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中華」再訪臺灣 精彩演出傳親情

2021-01-09 華夏經緯網

「親情中華」藝術團受到臺灣同胞熱情歡迎

     人民網臺北11月2日電 (記者申亞欣)中國僑聯「親情中華」藝術團臺灣巡演近日拉開帷幕,受到臺灣各界熱烈歡迎,首場演出即引起轟動。

    「剛剛抵達臺灣,就馬不停蹄地裝臺、彩排,帶來精彩絕倫的演出,效果出乎意料地好。桃園演出結束後,觀眾都在問明年來不來,後年來不來,足以見得『親情中華』的影響力。」李鍾桂高度評價藝術團桃園首演,稱其「令人回味無窮」。

     11月1日中午,臺灣「中國青年大陸文教基金會」在臺北為藝術團舉行隆重的歡迎招待宴會。

     臺灣「中國青年大陸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李鍾桂由衷歡迎藝術團到訪並期待此行後續的幾場精彩演出,她在致辭中表示,兩岸有著同文、同種、同根、同源、同祖的「五同」,希望以後不斷加強文化交流,共同傳承維護中華文化,心手相連共創美好未來。

     藝術團團長、中國僑聯文化交流部部長劉奇代表中國僑聯,對臺灣同胞的大力支持和熱情接待表示感謝。劉奇介紹說,「親情中華」創立將近10年,已經走過80多個國家,為海內外僑胞帶去1000多場演出。「藝術團將以最美的舞姿、最亮的歌聲,帶給更加精彩的演出,歡迎臺灣的老朋友、新朋友,多去中國僑聯做客,中國僑聯永遠是大家的家。」

     一件「臺灣藍鵲」手工瓷器,由李鍾桂贈送給中國僑聯,象徵著兩岸一家親。藝術團則回贈給具有濃鬱民族特色的手工縫製的山西布藝老虎。

     話家常,敘情誼,伴隨著臺灣嘉賓深情的小號演奏,歡迎宴會現場載歌載舞,歡聚一堂。

    溫馨的氣氛中,工作人員推上的生日蛋糕,給恰逢生日的團員晉城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範麗霞、上黨梆子劇院演員陳素琴送上驚喜。在燭光的閃爍中,全場一起合唱生日快樂歌。範麗霞激動地說:「我自己都忘了今天過生日,沒想到當地的臺胞細心記得,心裡特別溫暖、特別感動。」

歡迎宴會上,為團員過生日,現場氣氛溫馨。

     當日下午,劉奇率藝術團部分成員拜會了臺灣中華僑聯總會。

     臺灣中華僑聯總會理事長鄭致毅回顧了近年來海峽兩岸僑界的密切聯繫與交流,送上具有美好寓意的一雙工藝筷子,他談到「筷子需要兩支一起相互協作才能品嘗飯菜,獨支筷子無法使用,正如兩岸關係的發展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劉奇表示,中國僑聯和臺灣中華僑聯,在多次互訪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希望以後能夠更加密切在文化、藝術等領域的交流,進一步推動海峽兩岸僑胞的溝通與合作。藝術團副團長、山西僑聯黨組書記王維卿談到,山西有著悠久的歷史底蘊,眾多名勝古蹟,歡迎臺胞到山西考察投資,增強聯繫。

中國僑聯走進寶島促進兩岸文化交流

  11月2日,在臺灣藝術大學,藝術家在表演舞蹈《水袖與髯口》。新華社記者 趙穎全 攝

  新華社臺北11月2日電(記者張鍾凱 劉剛)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以下簡稱「中國僑聯」)日前再次率團來到臺灣,舉行「親情中華,歡聚臺灣」系列文化藝術交流活動,與當地合作舉辦神農炎帝文化交流研討會和文藝演出。

  2日上午,「2017海峽兩岸神農炎帝文化交流研討座談會」在新北市舉辦,來自臺灣中華神農大帝協進會、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北京大學的兩岸學者就神農炎帝文化的起源及在兩岸的發展和文化認同進行分享。

  中華神農大帝協進會創會理事長李乾龍表示,炎帝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和中華文化的重要泉源,去年和今年分別有1050餘人和500餘人的臺灣同胞組團赴山西高平的炎帝陵進行拜謁,期待文化交流能助力兩岸和平發展更進一大步。

