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組圖)精美!世遺寶藏龍門石窟85件珍品亮相粵博

2020-12-22 金羊網

(視頻➕組圖)精美!世遺寶藏龍門石窟85件珍品亮相粵博

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  2020-04-28

該展為免費展覽,將展至2020年8月28日,觀眾前往參觀前需預約粵博門票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凌浩翔
圖、視頻/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鄧勃 實習生 惠天嬌

舒像座菩薩像、力士像、優填王像……今天(4月28日)上午,「魏唐佛光——龍門石窟精品文物展」在廣東省博物館(以下簡稱「粵博」)開展,來自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的85件珍貴藏品向南粵觀眾展示其迷人的魅力。

該展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來粵博舉辦的首個線下新展,將展至2020年8月28日。

該展為免費展覽,觀眾前往參觀前需預約粵博門票。

展覽現場展出的龍門石窟珍貴藏品

66件珍貴文物展示千年歷史

龍門石窟位於「十三朝古都」洛陽南郊,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之際(公元493年),經東魏、北齊、隋、唐、五代、北宋諸朝,斷續營造達400多年。龍門石窟分布在伊河兩岸的崖壁上,兩岸窟龕依峭壁而鑿,南北長達1千米。

龍門石窟現存窟龕2345個、造像近11萬尊、碑刻題記2800多品、佛塔70餘座。2000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龍門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展覽現場展出的龍門石窟珍貴藏品

本次展覽由粵博與龍門石窟研究院聯合舉辦,分為「梵影歸來——流失海外回歸文物」、「至善至美——北魏造像及碑刻藝術」、「蓮華莊嚴——唐代造像藝術」三個部分,匯集了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研究院收藏的85件龍門石窟相關藏品,同時結合龍門石窟、石刻圖片以及3D列印模型,較為全面地描繪出龍門石窟佛教造像藝術的基本面貌和風格特徵。

展覽現場展出的龍門石窟珍貴藏品

據介紹,展品中包括一級文物11件、二級文物28件、三級文物27件,珍貴文物佔比非常之高。龍門石窟研究院院長餘江寧表示,這是近年來首次較大規模舉辦的龍門石窟精品文物專題展覽。

8件石刻佛像述說回歸故事

本次展覽策展人陳曦介紹,首次在廣東展出的8件回歸文物是本次展覽的一大亮點,觀眾可了解這些回歸文物背後的故事。20世紀初,洛陽龍門石窟被大規模破壞、盜鑿,大批石窟佛造像流落海外,直到80餘年後才開啟了「回歸」之路。

展覽現場展出的龍門石窟珍貴藏品

其中,最早「回歸」的1件是2001年4月被「送」回我國的一尊中國唐代人物造像——洛陽龍門石窟看經寺29尊羅漢造像中唯一一尊被盜鑿的摩訶迦葉羅漢像,開啟了龍門石窟流失造像的回歸序幕。

另外7件則是2004年至2005年,由國家文物局下屬的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利用「國家重點珍貴文物徵集專項經費」從海外分兩批徵集回國,包括古陽洞高樹龕佛頭像、火頂洞觀音菩薩頭像、菩薩頭像、唐代佛頭像、唐代前期飛天造像等5件造像,以及兩件龍門石窟唐代造像,即佛頭像、天王頭像。

展覽現場展出的龍門石窟珍貴藏品

專家認為,這8件石刻佛像屬於中國造型藝術極盛時期的優秀作品,展現了北魏、唐代典型的皇家石窟寺造像藝術風範,是龍門石窟造像藝術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批石刻佛像的回歸,對恢復龍門石窟這一世界文化遺產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義。

展覽現場展出的龍門石窟珍貴藏品

本次展覽中,觀眾還可欣賞到由3D列印技術按1:1比例複製的龍門石窟精美龕窟,包括始平公、魏靈藏、楊大眼、高樹等四座複製窟。

展覽現場展出的龍門石窟珍貴藏品

據介紹,這四座佛龕的三維數據精度目前是國內最高的,科學記錄和原真呈現了龍門石窟北魏佛龕錦繡般的美。此外,展覽還用三維數位化虛擬復原了萬佛洞洞口南側的一尊菩薩像,讓觀眾可欣賞到有顏色的石窟雕像。

【精美文物】

舒像座菩薩像(一級文物 時代:唐)

舒像座菩薩像

該造像出土於龍門唐代奉先寺遺址,從頭頂到臺座為同一石材雕成,腰部及左壁有部分殘損。這是一件把理想與寫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優秀作品,製作於盛唐時期。根據髻上寶瓶判斷,此像有可能是與觀音相對的大勢至菩薩,共為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

