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徐訏來說:煙是可愛的,也是致命的!
徐訏是「創作鬼才」,是民國最高產的作家。今兒,我們不談文章,只來聊一聊關於徐訏的嗜好。
徐訏的一生,在顛沛流離中度過,大半輩子的時間都待在國外:先是法國,後來香港(那時候的香港並未回歸)。但他又是位傳統「情節」相當濃厚的作家,以至於他在香港30年,居然一句都不學、更不說香港話。
他心中抑鬱,經常需要紓解心中的壓抑與憤懣,認為人生在世,總是要有些喜好,做些有意義的事,方才不算是不枉了生。
我不太清楚徐訏的喜好是不是寫作,但卻清楚他的嗜好絕對是煙,愛到極致的那種。或許,只有抽菸,才暫時讓他忘卻煩惱,置身歡樂。為此,徐訏還曾以《論煙》為名寫了篇文章。
一、煙是可愛的
文章開頭的第一句話,便是「煙,是可愛的!」
瞧,他就是這樣的喜歡煙......
他在文章中大談特談抽菸的方式及抽菸的好處,甚至就連抽菸的美妙之感,都形容得滿是詩意,
他說:「吸的煙類,有『旱菸』、『潮煙』、『紙菸』、『雪茄』、『鬥煙』、『鴉片』等,這些,我都喜愛。我愛在冬天太陽裡聽江南父老們噴著旱菸講長毛的故事;我愛在田畝旁,在農夫們潮煙旁聽田事的研究;至於房間中紙菸、雪茄、鬥煙的煙霧裡,同師友們與愛人談些無系統的感想,當然是我所喜愛的事;而在鴉片煙旁聽些或談些深奧的問題,也是我所喜愛的事情。」
看,他對煙的喜愛都已經到了無煙不歡的地步了,甚至他還為了更好的『吃煙』,研究出了『吃煙』的學問。
他說:「吸菸不當專吸某一類的,應當在適宜時候來吸各類煙才好,照普通生活來分配,早晨當吸水配,出門當吸紙菸,中飯後當吸雪茄,晚飯後當吸旱菸,星期日當吸一次鴉片,到田野去玩時該吸潮煙。」
看,在徐訏,抽菸真的是人生一大樂事。
二、煙是用來交友的
徐訏,這位紅極一時,又被封塵了大半輩子的全才作家,幾乎讓全香港都知道了他愛煙成痴。
對煙,他不僅喜歡『吃』,還喜歡收藏。
曾經,有位《大任》周刊的記者去採訪他,約在咖啡廳,只要找到煙,便找到了他。就如同紀曉嵐的菸袋從不離身一般,徐訏身邊永遠都是煙香嫋嫋。
徐訏的性格,因為家庭原因,是有些不善言辭的,甚至,他的外表看上去都很冷漠、孤傲,但只要聊到煙,他就會滿臉笑容。
「徐教授,你抽得可是三個B?」
聽到記者先生這樣講,徐訏詫異的挑挑眉,嚴肅的臉上帶了些許的笑意:「哦?你也知道三個B?」
「是,我爸收藏了50多個菸斗,長的、短的、彎的、袖珍的,形形色色,不能盡錄........」
聽到這些,徐訏更是狂喜,這是遇到了知音了。
因為鍾情菸斗,還愛煙成痴,不善言語,不易近人的徐訏生生,跟這位第一次見面的記者朋友,聊了半個多小時的『煙經』,也因為他們都喜歡『吃煙』,嗜好一樣,就是連徐訏不喜歡的採訪,也進行得異常順利,這都是『煙』的作用。
徐訏曾經說過,他最喜歡的事情,便是——
「勒上海孵豆芽價辰光,我邪氣歡喜蕩到黃浦江,一個人吹吹風、吃吃菸斗、想想物事,逍遙快樂哉!」
三.煙是致命的
香港評論界認為:「徐籲先生是文壇鬼才,也是全才,小說、新詩、散文、戲劇樣樣都來,也樣樣都精。」
確實,1934年,徐訏的長篇小說《風蕭蕭》連載,眾人皆哄搶。
「重慶江輪上,幾乎人手一紙。」
這樣的盛景,如今已經很少有作者能做到了吧。
只可惜,《風蕭蕭》的內容,涉及了所謂的資產階級,1952年後,徐訏連同他的作品,都長時間消失在人們的目光。
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此後餘生,徐訏更愛了『吃煙』的感覺,如墜雲端,自在逍遙。
董橋先生曾評價徐訏:
「徐先生的寂寞,是他給他的人生刻意安排的一個情節,一個布局,結果弄假成真,很有感染力,像他的小說。」
一九八零年的十月,徐訏在香港律敦治療養院,因肺癌病逝,享年72歲。
所以,『吃煙有害健康』,最後還是要告誡讀者朋友,記得遠離煙,更不要抽二手菸,健康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