  當天晚上,作為中國僑聯此次文化藝術交流活動的另一個重頭戲,「親情中華」藝術團在臺灣藝術大學為當地民眾帶來了精彩的演出,涉及舞蹈、聲樂、戲曲、雜技、詩朗誦等多種藝術形式。

  11月2日,在臺灣藝術大學,藝術家在表演舞蹈《水袖與髯口》。新華社記者 趙穎全 攝

  據中國僑聯文化交流部副部長邢硯莊介紹,這是「親情中華」藝術團第四次走進臺灣,與此前相比,民族特色更加鮮明,傳統文化更加突出,涵蓋中國五大戲曲的四種:京劇、越劇、黃梅戲、豫劇,還有幾近失傳的戲曲劇種。

  「親情中華·歡聚臺灣」由兩岸共同打造,中國僑聯、山西省僑聯、晉城市人民政府和臺灣「中國青年大陸研究文教基金會」、臺灣中華僑聯總會聯合主辦,其中「親情中華」藝術團還將在桃園、新北、嘉義、花蓮、彰化等地舉行5場巡演和文化交流活動。

「親情中華」再訪臺灣 精彩演出傳親情

  圖為開場舞蹈《福運歡歌》表演現場。(新華社記者 趙穎全攝)

  11月6日晚,「親情中華」藝術團在花蓮觀眾熱烈的掌聲中結束了演出。這是此次「親情中華 歡聚臺灣」巡演的第四場。

  巡演由中國僑聯、山西省僑聯、晉城市人民政府,與臺灣「中國青年大陸研究文教基金會」和臺灣「中華僑聯總會」合辦,此行在桃園、新北、嘉義、花蓮及彰化共演出5場。

  演出的節目各具特色。舞蹈《福運歡歌》《團扇》《打酸棗》帶有濃鬱山西風情,陳素琴演唱的上黨二簧《滿床笏》、範靜演唱的豫劇《花木蘭》選段、朱丹萍演唱的《天上掉下個林妹妹》《十八相送》越劇黃梅調聯唱、張佳春表演的京劇《紅娘》選段等,集聚中國戲曲精華。蒙古利亞組合山丹、包連鎖演唱的歌曲《黑駿馬》《天堂》奔放醇厚,歌唱家鄭詠演唱的歌劇選段《我親愛的爸爸》飽滿高昂,獲得觀眾陣陣掌聲。兩個雜技項目奪人眼球,張冰冰、林琦表演的《高杆》以高超的平衡技巧令人讚嘆,王強表演的《晃管》則堪稱驚險刺激,他的踏板下,一張矮桌壘放著五根圓管,伴隨著他腳下的轉動,全場觀眾屏住呼吸,鴉雀無聲,隨後便是雷鳴般的掌聲。

  家住臺北的馬碩懿11月2日晚到新北觀看「親情中華」的演出。她說她剛從山西旅遊回來,聽說有山西演員過來表演,特別趕來觀看。她認為,「節目都好看,舞蹈天矯美麗,蒙古組合演唱有特色,雜技也很棒」,而舞蹈《打酸棗》,提起「酸棗」就讓自己想起山西。

  喜歡戲劇的黃老先生觀看了嘉義場,他評價,「唱得太棒了,以前經常從電視上、網上聽戲,真沒想到能在現場聽到如此高水平的戲曲。」

  「親情中華」藝術團團長、中國僑聯文化交流部部長劉奇介紹,「親情中華」創立將近10年,已經走過80多個國家,為海內外僑胞帶去1000多場演出。「希望通過藝術家們精湛的表演、優美的歌聲、曼妙的舞姿,加深兩岸同胞血脈親情。」

  「中國青年大陸研究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李鍾桂則表示,兩岸有著同文、同種、同根、同源、同祖的「五同」,希望不斷加強文化交流,共同傳承維護中華文化,心手相連共創美好未來。 (孫立極 陳曉星)(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親情中華;歡聚臺灣

  2017年10月30日至11月9日,山西華晉舞劇團作為舞蹈班底與全國一流、頂尖的藝術家們共同為寶島臺灣同胞奉上了一場饕餮的文化盛宴!此次「親情中華 ・ 歡聚臺灣」由兩岸共同打造,中國僑聯、山西省僑聯、晉城市人民政府和臺灣「中國青年大陸研究文教基金會」、臺灣中華僑聯總會聯合總辦。

