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之裂變》——譜寫亂世中的強秦戰歌

2021-02-13 影視讀書慧

《大秦帝國之裂變》是由黃健中執導,孫皓暉編劇,侯勇、王志飛、高圓圓、杜雨露、李立群、許還山等領銜主演的古裝歷史劇。是根據孫皓暉先生同名小說大秦帝國改編的長篇歷史劇。該劇講述了戰國時代的秦國經變法而由弱轉強,東出與六國爭霸進而一統天下的過程。

作為一部長篇歷史正劇,《大秦帝國之裂變》廣受好評,豆瓣評分高達9.3分,為《大秦帝國》系列歷史劇的成功奠定了良好基礎。而仔細分析這部具有史詩氣質的劇集,他就像是一首來自那個遙遠時代的英雄壯歌,訴說著戰國亂世中老秦人的傳奇故事,傳遞著那個恢宏的歷史大時代的家國精神。

歷史正劇的編寫一向具有難度,一則,導演必須十分了解那段歷史,清晰地把握其歷史脈絡,保證「大事不虛,做到歷史真實;二則,歷史劇作為一種重要的藝術類型,是允許藝術虛構的,是藝術加工過了的歷史。因此,主創團隊需要有深厚的功力來把握其歷史真實和藝術虛構之間的平衡和交融。

《大秦帝國之裂變》是由孫皓暉的同名小說《大秦帝國》影視化而來,全劇自秦獻公少梁之戰受挫身亡、秦孝公即位發布招賢令、商鞅入秦始 (公元362年) , 至秦孝公病殞, 太子嬴駟即位、商鞅被車裂止 (公元前337年) 。時間長度橫跨二十六年, 歷經三位君主, 其間更涉及戰國年間各國競相變法、徵伐戰爭等諸多內容。面對一個離我們已經相隔兩千餘年, 史料記載也相對匱乏的時代,根據導演導演筆記所言,所有主創人員包括主要演員不僅僅閱讀了劇本, 更閱讀了大量的相關史料, 還展開了多次討論, 力爭對這段歷史瞭然於胸,做到了對「歷史真實」的把握,形象而生動的再現這段恢宏的歷史大時代, 讓觀眾看到一個有血有肉、充滿活力的社會變革的風貌。

同時,導演在整體的歷史脈絡不改變、歷史人物功過不改變、推動這一歷史發生劇變的矛盾動力不改變的情況下,增加了部分藝術虛構人物和藝術細節,這也是一種「失事求似」的「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敘事手法的運用。

本劇中出場人物眾多, 不光有秦孝公、商鞅、景監、嬴駟、甘龍、魏惠王等歷史人物, 還有記載雖少但經過適當發揮的人物如嬴虔、公孫賈等。最值得一提的是為情節需要加入的白雪等虛構角色。人物雖異彩紛呈,但導演對其各有塑造原則,有歷史記載者忠於歷史, 可以有不同的解讀, 但事跡必須合於史實,比如衛鞅變法之初的「徙木立信」事件、變法過程中所頒布的法令條文等等都是根據歷史記載敘寫,而針對對其頒布的酷吏刑法,導演做了不同解讀,他將商鞅形象刻畫為了一個以「為民立法」為理想抱負而願意犧牲自我的偉大變法家;對於發揮性較多的角色要結合歷史環境從其人物個性出發進行創造性的發揮。

劇中的嬴虔就是一個典型例子,作為秦獻公之子,他常年與魏軍廝殺,渴望見證秦國強大起來,而作為一位勇猛的將軍,他又無法忍受商鞅對其施以劓刑的懲罰,他維護商鞅變法卻也從未放棄復仇, 所以這個人物形象的複雜立體是劇集的一大看點。

最後一類虛構角色往往是為了豐富主角的情感世界和歷史的社會層面所設, 這一類角色最忌天馬行空, 脫離環境。本劇中的白雪的定位就是戰國大賈白圭之女, 虛實結合,而商鞅與白雪的曠世愛情, 雖然與歷史真相有出入的地方,但其基本的歷史規律和邏輯並未被顛覆,基本符合戰國時代的風俗習慣與文化信仰,因此也能夠為觀眾所信服和接受。

