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頂一粒星,地下開書齋」

2020-12-28 南方新聞網

「天頂一粒星,地下開書齋……」近日,在汕頭市澄海區樟林古港一座花木扶疏的書齋裡傳出稚嫩的童謠,帶著潮汕文化古色古香的韻味。

在北京師範大學就讀研究生的鄭雪芸是樟林人,還沒到放假,她的心就已經飛回家鄉。趁著假期,她和搭檔李麗瓊開展「潮汕童謠+天文小課堂」活動。

「返鄉傳播潮汕文化的學子越來越多了」,是這次鄭雪芸的最大感觸。

返鄉大學生們不僅教孩子唱潮汕童謠,還講授童謠背後的天文知識,並介紹如何在夜晚實踐觀星。在寓教於樂之中,孩子和家長感受到潮汕文化的博大精深。

●南方日報記者 沈叢升

實習生 黃卓敏

身臨其境才能理解文化精髓

課堂的教學場景有限,孩子的想像受到限制。「為什麼坐在書齋裡的人,抬頭就能看見天上的星星呢?頭頂不是天花板嗎?」每次,當鄭雪芸引導孩子聯想歌謠中的生活場景時,孩子的不解總會引起一陣尷尬。慶幸的是,現在潮汕地區的老房子還有保留,有些孩子回爺爺奶奶的老家還能見到潮汕傳統四點金民居,建立感觀印象。

為了讓孩子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鄭雪芸這次特意選在澄海特有的書齋祠堂起鳳陳公祠開展「老厝新學堂」活動。「天井邊看星星」這些日常生活場景唾手可得。鄭雪芸欣喜,坐在祠堂天井旁,抬頭就是滿眼的星星。不用更多的言語,孩子就能明白「天頂一粒星,地下開書齋」的場景。

在傳統文化中尋找跟天文有關的內容,為他們解釋天文現象和潮汕文化習俗的故事,鄭雪芸找到了傳播潮汕文化的成就感。「有一回,我講月相變化與潮汐的知識,特意提到了潮汕人賞月娘的傳統習俗。先輩下南洋歷經艱難險阻,難得在中秋與遠方家人同賞一片月。我告訴他們,潮汕千千萬萬母親通過賞月娘,寄託對遊子的思念和美好祝願。」鄭雪芸說,有些孩子似懂非懂,卻也溼了眼眶。

「現在是冬天,我們晚上觀測的冬季星空,有獵戶座,看獵戶的腰帶上那三顆星就是中國傳統的福祿壽三星,學名參宿一、參宿二、參宿三,接下來,小朋友們請看向東邊那顆很亮很亮的星,這就是天狼星……」在老師的帶領下,孩子還對「星」字進行了創意讀寫,畫出了自己平時觀察到的天空,寫下自己的觀察和創意。

「原來以前的人是這樣生活的。」「原來月娘有這樣的寓意。」孩子們感到好奇。簡單的童謠,就將孩子們小小的心和潮汕先輩的傳統生活聯繫了起來。

共同童年回憶引發共鳴

潮汕歌謠朗朗上口,用念白的方式口口相傳。詞彙簡單易懂,充滿童真。童謠用潮汕方言傳唱,而方言中保留了大量的古漢語。「潮汕童謠的歌詞裡經常講述潮汕地區先人的生活狀況,孩子也可以從童謠中了解到先人的所見、所思、所想,以此借鑑歷史,觀察和思考現在的生活。」李麗瓊說。

嘉慶澄海縣誌載:「望族喜營屋宇……大宗小宗競建祠堂,爭誇壯麗,不惜貲費。」書齋祠堂競相設立,每個書齋都有特別的名字,例如杏園書屋,鳳起書齋等。李麗瓊告訴記者,這正是「地上開書齋」的盛況。

李麗瓊記得,小時候媽媽哄她睡覺,常常哼唱潮州童謠《擁啊擁》。「擁啊擁,擁金公,金公做老爹……」這首潮汕版「搖籃曲」也陪伴過很多「80後」「90後」的大孩子進入夢鄉。鄭雪芸也擁有這樣的童年回憶。共同的回憶成為她們聯手舉辦鄉土教育活動的初心之一。