   「親情中華」品牌於2008年創辦,以傳播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加強對海內外僑胞與僑社的服務和聯繫為宗旨。在全球已經走過了80多個國家及地區,為海內外僑胞帶去了1000多場演出。這次臺灣之行,意在希望通過藝術家們精湛的表演、優美的歌聲、曼妙的舞姿,加深兩岸同胞血脈親情。進一步充實兩岸民眾高水平文化交流的內容,通過文化的感召力,是兩岸民眾的心貼得更近,抱得更緊。

  作為文化交流的使者,華晉舞劇團全體演職人員,在寶島臺灣的桃園、新北、嘉義、花蓮、彰化展開了為期10天的藝術文化交流活動。真切感受到了兩岸同根同源,血脈相連的一家親的情緣。我們不僅僅作為文化交流的使者,更傳遞著濃濃的親情,傳遞著大陸同胞對臺灣鄉親的問候與祝福!

  作為整臺晚會的舞蹈班底,華晉舞劇團將本團的大型原創民族舞劇《一把酸棗》中的經典舞段《團扇舞》、舞劇《粉墨春秋》中的經典舞段《水袖》與《髯口》,以及極具山西特色的舞蹈《福運歡歌》、《打酸棗》帶給了臺灣同胞。

  《團扇舞》節選自我團的大型原創民族舞劇《一把酸棗》,演員們款款碎步,魚貫而出,將古代貴族女子的芊芊之態,刻畫的入木三分;充分表現了妙齡女子的婀娜多姿,流連生香。家住臺北的馬碩懿11月2日晚觀看了演出,她剛剛從山西旅遊回來,聽說有山西的演員過來表演,特意趕來觀看,說起舞蹈《團扇舞》,不禁讓她又一次想起了山西的風土人情。

  說起《水袖》與《髯口》,就不得不提到我團的另一部大型原創舞劇《粉墨春秋》。這部作品巧妙地將舞蹈與戲曲進行了結合,而水袖與髯口則更為鮮明,利用舞蹈語彙將中華文化的戲曲魅力展現的淋漓盡致。

  在嘉義演出時,一位酷愛中華戲曲的黃老先生,在觀看節目後激動地說道:「你們太棒了,之前一直通過電視、網際網路去了解中華戲曲,感受它獨到的魅力。真的不敢想像今天能夠在現場觀看,你們的每一次亮相,都讓我不能忘懷,歡迎你們再來臺灣,有機會我一定要現場再看一遍!」

  演出結束後,臺灣觀眾激動地上臺與演員合影留念,她說道:「舞劇《粉墨春秋》早就如雷貫耳,這一次可以在現場看到,真的很開心。雖然沒有觀賞到整部舞劇,但我已經很知足了,水袖的柔美,髯口的剛毅引起了對中華戲曲極大地興趣,抽時間我一定去大陸觀看你們的舞劇!」

  11月6日,藝術團來到了寶島臺灣的花蓮縣進行演出,這是此次臺灣巡演的第四站。花蓮縣縣長傅崐萁在5號晚上的歡迎宴中提到:「很高興藝術團可以到花蓮來演出,作為一縣之長,我很激動,我僅代表花蓮縣民眾,對你們的到來表示誠摯的歡迎。兩岸同根同祖的情懷在演出中延續,我更加希望海峽兩岸可以進一步增強文化藝術交流的廣度和力度!」

花蓮縣縣長傅崐萁在歡迎宴上致辭

  在當晚的演出結束後,花蓮縣文化局局長陳淑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道:「演出真的很精彩,這麼精彩絕倫的演出是臺灣民眾的福氣,更是花蓮人的福氣。」

  在臺灣能夠欣賞到央視春晚以及APEC晚會的節目,實在難得。為此,花蓮演藝廳的工作人員還破例開放了中間走廊,讓更多沒有票的觀眾也能夠欣賞到演出。

  從臺北到臺南,從臺灣海峽到太平洋沿岸,除了演出,大家基本上都在路上奔波,大家經常要乘坐10個小時的大巴車前往下一站。他們不辭辛苦,雖然一路奔波,仍以最飽滿的熱情獻上最高水平的演出,華晉舞劇團為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又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每場演出,臺下都是座無虛席,熱情的臺灣觀眾,毫不吝嗇他們的掌聲。7:30分演出開始,他們為了能夠欣賞到每一個精彩的節目,早早便來到演藝廳檢票入場。用他們的話說就是:「寧可多等半小時,也不願錯過一秒鐘。」

