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作為今年疫情之後火熱,具有代表意義和象徵意義的電影,在七夕布穀之日抱著打發單身狗無聊時間,貢獻了今年第一張票房。看完感覺真的是「布穀」,電影中的一幕幕感覺讓人很扎心。
作為後輩人沒有資格說原諒。因為沒有經歷過戰爭的殘酷,沒有經歷過戰爭的生死離別,很難想像前輩人當時的困難,絕望的處境。
其實最讓我感到壓抑的是:為了炸掉日本人的鋼板,人肉炸彈,實現了人生瞬間的燦爛,一波又一波的人果斷赴死。
試問,誰沒有家人,誰沒有父母,但是此時此刻國家大義在前,選擇大義,選擇命令。
旗幟代表著軍隊凝聚力,民族凝聚力。
一支旗幟,一波又一波戰士果斷人肉撐起,只為喚起整個中華民族被壓抑的民族之心。
暫且不說八百壯士最後的歷史結局,但是就這種一往無前的精神值得我們後輩人永遠記住。
勿忘國恥,牢記使命。國人如此,倭寇何敢。時刻警醒,警鐘長鳴。
在我們這個時代,外部環境變化,歐洲國家不斷挑釁,很慶幸國家已經達到了強勝的地步,讓其他國家不敢輕易做出出格的事。
弱國無外交。
想起八佰中無限期延會的布魯塞爾會議,歐洲使團,資本家為了自身的利益,以發戰爭財的目的,而蔣介石集團的腐朽無能,又將希望寄託於外國,造成了八佰戰士的悲慘結局。
下面我來說一下撤出四行倉庫,進入上海租界的戰士們的結局。
當我們不查看歷史結局,可能會在觀影之後內心有種說不來的感覺:還好這些戰士有倖存者,可能內心有些慶幸。
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答案相反,八佰戰士中撤出四行倉庫,度過橋進入上海英法租界的人,槍枝被繳納,被軟禁,關入監獄的&34;。
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集團在以後發出過譴責抗議,正所謂:弱國無外交。當時的話語權幾乎不存在,毫無意義,所以導致最終的結果是:八佰戰士倖存者難免被當做奴役苦工,或者不幸死亡。
其中,謝晉元謝團長作為八佰戰士的領袖,領導者,進入上海租界之後,被軟禁,被汪精衛派的四個刺客:郝鼎誠、龍耀亮、張文清、張國順刺殺,年僅37歲。
而四個刺客本被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特別法庭做出判決,以共同殺人罪判定為死刑,但是受迫於日本對租界的壓力,死刑並未執行,後續被日本人接收,釋放,下落不明。
&34;
勿忘國恥,銘記歷史,警鐘長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