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中記憶】家鄉老物件,久遠的記憶

2020-12-23 澎湃新聞

【雲中記憶】家鄉老物件,久遠的記憶

2020-05-05 02: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莜麥地

天藍藍,豔陽升,

收割莜麥逢髙溫。

莜麥杆杆脆生生,

頭頂穗穗腹中空。

轆轤井

清晨搖轆唱歡歌,

農人汗流心中樂。

井深不畏八九丈,

玉液澆園半畝禾。

抽毛猴

天生愛挨打,

鞭下被人誇。

冰上舞芳華,

逗樂少年娃。

石碾

一生樂劃圓,

二石共嬋娟。

只為千家碾,

歡歌千百年。

石磨

愛吞豆和米,

兩石成夫妻。

磨下千斤面,

累垮人和驢。

犁田翻新土,

耕耘不怕苦。

今朝已成古,

閒居成獨處。

碌碡

逍遙打麥場,

夏日把歌唱。

夕日愛碾糧,

如今不風光。

搓衣板

趟過三江水,

漂洗萬件衣。

天生受人氣,

跪破懶漢膝。

手電筒

老屋存家電,

夜晚照一線。

儘管不值錢,

幾代人留戀。

馬燈

肚裡裝煤油,

孤心火上頭。

照亮風雪夜,

獨闖百裡走。

暖壺

沸水三層裝,

兩天不會涼。

千家灶臺放,

待客待心房。

風箱

肚裡雞毛裝,

來回氣挺狂。

三餐很風光,

吹得爐膛旺。

壓水井

痴心探深泉,

天天共歡顏。

與水結良緣,

能澆半畝田。

鐵皮水桶

同胞一尺髙,

外出唱歌謠。

浪漫牽一手,

相依才自豪。

坯模子

方木抹泥漿,

挖坯日下涼。

壘高四面牆,

撐起萬家房。

冰車車

冰車配鋼錐,

冰面快如飛。

歡聲大聲追,

童趣憶難回。

手搖風箱

鐵皮塑金身,

廚房助火神。

如今成孤軍,

無事守牆根。

磨刀石

石塊默無聞,

生來獻自身。

磨刀有愛心,

鐵棒磨成針。

石夯

一石多人舉,

夯打土牆基。

眼下沐風雨,

無用被人棄。

鋤頭

夏日有點忙,

農人肩頭扛。

鋤禾除百草,

功垂萬擔糧。

笊籬

柳絲長長身材細,

割把柳條編笊籬。

撈麵淘糧最適宜,

農家都有成必備。

臉盆架

高舉雙喜盆,

迎來淨面人。

心懷清涼水,

洗臉解微塵。

水瓢

出生架上長,

落地有擔當。

百年戀水缸,

功勞在廚房。

火柴

方形一座城,

紅幅藏天兵。

頭領剛開火,

爭先出大營。

手工布鞋

媽媽手中線,

銀針納布鞋。

燈下孤影斜,

雞叫才入眠。

谷穗

入秋天氣涼,

谷穗漸漸黃。

切谷打麥場,

碾打成細糧。

鍘草刀

鍘草刀,有軍功,

切草餵牛碎紛紛。

過去農家都收存,

如今稀有成古懂。

栽掃帚

栽把掃帚掃麥場,

精選枳芨才適當。

套個鐵圈緊箍咒,

掃淨灰塵路邊躺。

麻繩匠

麻繩匠,草繩匠,

簡單易學成一行。

當下這行早丟光,

難聞當年擰繩響。

脫麥子

打麥場上機聲響,

連明晝夜快打場。

黃塵罩臉特別嗆,

滿身灰土淨麥芒。

顆粒歸倉

夏收碾打快歸倉,

就怕陰雨打麥場。

農家豐收成夢想,

口袋囤裡裝滿糧。

老鹼饅頭

那年那月光景窮,

五斤白面家裡存。

就等過年蒸一籠,

除夕吃點待客人。

拿糕

緊急集合絞拿糕,

就怕糊鍋味不同。

辣椒老菜酸鹽湯,

沾上拿糕吃著香。

殺豬菜

殺豬繪菜和粉條,

農家入冬好佳餚。

胡油炸糕一大盆,

喝壺老酒醉一宵。

吃莜麵

鹽湯莜麵就是香,

開花山藥沾涼湯。

熗點蔥花色鮮亮,

吃上兩碗不想娘。

肉湯莜麵

莜麵窩窩肉湯湯,

看在眼裡吃著香。

農家勞動家常飯,

一頓能吃一斤半。

蛇皮袋子

蛇皮袋子裝滿糧,

通風宜儲棄糧倉。

農家地下糧袋躺,

看上一眼心不慌。

起山藥

山藥蛋蛋黃粼粼,

拱起土皮來通風。

入秋以後天漸冷。

山藥猛長使幹勁!

