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劇聊史-大秦帝國之裂變(1)

2021-02-23 阿煒隨筆

點擊上方↑藍色文字「阿煒隨筆」加關注

秋冬時節,老克拉、司桐、子英、劍飛、吉咪應約來到慄剛家的小閣樓。外面秋風瑟瑟、黃葉滿天;屋內茶香沁脾,暖意洋洋。大家圍在一桌,侃侃而談。

司桐:最近一個叫《大秦賦》的電視劇很火,袁騰飛卻把它貶的一無是處。這反而提起了我的興趣,想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

老克拉:袁騰飛說,一看《大秦賦》的名字就是爛劇,因為它一定是正面歌頌秦朝的,這與歷史上大都貶損秦朝相悖。

司桐:自孔子編撰《春秋》以後,歷代前朝史書大都由當朝大儒組織編修,對歷史的評價不乏充斥大量儒家史觀。

子英:如此看來,袁老師先入為主有點自以為是了,哈哈。

老克拉:袁騰飛認為,演繹歷史有三個層次,一是歷史劇,真實反映歷史發生的事件;二是古裝劇,穿著古人戲裝演的戲劇;三是裝古劇,假借歷史大人物,編造出符合現代人口味的影視劇。如果僅僅是娛樂也就罷了,最可怕的是為某個目的而編造的歷史劇,這些編劇們的歷史觀和價值觀都是扭曲的,他們以現代人的視角來揣測古人,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慄剛:其實《大秦賦》已經是《大秦帝國》系列劇的第四部了。第一部是《大秦帝國之裂變》,第二部是《大秦帝國之縱橫》,第三部是《大秦帝國之崛起》,第四部才是《大秦賦》,原來的名字叫《大秦帝國之天下》。改名《大秦賦》是迎合當下。

劍飛:《大秦帝國》還算是一部正劇吧,或者至少導演想拍成一部正史劇。劇中許多事件都是根據史實創作的,而且製作精良,場面恢弘,演員陣容強大,可是下了一番工夫的。

慄剛:《裂變》主要講秦孝公和商鞅變法;《縱橫》是秦惠文王和張儀的重頭戲;《崛起》則是秦昭襄王和白起、範雎等文武大才;《大秦賦》就是秦王政和呂不韋、李斯的主角戲。

老克拉:我們並不想貶損如此精彩的大劇,只是想釐清哪些是古代人「書寫」的歷史,哪些是現代人的「想像」。

司桐:那就先從第一部《大秦帝國之裂變》談起,看看到底有多少可以「噴飯」的橋段。

大秦帝國之裂變

慄剛:第一場大戲是秦魏的「少梁之戰」,公元前三百六十二年,滿懷壯志,發誓要奪回老秦故土河西的秦獻公嬴師隰,親帥公子虔、公子渠粱(秦孝公)在黃河西岸的少梁山與魏軍進行了一場慘烈的廝殺,最後,公子渠粱虜獲魏軍主帥公叔痤,秦獻公卻身中毒箭被公子渠粱救回。

司桐:《史記·秦本紀》記載了「少梁之戰」,秦軍虜獲公叔痤。但秦獻公並非在此戰中箭後毒發身亡。

老克拉:秦獻公的王位來之不易,他是秦靈公的兒子,靈公死時,獻公不得立,而立秦懷公的兒子,靈公的叔叔,獻公爺爺輩的秦簡公。簡公在位十六年死,其子秦惠公立,在位十三年死,子出子立。出子與獻公同輩。「出子二年,庶長改迎獻公於河西而立之。」(《史記·秦本紀》)

司桐:所以劇中說:「秦四朝亂政,三十年後獻公才得以立。」三十年來秦國「數易其君,君臣乖亂,魏趁機奪秦河西之地。」難怪秦獻公不惜耗盡國力誓死要奪回老秦故地。

孝公繼位

司桐:其實秦孝公是順理成章的繼承王位的。公子嬴虔雖然是長子,但不是王后所生,因此秦孝公才是嫡子。獻公怕公子虔生變,才逼迫他立毒誓稱臣輔佐孝公,這只是編劇的揣測,與史不符。

吉咪:魏武卒方陣是啥東西?