「鄉土文化流淌在血液裡,很多年輕人會在工作之餘,開公眾號傳播潮汕故事,也有一些年輕人通過拍微電影、玩抖音等方式加入其中。」鄭雪芸相信,家鄉變得越來越美了,會有越來越多的志同道合的年輕人走到一起,將潮汕文化知識的種子繼續播撒。

「先從樟林開始,以後鄉村的孩子也有更多機會在家門口接觸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了。」這是鄭雪芸新春的美好心願,也是她奉獻給家鄉新年最好的禮物。

相關焦點

  • 天頂、天底的解讀
    上一篇我們圍繞著四軸點其中的上升、下降兩個點作了詳細的解讀,今天號主會帶著大家探究天頂、天底的秘密。
  • 許景淳:《天頂的月娘啊》
    專輯《你來自何方(臺北到上海)》,陳揚、張弘毅、李泰祥製作(上圖)1996年,許景淳發行了臺語專輯《天頂的月娘啊》,由陳進興、劉亞文製作。專輯《天頂的月娘啊》,陳進興和劉亞文製作(上圖)潘芳烈就是為林志穎寫《十七歲的雨季》的音樂人,《天頂的月娘啊》是一首飄渺的歌,融合了民歌曲風,清新質樸,許景淳展現出超強的唱功魅力,悲情卻不哀怨,傷感卻不心碎。專輯裡每首歌曲都經過了精心的編排,在民謠的基礎上添加了很多古典元素,《天頂的月娘啊》裡大提琴與天籟人聲的遙相呼應,可謂風情萬種,美麗空靈,表現了傳統的含蓄和現代的直白。
  • 《妖怪書齋》—— 弄清風
    正在看的一本小說獨樹一幟的文風用清風明月般的文字講述著光怪陸離的妖怪世界為了能再見到樹妖養父一腳踏入妖怪書齋卻喜歡上書齋老闆——萬年毒舌老不死經歷一段段歷史故事《節選最喜歡的一段文字》然而他剛走出門口,卻又頓住。
  • 我的書齋(完整版)
    隔些日子,我又與北大才女皮佳佳博士再度造訪先生書齋,深談許久,席間說到近日微信上流行先生所寫的《我的書齋》,柯老笑著說那是三十多年前的文章了,當時發表在雜誌上,因篇幅所限而有削足適履之憾。於是我問能否重新編發全文,先生欣然應允。並從書櫃找來所剩無幾的散文自選集《釣夢》,許我擇其部分編在《水墨村》公眾號上。村民有幸,幸何如哉!
  • 從天頂看:你的事業有哪些重要特質?
    今天我們簡單了解一下其中的天頂位置。靈魂畫手示意圖 (╯▽╰)╭若把每個人都比作一棵生長的大樹,天頂就是最高點,是我們心底裡渴望到達的地方、社會地位角色,想走的事業方向;代表我們渴望被尊重、被眾人記住的成就及貢獻,同時也是獲得這份成就的方式。
  • 書齋廟堂 | 鮑賢倫楹聯書法
    喜歡古代的文人們,他們高邁的生活,他們位於心中至高地位的書齋廟堂。當代書法家寫楹聯,最符合我對古人書齋廟堂想像的,當然是我的老師鮑賢倫先生了。鮑老師最會寫對聯,他把一張四尺宣紙裁成三張,每張紙縱134釐米,橫23釐米,自然妥帖地寫一句聯。兩條紙寫上:「抱甕荷鋤非鄙事,參禪學佛見新功」這樣的好句子。我們現在的房子雖然小了,但是家裡依然要有這麼一面牆是最為重要的地方。
  • 佳佳書齋-jiajiasz223【蘇晴】大結局完整版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average person listens with only 25 percent efficiency mea  佳佳書齋-jiajiasz223【蘇晴】佳佳書齋-jiajiasz223【蘇晴】佳佳書齋-jiajiasz223【蘇晴】佳佳書齋-jiajiasz223【蘇晴】ning there's a lot we're letting
  • 四月大拍 | 春清,書齋入晚風
