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青蓮庵瑣事的記憶

2021-01-09 城鄉生活周刊

朱文俊

青蓮庵也叫青蓮廟,打從我的記憶中,它位於家鄉泗瀝鎮新塘村下李小組村東北的一條田壠上,與過去上翁村去上宋村路及我小時候去鯉魚山方家角塢裡砍柴路的交叉路口上。它背靠我們當地人叫黃土崗的長長山坡,因此人們稱背靠的山叫做「廟尾山」,山的東側有座新塘村上世紀七十年代修築的水庫叫做「廟尾山」水庫,今應屬一座小二型水庫。隨後青蓮庵原址後側也建有一山塘,下李村叫「寺界面積」水庫,從名稱中可以說明水庫中原有的田地應是寺廟管轄。

青蓮庵,我大約五六歲的時候,曾與同母親、奶奶、小叔去過一次青蓮庵做客。說起做客一事,得要敘述一下我奶奶翁寒鳳,她娘家是上翁村,她十幾歲父母雙雙早逝,留下她及妹妹和弟弟,三人相依為命,靠著叔伯們的濟助勉強度日,生活極其艱難。據我父親講,奶奶與小姨奶奶成家後,我那唯一的舅公(父親的舅父),十六歲那年就去了當時的官塘鄉政府做了一名通訊員,二十四歲那年因患病不幸去世,從此奶奶就剩下唯一的妹妹———我的小姨奶奶,因此這次去做客就是去我的小姨奶奶家,她那時就住在青蓮廟裡。所以在我的記憶中就留下了這次對青蓮廟的一點模糊的印跡,也是僅有的一次緣分!青蓮廟在我的記中有兩棟房子,姨奶奶家就住在後面的東側廂房裡,整座廟宇坐北朝南,最後的大廳中供俸著五顏六色的幾座菩薩塑像,這就是我那時候僅有的仿仿佛佛的一點記憶了。

青蓮廟,建於何時,我卻無從知曉,但卻知道它於一九七一年,因擴隊並社時拆除,其拆除的材料全部用於建造上宋小學。我的村子裡的戲臺也就是那時候一同拆除的!因為我很清楚地記得母親做好中飯叫我去戲臺那裡叫二舅(翁禾生)吃晝飯,二舅當時就在拆除我村戲臺,因戲臺是我們小夥伴的「天堂」,拆除時印象非常深刻。二舅家是屬方家大隊,那年月方家與古塘兩個大隊合併為「方家大隊」,大隊地址扎在新塘生產隊,因此上宋小學實際是叫「方家小學」。上宋村位於兩大隊中間,適應各生產隊的兒童就近上學,只有當時的壠溪,彭壠兩生產隊小孩上學路程較遠。

青蓮庵拆除後,遺址也在其當年的秋後改造成良田了。

青蓮廟拆除,廟主人是個當時人們呼稱「董家姆姆」的女人,她姓彭,名叫「早秀」,據說二十八歲時就進了庵。遷住於上下李村中間的一座紅石嶺上的下李村豬場裡。還有一個叫「衡癩裡」的年青人住在下李村,後來也成了青蓮廟的主持,建廟下李村,其實這廟就是一棟民房。我的姨奶奶家,後來聽母親講搬到源明宋家村東的「方家鋪」了。

對於「董家姆姆」的印象,我猶於深刻,青蓮廟拆除後,她隻身住進嶺上下李村稍加改造的豬場裡。而這嶺上豬場是我去莊源山外婆家必經之路上,因此每次去外婆家,我媽及我姜山大姨媽都會進去歇息一會。那位「董家姆姆」是個熱情好客的主人,屋裡面也供俸著佛龕。後來「董家姆姆」在我的記憶中逐漸變喚成「董家滿嬤(奶奶)」了,這是因其年齡大了人們尊稱的緣故吧。

董家滿嬤在世的時候,嶺上豬場也便成了新的「青蓮庵」,香火也很旺盛!記得每到農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四面八方的香客,會陸續地尾隨來到「董家滿嬤」「家」進行朝拜,許願等。

我高中畢業後回家當了一位民辦教師,在上宋小學「原方家小學」教書,我的同事董美蓉老師,就是「董家滿嬤」的親孫女,董家滿嬤後來在同事董美蓉兄弟姐妹照料下,在嶺上豬場的那個青蓮廟裡最終歸寂。從此青蓮廟落到了「衡癩裡」主持中。直至「衡癩裡」過世,青蓮廟也就沉寂於我們印象中。(寫於2020年11月16日)

