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恩-威廉士,一個從大學時代就被眾人所關注的天之驕子,他出色的身體素質,龐大身體下蘊含的爆發力以及膝蓋不能承受之重都是球迷們喜歡討論的焦點。自1月23日與馬刺之戰復出以來,威廉士已經代表鵜鶘打了7場比賽。在這段時間中,鵜鶘取得了3勝4負的成績,威廉士自身也有著場均19.6分8籃板2.1助攻的不錯表現,那麼這位天之驕子對於鵜鶘來說在攻防兩端對於鵜鶘的增益是什麼?他又有著怎樣的明顯缺陷?
蔡恩-威廉士對鵜鶘帶來的增益
在過去的七場比賽中,鵜鶘的對手既有雄鹿這樣聯盟排在首位的強隊,也有灰熊這樣排在聯盟中遊的球隊,更有騎士這樣的聯盟弱旅。在他們的勝利中,面對這三個檔次的球隊都有著勝績,因此這七場比賽可以說非常具有代表性。那麼過去的這七場比賽與鵜鶘賽季整體的比較是個什麼情況?
進攻端帶來的增益首先在進攻上,鵜鶘顯然變得更強了。在過去的七場比賽中,他們場均可以得到118.1分,相較於賽季平均水準上升了3.2分。而且鵜鶘本來就是一支進攻強隊,他們賽季場均得分可以排到聯盟第6位。在這樣的進攻表現水準下,威廉士最為主要的是幫助鵜鶘在他們相對缺乏的內線火力提高了一個臺階。從賽季平均水準來看,鵜鶘場均內線能夠得到47.7分(聯盟第16),命中率55.1%(聯盟第14)。而在威廉士出戰的7場比賽中,鵜鶘場均可以從內線得到53.7分,命中率56.8%。這樣的內線得分水準已經可以排在聯盟第2的位置,內線命中率同樣上升到聯盟第6位的水準。
除此之外,在內下強大掩蓋之下的是他們在前場籃板球和二次進攻中的全方位提升。從賽季平均水準來看,鵜鶘的進攻籃板球和二次進攻得分本就不弱,場均11.04個前場籃板可以排到聯盟第5,二次進攻得分場均13.9分,排在聯盟第8。而在有威廉士的情況下,鵜鶘進攻籃板達到場均12.14個,二次進攻可以得到16分,兩項數據均可以排到聯盟首位。
可能更為讓人驚訝的是,作為一位內線球員,威廉士的到來似乎讓鵜鶘的進攻變得更為流暢,也變得更為團隊化,他們的助攻數從賽季平均的25.7次上升到了26.7次。其實這樣的改變是可以理解的,在原有的戰術體系中,英格拉姆主打4號位,但是他主要是以由外向內的持球型打法為主,籃下的出手比重並不高。而兩位內線球員中,奧卡福偏重陣地戰打法,缺乏相應的運動能力,更多是以持球背打為主。海斯雖有天賦,卻需要成長空間。因此運動能力更強,機動能力更強,終結能力更強的威廉士不僅是鵜鶘內線進攻的助推器,他超過60%的受助攻率同樣帶動了球隊的助攻。
防守端帶來的增益鵜鶘原本是攻強守弱的球隊,戰績的不理想就源於鵜鶘防守端的糟糕。他們場均要丟失117.2分,排在聯盟倒數第3位,112.1的防守效率則排在聯盟第24位。以威廉士的1.98米的身高來看,他在4號位似乎並不能幫助到鵜鶘的防守,場均0.6次搶斷0.3次蓋帽的表現似乎也說明了他並不是一員防守大將。但實際上,威廉士的到來確實讓鵜鶘在防守端發生了一些改變。鵜鶘的場均失分在最近7場下降到了114.4分。在基礎的防守數據上,搶斷數從場均7.39次上升到7.86次,蓋帽數從場均5.27次上升到5.86次。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改變,其原因在於威廉士的到來令鵜鶘的4號位雖然高度下降了,但是卻變得更加強硬。在之前的戰術體系中,英格拉姆是4號位的主要選擇。但是英格拉姆實在是太瘦,對位4號位明顯吃虧,他賽季113.8的防守效率就很好地說明了問題。反觀威廉士,雖然矮,但是在面對4號位球員時,他的腳步跟得上,在低位也能抗住對手。102.1的防守效率(聯盟第34)就很好地說明了他在防守端的作用。