  臺灣「中國青年大陸研究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李鍾桂,觀看演出後上臺依次和演員握手併合影留念,她表示「中華傳統文化的感染力是共通的,尤其是戲曲魅力,作為一名老戲骨,我今天很過癮。因為你們的表演實在太棒了,這種交流是實實在在的,是可以聽到、看到、感受到的。兩岸有著同文、同種、同根、同源、同祖的五同,希望不斷加強文化交流,共同傳承維護中華文化,心手相連共創美好未來。」

中國青年大陸研究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李鍾桂與演職人員合影

  「親情中華」連接起一家親的情緣。正如藝術團團長、中國僑聯文化交流部部長劉奇所言:「這次來到臺灣,不僅僅是藝術與文化交流,更傳遞著濃濃的親情,傳遞著大陸同胞對臺灣鄉親的問候和祝福。」

相關焦點

  • 「親情中華 歡聚臺灣」在花蓮精彩上演 獲觀眾熱贊
    11月6日晚,「親情中華歡聚臺灣」第四站來到臺灣花蓮縣。藝術家精彩的表演,引得臺下歡呼聲、驚嘆聲不斷。
  • 水乳交融、情意相通,「親情中華」走進臺灣苗慄
    由於今年「親情中華·歡聚臺灣」文藝演出的主辦方採用了團體發票、自由入座的形式,為了能搶到觀看的最佳位置,觀眾們常常在演出開始前一個多小時就在劇場外排起長龍,耐心等候。檢票後更加快步伐,踴躍入場。11月11日,由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臺灣中國青年大陸研究文教基金會、臺灣中華僑聯總會聯合主辦的「親情中華·歡聚臺灣」大型文藝演出在苗慄縣文化觀光局中正堂演藝廳正式登場。
  • 兩岸親情滿桃園 「親情中華」第四次臺灣巡演拉開帷幕
    由玻璃與金屬交織構築的桃園展演中心,今晚燈光璀璨,星光閃爍,迎來「親情中華」藝術團第四次走進臺灣,為現場的觀眾帶來了一場高水準的演出。「親情中華·歡聚臺灣」由兩岸共同打造,中國僑聯、山西省僑聯、晉城市人民政府和臺灣「中國青年大陸研究文教基金會」、臺灣中華僑聯總會聯合主辦。「演出票在開場兩周前就已經告罄,直到演出開始前還不斷有民眾過來問有無餘票。
  • 「親情中華」臺灣巡演完美收官
    10日晚,2018「親情中華·歡聚臺灣」大型文藝演出在南投舉行此次巡演的最後一場演出。21年後,如今已是陝西省歌舞劇院青年歌唱演員的她,跟隨「親情中華」藝術團第二次來到臺灣,以更為嫻熟的技藝為觀眾帶來《在希望的田野上》、《趕牲靈》等多首朗朗上口的歌曲。「這次來,臺灣鄉親還如20多年前那樣真誠樸實。每當我唱到陝北民歌中那句『你若是我的哥哥,招一招你的手』,臺下許多觀眾都會熱情地向我招手,讓我感到真的是與他們心靈相通。
  • 今日雲駢渡鵲橋 應非脈脈與迢迢——「親情中華·歡聚臺灣」文藝演出在新竹圓滿落幕
    「觀眾們太熱情了」,經過四場演出,臺灣觀眾對「親情中華·歡聚臺灣」大型文藝演出的支持和喜愛給周旋——這位來自北京歌劇舞劇院的國家一級演員、青年歌唱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 「親情中華」圈粉苗慄
    「我們很早就聽說『親情中華』藝術團要來演出,期待了很久。我還沒有去過大陸,看了這次演出,好喜歡,我決定把去大陸列進必做事項當中。」跟隨父母一起前來的「90後」黃誠凱看完演出興奮地說。其實,對於苗慄的鄉親來說,「親情中華」藝術團早已是他們熟悉的老友。這是藝術團第三次來到苗慄。團中,不少演員都曾多次赴臺演出。
  • 中國僑聯「親情中華 歡聚臺灣」大型文藝巡演圓滿成功 阿紫詩朗誦《生如胡楊》傳播正能量贏得一致好評(圖文)