小蝌蚪

小蝌蚪,實愛人,

一群弟兄水中行。

很像逗號墨黑身,

安居池塘團結緊。

爛羊皮

爛羊皮,挺噁心,

小水窪裡聚一群。

獨尾搖槳任遊行,

幼童愛玩捉瓶中。

小鞭炮

小時最怕二踢腳,

買掛鞭炮正合心。

只待除夕夜深沉,

零散點燃亮夜空。

鳥蛋

麥田地壠撿鳥蛋,

急得鳥媽空中轉。

聲聲嘶鳴來叫喚,

就怕玩童蛋打爛。

牆圍子

蓋起新房磚鋪地,

請來匠人畫牆圍。

二細著色邊道齊,

開池描景添風水。

紙牌

紙牌流傳一指寬,

水滸人物有內涵。

陰雨溼天把它玩,

編共掛胡摸八萬。

母雞孵蛋

抱窩母雞會孵蛋,

尖嘴如手把蛋翻。

母雞聰明愛心傳,

天下女性不一般。

公雞踏蛋

公雞踏蛋真大膽,

不怕路人駐足看。

愛情生活不是短,

勇敢追求男子漢。

彈玻璃球

幾個小孩一塊玩,

玻璃蛋蛋手中彈。

玩得中午忘吃飯,

灰頭土臉被娘喊。

小羊羔子

小羊羔子愛貪玩,

蹦蹦跳跳很綿纏。

咩咩叫聲原野傳,

叫得母羊心中暖。

小馬駒

小馬駒駒真襲人,

膘滿可愛毛色紅。

就愛撒歡滿場動,

緊跟媽媽不離群。

小牛蛋蛋

小牛哞哞愛吃奶,

白花纏腰真可愛。

母牛吃草心牽墜,

回頭看兒長得帥。

苦菜

春風春雨春陽暖,

遍野苦菜長得歡。

掏筐苦菜端起碗,

排毒下火吃一餐。

(來源:美篇-周勝利)

