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電影《喜寶》,唯獨不能忍的是,為這個撈女洗白大可不必!

2020-12-18 騰訊網

我花了55塊錢去看電影《喜寶》,主要為了致敬原作者亦舒師太,嗯,只忍到30分鐘就爬出來,忍耐的原因有兩個:對張震爸爸張國柱先生的敬意,還有對郭採潔化妝師的敬意。

說實話,年代感錯亂,樣板房打卡,演員不對版,都可以忍,唯獨把一個拜金女和sugar daddy的故事,直接魔改成了灰姑娘和霸道老國王的忘年戀,嚴重低估觀眾智商和承受力。

純愛故事是怎樣的?瓊瑤阿姨的作品是典型,愛情大過天,「山無陵,天地合,乃敢與君絕」「你失去的只是一條腿,而她失去的是愛情」「一個妻子如果沒有辦法把丈夫拴在身邊,那就是做女人的失敗」……

雖然現在都當笑話講,從前卻看得津津有味,知道那是假的,但無奈,瓊瑤阿姨筆下的愛情,有特定的年代背景,有清晰的敘事結構,有纏綿悱惻的細節鋪墊,尤其她把改編的生殺大權都牢牢攥在自己手裡,連演員都要親自過目,所以拍出來至少不會跑偏。

亦舒師太寫的也是愛情小說,但她的女主角都夠現實,愛情並非在金錢面前不值一提,而是需要金錢做溫床才能滋生。

所以「失戀事小,失業事大」「只有不愁生活的女人才可以自由選擇丈夫」「假如有人說他愛我,我並不會多一絲歡欣,除非他的愛可以折現。」

自然也包括喜寶最著名的那句「我要很多很多的愛。如果沒有愛,那麼就很多很多的錢,如果兩件都沒有,有健康也是好的,我其實並不匱乏。」

這句話,是在喜寶遇到勖存姿之前,自我寬慰的話。小說的結局便是喜寶沒有了愛,只剩下錢。

這些錢,是用她的靈魂換來的,她抑鬱了。

所以表面上看《喜寶》是一個頂級撈女成功的故事,但實際上亦舒要說的是,她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言外之意:要不要、能不能學她當撈女,請先掂量好。

這是原著的主心骨,不能動。但電影選擇了直接剔除,勖存姿死後,喜寶痛失所愛,繼承的錢一分不剩全都還給勖家。

歌頌純真愛情,視金錢為糞土,這還是撈女喜寶嗎?

這是一出幾乎不存在的感天動地爺孫戀啊。

不是觀眾不相信愛情,而是觀眾不相信失真的愛情。

喜寶在現實中沒有原型,這個人物靈感來自亦舒和施南生的一次對話。師太問,女人怎樣才能快速得到鑽石。施南生答,當然是找一個有錢的男人。

施南生被視為漂亮獨立的港女典型,是《流金歲月》蔣南孫的原型,連她都這麼直白,你會覺得既現實且真實。

▲左二至左四:林青霞,施南生,張艾嘉,張曼玉

看到喜寶和勖存姿,觀眾腦海裡掠過的,其實是現實中的甘比和劉鑾雄,章小蕙和陳曜旻,又或者是前陣子刷屏的某礦業董事長再婚小嬌妻,以上都並非一幕純愛大戲。

觀眾早已接受:在金錢和權勢面前,愛情沒有純粹的資本。

電影《喜寶》和小說的割裂,就是把所有人性的衝突,對於金錢的嚮往,都閉著眼睛用「愛情」熨平了。

這一次有觀眾說,亦舒看了電影,要氣個半死。不會的,師太比瓊瑤阿姨瀟灑,幹嘛跟錢過不去,改編權賣得幾百萬,拍得再爛又與我何幹。

師太的小說再怎麼二流,但價值觀從一而終,類似於王爾德那句「我年輕時以為金錢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等到老了才知道,原來真的是這樣。」

記得上一次,《第一爐香》出預告片,有觀眾吐槽如果張愛玲還在世,也要氣到吐血。

同為作家,張愛玲比亦舒更辛辣;同為撈女,葛薇龍確實不如姜喜寶心定與好運。

去年馬思純發表《第一爐香》的讀後感,說愛不是一個人的卑微,而是兩個人的勇敢,被批是青春傷痛文學。

但預告片一出,當字幕上赫然排列著:「愛是燃燒而看不見的火,是疼痛而感覺不到的傷,是不能滿足的滿足,是無痛而又痛徹心肺的痛楚。

愛是比深愛更深的不愛,是茫茫人海裡孤獨的跋涉,是永遠不會因滿足而滿足,是失去時才得到的關照,是勝者服從於敗者……」

觀眾深感不妙:馬思純當初讀的不會就是劇本吧?

