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自己是成為你自己 - 百部治癒系電影之蒙娜麗莎的微笑

2021-02-06 治癒系女神

電影簡介:

導演: 邁克·內威爾
編劇: Lawrence Konner / Mark Rosenthal
主演: 朱莉婭·羅伯茨 / 克斯汀·鄧斯特 / 朱麗婭·斯蒂爾斯 / 瑪吉·吉倫哈爾 / 金妮弗·古德溫
類型: 劇情 / 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上映日期: 2003-12-19(美國)

劇情簡介:
1953年,被譽為「沒有男子的常青藤」的衛斯理女子學院,新來了一位藝術史老師,名叫凱薩琳·沃森(朱莉婭·羅伯茨飾),她美麗成熟,剛剛從UCLA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大學畢業,在大學裡接受了自由改革思想,立志要成為一名傑出的教授。

50年代的美國雖然女性的地位漸漸受到重視,但在上層社會封建思想仍然嚴重。在衛斯理這所著名的女子大學,學生們大都有著良好的家庭背景,但學院對學生的教育僅限於把學生的成功與否定義為今後的婚姻,學習的目的無非是為了嫁一個好丈夫。凱薩琳的到來挑戰了學校的一系列做法與規矩,鼓勵學生發掘自己的興趣,大膽實踐自己的想法,因而也被學校視為異類。最終她以率真熱情的作風和風趣的授課風格贏得了學生們的尊敬與愛戴,被女學生們稱為「蒙娜麗莎」。


影評


最好的自己是成為你自己


女性主義的影片女神(經)其實看過很多,《末路狂花》、《鋼琴課》、《祖與佔》、《時時刻刻》裡都能找到明顯的女性主義的影子。但是沒有一部能像《蒙娜麗莎的微笑》這樣撥動心弦。這部當年看了大概不下10遍的電影,閉上眼睛依然能回憶起當初那份熱淚盈眶的感動。


2003年影片上映後,曾引起媒體和公眾的廣泛關注。原因很多,強大的演員陣容,衛斯理學院四季迷人的校園風景,上世紀50年代經典的布魯斯唱腔的音樂和舞蹈所流露的恬淡柔美的濃濃懷舊情思,以及影片呈現的衛斯理女子學院這所百年學府的尊貴與典雅的氣質,無一不讓人沉醉。



片名《蒙娜麗莎的微笑》的隱喻可謂一語雙關。蒙娜麗莎的微笑,首先讓人想到的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著名畫家達文西的作品—《蒙娜麗莎的微笑》。「蒙娜麗莎的微笑」喻指迷人的微笑或神秘莫測的微笑。達文西使蒙娜麗莎那富有魅力的青春美被永恆而鮮活地留在畫面上:透過那微抿的嘴唇,微挑的眼角和微凝的雙目,悄然地流露著一種恬靜、淡雅而又迷人的微笑,這是自然鮮活、充滿青春生命力而富有靈性的生命體。影片中的凱薩琳老師和她的女生們在片中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不僅貼切地表達出自信、自強的獨立女性群體風貌,而且凸現出知識女性的堅韌、柔和與個性之美。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世界在經歷了一次慘烈的長期動蕩不安之後,終於迎來了一個休養生息的時機,新的一輪經濟復甦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使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目不暇接的改變。彼時的美國,種種思想解放運動掀起浪潮,女性解放的呼聲逐漸高昂。


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時代大背景下的衛斯理女子學院,一所歷史悠久的以為上層社會培養「德才兼備」的淑女而著名的女子大學。



「二戰」前,衛斯理女子學院的教育有其獨特的理想和追求,那就是鼓勵女性獨立,成為知識女性,成為社會精英,成為積極參與社會事務推動社會進步的有見解、有個性的女性。


電影中開學典禮的鏡頭就是歷史的透視:當瓊作為學生代表向校長大喊「我代表所有女性」的時候,頭戴彩色邊呢帽的學生,群擠在禮拜堂的門外。衛斯理學院校長高雅的形象以及優雅的合身套裝,喚起上一代女性的膽量與勇敢。「我代表所有女性」喊出的是衛斯理學院曾經的燦爛、曾經的輝煌,是衛斯理學院自19世紀成立以來數代人的教育理想與教育追求。