原標題:《【雲中記憶】家鄉老物件,久遠的記憶》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記憶交換」市集,用老物件留住大時代的小故事
    原標題:「記憶交換」市集,用老物件留住大時代的小故事  在黃海波看來,老物件是歲月留下的秘密文件,向人們展示了社會生活的橫斷面,而社會的變革和進步經常寓於這看似波瀾不驚的日常之中  「我很希望能夠把這些老物件傳承下去,讓更多人理解,我們的城市甚至國家,是一層一層像年輪一樣成長起來的
  • 記憶裡的老物件·蠟燭臺
    一個小女孩看到老師「嗤」的一聲劃根火柴,嚇得跑出了門外……怪不得現在孩子的無知,連蠟燭和火柴都不認得,怪只怪富足的生活和現代文明讓我們丟失了很多傳統的習俗,讓曾經常用的老物件和簡單的快樂成為記憶。回想我的童年,夜晚基本都是圍著這些不被如今的小孩子所認識的蠟燭度過的。
  • 【桐城記憶】謎語中的老物件
    其實不只是墨斗,農村有些物件。隨著時代的發展,也已經淘汰消失。後一輩想接觸都難,更別說猜了。就是透露出來,也是模樣陌生,一頭霧水。由此感慨,整理若干,留存記憶。且看:方方正正一座城,裡面人馬外面營。四個將軍敲咚鼓,羅成一到就收兵。
  • 復古老物件喚起的記憶!帶你走進南寧的「褶皺世界」
    但這裡卻承載著一代人生活和成長的痕跡,留下了很多人生活的氣息,每一個被遺留在這裡的老物件都散發著古舊的光華。1月12日,記者走進一個用實物裝置、文字、照片、影像等方式記錄和呈現南寧城市廢墟角落裡人事物的展覽——「南方褶皺」朱寶蕾個人藝術展,帶你走進南寧的「褶皺世界」。
  • 尋找久遠的生活記憶 冰雪帶熱時尚遊
    尋找久遠的生活記憶「採得頭冰祛百病」,大雪節氣當天,哈爾濱採冰節在松花江畔開幕,迎風旗、震天鼓、祈福詞、出徵酒、採頭冰、系鴻運等傳統採冰儀式呈現在市民和遊客面前。哈爾濱採冰節是中國最大的採冰儀式,也是哈爾濱冰雪季盛大的節日,採冰人用祭冰、採頭冰、系紅繩等方式寓意好兆頭,採出頭冰交好運,繫上紅繩吉祥年。
  • 小物件濃縮北京記憶,76歲的他有個「百寶箱」
    老爺子的百寶箱不僅裝進了他兒時的美好記憶,還承載了無數老北京的民俗文化。金大爺想起做老物件,是因為幾年前社區要辦一次老年人書畫展,不會「琴棋書畫」的他也想參與,於是就試著做出了一套巴掌大小,老北京人冬天常用的火爐子。
  • 張作相府(輝南民國四合院)老物件捐贈儀式舉行
    5月28日上午,輝南縣委宣傳部在縣文物所舉行張作相府(輝南民國四合院)老物件捐贈儀式。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於濱出席捐贈儀式。來自梅河口、輝南的收藏愛好者將手中珍藏多年的民國時期老物件捐贈給即將復修的張作相府作陳列展示。
  • 記憶中家鄉慶陽的土城,地道
    其中一座叫「舊城」,不知修建於何年何代,據說歷史相當久遠。一座叫「新城」,我們俗稱「城裡頭」,據老一輩人講,它大約建於清朝中後期之間。「舊城」在我記事起就幾乎看不見了,只留一點土城牆和一個土門。據父輩們講,「舊城」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初還保持著比較完整的狀貌,除少部分城牆坍塌外,其餘的城牆還保存得比較完整。它三面臨溝,城牆高大,地勢十分險要,易守難攻。
  • 家鄉的記憶!
    我從小離開家鄉,近些年回鄉的次數也越來越少,雖然物是人非,但隨著年齡的增加,那值得眷戀的回憶卻越來越多,越來越忘不掉……每次回家路上,我總會不由自主地向北山看去,因為看見北山的「白色石灰嘴」,就知道離我的家鄉近了。
  • 「炸年糕」,記憶中的家鄉味道
    那遙遠的小村莊,是我魂牽夢繞的家鄉,無論時過多久,那份深情的記憶時刻那樣清晰;無論行走多遠,只有家鄉是心底最柔軟的地方。記得小時候,最喜歡過年,因為只有過年才能穿上新衣服,才能吃上媽媽做的炸年糕。那是一種酥嫩香甜的味道,那是一種家鄉特有的味道,那是一種飽含媽媽濃濃愛意的味道,那是一種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味道。
  • 那些消逝於歷史,卻留存在記憶中的物件……磁帶隨身聽
    隨身聽,也許是很多八零後青春記憶中的物件,而磁帶,是承載一個時代記憶的載體,50年的歷史,從最初的數據存儲到主流的音樂存儲介質。現在,漸漸消失在我們的生活中,只留存在部分人的收藏箱裡或者我們懷舊的記憶中。
  • 記憶市集:用老物件留住好時光