    5日晚,2018「親情中華·歡聚臺灣」大型文藝演出在此登臺亮相,兩岸鄉親共敘親情,這一晚的花蓮格外美麗動人。此次演出由中國僑聯、西安市人民政府、西安市僑聯聯手臺灣「中國青年大陸研究文教基金會」、臺灣中華僑聯總會共同主辦,旨在通過「親情與鄉情,歡樂與美好」的藝術盛會,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和僑界聯誼。當天傍晚,距離演出開始還有近1個小時,演藝堂外,陸續趕來的觀眾就已排起長隊。
  • 重溫囑託 助力脫貧「親情中華」走進重慶石柱 綿綿僑愛溫暖父老鄉親
    在「親情中華·歡聚石柱」文藝演出現場,雖然天空飄著濛濛細雨,但是臺上的藝術家和臺下的老百姓熱情高漲。他們相互應和,共同唱起《太陽出來喜洋洋》這段耳熟能詳的渝東民歌,抒發著對幸福生活的由衷讚美。10月15日上午,中國僑聯「親情中華」藝術團走進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華溪村,為當地幹部群眾送去一臺精彩紛呈的文化盛宴。
  • 「時訊」酒都迎盛世 僑愛滿人間——2020「親情中華·歡聚宜賓...
    1月19日,由中國僑聯主辦,四川省僑聯、宜賓市委宣傳部、宜賓市僑聯共同承辦,宜賓市委、市人民政府支持的「親情中華·歡聚宜賓」新春慰問演出在宜賓市酒都劇場精彩上演。武漢雜技團國家一級演員吳松濤的魔術表演《魔幻手彩》,讓觀眾深切地感受到魔術的神奇;國家一級演員、男高音歌唱家梁召今以完美的歌聲精彩演繹了《共和國之戀》和《我的太陽》兩首名曲;國家一級演員、著名歌唱家鄭詠演唱的《我愛你中國》《今夜無眠》,表達了對祖國母親的深情祝福;四川省僑聯親情中華藝術團帶來的歌曲《不忘初心》、小品《回家》,表達了幹部群眾不忘初心跟黨走、脫貧致富奔小康,最終凝聚起同心共築的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 中國僑聯舉辦「親情中華」網上夏令營全球閉營式 萬立駿出席並講話
    在2020難忘的夏天,遍及五大洲50多個國家的6.5萬名海外華裔青少年參加了由中國僑聯會同各級僑聯首次推出的「親情中華」網上夏令營活動。8月27日,中國僑聯在人民網舉辦2020「親情中華」網上夏令營全球閉營儀式,眾多海外華裔青少年通過人民網、中國僑網、快手、華人頭條、CIBN網際網路電視等媒體平臺收看了儀式直播。據初步統計,各平臺直播觀看量累計達800餘萬人次。中國僑聯黨組書記、主席萬立駿,黨組成員、副主席程學源,副主席齊全勝,副秘書長趙紅英和中國僑聯機關各部門負責人出席儀式,萬立駿主席講話。
  • 豫臺親情一家 譜寫交流合作新篇_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
    參訪團和臺灣同胞共話親情友誼,懇談交流商機,籤約投資合作,收穫了豫臺合作的累累碩果。  親情交融,切身感受兩岸人民血濃於水的真情  河南與臺灣歷史相連、文化相通、血脈相親。在臺灣的100個大姓中,有63個姓氏源自河南,臺灣的「河洛郎」,是歷史上三次大遷徙中由中原經福建再到臺灣的。深厚的歷史文化、割捨不斷的血脈,讓參訪團一行一踏上寶島的土地,就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
  • 《以家人之名》是「披著親情外衣」的愛情劇?還是以親情為路線?
    最近《以家人之名》頻頻引發網友爭議,其中裡面李海潮的的扮演者塗松巖受訪回應《以家人之名》是「披著親情外衣」的愛情劇的爭議。但是塗松巖表示親情戲一定是這部戲的主要基調,後面一定會有更多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雖然這種互動之前會有差異,但一定不會消失。
  • 坐在「雲」端處,共享中華文化「親情中華 為你講故事」第五期浙江...
