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稱「金老頭」的金世崑老爺子家住京城什剎海邊,是位不折不扣的老北京,不但對後海一帶的歷史典故,趣聞軼事無所不知,更有一手自創的「絕活兒」令人嘆服。
金老爺子從工作到退休一直不顯山露水,如今76歲的他,晚年生活愈加豐富起來,冷不丁亮出一手絕活兒,可把街坊四鄰們給震了。金老爺子的「絕活兒」全藏在他的「百寶箱」裡,打開一看,都是些逼真又精緻的小玩意兒。賣小金魚兒的傢伙式兒,剃頭挑子、拉洋片的、耍猴立子的都是啥樣,金大爺用廢舊材料一一做了出來。
老爺子的百寶箱不僅裝進了他兒時的美好記憶,還承載了無數老北京的民俗文化。
金大爺想起做老物件,是因為幾年前社區要辦一次老年人書畫展,不會「琴棋書畫」的他也想參與,於是就試著做出了一套巴掌大小,老北京人冬天常用的火爐子。沒想到,這套火爐子成了當年展出時的「明星展品」,很多老年人都拉著金大爺在他的這套作品前面合影留念,「以後也好告訴小孫子,免得將來都不知道這都是什麼傢伙式兒了。」
這兩年,金大爺開始做那些逐漸消失的老行當在叫賣時用的傢伙式兒。「做這個,就是因為過年的時候看見廟會上有人表演叫賣,還上了電視,可是他們用的挑子不對,賣小魚的挑子可不能兩頭都是笸籮。」 一臉嚴肅的神情透著老人對往昔記憶的一份情懷。
每當打開這一大盒子的老物件,金大爺甚是得意,因為這都是他用廢舊材料一點點做成的。襪板是用冰棍棍兒打磨光滑了做成的;賣小魚的笸籮是茶葉盒子的蓋銼好了當底座,裡頭的格子也是用茶葉盒子切割後安上的;魚缸則是用老伴吃過的藥丸子的外殼做的,「又環保,又能消食解悶,還能跟大家講講以前的事兒,自己挺開心。」
金大爺還透露了一個小秘密,他14歲開始學徒做鉗工,為他打下了基礎,幾十年的老手藝經常助人為樂,做這些模型更是輕車熟路信手拈來。鄰居街坊的鳥籠、小學的課桌,有損壞的在他手裡都能被修理得煥然一新。金大爺樂呵呵地說:「誰家有壞的東西都來找我修。」
金大爺的「絕活兒」模型雖小,但在老爺子眼裡,這些模型遠遠不只是長寬高不到20釐米的廢舊材料組合,而是這七十載歲月留下的痕跡和回味,「雖然北京人現在的生活中早已不見它們的蹤跡,但是在老北京人眼裡可是載滿了生活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