相關焦點

  • 家鄉的記憶!
    我從小離開家鄉,近些年回鄉的次數也越來越少,雖然物是人非,但隨著年齡的增加,那值得眷戀的回憶卻越來越多,越來越忘不掉……每次回家路上,我總會不由自主地向北山看去,因為看見北山的「白色石灰嘴」,就知道離我的家鄉近了。
  • 「炸年糕」,記憶中的家鄉味道
    那遙遠的小村莊,是我魂牽夢繞的家鄉,無論時過多久,那份深情的記憶時刻那樣清晰;無論行走多遠,只有家鄉是心底最柔軟的地方。記得小時候,最喜歡過年,因為只有過年才能穿上新衣服,才能吃上媽媽做的炸年糕。那是一種酥嫩香甜的味道,那是一種家鄉特有的味道,那是一種飽含媽媽濃濃愛意的味道,那是一種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味道。
  • 【雲中記憶】家鄉老物件,久遠的記憶
    【雲中記憶】家鄉老物件,久遠的記憶 2020-05-05 02: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張藝謀&寧浩等用鄉音回味家鄉記憶
    回家特別視頻時光網訊電影《我和我的家鄉》聯合《時尚芭莎》拍攝的一組特別大片及獨家創意視頻「回家」今日曝光,導演張藝謀、寧浩、張一白、徐崢、陳思誠、鄧超、俞白眉身著黑色西裝攜手亮相,用親切鄉音抒發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 《我和我的家鄉》引無數共鳴 科技助力還原家鄉記憶
    近幾日,一部與家鄉相關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在網絡上引起了熱議。作為去年國慶檔票房冠軍《我和我的祖國》的姐妹篇,它的視角從祖國的蓬勃發展轉移到了每個普通人身上。《我和我的家鄉》《我和我的家鄉》集合了「中國喜劇夢之隊」全明星陣容,為大家開啟了一段「喜劇之旅」,而旅程的目的地便是家鄉。
  • 記憶中的家鄉——楊芳
    現在想來,一方面是村裡那麼多高大寬闊的深宅大院,一到晚上就像生活在迷宮一樣,讓我這個從小就離開家鄉的人不適應;二是我的膽子小,每每農村人茶餘飯後的鬼故事著實把我嚇壞了。依稀記得是1978年的冬天,那時家鄉還沒有通電,農村生活也不豐富,晚飯後大家就搬個小凳子坐在大廳裡天南海北的吹牛。男人們特別喜歡講鬼故事來嚇人,有些人還專門愛嚇唬膽子小的人。
  • 家鄉的那條河——童年的灃河記憶!
    家鄉的那條河——童年的灃河記憶!
  • 讓我淚奔的不僅是記憶裡的家鄉,也是那些不曾遺忘的家鄉人
    十一期間,作為《我和我的祖國》的姊妹篇《我和我的家鄉》上映,全片共五個單元短電影。從電影結構和敘事上來說,雖然作為主旋律電影各有所長,也各有其缺點,我們也不多分析,畢竟一千的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樣共情代入感不要太強,特別是當他的記憶不斷閃回到過去為學生取顏料的畫面,看著他那惶恐又慌亂的神情,很難不令人對他心生憐惜與感動。
  • 《家鄉符號》這個主題怎麼拍?
    廣西女攝影師羅金倩的組照《六畜興旺》,就是通過當代藝術的手法,還原記憶中「田園牧歌」的家鄉符號。這些記憶中農耕時代的家畜,隨著現代社會機械文明的發展而逐漸退出鄉村生活的勞動舞臺。農民們漸漸不再飼養六蓄,而動物們僅僅作為肉食動物,被集中飼養在冰冷的飼養場。
  • 《我和我的家鄉》打開了自己深埋二十年的記憶
    家鄉這個詞,要不是今年國慶檔去看了歡聲笑語的催淚電影《我和我的家鄉》 我都把這個詞忘記了 但當電影一開場,影院的燈暗起來的時候 當「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的旋律響起來的時候我才知道我對家鄉不是忘記,而是封存千千萬萬像我一樣的青年,不是忘記家鄉,而是不敢念叨 因為一旦想起,就會有各種畫面湧上心頭
  • 中國詩歌報黑龍江工作室臨屏詩精華作品《假日,家鄉的邀請函》《記憶有點閒》(17)