張愛玲也熱衷於寫些男女間的小事情,但那都不是真摯的愛情。那是欲望的交易,是人性的墮落,是一個時代的牢籠。

她說,我以為這樣寫是更真實的…….而且我相信,他們雖然不過是軟弱的凡人,不及英雄的有力,但正是這些凡人比英雄更能代表這時代的總量。

《傾城之戀》,《白玫瑰與紅玫瑰》,《第一爐香》都是如此。

正是這些,鑄就了張愛玲的成就:把生命的華美之袍撕開給人看,把悲歡離合濃縮為一個蒼涼的手勢。

▲《傾塵之戀》劇照

《喜寶》這種讓人憂心的改編,太低估觀眾對於真實的接受能力,現在的審美已經越來越趨向於真實。

那些好看的劇,都是在揭示人性真實的複雜性,即使主旋律影視劇也不避諱。就像假如你要表現普通人,就別把她寫的特別高尚,普通人就想多掙錢少幹活,最好還能逃個班兒。

▲電影《流金歲月》

這才是一個真實的人,大家才會覺得這個人有血有肉。

去年大火的《少年的你》,正是因為戳破了青春期的粉紅泡泡受到關注。青春不只是初戀,日記,和傷痛文學,還有很暗黑的地方,那是更加殘酷的現實人生。

同樣,《沉默的真相》中的江陽,一個意氣風發的年輕檢察官,一開始並不想插手老同學的舊案,他不想得罪人,擔心影響自己的前途。

反倒是他的女朋友一口答應下來,教育他作為檢察官怎能不伸張正義。但結果是,隨著真相越來越近,女朋友退縮了,而江陽卻更加堅定,直到搭進去了自己的青春,前途,名譽,甚至生命。

這樣符合人性的「英雄」也才更打動人。

所以,喜寶明明是個拜金女,為什麼40年過去了,還是有那麼多人記得?

因為她夠坦白,夠聰明,也夠理性和堅強。她想要愛,馬來西亞陽光男孩來送愛時,她想的是「我知道丹尼斯會說最好的笑話給我聽,但我肚子餓的時候,我十分懷疑笑話是否可以填飽我的胃。」

她想要錢,和勖存姿談判時,她剛剛出於自尊表示「你不可以這麼快買下一個不是妓女的女人」,轉頭出門,打車回家路上想到自己的學費,生活費用,和未來可預見的女秘書生計,哭完又擦乾眼淚回去。

在小說裡,喜寶是媽媽用每個月兩千塊的薪水一手栽培的「人造名媛」。為了讓女兒鍍金傍個有錢人,她把公司贈送的往返日本福利機票,換成香港飛英國的單程機票,連同三千塊的家底一起,把喜寶推上了飛機。

母女倆都很現實。媽媽教導她:「女兒,如果有人用鈔票扔你,跪下來,一張張拾起,不要緊,與你溫飽有關的時候,一點點自尊不算什麼。」

看似拜金到了沒臉沒皮的地步,讀者卻看出了其中複雜的人性明暗面。

所以當電影把母女倆都拍成可以為了愛情死去活來的女人,哀嚎世界上最愛我的那個男人去了,就不能責怪觀眾嘴刁和胃淺了。

人性是真實而複雜的。

一個人會拜金,但不代表她完全不善良;善良的人也會怯懦,有想拋棄世界獨自跑開的時候,這才是真正的藝術作品的精彩——因為勇敢和真實,也是觀眾讀者能夠產生心理共振的原因。