總之,《大秦帝國之裂變》做到了「大事不虛小事不拘」,在歷史真實和藝術真實的找到了平衡點,對歷史進行合理改編,為觀眾呈現了一部戰國強秦的浪漫史詩劇集。

歷史意境的營造決定了最後展現給觀眾的「畫風」,也極大程度地影響著演員的表演狀態。電視劇《大秦帝國》對細節十分考究,對於歷史意境的營造主要在於兩方面的守正與創新,一是「歷史環境」,如場景的布置、人物服飾的設計與質感、器物的形式與材質等;二是「歷史語境」,即劇中人物的語言風格;同時劇集使用的音樂也為營造其氣勢磅礴的歷史意境做出了極大貢獻。

拍攝歷史劇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場面的再現, 小到宮殿街道, 大到千軍萬馬的古戰場, 細到人物的服飾言行, 都必須一絲不苟認真對待。在籌備期間主創團隊參考研究了《中國服飾研究》、《中國春秋戰國習俗史》、《中國歷代酷刑實錄》、《帝國軍團》等多本專業著作, 力爭每一個細節都忠於歷史、還原歷史。

《大秦帝國》中有許多戰爭場面,都採用了數量巨大的群眾演員,實景拍攝,營造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在室內環境的色彩設計上,以象徵高級穩重、成熟理智的黑色為基調,各國國君也多著深色服飾,這與戰國時代連徵戰的社會環境相互映襯,整個時代也因黑色、暗色基調顯得更為厚重、大氣和神秘幽邃。

在語言風格上,《大秦帝國之裂變》一直採用文白交融的語言風格,既保持先秦時期語言的韻律,也使臺詞能夠最大化被觀眾理解和接受。且劇中臺詞設計盡顯時代剛烈氣質,如「酒醇和無勁力, 人醇和無血氣。大爭之世, 唯有血氣, 才有爭心」、「根基在庶民, 魂魄在廟堂」、「人必見傷, 刀必見血, 馬必喘汗」,這些語言帶著人們夢回大秦,  將那個時代的血性、國家、情愛、私仇表現得淋漓盡致, 將那個時代的真誠、坦率、大義、小義描述得讓人熱血沸騰, 更譜出了那個時代的英雄壯歌。那些琅琅上口、氣勢如虹的四字鐵骨諍言, 演繹了一個大開大合的戰國時代, 演繹了觀眾們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 共撐起了大秦和戰國前期一片血紅的天。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秦帝國》在音樂上的出彩表現。主創團隊請老秦人的後代趙季平先生親自為之譜寫的片頭曲、片尾曲 (主題曲) 和兩段插曲給整部劇集帶來了盪氣迴腸、大氣磅礴的時代餘韻

主題曲與片尾曲《大風起》改編自劉邦《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 四海縱橫本無疆。懸崖勒馬的馳疆, 懸崖不勒馬的馳往」的詞曲唱盡雄邁豪放之感;古代作戰靠旗和鼓傳遞軍情信息和號令, 旗有旗語, 鼓有鼓音, 旗語鼓音, 以號令左中右三軍,主創團隊用旗鼓配以插曲《赳赳老秦》,表現得鏗鏘有力, 觀眾如同親臨真戰場,而在片中凡是戰爭場面, 或者是秦國面臨重大抉擇的生死關頭, 幾乎都會有《赳赳老秦》——「赳赳老秦, 復我河山。血不流幹, 死不休戰!西有大秦, 如日方升。百年國恨, 滄海難平!天下紛擾, 何得康寧。秦有銳士, 誰與爭雄!」——這首被反覆吟唱的軍旅之歌《赳赳老秦》, 這不單單是秦國的浩瀚之音、秦人的錚錚鐵骨, 也是我們華夏先民傳至秦、漢、唐後, 一統天下, 延續至今不屈不撓的真實寫照!

