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電影,過了很久。
派爺還是想說一說。
比如,口碑大崩盤的《花木蘭》。
豆瓣僅有4.9分。
真香失敗。
難看至極。
騙老外的電影。
一波波差評把這部製作成本高達2億美元的電影推上風口浪尖。
票房還被已經上映三周的《八佰》吊打。
怎麼回事,派爺這就來說——
《花木蘭》(2020)
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家喻戶曉。
但魔改後的《花木蘭》,亂七八糟。
中國元素不少,基本都驢唇不對馬嘴。
一個說法,是迪士尼有意將背景時代架空。
但其實就是堆疊不尊重史實的東方文化。
年代環境錯誤。
花木蘭的故事發生在南北朝時期。
影片上來就給了福建土樓的全景。
要知道花木蘭是北方人,土樓也是在宋元朝代才形成。
這也差太遠了吧?
文化理解錯誤。
《木蘭辭》的開篇有這樣一句。
電影裡,沒有木蘭織布,只有木蘭上房揭瓦,抓一隻雞。
再看《木蘭辭》結尾的名句。
雄兔腳撲朔,雌兔腳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電影裡,就真安排兩隻兔子追著騎馬的木蘭的戲碼。
木蘭嘴裡還說著「一公一母,跑得快了,就分不清了」。
還真的解釋一遍詩的意思啊?
而且這句詩不是想說「誰說女子不如男」嗎?
詩詞理解不了,對聯也一竅不通。
媒婆家門口貼著一副對聯。
上聯: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下聯:望世間眷屬全是有情人
這對聯既不是工整的對仗結構。
用在這裡也不合適。
下聯聽著就像是在諷刺婚姻。
除了歷史文化外,對動畫的魔改也是失敗的原因之一。
98年的動畫《花木蘭》是按照迪士尼公主片的套路來打造的。
裡頭有熱鬧豐富的歌舞,插科打諢提供笑料的木須龍,還有木蘭與李翔將軍的感情戲。
尤其是前兩點,是很多觀眾喜歡這一版本的原因。
但真人版都刪掉了。
還做了許多大減分的致命改動。
動畫版,花木蘭搞砸媒婆的相親教學會,被怒斥是家族的恥辱。
難過之際,唱了一段《自己》。
歌詞進行了點題。
這裡其實說明了木蘭去戰場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想證明自己。
真人版裡沒有這一段。
前後銜接割裂,觀感也是奇怪的。
讓人以為木蘭是因為搞砸相親顏面掃盡,不得已才去戰場的。
木蘭軍營訓練的歌舞段落。
她用智慧解決了爬杆取箭的難題。
真人版裡也沒有這一段。
只有提著兩桶水爬上山。
臺詞口口聲聲說著這是四兩撥千斤。
但恕派爺沒看出來,只看到木蘭的力氣真大啊。
再說說木須龍。
除了負責製造笑點,它還有一個重要作用。
和木蘭在挫折中一同成長。
木須龍被祠堂的守護神看不起,認為他是個loser。
後來一路保護木蘭平安回來,成為了花家新的守護神。
真人版裡,既看不到木須龍,也看不到木蘭的成長。
最大的原因是木蘭已不再是普通人。
不是一個需要上戰場歷練的花家少女。
她從出生就自帶著一種能量。
氣。
木蘭穿上盔甲,這股神秘的力量就會被束縛。
只有卸下盔甲,以女裝面對大家時,才會完全釋放。
氣這種超能力讓木蘭變成了一個超級英雄。
可以飛簷走壁。
但除此之外,還能幹什麼。
沒人知道。
氣也沒有更加具象的表現。
你看驚奇隊長。
她能發射超強的能量光束、吸收敵人的能量。
我們都可以直觀地看到。
但氣不行。
最可笑的是。
氣這麼重要的能力,與敵軍的對戰中,幾乎沒有用到。
木蘭全程就是用劍硬打。
那麼請問,給木蘭這氣是做什麼用的呢?
拿來氣觀眾的嗎?