舒像座菩薩像

古陽洞高樹龕佛頭像(一級文物 時代:北魏)

該佛頭像原為龍門西山古陽洞高樹龕主尊佛首,後被盜鑿流失,2005年回歸龍門。這尊古陽洞高樹龕佛頭像就是北魏後期龍門佛像造像藝術「秀骨清像」的優秀範例。高樹龕是古陽洞北(左)壁上層著名的楊大眼龕上方一列小型龕中的一個,該佛頭像是現知存世唯一的一件。

高樹龕於北魏景明三年(502年)完成,左側「造像記」為《龍門二十品》之一,是魏碑中的佼佼者。佛頭像於1907-1920年被盜,先運往法國,後流落比利時,於1991年由美籍華人陳哲敬收藏。1992年經北京大學、中央美術學院、龍門石窟研究院有關專家鑑定,確認為古陽洞北壁高樹龕主尊的頭部。

該佛頭像回歸的經歷頗有傳奇性。1907年至1921年期間被盜,先被運往法國,後流落比利時,上世紀70年代末被美國收藏家購買。

1991年,美籍華裔、好萊塢明星蠟像館雕塑師陳哲敬在一次偶然機會中看到了這尊佛頭像,便想起40多年前,他見到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所藏大型浮雕《皇帝禮佛圖》時的震撼,感覺此佛頭像與龍門石窟聯繫密切,便將相關照片寄給中央美術學院專家湯池。湯池看到照片便激動地說:「這非龍門石窟古陽洞莫屬。」

飛赴龍門尋真身,當時65歲的老人陳哲敬,拿著照片、打著手電、攀著木架,在11米高窟壁上整整找了10天,終於找到這尊佛像的袈裟與照片上佛頭像殘存衣紋吻合,再用電腦一合成,身首對接天衣無縫!去國近百年後,第一次,佛頭像找到了家。

2004年12月,經國家文物局批覆同意,由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徵集回國。2005年10月,包括古陽洞高樹龕佛頭像在內的7件文物回歸洛陽龍門石窟。

摩訶迦葉羅漢像(一級文物 時代:唐)

該像原處於龍門東山看經寺中,後被盜遭,2001年回歸龍門。看經寺是唐武則天皇后為高宗修造的,是龍門唐代石窟中重要洞窟之一,環洞窟四周壁角,浮雕羅漢像,現存者有29軀,每尊高約1.8米,皆身著袈裟、足穿雲履,神態刻畫細緻入微而有富於變化,是唐代最精美的羅漢群像,也是中國石窟中最大的羅漢群像。

經過長期人為與自然的損害,大部分都已殘缺。摩訶迦葉羅漢像在1936年~1940年間被盜,收藏家赫爾曼·維利先生是它的第二個擁有者。赫爾曼·維利先生於1978年捐贈給加拿大國立藝術館。

2001年加拿大國立藝術館發現這件雕塑很可能是是龍門石窟被盜的迦葉尊者,確認後決定將其無償送還中國。這也是龍門石窟通過國際合作渠道回歸的第一件流失珍貴文物。據考證,此像為龍門石窟東山看經寺(第2194窟)二十九尊羅漢像的首尊。

編輯:

相關焦點

  • 龍門石窟流散佛首「回歸」原位!首次採用……
    23日,在位於龍門西山的奉先寺北壁,一件一比一3D列印的佛首被龍門石窟研究院工作人員安放在一尊等身立佛的殘像上,佛首和殘像的兩個斷面完全吻合。這開啟龍門石窟流散文物「數字回歸」之路也是國內石質造像流散文物首次實現「數字回歸」去年5月,龍門石窟研究院研究員楊超傑和副研究員焦建輝了解到上海博物館有5件館藏文物來自龍門,但在龍門的具體位置尚不得知。
  • 數位技術揭開洛陽龍門石窟最美觀世音神秘面紗
    「在龍門石窟萬佛洞女性菩薩造像中,這尊觀世音是最經典的一尊,堪稱龍門石窟菩薩造像典範。」近日,指著龍門西山萬佛洞前室南壁上的觀世音造像,在龍門石窟工作了10年的講解員馬丁,已記不清給遊客講過多少遍這尊被稱為龍門石窟「最美觀世音」菩薩造像了。儘管造像儀態萬千、婀娜多姿,面部大部分殘缺還是讓人感到有些遺憾。
  • 被摸出包漿的龍門石窟,是怎麼來的
    這不,剛過去的這個十一,龍門石窟的佛像就被摸出包漿了。祈福,確實是龍門石窟的關鍵詞。龍門石窟的第一座洞窟——古陽洞,就是當時的皇帝為了給祖母祈福而開鑿的。至於為什麼祈個福非要花費那麼大力氣跑到山上開窟(廟裡它不香嗎),那就有特殊的時代背景了。龍門石窟是什麼?小學的時候我們就背誦過,龍門石窟和莫高窟、雲岡石窟以及麥積山石窟一起,並稱中國四大石窟。
  • 唐三彩仕女、龍門石窟供養人 這些古代人物的服飾都是什麼樣?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大河網訊 永寧寺陶俑、宋墓壁畫、唐三彩仕女、龍門石窟供養人,你可能只在古裝片中見到類似人物的秀美服飾,那麼這些古代人物的真實服飾都是什麼樣呢?9月29日晚,「洛水霓裳」裝束復原演出在洛陽博物館舉行,真實展現了多套歷史裝束,上面的視頻讓你先睹為快。本次「洛水霓裳」裝束復原秀,展示了戰國至宋代千餘年服飾文化全景。
  • 敦煌、雲岡、龍門石窟藝術聯展成「網紅打卡地」
    11月12日,在洛陽博物館2樓,參觀「絲路華光——敦煌、雲岡、龍門石窟藝術聯展」的遊客絡繹不絕。自10月18日開幕以來,三大石窟聯展成了「網紅打卡地」,吸引各地前來參觀的遊客近6萬人次。
  • 雲端博物館周·直播預告 |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與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來曬寶,墓葬壁畫對陣石窟藝術
    5.19 10:30龍門石窟國寶南下廣州3D佛龕動起來劃重點:龍門石窟你知道,可是動起來的龍門石窟你就不一定清楚了吧?「魏唐佛光——龍門石窟精品文物展」分為「梵影歸來——流失海外回歸文物」、「至善至美——北魏造像及碑刻藝術」、「蓮華莊嚴——唐代造像藝術」三個部分,匯集了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研究院收藏的85件龍門石窟相關藏品,同時結合龍門石窟、石刻圖片以及3D列印模型,較為全面地描繪出龍門石窟佛教造像藝術的基本面貌和風格特徵。各部門準備,明天集合看石窟啦!
  • 河南旅遊景點大全—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旅遊景區。北魏孝文帝年間龍門石窟開始鑿建,歷經多個朝代陸續營造400多年,南北長達1公裡,現存洞窟像龕2345個,造像11萬尊,與莫高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 。
  • 秋晚探秘:龍門馬丁客串央視秋晚直播——「詩話龍門」
    中秋晚會錄製期間恰逢霍尊的生日,節目組為霍尊和鄭緒嵐送上精美的龍門石窟手繪地圖,以及特別為霍尊準備的生日禮物——龍門石窟佛影書籤。,龍門石窟推出了許多通俗讀物,現在能看到的比較火的一本是《龍門百問 》,是關於龍門石窟的100多個問題,大家對於龍門石窟有什麼疑問,大部分都可以從這本書中找到答案。
  • 白馬寺與龍門石窟,蒼龍彩鳳碧海藍天,蒼松翠柏寺廟依建
    走過龍門之後就到了第二處淨土,龍門石窟,龍門石窟是我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在北魏孝文帝年間就已經開始開鑿,之後又經歷了北齊,隋朝,唐代,五代,宋朝等朝代的持續大規模的營造長達400多年之久,南北長達一公裡,迄今為止現存的窟龕有2345個,造像10萬多尊,碑刻題記2800多,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的精華所在,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唐楷書藝術的楷模;在石窟之下也有著僧人經過,品藝拜佛
  • 孝文帝可能想不到,龍門石窟的夜景這麼美!
    河南省洛陽市龍門石窟景區結合疫情防控要求及遊客的個性化需求,於4月起推出「夜遊龍門」參觀項目。「夜遊龍門」活動採取遊客線上預約的方式,由旅行社統一組織參觀遊覽。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旅遊景區。這裡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陸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
