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提亞把人際溝通模式分為五種:
1、指責型 指責型的人,常常是環境的破壞者,看到問題,他會首先在外部找原因,指責挑剔別人,而從來想不到從自身找原因,而且還總會揪住一個小問題不放,易怒;看見什麼都想說說不對的地方;自己還不覺得自己是指責型人格。
2、打岔型 這類人,常常專注力差,工作和學習的效率低;遇到核心的問題就會以逃避的方式去處理,不會真正地徹底解決問題;害怕承擔責任,在日常社交及職場中都會有不利的影響。
3、超理智型 他們 重數據、邏輯、事實,看重環境,忽略自己和他人的情緒感受; 愛講道理,用理性說話,善於用論據、數據、引經據典; 傾向於完美主義,善於批判和風險評估; 迴避、排斥、反感與情緒關聯的話題或事件,外表強大、冷靜,內在虛弱、孤獨; 價值觀、邊界意識明確,做事焦點清晰於事件的本身;
看上去這種性格也沒有有什麼不好,單獨來看都可以說是一種優點,但是這樣的人,容易成為某一專業、領域的專家或權威,在事業上有所成就,但容易在婚戀關係中「贏了世界卻一無所獲」。
在他們眼裡只有邏輯、數據、事實,可是人是一種講求情感的高等動物,即使你什麼都對,可是在人與人的交往過程中,太過冷冰冰,沒有溫暖,就不是一件好事。
4、討好型 這類人對別人的感受特別敏感,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生怕自己做了什麼別人會不喜歡,越重視對方,越會擔心,導致做任何事情都小心翼翼,一個小錯誤也會懊惱很久;抬高別人,貶低自己。
沒有主見,別人說吃什麼就吃什麼,別人說玩什麼就玩兒什麼,自己的舉動建立在別人的評價之上,很怕被嫌棄,降低自己心裡才更安全;不敢發出請求,很難拒絕別人。
害怕說不,不懂拒絕,被人佔了便宜也會選擇默不作聲,擔心一旦拒絕,與別人的關係就會破裂,從來不敢表達自己的需求,很怕給別人添麻煩,擔心自己成為別人的負擔;缺乏界限和原則,他們活得沒有自我,把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寄托在別人身上,生怕自己的一舉一動,讓別人不適。
看到這裡,你有沒有自己暗暗評估一下,自己到底是偏向於哪種類型更多一點呢,其實大多數都不是單一的一種類型,常常是幾種類型的綜合,只不過哪一種顯得更為突出一點?
下面要講的就是薩提亞認為,最為完美平衡的溝通模式——一致性表達。
薩提亞認為,溝通的三要素是自己、他人和情境,如果我們在溝通中能做到同時關注自己、他人和情境(環境和事件),溝通一定是暢通的,會讓你及時表達真實的自己,不傷害對方,讓對方接受的同時解決問題。
生活中的矛盾、衝突和誤會,絕大多數都是源於我們的溝通出了問題,不是忽視自己,就是忽視對方,或者只關注事情,一定要爭個對錯輸贏。
一致性表達是一種需要學習、努力平衡的溝通模式,平衡自我、他人、情境,達到三者合一。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要達到一種平衡,首先思考自我的需要,我想要怎麼樣,想要的原因是什麼,其次思考一下我的需求與他人的需求是否平衡,對方在此時此地,是否能夠接受我的想法;再次想想現在所處的環境、場合與我要表達的想法是否合拍,有沒有可能在更好的場景下,在不傷害他人的情景下,我能清晰地明確地表達我的想法,而不是讓對方去猜、去蒙,考驗對方,也不是委屈自己,隱藏自己的想法,一味地迎合他人。
比如還是上面的場景,吃完飯孩子需要馬上做作業,愛人工作一天很累,他需要休息,你覺得疲倦不堪,心裡還有一團火,這個時候,你先問問自己,現在我最迫切的需要是什麼,最急迫要完成的任務是什麼,原因是什麼,觀照內心的同時,再想想我現在表達出我的觀點思想,他們會不會接受,我會不會情緒失控,那樣只能使情況變得更糟糕。
最好的方法是,先把最迫切的任務解決,把孩子的作業完成,讓他洗漱睡覺,然後等到大家都忙完休息,躺到床上,你可以心平氣和地跟愛人說一說你今天一天的遭遇,你的委屈、你的辛苦、你的鬱悶、你的難受、你的需求,很真誠地與愛人溝通,告訴他,今天工作很忙很累,我的心情不大好,希望你能理解,並且,如果可以,我需要你的安慰,我想,如果愛人看到你的辛苦、勞累、委屈,他一定不會再漠然處之,而你,負面情緒同樣得到釋放,還避免了一場家庭戰爭。
有人說過,男人跟女人是兩個星球的物種,有時候你賭氣、生氣,他一頭霧水,根本不知道為什麼。
我們常常會主觀以為,別人已經或者應該知道我的意思,懂得我的需求,可是實際上,有可能別人接收到的信息,與你想要的,根本不是一回事。
這就是一致性表達,需要我們更高的技巧、更多的努力,去學習改進自己的表達,直面自己的負面情緒,並通過合適的途徑得到釋放、找到支持,解決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