戰國初期,秦國由於長期以來園囿於西陲, 經濟落後、民生凋敝,早已不復昔日秦穆公時代的霸主榮耀,為其他諸侯國所鄙夷,在這種情況下,秦孝公即位,為圖強國發布招賢令、後商鞅入秦 (公元362年) ,圍繞著秦孝公和商鞅變法的前後歷程,《大秦帝國之裂變》展開了敘事,塑造許多豐滿的人物形象,諸如秦孝公、商鞅、嬴虔等人,從不同方面體現了那個時代的人物風骨,傳遞著中華民族深入骨血裡的家國精神。

侯勇所飾演的秦孝公是一位沉雄勇略、胸懷大志而堅忍不拔的明君,可稱為變法強秦的第一推動力, 更是秦帝國的基石君主。他看到了秦國的貧弱,看到了在這個戰火紛飛的時代裡禮崩樂壞下弱肉強食的殘酷現實,渴求找到治國之能臣與自己戮力同心為秦國的強大而奮鬥,因此其作為一個國君,向天下頒發求賢令,能直陳老秦之錯與弊,不卑不亢地表達對人才的殷切渴求。後衛鞅入秦,他為讓衛鞅放手變法,終日勤於國政,在以甘龍、杜摯為首的老世祖勢力中周旋,頂著巨大壓力也要變法強秦。這樣一位千古明君,隱忍而有志向,以西漢賈誼《過秦論》論之即是:「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 併吞八荒之心」,又恰如秦孝公死前所言「假使再給我二十年歲月,嬴渠梁當金戈鐵馬定中原,結束這兵連禍結的無邊災難」,家國情懷一直刻在這個抱憾而亡的主君骨血之中。

商鞅是一個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物, 可以稱之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徹底的改革家。他為實現心中抱負,實現法家治國的理想,入秦為官,從此為秦國變法嘔心瀝血。對於商鞅,在劇中有頗多他嚴罰酷刑的事例, 諸如一次斬首七百餘人, 甚至惹得墨家要除之而後快, 而他數次嚴懲實權人物 (如嬴虔) 的行動, 也為他招致了殺生之禍,但他至死也在以身護法,從不曾後悔。導演將商鞅塑造成了一個「為萬民立法,為國家立制」而不惜犧牲自我,承受一切禍事的理想主義者形象。商鞅始終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百姓命運緊緊結合,是一位具有濃烈家國情懷的傳奇革命家。

配角一樣體現出了家國一體的時代精神。公子嬴虔無法放下對商鞅的一己私恨,卻也不願意阻止秦國變法圖強,於是閉門自囚避開國政,等到再度復出時, 冷酷沉靜而洞察大局, 既堅持復仇, 又堅持護法, 成為一個精神世界截然兩分的政治家;太后為了護住秦國變法砥柱人物衛鞅而在死前忍痛留下遺詔除去大兒子嬴虔;白雪為了讓衛鞅實現理想抱負,願意犧牲小家遠居他方,犧牲小愛全大義;秦國百姓則將「赳赳老秦,共赴國難」刻在心間,國家徵兵時積極主動做出回應,以死報國強國.

 《大秦帝國之裂變》給我們塑造了一個自強不息的秦國,展現那個時代秦人上至君主下至臣民的愛國護國、可歌可泣的豪情風骨,傳遞著家國情懷的歷史精神。

總之,《大秦帝國之裂變》是一部氣勢恢宏、嚴謹求真、製作考究的歷史正劇,史詩般地再現了兩千多年前秦王朝那段變法圖強的恢弘畫卷以及戰國時代熠熠生輝的中華文明,其盪氣迴腸、英雄史詩般的氣質烙印在故事肌理之中,為我們譜寫了一曲亂世中的強秦戰歌!