小結:威廉士的復出對於鵜鶘而言,幫助是巨大的。在進攻端,他全面提升了鵜鶘在內線的進攻效率,令鵜鶘成為了一支內線進攻大隊。在防守端,威廉士雖然個人數據並不亮眼,但對於鵜鶘防守帶來的幫助是實實在在。也正是得益於他的回歸,鵜鶘在近7場比賽中,戰績得到了明顯的提升。
蔡恩-威廉姆的弱點與不足
威廉士確實很好用,他的回歸對鵜鶘來說是全方位的提升。但是他畢竟還是一個新秀,雖然有著恐怖的身體素質,但是短板依然明顯,而且對於善於進攻內線的威廉士來說,有的時候優點往往也是缺點。
失誤過多威廉士場均出場時間27.1分鐘,失誤達到2.6次。如果是換算成36分鐘的話,失誤數將高達3.4次。這樣的表現在內線球員中能夠排在前幾位。而且威廉士在助攻上的表現要明顯低於其他內線。以熱火隊阿德巴約為例,雖然他的失誤數達到了2.7次,但是場均助攻數有4.9次,助攻失誤比為1.6。而威廉士的助攻失誤比與其相比整整低了一倍,只有0.8。這和聯盟技術大老粗德拉蒙德是一樣的。因為威廉士過多的失誤,因此導致了鵜鶘的整體失誤數從賽季場均的15.98次(聯盟第3)一躍上升到聯盟第1(最近7場),達到了17.43次。
過多的失誤將為對手帶來更多防守反擊的機會,從而輕易得分。與雄鹿的比賽中,對手就非常好的抓住了這一特點,在快攻反擊中得到了33分。也正是憑藉著此點,雄鹿戰勝了鵜鶘。對於威廉士來說,減少失誤是他需要進行改變的第一步。
優點成為缺點威廉士的優點是在於他在內線的進攻,得益於強壯的身體和勁爆的身體素質,威廉士有73.2%的出手是在籃下完成的,並且保持著64.8%的投籃命中率。但是在面對內線強隊時,威廉士的優勢就變成了致命短板,與雄鹿一戰,雖然威廉士仍然得到了20分,但是他整體投籃只有19投5中,其中在內線進攻中,16投5中得到10分,結結實實挨了3個大帽,內線命中率急速下降到31.2%。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局面出現,原因有兩點。首先在於威廉士缺乏中遠距離投射能力,在他的進攻中基本都是依靠籃下進攻和造犯規來得分。當離開籃下之後,威廉士在出手佔比16.5的3-10英尺中命中率只有18.8%。在10-16英尺的距離中沒有命中。而在三分線外,威廉士的命中率雖然有44.4%,但是這並不具備代表性。除了首戰比賽因為出色的手感在三分線外4中4之外,威廉士在其他場次很少在三分線外出手,這並非他的常規武器。
另外一點原因在受限於身高的不足,當面對雄鹿這樣的內線強隊時,威廉士在內線的作用將被極大弱化。雄鹿在內線即有大洛佩斯這樣能夠頂防,又能蓋帽的中鋒。又有字母歌這樣機動能力很好,善於補防的4號位。因此在缺乏其他進攻手段的時候,威廉士掙扎的表現也就可以理解了。
小結:對於威廉士來說,他在進攻端需要解決自身失誤過多的問題,因為太多的失誤是對鵜鶘防守端的減分。開發出穩定有效的中遠投能力則有助於他在進攻端能夠更好的面對不同的防守策略,從而不至於像與雄鹿的比賽中被極大的限制住。
結束語
對於鵜鶘而言,他們的未來就在於蔡恩-威廉士和英格拉姆。賽季前半段我們見證了英格拉姆的全面崛起。當威廉士復出之後,我們又見證了這位狀元為鵜鶘帶來的攻防兩端的改變。但是威廉士畢竟還年輕,鵜鶘整體也相當年輕,想要真正打出成績,時間還需要往後推移。在這其中,威廉士更需要對自身的短板進行全方位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