    > 多少次不知是思念簇擁著家鄉蜂擁而至 還是家鄉勾引著大腦皮層下難忘的記憶 月圓是畫月缺是詩那一輪圓月是否是期待中假日家鄉的邀請函 帶著我的足跡與思念重溫那炊煙縷縷與歡樂聲聲…… 77.在校園操場丈量初中時的記憶 我和學習委員去辦公室幫老師改作業一不小心觸碰了暖壺那爆炸聲嚇得我眼都發直還好是「公事」免賠 我的同桌和別人因瑣事辱罵看到講臺上的毛澤東像一走嘴,辱毛了全校體育課上檢討禁閉一星期
  • 《我和我的家鄉》最後一課留在了記憶的最深處
    )《我和我的家鄉》整篇是由5個不同的家鄉關聯的故事組成,其中有4個故事都擊中我的淚點,感動不已;同時也有4個故事都穿插著笑點,往往是這邊剛哭,下一個鏡頭就發出帶著哭腔的笑聲,完全沉浸在了故事裡。這個90年代還破舊不堪,教育落後的小山村,鏡頭裡已經是令人嚮往的綠水青山旅遊勝地,當地的居民也就是當年範老師教過的學生們,基本都在家鄉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家鄉的旅遊建設,每個人都有著屬於自己的一方小事業。
  • 《我和我的家鄉》上海路演 徐崢重回母校走心分享師生記憶
    在繼重慶、武漢校園路演之後,在9月21日來到了《最後一課》單元導演徐崢的家鄉上海,導演徐崢及主演韓昊霖與現場觀眾進行交流互動。徐崢回到家鄉及母校上海戲劇學院勾起諸多記憶和感觸,表示將自己對老師的情感放入影片裡很有意義;韓昊霖在被問到未來想考哪所大學時的口誤回答讓全場大笑,引得現場觀眾直誇「可愛」。兩位主創還分享了印象深刻的拍攝經歷,路演現場觀眾反應熱烈,氣氛滿是歡樂和溫情。
  • 畫下深沉故鄉情,留住家鄉美好記憶對焦故鄉情,分享你愛的角度
    影片圍繞"家鄉"展開,看過去年《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的同學,會對這部電影的敘事手法比較熟悉,同樣是分了5個短篇合集類的故事,但也正是因為大主題是家鄉,影片沒有起那麼高的旋律,也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共情"了!
  • 電影《獨家記憶》在農安縣舉行殺青儀式,主演宋曉峰感恩家鄉人民
    2020年9月17日下午,由宋曉峰主演的電影《獨家記憶》在農安縣新龍紀元大酒店舉行了殺青儀式,宋曉峰攜全部演亮相,參加儀式的還有宋曉峰的友人及農安縣部分文化界人士。電影《獨家記憶》自2020年9月3日在農安縣遼塔下舉行開機儀式至今
  • 大詞好說,瑣事難做
    戀愛6年,婚齡8年,孩子6歲,在一起14年的兩個人,或者說我個人,常常感到孤獨,兩個人的感情似乎慢慢疏遠,現在的狀況是分房睡,一天說不上10句話,我能做的事情絕不會叫他。我們是裸婚,一起奮鬥的類型,我屬於遠嫁,每年,離家2千多公裡,每年回一次。
  • 記憶中家鄉慶陽的土城,地道
    「舊城」在我的記憶中大多是傳說,「新城城裡頭」我卻是很熟悉的。這是一座不是很大,也不是很小的土城,面積究竟有多大,因為沒有丈量過,誰也說不準,估計大約有二三十畝地大吧。城裡面住著十幾戶人家,大部分是地坑式窯洞,只有「老校長」一家住著瓦房。
  • 講好濮院故事 抒發家鄉情懷 百名作者共寫《濮院記憶》
    日前,40多名本土作者匯聚桐鄉濮院鎮市民中心,參加了由濮院鎮文聯與聚桂文會工作室共同舉行的「圍爐夜話濮院事,最是魂系故鄉情」——《濮院記憶》首發分享會。《濮院記憶》由聚桂文會工作室於2018年1月發起徵稿組編工作,2020年由團結出版社出版。
  • 《我和我的家鄉》:笑著笑著就哭了
    在這個雙節同慶的特別假期裡,大家有沒有放下繁雜的瑣事,走進電影院看一部電影,好好放鬆一下呢?今年的十一黃金檔電影依然十分亮眼,有國風動漫電影《姜子牙》,女排精神《奪冠》,還有接棒去年國慶檔《我和我的祖國》的《我和我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