相比之下。
同是公主片的《冰雪奇緣》就清楚明了。
公主艾爾莎的魔法能力——創造冰雪。
這場面美輪美奐。
難怪她能圈那麼多粉呢。
而木蘭雖然有了氣,也讓影片洩了氣。
除了氣,還增加了一個迷惑的西方元素。
鞏俐飾演的女巫仙娘。
它其實來自動畫版,那隻跟在匈奴首領身邊的鷹。
不同的是,仙娘可以附身變成人形,也能變鷹變烏鴉。
巫術極高,能力在角色中實屬頂級。
但就因為她是女人,所以不被人接納。
要派爺說。
憑藉她的能力,大可以幹掉皇帝、改掉規則律例、稱王稱霸。
卻選擇臣服於柔然部落的將領可汗。
到底是為什麼?
這個操作令人迷惑。
當仙娘意識到和木蘭惺惺相惜,但木蘭卻不領情時。
就直接告訴她真實情況,你們被柔然人騙了。
等等,你不是反派嗎?這就出賣柔然人了?
這一切的轉變來得太隨意,太倉促。
最後仙娘竟然還心甘情願替木蘭擋下了一支奪命箭。
領了盒飯。
這樣就死了,也實在是對不起仙娘的高超巫術。
前面鋪墊了那麼多,結果就這?
其他動作戲也愚蠢至極。
比如第一場雪崩戲。
木蘭所在的軍隊被柔然人用巨型火球攻擊。
快要招架不住時,木蘭想到一個辦法。
引誘柔然人向雪山攻擊,製造雪崩。
木蘭在山頭放了三四頂撿來的帽子,向敵人射了兩箭。
柔然人居然就輕易地走進了這個圈套。
結果全軍覆沒。
依派爺看,這柔然部落的首領智商也不高啊。
一個敢騙,一個還真敢信。
一眾大牌演員也基本都是擺設。
甄子丹飾演的將軍。
並沒有展露出多麼高強的武功。
李連杰飾演的皇帝。
這個身份的人也輕輕鬆鬆被抓去當了人質。
只是為了徒手抓箭助力木蘭走上巔峰。
同樣是擺設的還有一個「演員」——鳳凰。
特效山寨,還畫蛇添足。
像紙糊的風箏,更像維密舞臺上的天使。
用它來當做木蘭心中的圖騰。
結果只是搞搞表面功夫。
在木蘭快抵達軍營時、決戰將勝時、受到榮譽加持時出現飛一圈。
明示木蘭的勝利與成功。
過於生硬俗套。
《花木蘭》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
主題不倫不類。
刻在父親劍上的忠、勇、真。
由花木蘭承襲了下來。
忠、勇的背後代表的是一種傳統的東方文化。
木蘭即使被開除,也要闖入軍營告訴敵軍的真實動向。
木蘭帶劍上場,英勇殺敵,保護皇帝。
而真的背後,是一種現代的女性力量。
仙娘點醒木蘭,謊言會束縛你,要真實面對自己。
花木蘭卸下盔甲,這種力量就開始甦醒了。
最後戰爭勝利,木蘭放棄當官,回到家鄉。
皇帝賜給木蘭的那把劍,背面多出了第四個字——孝。
看到沒?
《花木蘭》從忠孝講到女性力量,又講回忠孝。
這內在的主題其實是相互打架的。
木蘭身上固有的是忠於國家,孝順父母。
而仙娘不一樣。
她講過這樣一句臺詞。
「我表現出的能力越強,他們(指可汗)對我的壓制就越狠。」
她所代表的是一種堅定的反抗。
這是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
當它們全部都扣在花木蘭身上時。
就顯得自相矛盾、格格不入。
讓花木蘭更像一個怪胎。
在派爺看來。
真人版裡的花木蘭終究不是迪士尼傳統意義上的公主。
她不需要依靠王子,也打破了性別的邊界。
但是她卻不再打動我們。
因為她不需要像一個女戰士一樣成長。
她本身就是能力非凡的。
我們夠不著她,也無法與她共情。
這不是我們想看到的花木蘭。
忠勇真孝不是靠喊口號喊出來的。
木蘭也不是靠超能力救世的。
水土不服栽成這樣。
派爺只想說。
迪士尼,你這樣也就只配騙騙老外了。
往期精彩內容▾
一個在看=【今天點的人,明天都更美】
千萬別隨便在文章下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