老克拉:魏武卒,是魏國名將吳起創建的,當時號稱天下單兵戰鬥力第一的精銳。凡能身著全副甲冑,執十二石之弩(一石約今三十公斤弩的拉力),背負五十支箭,荷戈帶劍,攜三日口糧,在半日內跑完百裡者,即可入選為「武卒」。

慄剛:就是吳起率領的魏武卒,三十年來,經過大小六十四戰,奪取了秦河西之地五百多裡土地,將秦國壓縮到了華山以西的狹長地帶。

司桐:少梁之戰秦軍抓到公叔痤,但因公叔痤早年在魏國對秦獻公不薄,秦獻公在盛情款待一番後,遂將公叔痤放回魏國。而劇中秦國上下群情激奮要殺公孫痤為秦獻公報仇。衛鞅單騎「救師」,以及秦孝公釋放公叔痤並與魏國訂立盟約等劇情,都是為了烘託秦孝公的卓識遠見和衛鞅的大智大勇所需,不可信以為真。

老克拉:秦孝公繼位之後,公子虔在朝堂之上直呼君名,完全不合禮儀。而孝公之妹竟敢刺傷國君,更是無稽之談。

司桐:公叔痤這個人很有意思,他是魏惠王的相國,並娶魏公主為妻。公叔痤獨具慧眼,有知人之明的能力,但是為了保全自己的官位,不惜趕走吳起,雪藏衛鞅(《史記·商君列傳》:「公叔痤知其賢,未及進」)。直到病重時才向魏王舉薦衛鞅。

慄剛:公叔痤向魏惠王推薦衛鞅主持國政,魏王不以為然。公叔痤見魏王不肯重用衛鞅,便建議將其殺掉,以免為他人所用。這是「忠君」。然後又告訴衛鞅快快逃走,免遭毒手。這是「重義」。公叔痤「先君後臣」,左右逢源。衛鞅卻坦然處之,堅信「魏王既然不肯用我,亦不能殺我」。

老克拉:龐涓力薦滅秦,魏惠王盟六國而欲分秦,史書上並未見記載。【按:《史記·秦本紀、·魏世家、·田敬仲完世家、·孫子吳起列傳、·商君列傳》等關於龐涓的記載都未見此事】當時的魏國也就想想稱霸的事,哪能有吞併六國統一中國的志向。

司桐:《史記·秦本紀》記載,秦孝公元年,東圍陝城,西斬戎之獂王。劇中描述秦國慘勝獂戎,為紀念死傷的秦國將士,秦孝公領頭唱起《黃鳥》。但《詩經·黃鳥》並不是緬懷烈士的歌曲,而是譏諷秦穆公人殉的陋習。秦穆公死,殉177人,其中包括奄息、仲行和針虎三兄弟。這首輓歌是秦人哀悼這三位良臣的。

子英:倒是劇中主題歌《赳赳老秦》頗有些秦風的味道。「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赳赳老秦,復我河山。血不流幹,死不休戰!……」

衛鞅入秦

  

司桐:衛鞅入秦,求寵臣景監才能覲見秦孝公而得到重用。難怪商鞅相秦十年之後,趙良勸他隱退時說他抄小路求人舉薦而得重用的,並非光明正大。然而劇中的衛鞅卻是拒絕景監推薦,還大言不慚的說他要堅持走大道。這無疑是為商鞅臉上貼金。

老克拉:衛鞅給秦孝公指出了三條治國的道路,即帝道、王道和霸道。按照易中天說法,帝道是堯舜之道,王道是湯武之道。前者屬於部落時代,後者屬於邦國時代,都不適用於戰國時代。霸道則是五霸之道,強國之術,簡單易行,成效顯著。(《易中天中華史-從春秋到戰國》)

司桐:秦孝公對帝道、王道都不感興趣,對霸道則聽之入迷,竟然「不自知膝之前於席也。」膝蓋挪出前席都不知曉,失去了君王正襟危坐的尊嚴。後來商鞅在朝堂上與甘龍、杜摯等大臣辯論變法時說出那句千古名言,被後人多次引用,即:「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於是孝公重用商鞅,行霸道,變法度。

老克拉:「論至德者,不和於俗」,這是獨斷;「成大功者,不謀於眾。」這是專行。商鞅要搞專制,就要「獨斷專行」。

司桐:獨斷專行的商鞅,在秦國強力實施變法,一舉把一個積貧積弱的西域邦國變成了國富兵強、雄霸六國的強國。

喜歡中國文化,關注「阿煒隨筆」 

喜歡中國文化,共同點亮「在看」!