然而,從1950年開始,衛斯理學院變得保守、落後、僵化。當時的教育理念,不是以培養女性的獨立能力(生活獨立、事業獨立、精神獨立)為主,而是將接受良好教育的最終目標定格在嫁一個上流社會的青年才俊並為自己家庭扮演賢妻良母的角色,衡量衛斯理畢業生是否優秀的標準便是看其輔佐丈夫在事業上取得多大的成功。


這個時候,畢業於美國當時最自由最開放的加州伯克利大學的凱薩琳•沃森來到了衛斯理學院。



她發現,衛斯理學院是個嬌生慣養的千金大小姐和流言蜚語的大本營,它已經蛻變為上流社會「太太」的培育訓練機構。校長受到保守捐款者左右而放棄了好的教育傳統,同事也很迂腐遲鈍,學校完全喪失了昔日的光彩。學生一方面自以為是,把凱薩琳•沃森這樣的老師當成社會下層的人看待;一方面又迷失自我,缺少對於人生價值的獨立思考。這一切的一切,讓這位接受過民主自由主義教育思想洗禮的藝術史老師的內心無法平靜。她決意做些什麼,試圖通過教育改革實現婦女解放,捍衛女性的社會地位,通過思考找回自我。


她希望這些本來聰慧勤奮的姑娘們能夠有遠大的志向,而不是只滿足於嫁給一個好老公,她不忍心她們甘為人妻而埋沒才能。帶著自由主義的教育理念,帶著對藝術教育的獨到見解,她將獨到的生活理念經由藝術課程與教學傳遞給學生,本著自由女性的直覺與智慧,希望通過新的思想、新的課程、新的教學,來鼓舞幫助學生找到人生的方向,實現人生的價值。



正如波伏娃在她的《第二性》中所描述:「女性並非生來如此,而是社會使她變為女人。」衛斯理學院的教育,家長的監護,社會言論的導向,始終強調女性作為第二性別附屬於男性,而並不強調女性同樣作為「人」的本質存在。由於女性生理的差異,和最主要的原因——經濟上對男性的依賴,使得女性在社會地位上處於弱勢,只能生活在男性主權話語之下。


作為男權話語薰陶下的產物,女生貝蒂是衛斯理學院傳統的堅決捍衛者。作為校董事會主要資助人的女兒,貝蒂在學生中具有絕對強悍的地位。最直接的表現,在同學間,任何對於學院傳統的懷疑和動搖都將受到她尖苛的批判。學院醫療室的護士出於保護學生的立場向女孩們進行兩性教育一事被貝蒂蓄意曝光,校董事會立即將其解聘。在貝蒂的眼中,維護家庭和學院所賦予的女性形象,恪守女性的社會使命是最神聖的義務,並且相信只有在家庭中,女性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



貝蒂與凱薩琳在人生觀、價值觀的矛盾與衝突是影片中的重頭戲,凱薩琳苦口婆心的教育似乎收效甚微。但是,婚後的貝蒂並沒有獲得幸福,這逐漸使她的人生觀、價值觀發生了轉變,也改變了她對凱薩琳的成見,開始接納凱薩琳的教育觀點。從最初的對立到離婚後的接受,無疑是對凱薩琳教育的肯定。貝蒂終於將自己從糟糕的婚姻及家庭中解放出來,重新思考自身的價值和未來,並且渴望成為一個獨立的人,渴望得到老師的幫助。