還是羅曼·羅蘭那句: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它。

希望我們都能對生活:看清、看透、不看破。

相關焦點

  • 為這個撈女洗白,大可不必
    《喜寶》,主要為了致敬原作者亦舒師太,嗯,只忍到30分鐘就爬出來,忍耐的原因有兩個:對張震爸爸張國柱先生的敬意,還有對郭採潔化妝師的敬意。 所以表面上看《喜寶》是一個頂級撈女成功的故事,但實際上亦舒要說的是,她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言外之意:要不要
  • 喜寶和白流蘇一樣嗎?如何防止感情裡變成撈女
    近期,亦舒的作品《喜寶》被翻拍成電影上映,引發網友強烈的討論,中心圍繞一個詞——撈女,並且有人把亦舒筆下的喜寶跟張愛玲筆下的白流蘇做對比,稱兩人都是「撈女」。知乎上有人說,這兩位都是撈女,是這樣嗎?喜寶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話「我想要很多很多愛,如果沒有,那就很多很多的錢,如果也沒有,那我要健康。」
  • 《喜寶》:文藝「女撈家」與玩商業「老情種」
    明知做一件事,不會得到所有人的滿意,但是電影《喜寶》真的是出現了一個神奇的現象,只要看過這個電影的人,沒有一個人說她好。郭採潔演了這麼一個角色,不知道會是什麼樣的心情。某種意義上,電影就是在毀小說的,文學作品表達的豐滿,和故事留給人們的想像往往能讓人又更多的思考。而電影,因為時間的限制,加之演員的表演,自然是捨得多取的少。以至於看完電影後,很多人認為郭採潔就是那個喜寶。
  • 喜寶和白流蘇,「撈女」們有區別嗎?不「撈」也能成全自己的幸福
    亦舒和張愛玲作為非常受歡迎的女性作家,筆下也誕生出了非常多的經典角色,比如說亦舒筆下的喜寶和張愛玲《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這兩位女性人物都是非常經典的形象,最近再次受到關注。亦舒筆下的喜寶再次翻拍電影並上映,引起了不小的話題熱度。很多人看到喜寶,仿佛看到了一位熟悉的身影——白流蘇。
  • 《喜寶》:把撈女傳奇拍成了愛情故事?並沒有。這是個天大的誤會
    一個人去看的,因為家裡其他人聽到我說這個電影可能很爛,都不願浪費時間,更不願為我的好奇心買單。我看的那一場,整個影廳只有5個人,看完之後的感受是什麼呢?大家齊聲:「唉!就這?」電影《喜寶》是個什麼水平呢?只能說果然沒辜負豆瓣3.4的評分。
  • 頂級「撈女」拍成了鄉村愛情,看完《喜寶》想罵人
    來源丨我是艾小羊ID丨qingchangaixiaoyang1周末,我看了電影《喜寶》。因為大家都說是爛片,不想耽誤別人的時間,又實在忍不住想看到底有多爛,就一個人去了。看完覺得「豆瓣3.4分,好於0%的愛情片,好於0%的劇情片」,實至名歸。
  • 《喜寶》:「頂級撈女」喜寶,是這樣套牢男人心的
    不知何時,社會上出現了這樣特殊的一個女性團體,人們稱之為「撈女」。她們主張依靠自己的年輕貌美,以及獨具一格的風趣,抓住男人的心,從而實現麻雀變鳳凰的蛻變。前段時間,被輿論推向高潮的電影《喜寶》,就是這樣一部「頂級撈女」的故事。
  • 艾小羊:頂級「撈女」拍成了鄉村愛情,看完《喜寶》想罵人
    原著講殘酷生活、涼薄人性,以及金錢對於人性之惡的催化作用,亦舒妙筆生花地打造了「頂級撈女」姜喜寶,卻又通篇都是對泛物質主義的反諷。而這些價值觀,20歲看,覺得觸動:真的是這樣嗎;30歲以後再回頭看,真特娘的對啊。愛情在亦舒小說裡永遠佔不到主角,更別說傻白甜的愛情。把亦舒原著對於金錢的思考、對於撈女的諷刺、對於窮得只剩錢的大富人家的空心內核入目三分的描寫,統統刪除,只留下樸實而動人的鄉村愛情故事,是影版《喜寶》最大的貢獻。
  • 亦舒《喜寶》:別再用「撈女」稱呼姜喜寶,她真的一點都不「撈」
    文|初心不知從何時起,『撈女』這個詞出現在我的詞典中,起初,以為就是一句罵人的髒話,後來,經過一番搜索才得知這個詞是網絡流行語,起源廣東方言,含義是指拋棄尊嚴,用自己的靈魂和身體來換取金錢的女人。說起來,這還源於當時金錢社會,對年輕女性的影響,造就了不少像「姜喜寶」這樣的女孩。小說講述的故事內容,相信很多人都沒有太多精力去看小說,哪怕是不久前上映的電影版《喜寶》,更是沒人願意看,因為,郭採潔主演的《喜寶》,被不少人定義為了「爛片」。
  • 《喜寶》:難以被馴服的她,為何從「撈女」變成了「高級妓女」?
