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名士賈誼在《過秦論》中是這麼講述秦代的巔峰時刻的:「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讀來熱血沸騰。然而秦代達到秦始皇這一代的高光時刻,歷經了六代君臣一百六十餘年的艱苦努力。《大秦帝國》娓娓講述,把這一過程筆酣墨飽淋漓盡致的展現了出來。
這就是少東家今天要分享的一部中國歷史小說——大秦帝國。
《大秦帝國》洋洋五百萬言十一卷,分為六部 :《黑色裂變》 《國命縱橫》《金戈鐵馬》《陽謀春秋》 《鐵血文明》《帝國烽煙》。將戰國後期齊、楚、燕、秦、韓、趙、魏七國群雄並起的歷史蒼勁地鋪展開來,描繪了近200年的戰國風雲與帝國生滅。
這部書的作者是孫皓暉,孫老師寫《大秦帝國》歷時15年,以學者的豐瞻、小說家的才智從容地駕馭了浩繁複雜的歷史局面。當敲下《大秦帝國》的最後一個句號時,他滿頭黑髮已經灰白。
在這部堪稱鴻篇巨製的藝術佳構中,作者力圖藝術地再現,在禮崩樂壞,群雄逐鹿的戰國末年,面臨亡國之禍的秦國於列強環伺之下,從秦孝公開始,篳路藍縷,變法圖強,經過幾代君臣的不懈努力,最終掃六合而一統天下,再現了一個國家一步步實現自己夢想的艱辛悲壯歷程。秦朝之所以能崛起,靠的不只是軍隊,更有鐵血無情的制度,和強硬剛毅的風骨。
《大秦帝國》裡既有秦與六國之間的政治、軍事鬥爭,又有六國之間的聯合與鬥爭以及以儒、法、墨、道、陰陽諸家為代表的諸子百家的思想文化競爭,朝廷、戰場、商場、學堂、都城、山野、酒肆、密室,虛虛實實,真真假假,陰謀與陽謀,構成了一副多姿多彩的戰國生活畫卷。
《大秦帝國》是一部描述秦代興亡盛衰過程的長篇歷史小說。你很難用幾句話去概括它講述了什麼內容。孫皓暉按照時間軸的順序,從政治、外交、軍事、思想文化、風土人情等角度,對秦與六國做了全面對比,將戰國時代的萬千氣象理成一串環環相扣的興亡故事,酣暢淋漓的向我們講述了那個金戈鐵馬的時代,秦帝國崛起於鐵血競爭的群雄列強之林,包容裹挾了那個時代的剛健質樸、創新求實精神。它崇尚法制、徹底變革、努力建設、統一政令,歷一百六十餘年六代領袖堅定不移地努力追求,才完成了一場最偉大的帝國革命,建立起一個強大統一的帝國,開創了一個全新的鐵器文明時代,使中國農業文明完成了偉大的歷史轉型。但它又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巨大的興亡之謎,它只有十五年生命,像流星一閃,轟鳴而逝。在這巨大的歷史落差與戲劇性的帝國命運中,隱藏了難以計數的神奇故事以及偉人名士的悲歡離合。他們以或纖細、或壯美、或正氣、或邪惡、或英雄、或平庸的個人命運奏成了這部歷史交響樂。帝國所編織的社會文明框架及其所凝聚的文化傳統,今天仍然規範著我們的生活,構成了中華民族的巨大精神支柱。
戰國時代的精神可以用兩句話概括,一句是韓非子的話:「多事之時,大爭之世」;一句是晏子的話:「凡有血氣,皆有爭心」。秦帝國時代是一個以衝突與競爭為主流的時代,創新者存,保守者亡,湧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變法高潮,催生了長江後浪推前浪的不斷變革,使得中華文明的涓涓細流全面匯聚、重新融合、強力鍛造而開創出波瀾壯闊的文明正源,使中國文明達到了此後兩千年無法企及的高峰。《大秦帝國》的可貴,根本點便在於作者對戰國精神把握得非常準確,有著旗幟鮮明的歷史觀。此歷史精神貫穿全書,形成了《大秦帝國》激情澎湃昂揚向上的作品風格。作者的智慧、胸襟、才華、見識在此體現的非常充分。而滲透作品的濃鬱厚重的戰國精神與戰國性格,戰國特有的大爭精神和陽謀風格,更在於作品對中華文明正源的新視角和對秦帝國千秋功罪的新評說。歷史地看,中國原生文明的高原在春秋戰國時期,秦是這個文明高原上的最高峰。它們衍生了中華文明,並且蓬勃發展。
大秦帝國所處的時代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上最重要的時代,是一個最為自由奔放、充滿活力的大黃金時代,用那時的話說,是一個「禮崩樂壞,瓦釜雷鳴,高岸為谷,深谷為陵」的劇烈變化、大轉型的時代。大秦帝國作為時代精神匯集的帝國,集中地體現了那個時代中華民族的強勢生存精神。中華民族的整個文明體系之所以能夠綿延相續如大河奔湧,秦帝國時代開創奠定的強勢生存的文明傳統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如果說大秦帝國是中國歷史上的「虎狼之國」,那麼《大秦帝國》就表現了這種虎狼精神,我們民族曾經擁有的虎虎霸氣和改天換地的創造力!