相關焦點

  • 大秦帝國之裂變,縱橫
    孫皓暉的皇皇巨著《大秦帝國》讀來確有盪氣迴腸之感。以前對秦歷史的認識僅停留在初中高中的歷史課本中,也僅僅知道一些關於商鞅變法的簡短內容,還有秦始皇始稱皇帝、暴政、二世而亡,以及文言文《過秦論》中的一些言辭。讀了此書方知以前認識太過片面,對秦帝國、對中華文明的深遠影響知之甚少。
  • 大陸劇:大秦帝國之裂變
    評分: 9.3導演: 黃健中 / 延藝編劇: 孫皓暉主演: 侯勇 / 王志飛 / 盧勇 / 呂中 / 高圓圓類型: 劇情 / 歷史 / 古裝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首播: 2009-12-18(中國大陸)又名: 新大秦帝國
  • 大秦帝國裂變之崛起
    過年期間補了兩部非常難得的大片<<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崛起》,有些感悟分享於大家。相比崛起,更偏愛裂變,嬴渠梁多於贏駟。多感動於那句口號:「赳赳老秦,共赴國難!」得百裡奚老人開蒙,必得有大才輔之,方能成事。秦國長期以來疲弱不振,諸侯輕秦。為振興秦國,欲廣納天下賢才以圖強秦,故而下詔令徵求各國賢才。他命上先生甘龍擬一份求賢令。誰知文本出來後,秦孝公看後直皺眉頭。他說這份求賢令措辭居高臨下,看起來不像是在求賢,而像是是在恩賜。
  • 迎接《大秦帝國之天下》歸來,回顧《大秦帝國之裂變》
    文|愛影私談&JASON(原創)|首發於百家號《大秦帝國》系列目前已播完三部,分別是《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據相關報導《大秦帝國》系列第四部《大秦帝國之天下》即將在2020年4月與5月份之間播出,想必這定會令不少《大秦》迷們激動萬分。
  • 11年後,《大秦帝國之裂變》的演員都怎麼樣了?
    大秦帝國系列作品在豆瓣上的評分始終維持在8.5分之上,屬於歷史正劇乃至國內電視劇的行業標杆。2009年,第一部作品裂變上線,再到2020年的東出,大秦帝國系列經歷了四季,那些成就了大秦帝國的一眾演員們也都有了不一樣的發展。
  • 《大秦帝國之裂變》吊打《大秦賦》
    作為喜歡大秦系列的忠實粉絲,其實從第三步開始就沒有看了,至於第四部本來也想好好看一下,但是看了網上的評論和後來的一些內容後,著實很失望。不自主的開始跟第一部第二部去比較。這麼一對比,感覺真的是天差地別。大秦帝國系列的第一部為裂變篇,其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9.1分,這個分數在高產的國產電視劇中實屬少見。
  • 「大秦帝國之裂變」中真實的歷史
    大秦帝國系列的電視劇無疑是製作非常成功的歷史劇之一,今天我們就一下來探索一下那一段熱血的歷史。
  • ​《大秦帝國之裂變》,豆瓣9.3分,為什麼評價這麼高?
    大秦帝國之裂變 (2009)導演: 黃健中 / 延藝編劇: 孫皓暉主演: 侯勇 / 王志飛 / 盧勇 / 呂中 / 高圓圓 / 更多...類型: 劇情 / 歷史 / 古裝豆瓣評分:9.3衛鞅在秦國掀起了影響深遠且飽受爭議的變法,一代強秦由此崛起……  本片根據孫皓暉的同名歷史小說的第一部改編。
  • 歷史劇-大秦帝國
    電視劇大秦帝國目前共播出三部,《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預計2020年將播出終結篇《大秦帝國之天下》。裂變講述了秦孝公嬴渠梁重用商鞅,進行一些列變法更章,由弱秦變為強秦的事跡。
  • 大秦帝國之裂變
    《大秦帝國之裂變》文/江舟子       在我真正要寫這部電視劇的觀後感之前,我要先感謝孫亞兵大哥為我推薦這部經典,我在這個夏天看的書多以詩文為主,卻未曾想著去讀歷史。偶然間他問我《戰國策》的一些內容,又推薦我看《大秦帝國》,我才提起興趣,真就研究起歷史來。
  • 大秦帝國之裂變 讀後感
    第一次看《大秦帝國之裂變在我的想像中,如果從兩千多年前穿越過來一個人,他的形象應該是這樣的吧,寬袍長袖,束髮高冠,一手握著寶劍,一手拿著書籍,一手代表著勇敢,一手代表著智慧。那個時代的畫卷,徐徐展開的話,很大,很繁,也很有料。單一個大秦帝國,就看的人熱血沸騰,思緒萬千。從大秦帝國第二部之縱橫開始看起,興之所至,又搜了第一部大秦帝國之黑色裂變。