    觀眾絡繹不絕,看到熟悉的老物件還會熱鬧地討論一番。 這是太原市文物局活化利用古建築的一個典型,新時代的關帝廟已變身為太原城市記憶館、「記憶交換」市集。12月4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記憶交換」市集,用老物件留住大時代的小故事》的報導。本文節選自該報導。
  •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五篇)!
    不管如何,都是老青島無法忘卻的記憶情懷。近期陸續編輯發布的《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多篇圖文,一經發布即受到了廣大讀者朋友的關注熱評,根據網友們的熱心回復,又搜集了部分老品牌、老字號、老味道,為大家展示那些曾經在老青島心中的點點滴滴,那些至今仍會記憶起的青島製造。再次看到她們的舊影,會勾起你或多或少美好的回憶。
  • 家鄉青蓮庵瑣事的記憶
    朱文俊青蓮庵也叫青蓮廟,打從我的記憶中,它位於家鄉泗瀝鎮新塘村下李小組村東北的一條田壠上,與過去上翁村去上宋村路及我小時候去鯉魚山方家角塢裡砍柴路的交叉路口上。所以在我的記憶中就留下了這次對青蓮廟的一點模糊的印跡,也是僅有的一次緣分!青蓮廟在我的記中有兩棟房子,姨奶奶家就住在後面的東側廂房裡,整座廟宇坐北朝南,最後的大廳中供俸著五顏六色的幾座菩薩塑像,這就是我那時候僅有的仿仿佛佛的一點記憶了。青蓮廟,建於何時,我卻無從知曉,但卻知道它於一九七一年,因擴隊並社時拆除,其拆除的材料全部用於建造上宋小學。我的村子裡的戲臺也就是那時候一同拆除的!
  • 這些老物件在「講」舊時光
    我們總是感慨「時間都去哪兒了」,卻忽略了在我們生命中,那些承載著時光的老物件。它們,或許還堆砌在你家裡的儲藏室裡,或許早已隨著時光消失得無影無蹤。但是在記憶深處,或多或少,都有它們的影子。日前,太原美術館正在籌備一場名為「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時尚迴響」的大型展覽,不少市民聽到消息後,都積極地把老物件送到了籌備處,那些纏繞著時光、滲透著故事、陪伴你長大的老物件集體亮相時,似乎在娓娓講述那些成長歲月中關於年代和城市的記憶。
  • 漢唐老物件|一人一物一故事
    老物件是一代人的記憶,收藏起來,都是美好的回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很多的老物件,從我們的生活中漸漸消失,但這些老物件是過往的見證。歲月易逝,經典留存,每一個老物件都有自己獨特的故事,下面跟隨小編去聽聽老人與「它」的故事吧!
  • 久遠的記憶,永恆的智慧
    這是一個坐桶,一般給家裡年長的老人用的,在我的記憶中,這就是外公的專用座。這是小時候經常睡覺的地方。小孩子睡不著覺,睡在裡面,搖一搖,馬上就睡著了。這是刨子,專門把粗糙的木塊,鏟光華用的。這是風車,那個時候米打出來,又很多穀殼,這個風車就可以很好的講細小的穀殼和米分開。這是打穀子用的。這是豬食槽。
  • 歌唱家李艾新推MV《久遠的歌》講述新傳奇
    近日,深圳著名青年歌唱家李艾聯手國內新銳音樂製作人於瑞洋、導演袁華,為自己專題紀錄片央視老故事頻道《故鄉》欄目,精心創作了一首懷念故鄉的心曲《久遠的歌》,MV畫面唯美、意境悠遠、情意濃濃,歌迷直呼美了記憶、醉了時光。
  • 懷舊之旅:文化傳承 尋找南山記憶——南山 · 時光記憶展
    2020年深圳南山時光記憶展本次南山時光記憶展,不僅僅是深圳改革開放40年間波瀾壯闊奮鬥史,記錄著深圳從邊陲小鎮發展成為世界矚目的國際大都市,更是一場極為難得的父輩奮鬥青春的探索之旅,以一張張珍貴的照片、一件件留傳至今的老物件、真實還原的歷史場景,真切感受父輩們炙熱的夢想與滾燙的青春。
  • 東城:老物件為您講述光陰的故事
    徐世昌用過的鎮尺、老式相機、糧票、小人書、篩面的籮、老羊骨……近日,居民們紛紛拿出自家老物件,來到東四街道六條社區「祖孫同趣 看老物件 共話傳承」活動,一起回憶舊時光。現場 百餘件展品追憶老時光 活動由六條社區思誠永繼胡同文化文保隊主辦,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張國忠出席活動,與7個社區百餘位居民一起觀賞老物件,體驗兒時遊戲。當天,共有50多位居民的近百個老物件在東四街道市民小劇場展出。糖罐、雙卡錄音機、迷你鋼琴、火柴、火鉗等老物件將大家的記憶拉回到上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