大餐,餐後還有21cake提供的甜品和gelato,現場被裝點的超嗲超北歐,每個角落都可以隨時拍拍拍。 你可以叫上朋友,一起逛逛家居小物,品嘗網紅輕食,做做手工,看書,自拍,或者只是閒聊,這可是非常北歐的生活態度呢~現場長這樣 ↓以下所有圖都是現場實拍,所見即所得你想要的北歐風都在這裡了
  • 北歐追光指南 | 關於極光,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都在這裡
    預測太陽風的活躍程度比預測天氣要難得多,因為這事兒是有時差的,太陽風到達地球本身就需要三天的時間。不過由於衛星和太空技術的進步,現在通過衛星計算數據我們已經能提前兩個小時預測極光啦。不過其實對於遊客來說並沒什麼用,因為最重要的是局部的天氣條件,只要晴天什麼都好說。
  • 神話傳說中的4大雷神:希臘高,北歐帥,印度辨雌雄,中國數不完
    說起這些頗具傳奇色彩的「雷神」,其中最具代表性,影響人數最多、傳承最久的,大概有這麼4大雷神,分別涉及希臘神話、北歐神話、印度教神話,以及10口氣都數不完的中國神話。在電影《雷神3》中,強大雷神之錘被他更加強大的姐姐一把捏碎,索爾頓時如霜打的茄子一般,於是神王奧丁「安慰」索爾說:「你是雷神,不是錘子之神」。
  • 真正的北歐風辦公家具在這裡
    不忘初心,回歸自然色彩搭配是北歐風的鮮明特質,北歐風的配色總給人一種舒適的感覺。北歐風格空間非常強調色彩比例。背景色佔60%,主體色佔30%,點綴色佔10%,這是最保守的不會出錯的搭配。款式北歐風格的辦公家具款式要看上去越簡單越好,越是簡單的家具,越是需要經過設計師的深思熟慮,既要考慮美觀性又要想到實用性,款式上沒有一絲累贅的裝飾,有時還能玩出一些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