作者在作品扉頁的題記:獻給中國原生文明的光榮與夢想。在《大秦帝國》自序中,作者以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人文學者的歷史眼光,充滿激情地說:「大秦帝國是中華文明的正源」,這是《大秦帝國》的根本立意,也是作者的創作目的。作者在序言中強調的「原生文明」、「強勢生存」以及秦文明對2000多年來中國歷史進程和中國民族精神的影響,時時可見前人所不敢發之言。
經典語錄:
1 .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血不流幹,死不休戰!
這句話在其中經常能夠聽到,每每此時總是捲起一個男兒的氣血和堅毅。此話從老秦人口中說出,是那麼的令人震撼,那是來自於骨髓來自於靈魂的話語,在這個貧窮的國度,人們好勇鬥狠,卻在國家危亡時期,展現出了團結一致,眾志成城的氣概,保家衛國不求回報的情懷,令人敬服不已。
2 . 天命形象,從來不會垂憐弱智,向來都是強者的光環
在那個弱肉強食的年代,已經不存在什麼道德規範,隨時都會發動滅國戰,這是一個現實殘酷的時期,在血和火之間,人們已經明白,並不存在什麼憐憫,有的只是國家實力的大碰撞罷了,弱國無外交,隨時都有覆滅的危險存在,因此只有奮發圖強,才是出路,如此強者的光環方才能綻放而出。
3 . 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負
這是秦孝公和衛鞅之間的對話,秦孝公目睹國家危急,急需改革國政,而衛鞅有經天緯地之才,也需要一個平臺來施展,兩人一見如故,想見恨晚,說出此話,表明兩人對於變法的決心,當真是令人感動。
4 . 國力之根基在庶民,魂魄在廟堂
一個國家真正的根基是自己的民眾子民,他們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狀態反應出一個國家的強盛和衰弱,為此國之根本在於民,而一個國家的運行看的則是朝堂,朝堂的清明腐敗都對國家影響至深,他是國家的核心和魂魄。
5. 依法愛民,不在其心,而在其行。重行而不重心刑法才能公平。
早在幾千年前就提出了如此先進的法治意識,當真是令人感到無比的震驚。法治的精髓不在於心理所想,重點是在於其行為有沒有構成犯罪,只有建立在公平的法治之上,方能現象出國家是依法治國的,在有法可依的情況下,國家強大那是遲早的事情罷了。
每個民族在認識自身的時候總會有一些迷茫和困惑,重新回頭看過去的偉大或傳統是一種近乎本能的行為。就像我們在認識自我的時候難免也會產生困惑,而這種時候我們總會想看看自己來時的路。
《大秦帝國》運用形象思維在讀者心目中激活了一個歷史久遠的時代,把歷史的真實與藝術的真實自然而然地有機結合起來,讓讀者的歷史感受與審美感受得到了雙重滿足。《大秦帝國》 有著那個大爭之世的血氣與精神,那個英雄名士輩出時代的萬千氣象 。書中每一行每一頁都充滿著智慧方略、陽謀政治的風骨,奮發惕勵、強勢生存的精神,充滿著來自中國原生文明時代的英雄風骨與本色靈魂。
少東家再強調一下,《大秦帝國》是一本歷史小說,並不是嚴肅的歷史書。就像《三國志》是正史,而《三國演義》是歷史小說一樣,其中有很大的差別,畢竟小說不同於正史。單論《大秦帝國》的故事,那絕對是讀起來特別爽的那一種!它在重述那段輝煌的歷史的時候,也在喚醒我們靈魂中失去的東西。它的好看,它的過癮,在於一種歷史的風骨,也是氣象。
只要你喜歡那種宏大壯闊的時代感,喜歡那種讀書讀到熱血沸騰的代入感,這部《大秦帝國》,絕對會讓你深深地陷進去,難以自拔!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 智慧沙漏少東家!電子書資源後臺留言 201109 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