相關焦點

  • 迎接《大秦帝國之天下》歸來,回顧《大秦帝國之裂變》
    文|愛影私談&JASON(原創)|首發於百家號《大秦帝國》系列目前已播完三部,分別是《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據相關報導《大秦帝國》系列第四部《大秦帝國之天下》即將在2020年4月與5月份之間播出,想必這定會令不少《大秦》迷們激動萬分。
  • 大陸劇:大秦帝國之裂變
    評分: 9.3導演: 黃健中 / 延藝編劇: 孫皓暉主演: 侯勇 / 王志飛 / 盧勇 / 呂中 / 高圓圓類型: 劇情 / 歷史 / 古裝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首播: 2009-12-18(中國大陸)又名: 新大秦帝國
  • 《大秦帝國之裂變》吊打《大秦賦》
    作為喜歡大秦系列的忠實粉絲,其實從第三步開始就沒有看了,至於第四部本來也想好好看一下,但是看了網上的評論和後來的一些內容後,著實很失望。不自主的開始跟第一部第二部去比較。這麼一對比,感覺真的是天差地別。大秦帝國系列的第一部為裂變篇,其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9.1分,這個分數在高產的國產電視劇中實屬少見。
  • 從《大秦帝國之裂變》,淺談國產歷史劇導演如何借「史」言志
    《大秦帝國之裂變》作為國產歷史劇,好評如潮,無疑是一部良心製作劇。關於這部劇的各方面劇評,很多人也發表了不同的見解。但值得注意的是,因為這是一部歷史劇,所以不少人拿它和真實歷史作比較,來評價這部劇的好壞。而我認為,是否完全符合歷史並不是評價一部歷史劇的標準,關鍵要看它所表達的觀念是怎麼樣的,又是怎麼樣表達出來的。
  • 「大秦帝國之裂變」中真實的歷史
    大秦帝國系列的電視劇無疑是製作非常成功的歷史劇之一,今天我們就一下來探索一下那一段熱血的歷史。
  • 《大秦帝國之裂變》——譜寫亂世中的強秦戰歌
    《大秦帝國之裂變》是由黃健中執導,孫皓暉編劇,侯勇、王志飛、高圓圓、杜雨露、李立群、許還山等領銜主演的古裝歷史劇。是根據孫皓暉先生同名小說大秦帝國改編的長篇歷史劇。該劇講述了戰國時代的秦國經變法而由弱轉強,東出與六國爭霸進而一統天下的過程。
  • 11年後,《大秦帝國之裂變》的演員都怎麼樣了?
    #歷時11年之久,大秦帝國系列的第四部《大秦賦》終於與觀眾見面了。大秦帝國系列作品在豆瓣上的評分始終維持在8.5分之上,屬於歷史正劇乃至國內電視劇的行業標杆。2009年,第一部作品裂變上線,再到2020年的東出,大秦帝國系列經歷了四季,那些成就了大秦帝國的一眾演員們也都有了不一樣的發展。
  • 大秦帝國之裂變劇組:「熒玉」嫁富豪,「樗裡疾」傷後復出
    《大秦帝國》系列電視劇一直深受觀眾喜愛,至今觀眾還期待著後續劇集,等的心都焦了。作為系列的開篇,《大秦帝國之裂變》無疑開了一個好頭,在2009年播出後就一躍成為最成功的先秦時期歷史劇之一。《大秦帝國之裂變》的改編自孫皓暉的小說,原篇章名為《大秦帝國之黑色裂變》,其實「黑色裂變」更能體現這部劇的主線。秦孝公嬴渠梁繼位時,秦國是黑色,國力羸弱而且四面楚歌。嬴渠梁在此困境下不得不尋求改變,他大膽啟用商鞅並拜他為相實施變法,這部劇的故事就是以此展開。
  • 觀劇丨看《大秦帝國之裂變》的三大投資感悟
    從四個方面展開,1,說一說《大秦帝國之裂變》這部電視劇怎麼樣,2,講了什麼內容?3,觀後感受,以及4,我的三大投資感悟。
  • 大秦帝國之裂變 讀後感
    大秦帝國之裂變》,讀的是小說,後來發現電視劇拍的也很好,現在看來這篇小文有點膚淺,世遇知音,情感至純,總還是欠著很多,總想再加點什麼,糾結一番,還是決定不改,重發;新的思考和感悟,短短一篇容不下,為不留意猶未盡的遺憾,還是偷空再寫吧。
  • 《大秦帝國之裂變》豆瓣9.3,大氣磅礴、熱血沸騰的良心之作
    》、第二部《大秦帝國之縱橫》、第三部《大秦帝國之崛起》,三部中第一部的豆瓣評分最高,達到9.3,口碑最佳的同時也是最好看的一部,第二部、第三部換了導演,呈現質量有所下滑,評分下降了一些。所以雪獅子今天給還沒有接觸《大秦帝國》的網友推薦,大氣磅礴、熱血沸騰的良心之作《大秦帝國之裂變》。