影片結尾,貝蒂的畫外音就是最好的證明:「凱薩琳•沃森,我的老師,她由自己界定生活,並不妥協,甚至也不為衛斯理學院。最後的社論,我獻給一個不平凡的女性,她使我們用新的眼光看世界。當你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她已經遠行到歐洲。我知道,她將在那裡發現需要打破的新圍牆,新的理念將取而代之。我聽說過她所謂的懦夫的離去,是一個毫無目的的流浪者。但並非所有四處遊蕩的人都是無目的的,尤其那些超越傳統、超越界定、超越偶像而尋求真理的人,不是如此。」


片尾,凱薩琳拒絕了學校附有苛刻條件的繼續聘用,選擇離開衛斯理學院。但是,她最終贏得了這群美國最聰明的女性的認同。凱薩琳老師被稱為「微笑的蒙娜麗莎」,而學生們最後也同樣露出了燦爛的微笑。她們的微笑,是蒙娜麗莎的微笑,是自由女性的微笑。凱薩琳最後用她堅強的意志、強大的人格魅力逐漸贏得了學生們的心,贏得了學生們的理解,尊敬與認同。凱薩琳的心血沒有白費,這是凱薩琳的勝利,也是自由主義的勝利。




片尾眾多女學生騎著單車追隨凱薩琳的一幕曾讓女神(經)在數次回看時熱淚盈眶,那是一種對自由的追求,也是一種對生活的探索,更是一種對內在自我的探尋。正如衛斯理學院1969屆畢業生,美國前第一夫人希拉蕊•柯林頓所說,優秀的女性不能滿足於成為總統夫人,而是成為她自己。  



文章結束時女神(經)想說,其實女性不女性,主義不主義,要不要成為夫人,成為誰的夫人,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成為自己,知道什麼是自己想要的,永遠不忘初心,堅持去追求自己想要的,這樣便是極好的。