  • 洛陽龍門石窟流散佛首「回家啦」
    流散近百年 龍門石窟一佛首「數字回歸」 通過數位技術復原石窟藝術 讓千年石窟「活」起來跟小編一起走進現場 運用數位化3D列印技術,洛陽龍門石窟奉先寺一尊流散百年的無量壽佛佛首實現「身首合璧」。
  • 誰促成了敦煌、雲岡、龍門三大石窟首次聯展?
    誰促成了敦煌、雲岡、龍門三大石窟首次聯展?、雲岡、龍門,多少遊客為了一睹其風採而千裡跋涉。而10月18日在洛陽博物館開幕的「絲路華光——敦煌、雲岡、龍門石窟藝術聯展」,讓觀眾得以一站式盡享石窟藝術盛宴。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三大石窟首次舉辦的大型藝術聯展。開展當天,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來到洛陽博物館嘗鮮後感慨萬千,「震撼」已經不足以形容,還要加一個詞「神奇」,是變戲法般的神奇。
  • 把石窟「搬走」了!全球首個可移動石窟 利用3D列印1:1複製雲岡12窟
    雲岡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以規模宏大、雕刻精美、中西合璧的藝術特色而著稱。 除了龍崗石窟,龍門石窟也在今年4月-8月,在廣東省博物館《魏唐佛光》展覽中展出了龍門石窟古陽洞的3D
  • 60件青銅玉器珍品集中亮相旗峰山藝術博物館
    此次展覽共展出保利藝術博物館館藏中國古代青銅藝術珍品、鎏金銅佛、掐絲琺瑯藝術品38件,旗峰山藝術博物館館藏精美玉器22件,將在旗峰山藝術博物館抱樸堂展出至10月31日(10:00-18:00)。據旗峰山藝術博物館館長何志峰介紹,展覽展出的保利藝術博物館館藏珍品,大多是從海外回流的國寶珍品,且是首次亮相東莞。
  • 龍門石窟研究院院長史家珍:「數字+非遺」,解鎖文化保護與傳承新模式
    作為龍門石窟的「守門人」,龍門石窟研究院院長史家珍在近日舉行的第15屆中國—東協文化論壇上表達了分享了「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旅遊開放」等相關經驗。史家珍表示,為做好龍門石窟修護工作,該所相繼開展了洞窟搶險加固、龍門石窟綜合治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龍門石窟保護修復」、中意合作龍門石窟「雙窯洞」保護修復、東西山洞窟滲漏水保護修復等重大保護工程,並建立起完備的世界遺產監測體系。龍門石窟中的佛像此外,在國際合作保護工程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
  • 龍門石窟,位於伊河東西兩側,為何一邊人頭湧動,一邊冷冷清清
    與莫高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的龍門石窟,作為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先不說它的藝術成就以及歷史地位,單純從人氣來說,它就是洛陽人氣最高的景區了,乃至整個河南省內人氣都是排在前三的景區。龍門石窟是國內四大石窟當中開鑿延續時間最長,跨越朝代多的石窟。
  • 微電影《龍門石窟的傳說》開機 預計元旦前後與大家見面
    昨日下午,在關林景區內,微電影《龍門石窟的傳說》舉行了開機儀式,並開始了第一場戲的拍攝。這部計劃時長30分鐘的微電影,作為首套「洛陽十大文化符號」系列微電影——「美麗洛陽」的第二部,預計元旦前後與大家見面。
  • 快手上線天堂、龍門石窟、老君山三大地標AR魔錶
    「欒川老君山AR特效,太酷啦」「老君山最新特效紫氣東來」「看到這個要走運了」……近日,前往洛陽老君山遊玩的快手用戶被景區專屬的地標AR魔法表情所吸引,發布快手短視頻與網友們分享福氣。快手打造打造「AR魔錶+景區+短視頻」新模式,用AI技術賦能遊客、景區和傳統文化傳播。
  • 年度壓軸大展,206件珍品亮相寧波博物館
    寧波博物院藏文物精品展亮相。 玲瓏剔透的玉器、精雕細琢的象牙犀角器、巧奪天工的木雕……作為寧波博物院的年度壓軸大展,12月26日起,「賞珍——寧波博物院藏文物精品展」將在寧波博物館三樓秦康祥館正式開展,180套(206件)珍品文物展現了精湛的技藝、豐富的文化內涵及鮮明的歷史特色。
  • 北朝留給後世的佛窟和佛塔:雲岡、龍門、莫高窟、少林寺和懸空寺|兩晉南北朝史話結束,隋唐篇即將上演!
    02、龍門石窟龍門石窟是孝文帝遷都洛陽後開鑿的。在洛陽城南12公裡處。這裡山河秀麗、風景宜人。龍門山、香山雙峰對峙,中間伊水北流,猶如天然門闕,古稱「伊闕」。又因伊水在兩山下像條矯健的遊龍,所以又稱龍門。石窟主要分布在西岸的峭壁上,長達1公裡。龍門石窟現存佛洞1352個,造像近10萬尊。其中北魏所鑿的佛洞石龕約佔1/3。龍門石窟中的代表作有古陽洞、賓陽洞等。古陽洞開鑿於遷都前後,是開鑿最早、規模宏大、內容豐富的一個洞窟。也是北魏王室、貴族發願造像最集中的洞窟。洞高11. 1米,寬6.9米,深13.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