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影響之下,因影劇院關閉停工停產的演員們已經體驗了長達數月的居家自我隔離生活。而在疫情期間,英國廣播公司(BBC)推出了由西蒙·埃文斯執導,麥克·辛、大衛·田納特主演的六集迷你劇《舞臺劇》(Staged),豆瓣評分9.2。
這部劇幾乎沒有吸引人的故事情節,更多的只是因為不能違反英國的2米社交距離政策,全程在家拍攝時演員對著鏡頭「自拍式」的小屏幕表演,且他們在劇中用的都是真實名字,但為何它的評分一直居高不下?這部劇中又有哪些令戲劇人秒懂,以及讓圈外人印象深刻的梗?
這是一部怎樣的作品?
《舞臺劇》所表現的故事情節設計極為簡單,講述的是西蒙·埃文斯作為倫敦西區舞臺劇《六個尋找作者的劇中人》的導演,受疫情影響,劇目還未開始排練便被迫宣布停演,但導演西蒙·埃文斯(也是本劇導演)並不想浪費疫情中的時間,便主動說服兩位主演通過網絡視頻的方式繼續排練,以便在劇院恢復開放時,劇目先人一步上演。
《舞臺劇》中的故事,大部分時間表現的是演員各自居家隔離期間真實的生活狀態。即便如此,演員陣容也依然十分強大,主演是由另一部BBC參與製作的迷你劇《好兆頭》中成功演繹了「天使惡魔CP」的麥克·辛和大衛·田納特擔任,客串的演員中不僅請來了英國國寶級演員朱迪·丹奇,還搬來了「神盾局局長」塞繆爾·傑克遜,以及曾獲奧利弗獎最佳音樂劇男主角的艾德裡安·萊斯特,對於每集只有15分鐘小短劇來說,這已讓觀眾感到驚喜連連。
《舞臺劇》劇集截圖。導演與兩個主演
塞繆爾·傑克遜客串
由於是隔離時期,《舞臺劇》劇集的拍攝均運用自拍和Zoom(視頻會議軟體)連線錄屏的方式來完成,全程在家拍攝,以確保製作的安全可靠。在專業人士的遠程指導下,演員們用手機或攝影機固定視角拍攝,有一種紀錄片或新聞片的既視感,就連演員們的妻子也用的是現實生活中的真人真名。
整個劇情走向呈現的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都圍繞著舞臺、排練。兩位主演在整個線上排練的過程中,表現得極為幼稚且自我,大部分時間在互相吐槽隔離日常,在各類雞毛蒜皮的突發事件與互相挖苦、攀比甚至「爭番位」中度過。導演則生性軟弱且怕事,左右為難,因此排練進度幾乎停滯不前。直到第六集,在劇中客串出演的英國國寶級演員朱迪·丹奇的出面調停下,二人才達成共識,打算「明天就開始排練」,至此整個劇集已行將結束。
朱迪·丹奇客串
按照常理,缺乏技術手段的支持與場景調度,本該是劇集的一大缺憾,但導演西蒙則將這些弱點變成了劇作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劇中演員時而走出視頻畫外,但劇情依然在觀眾不可見之處延續,通過聲音和演員的動作、敘述,觀眾仍然清楚,視頻外正在發生的一切。除了主演們自我隔離生活與討論舞臺劇的編排狀態以外,鏡頭也穿插了此時英國人跡罕見的街道、超市的物資嚴重匱乏、正在運行中的衛生紙生產車間等隔離期間現實社會極度蕭條的外部景象。
據外媒報導,《舞臺劇》的概念是由西蒙·埃文斯和他的合作夥伴編劇菲恩·格林共同設計的。他們發現自己像同時代的許多人一樣,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範圍蔓延時,工作被迫停止,整個行業停擺後都處於無所事事的狀態,整個社會籠罩在一片「沮喪」之中。因此西蒙另闢蹊徑,想用個人創意來解決技術上無法在舞臺演出的缺失,用幽默與調侃化解大家在這一時期的恐慌和悲觀情緒。
戲劇人會秒懂的梗
《舞臺劇》中排練的《六個尋找作者的劇中人》首演於1921年,由義大利戲劇家路易吉·皮蘭德婁(Luigi Pirandello)創作的三幕喜劇,該戲結構採用戲中戲的形式,由六個自稱是被作者廢棄的劇中人闖進排練場,要求賦予他們舞臺生命,他們不由分說追述自己的經歷。《六個尋找作者的劇中人》誕生的年代正是義大利政治形勢急劇變化的時代,在資產階級中造成一種普遍的失望情緒,整體構架基本上與現在全球性的隔離背景相呼應。同樣以戲中戲形式表現的迷你劇《舞臺劇》,其中的人物關係也與前者相類似。