感覺還沒看過癮?你可以繼續等待每周二的治癒系美食專欄,也可以繼續等待每周四的治癒系情感專欄,還可以繼續等待每周六的治癒系電影專欄。


相關焦點

  • 電影 | 蒙娜麗莎的微笑
    電影《蒙娜麗莎的微笑》,是外國文學作品選讀的李紅老師推薦看的,課堂上展示的片段吸引我繼續了解之後的故事。這部同名電影所探討的是女性解放的問題。1953年的美國,正處於風雲巨變之際,許多女性接受了新思想的薰陶,也有不少人被傳統所束縛,在家庭、學業中盡全力優雅地做到遊刃有餘。
  • 影評|《蒙娜麗莎的微笑》:女性也應勇敢地做選擇,去成為自己
    沒有人從一出生開始就應該被定義,被註定要去成為某一種角色,不能因為她是女性,就應該成為婚姻的附屬品,最終歸宿就只能是某人的妻子,終日只能機械地過著家庭主婦的生活。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應該平等地擁有去追求屬於自己的人生,去成為真正的自己的權利。《蒙娜麗莎的微笑》這部電影就是關於女性獨立這一話題的。
  • 揭秘蒙娜麗莎的微笑之謎,神秘又詭異的微笑
    蒙娜麗莎的微笑是世界著名畫作,迄今為止世界上很少人不知道這幅肖像,但關於蒙娜麗莎的微笑之謎至今都是謎。有人說蒙娜麗莎的微笑看上去非常的詭異,還有人說她的微笑無論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在笑!甚至還有人認為她在哈哈大笑,關於蒙娜麗莎的微笑之謎至今都是未解之謎!
  • 電影《蒙娜麗莎的微笑》裡的韋爾斯利
    點擊上面藍色字體關注介紹韋爾斯利最有溫度的公眾號描寫五十年代韋爾斯利女生的電影《蒙娜麗莎的微笑》是一部值得每個女人觀看的電影
  • 今日電影推薦:《蒙娜麗莎的微笑》
    今天要推薦的就是這樣一部電影,《蒙娜麗莎的微笑》,也是一群即將畢業的學生,不過和我們不一樣的是,她們的身份已經定好,她們的名字不是瓊或者貝蒂,而是某人的妻子,就算現在不結婚,未來的一兩個月也會結婚,換句話說,不是在結婚,就是在等著有人求婚
  • 蒙娜麗莎的微笑的未解之謎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蒙娜麗莎微笑之謎。說起蒙娜麗莎這幅畫,我想應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因為這幅畫是羅浮宮的鎮宮之寶,也是當時最珍貴的畫作,沒有之一。它是世界上第一個畫普通平民的油畫,也是文藝復興的代表作品。並且它也是世界上第一個較為系統地運用了透視原理與人體解剖學的畫作。
  • 《蒙娜麗莎的微笑》:努力做自己,才能獲得幸福
    文/如月電影《蒙娜麗莎的微笑》通過講述藝術史教授凱薩琳老師和她的學生們的故事,深度探討了女性對婚姻的態度和人生的選擇。電影的最後,瓊被耶魯法律系錄取卻選擇了家庭,原因是她認為家庭更重要;貝蒂選擇離婚,並離開父母獨自生活;凱薩琳最後離開了韋爾斯利學院前往歐洲追求自己的夢想。
  • 蒙娜麗莎的微笑|電影
    影片有個很美的名字:《蒙娜麗莎的微笑》。該片反映了女性追求意識的覺醒。1953年,一位藝術史女教師Katherine watson來到美國著名的衛斯理女子學校任教,她在教學過程中富於創新,不僅把加州開放的思想通過藝術傳播給學生,並教會她的學生獨立思考,追求自我。最終,她因不願向衛斯理學校妥協改變自己的教學風格而辭職,但這一年來,她的學生早就在她的影響下找到自我。
  • 蒙娜麗莎真的是在微笑嗎
    蒙娜麗莎(Mona Lisa)是義大利佛羅倫斯商人Gioconda的妻子。達文西花了四年的時間,為了消除擺姿勢的蒙娜麗莎的疲倦,他還邀請球員出戰。畫像完成後,每個觀看的人都說它比真實人物生動得多。肖像畫最困難的是要真實寫實。正是通過這四個詞,達文西才值得成為世界知名的大師?這幅畫值得成為歐洲的第一幅心理肖像。
  • 揭秘達文西:蒙娜麗莎的微笑為什麼神秘?
    本文由歷史小號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果說世界上哪幅畫最有名,當屬達文西所作的《蒙娜麗莎》。近日,《蒙娜麗莎的微笑》又火了。而《蒙娜麗莎的微笑》一直讓世人念念不忘,推為世界第一名畫的原因,除了被偷的幾次通告外,自然與《蒙娜麗莎》神秘莫測的微笑有關。
  • 蒙娜麗莎和永恆的微笑
    畫中女子的神秘微笑引得眾人紛紛猜測,畫家本人也和這幅畫一樣有著各種傳說。數百年來,人們既為蒙娜麗莎永恆且具有神性的微笑深深著迷,又試圖去尋找各種方法論證她的人性。就在種種矛盾中,蒙娜麗莎微笑的含義迄今為止仍是世界藝術史上一個最大的未解之謎。要探索這個未解之謎,我們可以先從畫家達·文西的生平來開始。