    亦舒的作品裡,我對《喜寶》有一種別樣的感情,所謂大俗即大雅,喜和寶分開看是兩個有點俗氣的字,但是組合到一起,卻讓人看著心生歡喜。亦舒的作品影視化的不少,但不管是1988的《喜寶》還是2020年的《喜寶》,貌似都拍不出「頂級撈女」的風韻,就更別提喜寶的內心活動了。
  • 3.4分的《喜寶》不能全怪郭採潔,而她們才是真正的喜寶
    是我看完電影《喜寶》的感受。我要是衝著富豪和傻白甜來的,年輕肉體他不香嗎?還用看這個?在我看,這部電影的潰敗,最最重要的一點是,時代變了。小說《喜寶》所寫的年代,你有個嫁入豪門的夢,不奇怪。但電影非要把她拍成靠姿色傍富豪的撈女。
  • 亦舒《喜寶》:頂級撈女喜寶,早已超越大部分人
    ——亦舒很多人喜歡用「頂級撈女」來形容喜寶,覺得用身體和尊嚴來換取金錢的女人很可恥。很多人不喜歡喜寶,假如你跟喜寶有一樣的境遇,你會如何選擇呢?在讀《喜寶》這本書時,我偶然看到這樣一條評論:20歲時,讀過喜寶,被喜寶的三觀震碎。過了10年,再讀喜寶,卻發現她比任何人活得通透。我相信這位讀者,一定是發現了「愛」之於「金錢」,前者才是奢侈品。就像喜寶,她能用美貌和青春換來金錢,卻不能換來永久的愛和安全感。
  • 從喜寶到鄧文迪:這兩個「頂級撈女」,是如何成就自我的?
    可衝出門外的喜寶很快冷靜下來,當時的她一無所有,如果不能及時抓住勖存姿,那她連學費都拿不出來。「頂級撈女」和那些「假名媛」是不同的,同樣是用青春換金錢,只有為數不多的幾位能夠成功,成為「頂級撈女」,而大多數帶著同樣目的的其他女人,最後都在青春逝去之後,用一生為當初的選擇買單。
  • 《喜寶》:頂級撈女誕生記,為什麼三觀不正還被奉為女性成長聖經
    早就聽過亦舒的《喜寶》要被搬上大熒幕,作為曾經曾影響了幾代女性的價值觀和婚戀觀的作家,而小說《喜寶》更是她眾多作品裡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所以上映後,筆者馬不停蹄就衝進了電影院。看完電影後,筆者覺得郭採潔真的很美,張國柱雖然年邁但是真的很帥,整個電影就像一部平行時空的《小時代》。
  • 鄧文迪:跟喜寶相比,她才是「頂級撈女」
    作者:糰子姐01如果撈女有級別劃分,那麼鄧文迪算得上「頂級撈女」了。亦舒筆下的喜寶,本質上講的也是一個撈女的故事。當然,喜寶最後得到了她最初想要的:她得到了來自勖存姿的大筆遺產,很多很多錢,禮物,房契,地契,現鈔......鄧文迪的人生呢,跟喜寶很類似,兩個人都是撈女,都通過藉助有錢男人,搭上人生快車道,改變了自己的階層,獲得了巨額的財富。
  • 全香港最難伺候的撈女喜寶,也作不過亦舒
    復古也沒得拍,翻新也沒得拍,《喜寶》電影於是搞出了個土不土、洋不洋、古不古、今不今的結構。因為要平衡各個地區、各種風格類別的作品,再加上個人喜好不同,這個榜單也是見仁見智。,《喜寶》的完成度可圈可點。21歲的頂級撈女,65歲的頂級富豪,相嫖相愛相殺。
  • 《喜寶》:頂級撈女誕生記,為什麼三觀不正還被奉為女性成長聖經
    早就聽過亦舒的《喜寶》要被搬上大熒幕,作為曾經曾影響了幾代女性的價值觀和婚戀觀的作家,而小說《喜寶》,更是她眾多作品裡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所以上映後,筆者馬不停蹄就衝進了電影院。看完電影後,筆者覺得郭採潔真的很美,張國榮雖然年邁但是真的很帥,整個電影就像一部平行時空的《小時代》。
  • 《喜寶》:把撈女拍成純愛故事,有意思嗎?
    可是看《喜寶》的過程中,我真的是如坐針氈,心裡一萬句「還我電影票」在咆哮!這部電影真的爛到,我想要看看它到底怎麼爛的好奇心都消失了,忍耐到最後影片結束,我很抱歉地對陪我來看電影的呂同學說,「對不起,耽誤你時間了」。我是真的感到很抱歉。
  • 《喜寶》:頂級撈女就不配有真愛?十克拉鑽戒其實另有深意
    頂級撈女」?「撈女」一詞顯然是個貶義詞,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出賣自己的靈魂和身體來換取金錢的女人。相比「拜金女」,用「撈女」來形容一個女性顯然更具侮辱性。因為拜金女只是過分地愛慕虛榮,而撈女則是為金錢甘願拋棄自己的尊嚴。
  • 《喜寶》:頂級撈女,是風情萬種還是狡黠,是李嘉欣還是郭採潔
    》正式上映了,郭採潔版本的喜寶,那個亦舒筆下的頂級撈女,動輒和如今的上海偽名媛,海王的女人們,勖存姿送給喜寶一個禮物,杜柏麗夫人的紅寶石項鍊,這個人物和喜寶何其相似,這個貴族圈子使有權勢的外交大臣舒瓦瑟爾公爵倒臺。她還支持大法官莫普的司法改革。路易十六世即位後,她被放逐到修道院。1793年巴黎革命法庭宣判她為反革命,把她送上斷頭臺。