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周刊:你是土生土長的新加坡人嗎?
何維健:對,我是土生土長,從小到大都受到新加坡的教育,家庭也非常土生土長。
音樂周刊:那你從小的生活環境是什麼樣的?有發現哪些和我們的區別嗎?
何維健:其實真的還很相似的。我家裡還是很傳統的,比如我是左撇子,但我的爸爸媽媽就覺得左撇子不好,所以他們都會用藤條來打我的左手,鞭到我的左手在發抖那種,沒有辦法寫字。一開始我做音樂的時候,他們也會擔心。我小時候很喜歡表演、音樂,可是我爸爸媽媽會說,跟學業無關的事情,他們不會阻止我,但也只能我自己想辦法去學。
音樂周刊:那你小時候是怎麼喜歡上音樂和表演的?
何維健:其實一開始是因為我爸爸很喜歡用唱歌來消化時間,有一天他去買了卡拉OK播放機回家,家裡的第一盤流行卡帶是郭富城,那時候有很多他演出的片段,看到他好厲害的樣子,很帥,我就希望以後長大可以像他這樣。當然啦,我爸爸也會唱一些黃梅調什麼的,而且也會唱粵語歌,所以粵語歌我也從小就會聽到。其實我雖然不常說廣東話,可是從小都是在長輩說廣東話的環境裡長大,所以我會聽。其實很早之前新加坡就是由很多地區的中國人飄洋過海來到這邊,所以新加坡有很多不同籍貫的華人,比如廣東人、福建人、潮州人都有,所以自然而然家裡會受到影響。我媽媽是福建人,所以我也聽得懂閩南話。
音樂周刊:就是說你們從小接觸的其實都是華語音樂?
何維健:也有英文歌,但是我一直到中學都是以中文歌為主,我爸爸收藏的李克勤、許冠傑的那些歌曲。
音樂周刊:你這次有一個新歌叫《假裝不了》,在MV中你有在畫京劇臉譜,你對京劇、北京的一些文化也感興趣嗎?
何維健:京劇這方面,我記得我小時候爸爸媽媽的休閒娛樂基本上都是看這些。我們新加坡街上也會演「梁祝」那種。開始有電視的時候,電視劇很喜歡用這些為題。
音樂周刊:你這張專輯裡竟然還有《十五的月亮》!這是一首中國早期流行歌曲,我還納悶說你這個年紀,怎麼會去聽這麼古董的歌?
何維健:所以我才說其實我們小時候的經歷搞不好都是很相似的。我記得我們小時候電視只有一個臺,可以看的娛樂節目真的不多,有一個就是周六晚上一定會有的現場直播的節目,那個節目很多人會觀看,當中有一個兒童卡拉OK歌唱比賽,參賽的小朋友都會選《十五的月亮》來當參賽歌曲,所以我對這首歌很熟悉。有幾首老歌我是可以從頭背到尾,這就是其中一首。這次做專輯我想要放一些對我來說有意義的歌來重新演繹,而不是隨便挑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