  • 細數那些經典的國產歷史電視劇,《大秦帝國之裂變》口碑最好
    大多數作品架空、戲說甚至胡編亂造,不過國產歷史題材電視劇中還是有一些非常不錯的,今日我們就來回顧下。  一、《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裂變》是一部由侯勇、王志飛、高圓圓、杜雨露、李立群等領銜主演的古裝歷史劇。主要講述了戰國時代的秦國 兵源匱乏,國力虛弱,後來秦孝公和商鞅通過長達二十年的變法, 秦國由弱變強,從而與六國爭霸的過程。
  • 孫皓暉的《大秦帝國之黑色裂變》:第一部戰役看點
    對它的記憶隱隱約約間還記得書中的一句『赳赳老秦,共赴國難』。簡單回顧不得不說這部長篇歷史小說是以三分史據,構造七分史實,又加三分故事,以讓人能夠看到幾乎泯沒於中國歷史的大秦帝國。馬陵道大戰繼魏國桂陵之戰的兩三年後,魏國也漸漸從元氣大傷中恢復了過來。轉而,太子申,公子卬兩人提出了滅韓震齊。
  • 大秦帝國之裂變劇組:「熒玉」嫁富豪,「樗裡疾」傷後復出
    《大秦帝國》系列電視劇一直深受觀眾喜愛,至今觀眾還期待著後續劇集,等的心都焦了。作為系列的開篇,《大秦帝國之裂變》無疑開了一個好頭,在2009年播出後就一躍成為最成功的先秦時期歷史劇之一。《大秦帝國之裂變》的改編自孫皓暉的小說,原篇章名為《大秦帝國之黑色裂變》,其實「黑色裂變」更能體現這部劇的主線。秦孝公嬴渠梁繼位時,秦國是黑色,國力羸弱而且四面楚歌。嬴渠梁在此困境下不得不尋求改變,他大膽啟用商鞅並拜他為相實施變法,這部劇的故事就是以此展開。
  • 觀劇丨看《大秦帝國之裂變》的三大投資感悟
    從四個方面展開,1,說一說《大秦帝國之裂變》這部電視劇怎麼樣,2,講了什麼內容?3,觀後感受,以及4,我的三大投資感悟。
  • 光影:《大秦帝國之裂變》
    《大秦帝國》是一個電視劇系列,目前已經上映的有三部:《大秦帝國之裂變》(以下簡稱《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以下簡稱《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以下簡稱《崛起》),分別講述的是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年間的故事。我最早看的是第三部《崛起》,真是的非常優秀的一部劇,貼合歷史,服化考究,場面恢宏,全劇滿滿的歷史厚重感,劇情引人入勝,演員也是個個演技精湛,看的時候十分有代入感。
  • 看劇聊史-大秦帝國之裂變(1)
    慄剛:其實《大秦賦》已經是《大秦帝國》系列劇的第四部了。第一部是《大秦帝國之裂變》,第二部是《大秦帝國之縱橫》,第三部是《大秦帝國之崛起》,第四部才是《大秦賦》,原來的名字叫《大秦帝國之天下》。改名《大秦賦》是迎合當下。劍飛:《大秦帝國》還算是一部正劇吧,或者至少導演想拍成一部正史劇。
  • 為什麼《大秦帝國之裂變》評價這麼好?
    那個時代是大爭之世,唯有變法圖強才能列國兼併戰爭中倖存,才能在諸國爭霸中取勝!而《大秦帝國之裂變》正是對秦國商鞅變法那段歷史的藝術再現。該劇播出後能夠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除了過硬的質量外,還因為劇中改革和法治主題與當下時局多有對應,商鞅「極心無二慮,盡公不顧私」的精神也是今人之所盼。
  • 大秦帝國之裂變劇組:「熒玉」嫁富豪,「樗裡疾」因傷沉寂5年
    《大秦帝國》系列電視劇一直深受觀眾喜愛,至今觀眾還期待著後續劇集,等的心都焦了。作為系列的開篇,《大秦帝國之裂變》無疑開了一個好頭,在2009年播出後就一躍成為最成功的先秦時期歷史劇之一。《大秦帝國之裂變》的改編自孫皓暉的小說,原篇章名為《大秦帝國之黑色裂變》,其實「黑色裂變」更能體現這部劇的主線。
  • 盤點三部《大秦帝國》:崛起篇最好看,接近正劇的歷史劇
    等待好久的《大秦帝國之崛起》終於在2月9日開播,該劇由丁黑執導,張建偉編劇,寧靜、張博、邢佳棟、沈佳妮等主演。其為大秦帝國系列的第三部,講述了秦昭襄王嬴稷在宣太后、範睢等人的輔佐下,弱六國、納九鼎,雄傲中原的故事。大秦帝國系列目前有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