    在海外疫情肆虐的特殊時期,網上夏令營活動的開展,幫助華裔青少年更加深入地了解中華文化,培養他們對於中華文化的興趣,進一步密切孩子們與祖(籍)國的聯繫。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營員們對於每個故事都充滿期待,他們積極參與線上討論,錄製學習視頻,按時完成打卡任務,興致勃勃,樂在其中……今天,我們分享部分本次「親情中華 為你講故事」第五期浙江嘉興營營員作品——這一期我們和營員們一起學習《好吃的胡蘿蔔汽車》《豬八戒拜師》(上)《汽車生出鵝寶寶》
  • 「親情中華·為你講故事」網上夏令營上海營:雲領略中華文明
    8月27日下午,由中國僑聯主辦、上海市僑聯承辦、徐匯區僑聯協辦的「親情中華·為你講故事」網上夏令營第八期上海營閉營。200多名華裔青少年營員結束了為期15天的「雲遊上海之旅」。夏令營期間,海外營員們在「魔都趣味打卡」「一部手機走上海」「上海的江南水鄉古鎮」「上海中西文化交流第一人——徐光啟」「中國動畫片誕生地——上海」等「親情中華·相約上海」系列視頻課程中徜徉。
  • 龍千玉花整年時間帶8旬老母玩遍臺灣,享受親情人生
    然而,現實生活中的龍千玉,相較於愛情其實更重視親情,尤其是10年前經歷了最深愛父親的離世,她便感悟到,身後再多的思念,都不如當下及時行孝來的有用,因此這些年來非常珍惜跟高齡80老母親的每一刻相處,近日在受訪時更分享了,這一整年她帶媽媽玩遍全臺享受的心情感悟。
  • 親情中華·冬令營進行時丨浙江營:趣味說漢字
    由中國僑聯主辦,浙江省僑聯承辦,溫州市僑聯、溫州大學華僑學院、浙江華僑網絡學院協辦的2020「親情中華·為你講故事」秋冬令營浙江營第四期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來自英國、義大利、西班牙等6個國家的7個僑團、僑校的572名營員參加本期秋冬令營。
  • 大陸對臺灣的善意和親情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近段時間以來,臺灣農民水果豐收卻未嘗到喜悅,產品滯銷難題,讓他們血本無歸,苦不堪言。大陸想臺胞之所想,急臺胞之所想,以兄弟情誼的胸懷,對臺灣水果友善採購,並對通過運費補貼和舉辦「臺灣水果節」等多種形式,解臺灣果農們的燃眉之急。
  • 【趣遊】這個暑假我們去臺灣~臺灣6天親情之旅,最後召集
    >6天親情】之旅出團日期: 8月2日 8月9號 (其它團期均已報滿,此二個團期尚有部份餘位)>6.25截止報名,因入臺證配額緊張,只接受有臺灣通行證的客戶報名。:【阿里山鄒族文化村】、【日月潭】、【日月行館觀景臺】、【清境農場】、【臺南七股瀉湖】…等,綠意盎然的臺灣美景將讓你猶如置身世外桃源;
  • 兩岸雲端迎新年互送祝福敘親情
    兩岸雲端迎新年 互送祝福敘親情 嘉定臺辦供圖「臘月今知晦,流年此夕除。拾樵供歲火,帖牖作春書。……」滬臺兩地18日通過視訊直播連線的方式,用中華傳統詩詞「迎新送祝福 共敘兩岸情」。兩岸雲端迎新年 互送祝福敘親情 嘉定臺辦供圖活動中,上海市嘉定區圖書館館長黃鶯通過古時的「賀年羹」和現代的「嘉定一桌菜」,介紹了嘉定人從古到今的年節風俗。臺灣學者、故事長吳惠恩則講述了臺灣年節的禁忌和習慣。
  • 感受鄉土親情的呼喚(觀滄海)
    鄉土,根所連、情所牽、魂所系,於中華兒女素來有著特殊的文化意味。不過一年多的時間,臺灣青年到大陸發展的腳步已經從城市走向鄉村,從寫字樓走向社區,從求學創業到參與社會治理,參與大陸經濟社會發展的熱情之高、程度之深,令人欣喜。個人價值的實現往往與歷史的進程緊密相連。大陸改革開放為早期到大陸的臺胞們提供了成就自我的巨大舞臺,如今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鄉村振興戰略加速實施,為新時期臺灣青年發揮所長提供了新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