  • 歷史大劇《大秦帝國之裂變》央視首播在即 沙龍印記
    據悉,曾一度風靡中、美、韓、日等多個國家的大型電視連續劇《大秦帝國之裂變》雪藏六年將重現央視,罕有的一次時隔多年又重磅重歸螢屏的歷史劇,締造了歷史正劇的裡程碑。編劇孫浩暉老師致電遙祝並感謝;導演黃健中(皇叔)慨談八年前的創作心路與思想;造型師馬贏波與侯湘玲、郭常輝多位主創激情回憶拍攝情景;演員劉乃藝再次唱起了那首悲愴卻鏗鏘有力的「老秦人」秦腔;皇叔與《大秦將軍》作者張述分別帶來了新書並當場籤送留念……眾友咥肉加饃、吃涼皮、喝紅酒、暢談交流,好不歡暢的「大德華藝」之夜,借大秦之風,在這裡精神匯聚、夢想啟航……
  • 光影:《大秦帝國之裂變》
    秦川裂變,戰國雲煙 序先說一說我看這部劇的經歷吧
  • 大秦帝國之裂變劇組:「熒玉」嫁富豪,「樗裡疾」因傷沉寂5年
    《大秦帝國》系列電視劇一直深受觀眾喜愛,至今觀眾還期待著後續劇集,等的心都焦了。作為系列的開篇,《大秦帝國之裂變》無疑開了一個好頭,在2009年播出後就一躍成為最成功的先秦時期歷史劇之一。《大秦帝國之裂變》的改編自孫皓暉的小說,原篇章名為《大秦帝國之黑色裂變》,其實「黑色裂變」更能體現這部劇的主線。
  • 大秦帝國裂變之崛起
    過年期間補了兩部非常難得的大片<<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崛起》,有些感悟分享於大家。相比崛起,更偏愛裂變,嬴渠梁多於贏駟。多感動於那句口號:「赳赳老秦,共赴國難!」得百裡奚老人開蒙,必得有大才輔之,方能成事。秦國長期以來疲弱不振,諸侯輕秦。為振興秦國,欲廣納天下賢才以圖強秦,故而下詔令徵求各國賢才。他命上先生甘龍擬一份求賢令。誰知文本出來後,秦孝公看後直皺眉頭。他說這份求賢令措辭居高臨下,看起來不像是在求賢,而像是是在恩賜。
  • 大秦帝國收官之作,為什麼不叫大秦帝國之天下而叫《大秦賦》呢?
    兵馬俑那為什麼這一部劇一改往日的風格,不起名大秦帝國,而叫《大秦賦》呢,小編就來給大家捋一捋。首先小編給大概的順一順大秦帝國的幾部作品:第一部:《大秦帝國之裂變》從公元前362年冬日的黃昏, 秦魏兩軍鏖戰數日,死傷無數,勝負未分,戰局混亂。
  • 大秦帝國收官之作:大秦賦
    12月1日,《大秦賦》正式上線,在央視播出。這部劇是大秦帝國系列的收官之作,原名《大秦帝國之天下》,現分成上下兩部,改名為《大秦賦之東出》、《大秦賦之天下》。大秦帝國是孫皓暉創作的小說,小說參考了大量資料,完美呈現出大秦帝國的風貌。恆古帝國,始於裂變2009年,大秦帝國第一部播出:《大秦帝國之裂變》。原作者孫皓暉擔任編劇。
  • 孫皓暉的《大秦帝國之黑色裂變》:第一部戰役看點
    簡單回顧不得不說這部長篇歷史小說是以三分史據,構造七分史實,又加三分故事,以讓人能夠看到幾乎泯沒於中國歷史的大秦帝國。少梁之戰《黑色裂變》以公元前362年,少梁之戰開篇,以獻公戰死為故事背景,借爾引出了馬背上的秦國在長年地徵戰之中,已經走到了生死邊緣——止戈的代價是以割據河西等富庶之地換來了秦國二十年苟且喘息
  • 大秦帝國之裂變,縱橫
    孫皓暉的皇皇巨著《大秦帝國》讀來確有盪氣迴腸之感。讀了此書方知以前認識太過片面,對秦帝國、對中華文明的深遠影響知之甚少。《大秦帝國之裂變》講述的是商鞅變法的前後經過,當時秦國貧弱,東方六國意圖六國分秦,危急時刻,少年英主秦孝公頒布求賢令,遍訪英才以圖強,最終遇到衛鞅治國大才。秦孝公全力支持大膽放權以國事相託。衛鞅以國士待之,披肝瀝膽、力行變法。
  • 大秦帝國之裂變
    《大秦帝國之裂變》文/江舟子       在我真正要寫這部電視劇的觀後感之前,我要先感謝孫亞兵大哥為我推薦這部經典,我在這個夏天看的書多以詩文為主,卻未曾想著去讀歷史。偶然間他問我《戰國策》的一些內容,又推薦我看《大秦帝國》,我才提起興趣,真就研究起歷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