    碧流深處為己之書齋,書室中所當置者,幾、椅、香爐如意、筆硯文具、畫卷墨軸、金石碑帖……齋中永日據席,青山當戶,流水在左,輒談世事,便當以一大白浮之。倘若如此,不論疫情所需還是個人之願,「被關在室內」這一要求,簡直就是求之不得了。
  • 《妖怪書齋》 by:弄清風
    終於有一天,東街盡頭新開了一家書店,名字很特別,叫妖怪書齋。店主是什麼而強大的大妖怪,他能幫陸知非實現願望,代價是幫店主適應現代生活。於是陸知非,就開始給店主幫忙,完成一個又一個任務。因為店主是在百年前睡著的,當時正值民國,很多妖怪,為了保衛祖國犧牲了,是的,那個年代,為國捐軀的不只有人類,也有妖怪。店主一直因為睡過去而沒能在那個時候幫助大家而愧疚,於是他們返回民國時期做任務。然後一個又一個任務。
  • 天頂與天底:事業與愛情如何兩全其美?
    天頂與天底藏在星盤裡的兩個對應的能量,描述了人生的兩個至關要素每個人的星盤被四個點分成四個象限,第一宮宮頭的上升點、與之180度對應的第七宮宮頭的下降點;第四宮宮頭的天底點(下中天),與之180對對應的第十宮宮頭的天頂點(中天)。
  • (城市地理)三不亦齋:一個書齋的傳奇故事
    2.書齋名稱取自孔子名言  陳利河居住的陳綿盛內35號,位於院落的東巷北段,是一個小院子。巷北端有小門,小門上面有牌匾書寫「三不亦齋」字樣,過了小門,才進入這個小院子。陳耀雙攝  齋,即為書齋。一個讀書的地方,取了「三不亦」這麼奇特的名字,是何用意呢?  原來,這是出自孔子的名言。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三不亦」是將孔子的三個反問句排比句歸納下來,取勤學、友朋、達觀的義蘊。  給書齋取上這個好名字的,是陳綿盛的曾孫子、陳利河的曾祖父陳祺年。
  • 楊慶祥向長春市圖書館捐贈圖書暨「敬賢書齋」揭牌
    9月28日上午,在長春市圖書館五樓特藏文獻查閱室舉行了楊慶祥先生向長春市圖書館捐贈圖書暨「敬賢書齋」揭牌儀式。  楊慶祥曾獲「吉林省十大藏書家」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十大讀書人物」等稱號。
  • 「網紅」教授羅翔:真正的知識一定要走出書齋
    但在羅翔自己的書齋裡,他只是中國政法大學的刑法學教授。脫離講臺後的羅翔沉靜、語速極緩,大多時候安靜端坐在座椅上。 「作為一個刑法學者,能夠走出書齋來到聚光燈下,在某種意義上總是感覺有點怪怪的。」籤售現場的公開演講環節,羅翔說。
  • 三不亦齋 | 一個書齋的傳奇故事
    陳耀雙 攝齋,即為書齋。一個讀書的地方,取了「三不亦」這麼奇特的名字,是何用意呢?原來,這是出自孔子的名言。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三不亦」是將孔子的三個反問句排比句歸納下來,取勤學、友朋、達觀的義蘊。給書齋取上這個好名字的,是陳綿盛的曾孫子、陳利河的曾祖父陳祺年。
  • 率真書齋書籍目錄之二--平裝書籍目錄
    率真書齋淘寶店從去年年底開始以購香贈書的方式在出售,大家要習慣這種方式。版面開本清秀,字大如錢。此書為影印出版。書齋為了方便兒童閱讀,把裡面三字一韻的內容,集中到書的前半部分,此次影印的版本為民國上海千頃堂的版本。是學習傷寒必備之書。《紫薇脈訣》《崔嘉彥脈訣》一卷,又名《崔真人脈訣》、《紫虛脈訣》。近據考證系託名宋代崔嘉彥(子虛)撰,實為崔氏三傳弟子張道中撰於天曆三年(1330)。原名《玄白子西原正派脈訣》,簡稱《西原脈訣》。崔嘉彥認為脈理浩繁,但可以用浮、沉、遲、數四者為綱加以總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