《舞臺劇》中一次二人視頻連線,大衛連續向麥克打了兩聲招呼,正在凝神望向窗外鳥群的麥克回應說「我擔心我正在處於希區柯克的電影中。」此處指的其實是1963年希區柯克的驚悚片《群鳥》,講述了一個小鎮陷入鳥災的故事。
希區柯克《群鳥》
在前兩集中,大衛不斷地跟導演西蒙強調麥克演過《哈姆雷特》,實際上,現實中兩個人雖然都演過《哈姆雷特》,但大衛演出的次數更多且更知名,因此他用這部戲劇想方設法來恭維對方,顯然是一種自賣自誇的挖苦方式。演繹這段時,麥克還表示自己曾與著名導演蒂姆·伯頓合作過,但並沒有見過其人。實際上的確如此,麥克曾在蒂姆·伯頓電影《愛麗絲夢遊仙境》裡為劇中「白兔先生」配過音,沒有見過面,顯然有種自嘲的意味在其中。
第三集中,為表現自己勸說塞繆爾退出的不容易,大衛還引用了莎翁名劇《亨利五世》的經典臺詞,隨即引來麥克的反問「你演過亨利五世嗎?」在得到否定答案後,麥克炫耀自己曾在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出演過,大衛隨即說道,「我和他們演過《理查二世》」,各自都在為演過什麼莎劇,以及在什麼劇團演出而相互攀比。
「爭番位」是兩個人貫穿了整個六集的小插曲。他們用各種幼稚理由說服對方該把自己的名字寫在最前面。而與這劇情對應的是,該劇每集出演員字幕時,二人的名字都會有前後互換,而最後說服二人停止這一幼稚言行的,是英國國寶級演員朱迪·丹奇。
六集人名字幕的「番位之爭」
而說到朱迪·丹奇,這位英國的「女爵爺」則貢獻了整個劇集最後的高潮部分。朱迪原本是導演為了調和大衛和麥克之間矛盾,勸說二人繼續排練舞臺劇而搬來的救兵。不曾想老太太上線之後,先在後輩面前把自己誇讚一番。一邊感慨自己太紅,片約不斷,一邊還把自己的「黑歷史」吐槽一番。她感慨如今依然片約不斷,比如,「演個女王」「演個間諜」「演個貓」。前兩個角色分別指的是朱迪出演過的電影《維多利亞與阿卜杜勒》《007:大破天幕殺機》,而點睛之筆則是最後出現的電影《貓》。由於前兩部作品都非常成功,因此《貓》的出現,實質是對於自己出演過爛片的調侃。
拍攝最麻煩的是「孩子要上網課」
導演西蒙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說過,他為《舞臺劇》這部作品工作了近三個月。原計劃西蒙應該在奇切斯特節日劇院(Chichester Festival Theatre)開始排練英國劇作家湯姆·斯託帕德的作品《真相》(The Real Thing),但該劇在三月宣布取消之後,導演看似隨意地建議他,可以通過Zoom或Skype處理一些基本的排練,這一建議卻給了西蒙很好的啟發。
談到《舞臺劇》對於自己最大的挑戰,西蒙認為是與麥克·辛和大衛·田納特的家人一起工作。兩位明星近段時間都迎來了自己的孩子。去年九月,麥克和他的妻子安娜第一次成為父母;一個月後,大衛和喬治婭的第五個孩子也降生了。西蒙表示,「大衛拍攝位置往往取決於孩子們在家上網課的地點,或者能在房間裡找到一個安靜的角落來進行兩個小時的拍攝。對麥克來說,問題要嚴重得多,約好的時間必須進行拍攝,因為那是嬰兒正在睡熟的時候。我能做的就是隨時待命。」
拍攝幕後花絮
雖然《舞臺劇》的情節是虛構的,但演員們扮演的是他們自己,包括兩位主演的妻子喬治婭·田納特和安娜·倫德伯格用的都是真實姓名。「這些方式都是對現實生活中的她們一種輕微的模仿,她們也很擅長把自己帶入劇情,告訴我這些角色會走向何方。」西蒙說。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舞臺劇》的創作源起於疫情,但西蒙卻設法以某種方式將這些信息消除在觀眾的腦海當中。整個系列中沒有任何人提及「新冠」或「病毒」這樣的詞,西蒙表示,「對此我們非常謹慎。很明顯,我們並沒有忽視這一人類歷史上最悲情的時刻。但這是在隔離背景下,平日性格迥異的兩個人不得已被迫必須每天呆在一起而發生的故事,我們只想把更多的幽默和快樂分享給觀眾。」
新京報記者 劉臻
編輯 田偲妮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