  • 蒙娜麗莎的微笑到底想表達什麼?蒙娜麗莎的微笑值多少錢?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蒙娜麗莎的微笑之謎。蒙娜麗莎的微笑為什麼被人這麼廣為傳頌和討論呢,因為細看蒙娜麗莎,你會感覺她似笑非笑,是要笑之前又像是笑過之後,亦或是已經笑過。嘴笑眼不笑,從不同的角度看畫能得到不一樣的效果,不管是旋轉45度,還是旋轉90度,都能給人帶來不一樣的震撼。蒙娜麗莎的微笑之謎已經成為一個膾炙人口的話題,其真相究竟是什麼呢?
  • 【光影圖書館】蒙娜麗莎的微笑
    在電影中,雖女性運動的成果非凡,但許多現代女性主義者仍然認為尚有許多與男權社會打不完的丈,比如《蒙娜麗莎的微笑》。     故事發生在1953年,第二次婦女解放運動逐漸興起。然而,以美國威斯利女子學院為代表的教育機構依然執著地履行著男權社會賦予的使命:培養「德才兼備」的家庭主婦。
  • 達文西與蒙娜麗莎的微笑
    她的優美端莊,發自內心的微笑,猛然看去,給人一種柔和和溫馨的感覺。當你一看再看,走近畫像仔細瞧時,又覺得她的微笑是那樣的神秘和深邃。長期以來,這幅肖像畫一直以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抓住了觀眾的心,使人浮想聯翩。他就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達文西的傑作蒙娜麗莎。1452年,達文西出生在義大利佛羅倫斯附近的一個小鎮上達文西的父親是當地有名的律師。
  • 《蒙娜麗莎的微笑》觀後感
    這是電影《蒙娜麗莎的微笑》裡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話,也是我認為的最能揭示這部電影主旨的一段話。1953年,坐落在美國麻薩諸塞州、被譽為「沒有男子的常青藤」的衛斯理女子學院,新來了位藝術史老師,名叫凱薩琳·沃森,她是個美麗成熟的女人,剛剛從UCLA大學畢業,在大學裡接受了自由改革思想,立志要成為一名傑出的教授。
  • 蒙娜麗莎的微笑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
    在世界上有這樣一幅畫,他憑著一個神秘的微笑困擾了我們長達500年之久,這就是出自於達文西之手的蒙娜麗莎 ,關於蒙娜麗莎畫像裡的秘密,科學家們一直都在探索,有人說這是一部寓言,也有人說這是人類重啟的寶藏圖,如果要說有比這幅畫還要神奇的那就是它的創作者達文西了,說出來你可能不信達文西不僅是一個畫家
  • 蒙娜麗莎的微笑之謎,到底是什麼呢?
    達文西是歐洲的天才人物,500年前作出蒙娜麗莎的微笑這幅畫北現代人類譽為經典,這幅畫仿佛被達文西賦予了靈魂,可以說是古今500年之內的頂級畫作,甚至圍繞著蒙娜麗莎的微笑這幅花還產生了許多的謎團,一幅畫竟然能夠達到遠古瑪雅文明神秘消失之謎的高度,太偉大。
  • 骸骨將解密蒙娜麗莎的微笑?
    不過義大利的美術史學家和考古學家認為,他們快找到微笑的背後秘密啦,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發現了給達·文西當模特的佛羅倫斯絲綢商人弗朗西斯科·戴爾·喬孔達的第二任妻子麗莎·蓋拉爾迪尼的骸骨。如果在義大利聖烏爾蘇拉修道院中發掘出的這些骸骨被確定就是蓋拉爾迪尼的,科學家們就能復原她的面部特徵,誤差幅度只有2%到8%。
  • 蒙娜麗莎:永恆的微笑,永遠的謎題
    原標題:蒙娜麗莎:永恆的微笑,永遠的謎題很久以前就有傳聞說,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萊奧納多·達·文西最著名的畫作《蒙娜麗莎》的眼睛似乎總像是在注視著參觀者,無論你從什麼角度看她。這種現象因此被稱為「蒙娜麗莎效應」。但最近科學家卻指出,那只是人們的錯覺,「蒙娜麗莎效應」實際上並不適用於這副傳世名作,她實際上是在「看」觀眾的右邊。
  • 《蒙娜麗莎——關於微笑的設計》生命的微笑——冷軍作品解讀
    《蒙娜麗莎——關於微笑的設計》   《蒙娜麗莎——關於微笑的設計》生命的微笑  ——冷軍作品解讀  ⊙見習記者 李虎 ○編輯 陳羽  在看似漫無邊際的美學世界中,雖然對於「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